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T从概念炒作到量产加速,为内卷的光伏厂商撕开一道口子,异质结产业潮起

3007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与PERC相比,HJT有着高效率、低衰减、高双面率、弱光发电高、高可靠性以及薄片化等优势,一直以来被行业广为看好,也获得了东方日升、通威、天合、中环、尚德、晋能等一系列电池组件商的普遍认可。

前有电池行业新兵华晟新能源宣布500MW异质结电池(HJT电池)产线单日产出达到21.1 万片,达到并超过了设计产能 20 万片/天的目标,后有隆基股份(601012)一周内两破HJT电池效率世界纪录,达到26.3%。

今年在硅料价格居高不下的特殊情况下,HJT凭借在薄片化上的突出优势,迅速拉近与PERC电池的成本差距,一跃成为市场宠儿。据相关资料,HJT硅片厚度在去年就已经达到150um,今年以来随着新玩家的不断进入已经开始探索120um、110um的可能,而反观PERC电池,其薄片化进展相对较慢,硅片厚度刚从175um、170um降到165um,已经明显落后于HJT。

在HJT电池技术不断突破和薄片化优势下,今年开年以来,国内新老电池厂商迅速开始了项目规划及量产,HJT正式迎来了量产元年,除通威、晶澳、阿特斯、天合光能、东方日升等传统电池片厂商外,更是有安徽华晟、明阳智能、金刚玻璃等新玩家入局。今年8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球已经拥有超过5GW的实际产能,规划产能则已经超过60GW。

在异质结电池技术探索上,东方日升则相对更早

早在2019年12月,东方日升就率先发布了业内首款半片异质结组件产品。随后2020年9月,东方日升宣布已经完成HJT多主栅(9BB)半片异质结组件、超大超薄硅片、臭氧清洗、靶材优化等核心技术研发,尤其在无损切割、9BB半片、超薄硅片的相关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使Ag浆和硅成本大幅度降低。

在巨大的成本优势下,东方日升率先实现了158.75mm9BB异质结电池量产,并完成MW级订单的批量交货,是业内首个实现9BB异质结半片低温焊接封装工艺的组件厂。而到2021年三季度,东方日升HJT技术进展更是迅速,据东方日升公开信息显示,截止2021年10月东方日升异质结电池片量产平均转换效率突破24.62%,最高转换效率可达24.9%,异质结组件转换效率突破22.41%。

出货方面,相关统计显示,仅2020年,东方日升海内外异质结组件出货就达到70MW,成为市场上异质结电池实际出货量最大的企业。而今年,东方日升的异质结电池出货量进一步扩大,其位于常州金坛基地的异质结中试线项目(最大设计年化产能500MW)已经开始销往海外用户及国内工商业分布式市场。

相关统计显示,截至至2021年第三季度,东方日升异质结组件出货来自自家异质结电池产线规模超过93MW,再加上部分采购自其他异质结电池供应商的电池产品,在今年的HJT组件出货方面力压其他几家,仍稳稳的占据HJT组件出货的头把交椅。

对于未来,东方日升在去年5月份与投资者互动答复中公开提到,公司拥有2.5GW异质结电池组件项目规划,对于HJT技术路线,东方日升多次表示坚定看好以异质结为主导的光伏未来技术路线,将在降低银耗、使用薄硅片等技术路线验证成熟后投建之前已规划的产能,同时公司也将大力推进HJT与TOPcon技术的融合。

HJT电池的出现,给内卷的光伏电池厂商撕开了一道口

光伏技术提升,简单的说就是要提升光能转化成电能的效率。目前26%转化效率是道坎。HJT电池片的出现,给光伏行业的投资者眼前闪出了一道希望之光。

那么,HJT电池是梦幻的泡沫,还是光伏电池下一代的主流技术?烤包子的观点是:技术和成本是悬在行业玩家头上的两把利剑,若在后续量产环节,玩家们能持续证明HJT电池的成本下降潜力,2023年或许会开启HJT电池的时代。

问题来了,我们离那个时代还有多远?

HJT电池是尖子生吗?

HJT电池至少是实验室里的尖子生。

HJT本质上是一种光伏单晶电池片。HJT电池是双面电池结构,最中间是N型晶体硅,在晶体硅其中一面依次沉积本征非晶硅薄膜和P型薄膜,就形成了P-N结(功能是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由于非晶硅的导电性比较差,需要再在电池两侧沉积透明导电薄膜(TCO)来进行导电,最后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形成双面电极。

