半路杀出程咬金!双寡头的硅片行业,将掀起怎样的战局?

材料之友 2021-11-22

半导体光伏材料光伏产业

5632 字丨阅读本文需 13 分钟

以隆基股份、中环股份为首形成的硅片双寡头格局正一步步受到挑战。

近期,双良节能先后签订了合计 287 亿元的硅料长单以及 293 亿元的硅片长单,从上下游两方面保障了硅片业务的推进。双良节能是今年初宣布进军硅片市场的,此外,包括上机数控、京运通、广东高景等硅片新玩家同样可圈可点。

对于硅片新玩家崛起的原因,记者也采访了多方观点。一方面,新玩家满足了市场对独立第三方硅片供应商的需求;另一方面,新玩家看准了硅片尺寸变化进入稳定期这一契机。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硅片新玩家的崛起获得了下游电池厂商的扶持。

然而,一个需要警惕的情况是,在新老玩家同步大幅扩产背景下,明年硅片环节产能过剩已不可避免,一场价格战恐将来袭。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向记者阐述了这一观点,而为验证观点的准确性,记者也向一家龙头硅片厂商人士进行了求证,并得到肯定的回应。"明年硅片龙头主动降价是有可能的,同时,也不排除价格战的可能性。"

半导体硅片:为半导体行业发展提供支撑

半导体硅片是指由硅单晶锭切割而成的薄片,又称硅晶圆,作为半导体行业的核心基础产品,为行业发展提供根本支撑。

硅晶圆为圆片,一般以直径区分规格,具体从50.8mm到450mm不等,通常被称为6寸片、8寸片(200mm)、12寸片(300mm)、18寸片(450mm)。

半导体的生产效率和成本与硅片尺寸直接相关。硅片尺寸越大,能够生产的晶片数量就越多,用于生产半导体的生产效率越高,单位耗用原材料越少,制造的成本就越低。

在摩尔定律的驱动下,1980年代主流为4寸硅片,1990年代主流为6寸硅片,2000年代主流为8寸硅片。当前全球半导体硅片市场最主流的产品是12寸和8寸硅片。

2020年,12寸硅片和8寸硅片市场份额分别为69.15%和23.94%,两种尺寸硅片合计占比连续两年超过90%,折合为84.76亿平方英寸(624万片/月)、29.34亿平方英寸(486万片/月)(不包括SOI硅片)。

预计到2022年,全球12寸半导体硅片的出货面积将超过90亿平方英尺,市场份额将接近70%。

12寸硅片主要用于生产逻辑、存储芯片等,3DNAND成下游需求增长最大因素。

SUMCO关于硅片量价指引,量方面,12寸逻辑硅片需求强劲,并且供给仍然紧张,DRAM硅片需求复苏以及存储相关硅片存货接近适当水平,NAND继DRAM之后呈现复苏态势。

8寸硅片具备成熟的特种工艺,主要用于模拟IC、功率分立器件、逻辑IC、MCU、显示驱动IC、CIS影像传感器等中低端半导体产品的生产。终端应用领域主要为移动通信、汽车电子、物联网、工业电子等,未来需求将保持稳健增长。

受益于汽车电子、工业电子和物联网等应用领域的强劲需求,对应的功率器件、传感器需求旺盛,使得8寸晶圆厂自2017年底以来一直处于满产的状态。

SUMCO指出,随着汽车、消费及供应需求复苏,8寸硅片需求强劲很可能持续较长的时间。

6寸硅片主要集中在晶闸管,整流桥,负极管等相对低端的功率器件领域。汽车半导体由于产品认证周期长,产品迭代缓慢等因素,目前很多产品仍然停留在6寸产线,但后续也会逐步升级到8寸产品。

半导体硅片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统计数据,2018至2020年,全球半导体硅片出货面积分别为12,541百万平方英寸、11,677百万平方英寸以及12,258百万平方英寸,全球半导体硅片出货面积稳定在高位水平。

2021年一季度全球硅晶圆出货面积3337百万平方英寸,环比增长4%,同比增长14%,晶圆出货面积验证行业高景气得以延续。

2014年起,随着中国各半导体制造生产线投产、中国半导体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与中国半导体终端产品市场的飞速发展,中国大陆半导体硅片市场步入了飞跃式发展阶段。

2020年中国大陆半导体硅片销售额从9.92亿美元上升至13.3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01%,远高于同期全球半导体硅片的年均复合增长率-0.93%。

半导体硅片市场波动基本同步于整个半导体行业,具有周期性上升的发展趋势。由于近年来中国大陆半导体硅片销售额年均复合增长率高于同期全球半导体硅片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中国半导体企业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硅片新玩家渐成气候

9 月以来,双良节能在硅片业务上打出组合拳,先是全资子公司双良硅材料(包头)有限公司(下称包头双良)与江苏中能、新特能源及其关联方签订协议,分别向后两者采购多晶硅料 5.275 万吨和 8.22 万吨,预估采购金额分别为 112.09 亿元、174.68 亿元,合计 287 亿元。

紧接着,双良节能又在 10 月份拿到了两个硅片销售长单,包头双良分别与江苏润阳悦达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以及爱旭股份的三家子公司签订合同,后者将分别向包头双良采购单晶硅片 13 亿片和 21 亿片,预计销售金额分别为 83.33 亿元和 144.27 亿元。

这还没有结束,11 月 15 日,包头双良又与江苏龙恒新能源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后者预计将向包头双良采购单晶硅片 9.5 亿片,预计销售金额 65.27 亿元。双良节能是在今年初宣布进军硅片业务的,产能刚开始释放不久,已签订的硅片销售长单金额合计高达 293 亿元。

锁定硅料、签订长单固然重要,双良节能目前正处在产能爬坡的关键阶段,对硅片主要生产设备单晶炉的采购需求也极为迫切。本月初,包头双良与晶盛机电更新了买卖合同,将今年 5 月约定的直拉单晶炉采购总金额由 14 亿元上调至 22.4 亿元。

在双良节能之前,上机数控和京运通已经是比较成功的硅片赛道新晋玩家了。随着今年 6 月底三期 10GW 产能投产,目前,上机数控的硅片名义产能达到了 23GW;京运通主要的产能是位于乌海一期的 8GW,乐山一期 12GW 产能也在爬坡,今年底有望投产。

其中,上机数控 10 月以来频频签单,先后与江苏龙恒新能源有限公司、爱旭股份子公司签订长单销售合同,约定销售量分别为 6.7 亿片和 7.8 亿片,预估金额分别为 39.3 亿元和 50.09 亿元。另外,上机数控还和江苏中能签订了 9.75 万吨硅料采购合同,预估超过 262 亿元。

与双良节能不同,由于转型较早,上机数控、京运通的硅片业绩已经释放,以今年前三季度为例,两家公司营收增速分别为 289.71%、26.11%,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310.28%、69.83%,两家公司在切入硅片赛道后都尝到了甜头。

即便硅片赛道已略显拥挤,上市公司仍跃跃欲试。10 月,宇晶股份宣布共同出资 2 亿元设立从事硅棒、硅片业务的子公司,和邦生物也计划共同投资 30 亿元建设 10GW 单晶硅片项目。宇晶股份现有主业涉及光伏产品制造设备,而和邦生物主业涉及化工、农业和新材料。

非上市的硅片新玩家也不容小觑,爱旭股份近期不仅与双良节能、上机数控签订采购长单,还把橄榄枝抛给了江苏美科,拟向后者采购单晶硅片 16 亿片,预估金额约 110 亿元。另外一个新玩家广东高景规划的硅片产能为 50GW,一期 15GW 项目已经启动并陆续投产。

近年来,部分龙头硅片厂商采取了一体化的策略,这就导致硅片厂商既是下游的供应商,又在组件业务上与下游直接竞争,这一状况令下游厂商难以接受,因此,这成为了硅片新玩家迅速崛起的契机之一。

" 独立的第三方硅片供应商,客户关系会更好。" 一家硅片新秀厂商人士向记者说道。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也向记者谈到,过去几年,隆基、中环垄断了硅片环节,下游议价权很弱,很多厂商为了供应链安全开始寻求第三方硅片厂商,促成了硅片新秀的崛起。

由于新玩家在硅片长单签订方面的势头很猛,市场也有声音认为,以隆基股份、中环股份形成的双寡头格局将被撼动。从这两家公司的情况看,隆基股份设定的 2021 年硅片产能目标是要达到 105GW,中环股份的产能目标则包括,内蒙古生产基地晶体产能要在 2021 年年中达到 85GW,并力争年底宁夏光伏晶体 50GW 生产基地建成投产,2023 年达产。