从N型晶体硅到能够商用的HJT电池,一共需要几步呢?答案是4步就可以。每一步的名称在上图也可以看到,烤包子在这里就不天书般地介绍每一步具体怎么实现了。相较于目前主流的PERC电池的8道和TOPCon的10道工艺,生产步骤大大减少。其中,非晶硅薄膜沉积(第二步)是构造异质结结构的关键,难度和壁垒最高,价值占到全部设备的50%。主要设备厂商来自于美国和瑞士,国产替代的速度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但需要说明的一点是, HJT电池的生产工艺和PERC电池几乎没有重叠的部分。也就是说,这对于许多中小玩家来说,或许是一个很好的弯道超车的机会。船小了好掉头,毕竟没有历史包袱,这也是各路玩家疯狂砸钱进入HJT电池赛道的原因之一。

说了这么多,HJT电池具体好在哪里呢?有这么三点:

1.相比其他工艺路线有明显的光电转化效率。开篇说到了隆基已经将HJT电池的效率提升到了26%以上。而PERC电池的转换效率已接近24%的理论极限,未来提高空间有限。

2.HJT电池的衰减率低和温度损失低,这就让其具有更高的单瓦发电量(相较PERC电池至少高3%)。

3.工艺流程更加简化,4道工序即可,有提高产品生产效率的空间。

逻辑性感,结果却是骨感的。

HJT电池目前还处于量产爆发的前夜,据Solarzoom的统计,HJT电池目前生产成本0.9元/W,高于 PERC 的成本0.7元/W。实验室里的尖子生,在商业化的路上,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回溯PERC发展历史,技术是第一发展力

光伏电池的发展史,是一部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先说HJT之前的PERC电池。

2012年,铝背场BSF电池虽还能称王称霸,但是已危机四伏。由中电光伏牵头的863专项的启动,标志着后来者PERC电池开启了反攻的序幕。不过那时的PERC电池转换效率仅有20%左右,更多的还是在工艺验证和小规模量产阶段。

PERC电池效率的提升是推动产能扩张的重要因素。随着转换效率的提升,2015年是PERC电池的拐点,PERC电池的全球产能从2015年的4.9GW增长到2017年的28.9GW,2017年PERC电池的市场占比提升至15%。而且像捷佳伟创(300724)等企业也从设备端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给降本提供了进一步的想象空间。

再之后的故事我们都了解了,2019年全球PERC电池的总产能较2017年又翻了两翻,同比增长103%,总产能突破 126GW。彻底把铝背场BSF电池打入了冷宫。

所以说,PERC的市占率从2017年的15%上升至2020年的86%,也就是用了短短4年的时间。PERC电池犹如猎豹一样,爆发力极强。

HJT电池降本的空间在何方?

回到当下,展望未来。HJT电池的爆发是否能像PERC电池那样势如破竹呢?主流券商也给出了未来HJT电池渗透的预测,平均来看,如果降本之路顺利,2023年或许是产能爆发之年。

烤包子反复强调降本的重要性,那如何才能更好实现降本呢?

拆分HJT电池的生产成本,硅片、设备、银浆或许是降本的三大抓手。

先聊硅片。降低硅片成本,主要来自于硅片薄片化方向的进展,因为HJT电池是对称结构,易于薄片化且不影响效率。据中信证券研究所预测,预计硅片成本将从2020年0.48元/W 下降至2022年0.27元/W,降本幅度超40%。据烤包子判断,在今年供需失衡的情况下,硅料价格大涨,但随着未来两年产能的持续扩张,有助于平抑上游原材料的价格,成本有进一步下降的前提。

再看设备。4道工艺对应着4套设备。未来降本的主线就是国产替代。随着迈为股份(300751)、捷佳伟创(300724)及钧石等国内设备厂商积极推进 HJT整线设备产业化,将带动核心设备价格持续下降。据Solarzoom 预计,2022 年设备成本有望降至3亿元/GW 以内,折旧成本下降 0.03 元/W,降本空间高达40%。

最后是银浆。银浆是光伏电池必不可少的非硅材料,主要用作电池片的电极,收集和传导表面电流。HJT电池主要使用低温银浆,且用量是PERC电池银浆耗量的2.6倍,所以降本也是十分必要。如何降本呢?一靠减少银浆用量,二靠国产自主替代。两者叠加,降本的空间在60%以上。

多措并举的条件下,预计到2022年HJT电池的成本将低于PERC电池,2023年或许是规模量产的拐点,无论是HJT电池的生产商,还是制作工艺的设备商,或许都会因此受益。

光伏,一个技术迭代不止,产业变革不停的行业,HJT电池能否取代PERC电池技术已经到了最关键的两年。

在烤包子看来,具有先发优势的玩家或许能笑到最后,技术壁垒才是玩家们最宽的护城河。但是,话说回来,无论是谁能笑到最后,按照目前产业链各环节的竞争格局,寡头垄断或许是这个行业的归宿,大鱼吃小鱼的故事,未来一定会再次上演。

文章来源: 星空财富BJ,光伏智库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NE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