老旧硅片产能将被淘汰

面对新玩家的崛起,一家龙头硅片厂商人士仍持观望态度," 还要看他们宣称的产能规划与实际落地情况,210 硅片需要很长时间的技术积累,生产工艺上需要大量工业 4.0 技术,薄片化工艺也是需要学习的,并不是一进入这个行业或是挖几个人就可以解决的。"

事实上,硅片新玩家崛起背后总给人一种印象—只要有资金、有厂房、有设备(例如,单晶炉、切片机等),谁都可以介入硅片制造业务,硅片制造看起来并没有太多技术含量。

对于这一看法,记者也咨询了多家新晋厂商。上机数控人士告诉记者,公司的单晶炉都是外采的,但是公司在光伏行业里浸润多年,前期也生产光伏专用设备,并且这些设备都是应用在单晶硅领域的,因此,公司对单晶材料实际上已经研究了很多年。

京运通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单晶炉都是由公司高端装备事业部供应的。该公司人士向记者介绍说,单晶炉并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供应商会对硅片厂商的资质进行审核,并要求后者提供预付款,而赊账肯定是不会被接受的。

至于工艺上的差别,该人士谈到," 同样规格的单晶炉,不同的人使用产量可能不一样。单晶比多晶制造步骤更复杂,包括拉棒、引晶、等径等环节,没有熟练工艺还是有难度的。"

这一观点强调了员工经验、背景的重要性。事实上,硅片新玩家崛起背后也有广泛的人才流动。以广东高景为例,其董事长徐志群曾任晶科能源首席运营官,另外一家硅片新秀也告诉记者,公司为拓展硅片业务,从隆基、中环等企业招揽了一批人员。

隆基股份曾在 2020 年报中披露过这样一组数据,公司 2020 年切片环节平均非硅成本同比下降 10.82%。一般而言,硅片非硅成本是指除硅料外的硅片成本,是体现硅片生产企业技术水平和成本控制能力的重要指标。

" 这也称不上是弯道超车。" 在与一家硅片新秀交流时,记者将新玩家的出现称为弯道超车,但是,该公司人士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该人士进一步谈到,新玩家进入的时候采购的都是最新的大炉型设备,采购价格可能与老玩家五年前采购的设备相当甚至更便宜,而且单台炉产更大,以同样的投资额可以获得更大的产能。" 老的炉型淘汰了还要背负财务成本,新炉型就没有这方面负担。从这个角度讲,新玩家是有优势的,至于生产管理经验就是另一种考虑了。"

2019 年,166mm 的单晶硅片刚刚站稳市场,但是同一年,中环股份就将硅片尺寸大幅度提高到 210mm,随后,为应对中环的挑战,以隆基为首的阵营推出了 182mm 硅片,硅片市场处在混战中。目前,大尺寸趋势已定,158mm 硅片基本淘汰,166mm 硅片也在萎缩。

在上述新晋厂商看来,单晶硅片尺寸稳定给新玩家进入提供了契机。" 一方面,最新的 1600 型单晶炉在设计的时候给未来更大硅片尺寸预留了空间,短期不会被淘汰;同时,硅片的单晶、多晶之争没有那么多悬念了,尺寸也基本稳定,公司才决定大规模启动硅片业务。"

记者从业内得到反馈显示,现有硅片产能有不少都是过去的小炉型,例如 900、1000、1100 型号单晶炉。" 隆基、中环、晶科、晶澳等厂商都还有这些老设备,这些设备最多只能满足 166mm 的硅片需求,而未来硅片尺寸都是 182mm 起步的,这些设备难免被淘汰。"

上述分析师向记者谈到,新势力厂商的崛起给硅片市场格局变化埋下了伏笔,需要注意的是,影响明年硅片格局的另一个变量来自于中环股份。" 中环股份宣称 210 硅片的成本、质量控制超过其他厂商,明年是观察 210 硅片实际成本、质量的重要窗口,如果成本做到足够低,对于新进入厂商将是一个很大的威胁,甚至对现阶段主推 182 硅片的隆基都会构成威胁。"

中环股份此前披露的情况显示,内蒙古基地 210 硅片产能将达到 52-55GW,而新建的宁夏基地 50GW 产能将全部是 210 硅片。中环披露的数据是,目前公司 210 硅片整片率 98.5% 以上,良率 97% 以上,市占率为 90%。此外,中环人士还告诉记者,公司生产指标也优于其他厂商,例如,每公斤硅料出片数多 0.7 片 -0.8 片,硅耗也比其他厂商少 3%-4%。

明年硅片市场将面临价格战

自从单晶硅趋势确定后,很多年里,硅片一直是光伏产业链中最为风光的一个环节,龙头厂商毛利率超过 30%,赚取了产业链最丰厚的利润。但是,随着新玩家的涌入以及硅片产能和上下游供需结构的变化,硅片格局明年将发生重大变化。

一位硅料厂商人士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全球硅料产量约 56-57 万吨左右,明年新增产量预估为 20 万吨,2022 年硅料总产量不会超过 80 万吨,按照固定比例折算,这些硅料可以用来生产接近 240GW 的硅片。

然而,今年底,行业前十的硅片厂商产能规模就将达到 350GW。从双良节能的签单来看,硅片大规模出货将从 2022 年开始,此外,包括上机数控、广东高景、京运通今年以来陆续投入的新产能都将在明年得到充分释放。

格局变化的另外一点启示来自于双寡头,记者了解到,隆基股份在三季度降低了硅片开工率,前三季度,硅片的累计出货量少于去年同期;中环股份也没能逃脱开工率下降,记者从公司了解到,第三季度,公司硅片开工率在 70% 左右,现在已经逐渐回调到 85%-90%。相比之下,新玩家产能规模没那么大,排产更加灵活,上机数控、京运通今年基本保持了 100% 开工。

针对隆基股份,还有一个变化值得关注,即硅片的自用比例已超过外销比例。外销战线的缩减是否意味着新玩家抢食了传统龙头的份额?对于这一问题,受访分析师的看法是,隆基最近几年的战略都是一体化,自用比例提高属于预期范围内的,并没有什么问题。

" 至于隆基、中环开工率下行主要是受硅料紧缺的影响,两家头部企业产能大,原料供应没法完全得到满足;小厂商产能比较小,满足产能要求的硅料需求量较小,也更容易拿到硅料。" 该分析师向记者说道。

正如前述,明年会有新的硅料产能释放,但是明年硅片产能扩张的幅度会更大。" 硅片产能一定会超过硅料许多,预计明年将有一场价格战,这是符合产业客观规律的。" 该分析师着重提到,龙头硅片厂商明年可能会采取主动降价的举措,来保障自身的市占率。

就该分析师的观点来看,明年硅片降价的惨烈程度甚至可以参考今年的光伏玻璃。众所周知,去年,光伏玻璃价格一路走高,3.2mm 光伏玻璃的单价一度超过 42 元 / 平方米,随着光伏玻璃新老玩家的扩产,今年 3 月底开始,光伏玻璃价格骤降,较此前最高价一度接近腰斩。

上述分析师向记者说道,若硅片行业真的进入价格战,落后产能及较高成本的产能会迅速出清。" 可以明确的是,明年硅片会以边际成本来定价,至于边际成本是多少,还要看明年的终端需求。市场预测明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 200GW 左右,所有硅片供应商的成本从低到高排列,成本在某一水平时的产能恰好满足新增需求,那么,高于这一成本的产能都会被淘汰。"

该分析师进一步预测说,明年,龙头厂商的硅片业务毛利率可能还会维持在 20% 左右,但这一水平已经很难回到过去的巅峰状态。

对于分析师的观点,记者也向一家硅片新秀进行了求证,该公司人士回应称,在做产能规划时已经考虑到硅片降价的可能性。另外,一位硅片龙头厂商人士则明确向记者回应称,明年硅片龙头主动降价是有可能的。

" 从单环节来看要关注供需变化,硅棒、硅片新扩产能较多,如果短时间内有较大新增产能,而这一产能高于需求,硅片厂商就会通过降价的办法来抢市场份额,除非下游需求增长也很快,能够消化新建产能。但目前来看,需求的增长显然没有硅片环节扩产快。" 该龙头厂商人士说道。

那么,降价是否会演变成价格战呢?该人士也给予了肯定的回应," 价格战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因为如果供给量过大的话,价格肯定还会下降,而且降幅会比较大。" 该人士谈到,基于这一预测,硅片毛利率明年也肯定会下降,即便是龙头也不会再有过去 30% 以上的毛利率。

文章来源: e公司,财经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材料之友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