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培养的对手要IPO了!300亿市场的一枝独秀,连亏四年仍获高瓴青睐

绕波特 2021-11-26

无人机科技植保无人机

5724 字丨阅读本文需 13 分钟

“农业无人机第一股”来了!国内知名无人机企业极飞科技冲刺科创板上市申请已获受理,本次IPO拟募资15.09亿元,由申万宏源证券担任保荐机构。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无人机市场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国内农业无人机领域,极飞科技与大疆创新已经形成剑拔弩张的竞争格局。

目前,大疆创新尚未传出IPO相关消息,而极飞科技已经站到了A股的大门口。不出意外,极飞科技即将成为国内科创板农业无人机第一股。

一、靠对手成就自己

极飞科技成立于2012年4月,总部位于广州。作为国内知名的农业科技公司,极飞科技以“提升全球农业生产效率”为使命,致力于用机器人、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技术为农业赋能。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研发、制造并销售农业无人机、农业无人车、农机自驾仪、农业物联网设备等在内的智能农业装备和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

通过构建完整的产品矩阵和数据闭环,公司为广大农业工作者提供精准、高效、灵活、经济的无人化生产解决方案,以解决农业生产中劳动力不足、管理粗放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目前,公司农业无人机已被应用于全国近2000个区县的农事作业中,公司智能农业装备业务主要集中在境内,在日本、美国、韩国等17个主要海外国家和地区有少量销售。

极飞科技创始人彭斌,出生于1982年,2004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曾在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担任技术经理。

从2007年开始,彭斌开始研发机器人与无人机相关惯性导航系统,2013年带领团队正式进军农业科技领域,至今作为主要发明人获授权专利157项。

彭斌现任极飞科技董事长、总经理,同时也是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合计控制公司43.14%股份的表决权。

具体来看,彭斌作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直接持有公司29.13%股份;彭斌作为厦门极力的普通合伙人兼执行事务合伙人,通过厦门极力控制公司14.01%股份的表决权。

眼下,在农业无人机市场,极飞科技与大疆创新竞争激烈,但彭斌却大方表示:“感谢大疆这样的对手,就像赛车,两辆车结伴而行,永远不会谁落谁太多。这就是竞争的好处。”

二、目前尚未实现盈利

彭斌既有专业技术傍身,同时具备良好的竞争心态,连带极飞科技也收获了众多明星资本的青睐。

天眼查数据显示,极飞科技共完成6轮融资,投资团队星光熠熠,包括高瓴创投、百度资本、软银愿景基金、创新工厂、越秀产业基金、成为资本、明泰资本等。

极飞科技最新一轮融资发生于2021年3月,投资方为大名鼎鼎的高瓴创投,投资金额超3亿人民币。

而在2020年11月,公司宣布获得来自百度资本、软银愿景基金领投的12亿元人民币融资,这也是目前中国农业科技领域最大的一笔商业融资。

有了众多资本助力,极飞科技的发展过程相对顺遂。招股书显示,近年来极飞科技的营业收入始终保持稳定增长。

2018年至2020年,极飞科技的营收分别为3.22亿元、3.57亿元、5.30亿元,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9.39%。2021年上半年,极飞科技的营收为4.6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极飞科技尚未实现盈利。2018年至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公司净亏损分别为689.40万元、3960.55万元、5983.23万元和8555.84万元。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分别为1928万元、4958万元、7146万元和1亿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为2.24亿元。

直观评价极飞科技近年来的业绩表现:就是赚得越多,亏得越多!要不是有各路资本源源不断的“输血”支持,公司恐怕很难支撑到现在。

极飞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尚未盈利且存在未弥补亏损,主要原因是公司所处行业尚处于快速成长期,现阶段研发投入较高、新产品线仍处于市场推广阶段且销售规模效应尚未体现。

报告期内,极飞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增加,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4884.82万元、6947.43万元、9735.84万元和8130.7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5.18%、19.49%、18.36%和17.35%。

综上可知,2018年至今,即过去三年半时间内,极飞科技合计研发支出近3亿元,相比同类企业研发投入率处于领先地位。

三、募集资金用于研发

成立至今,极飞科技始终将研发放在重要位置,本次IPO募资用途也主要投向研发领域。

招股书显示,公司此次发行募集资金15.09亿元,用于数字农业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广州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营销及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围绕主营业务开展。

截至2021年6月30日,极飞科技的研发人员527人,该数量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38.47%,拥有4名核心科技人员,均有十余年的无人机领域研究经验。

而截至2021年7月23日,极飞科技拥有已授权专利1305项,其中发明专利230项,实用新型专利693项,外观设计专利382项。

众所周知,无人机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技术人才、专业材料及资金投入都有很高的要求。极飞科技格外注重研发的作风,是公司的一大亮点,却间接拉低了盈利水平。

2018年至2020年,极飞科技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2.54%、32.74%、35.60%,呈稳定上升趋势。但2021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22.11%。

极飞科技解释:因为终端客户对农业装备的价格敏感度相对较高,在2020年底新品发布会制定2021款产品售价时,预计全年销量同比上升,基于规模效应将带来成本下降的预期,公司适当地降低了部分新产品的销售价格。

然而,由于芯片短缺情况超出行业预期,旺季生产交付能力未能完全匹配实际市场订单需求,部分销售订单由于无法及时供货而流失,未实现预期的规模效应及降本效果。

此外,2021年上半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也使得公司电机等重要零部件成本上升。上述综合因素最终导致2021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下降。

总结而言,技术迭代快,研发投入费用高,以及公司的新产品线仍处于市场推广阶段,尚未形成规模收入。目前,销售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但相比前期投入,其所带来的降本效果尚未完全体现。

四、无人机:快速成长的蓝海赛道

2010年国内出现了首款商业化的油动单旋翼植保无人飞机,其后至2013年,我国植保无人飞机产品技术发展缓慢,生产企业寥寥无几。2014年后随着各类相关扶持政策出台,我国植保无人机产业开始蓬勃增长,一系列相关数据表明,该赛道前景光明,未来仍有较大成长空间。

城镇化率不断提升,政府扶持政策不断加码

随着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中国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农村用人成本随之提升,传统的人力耕作模式已无法满足农业需求,市场亟需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新技术方式来释放更多的生产力。

逐渐萎缩的农村劳动力市场催生了中国植保无人机市场的诞生与发展,据不完全统计,随着中国城镇化率的不断加深,植保无人机市场在营主体数量也明显增加,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根据回归结果,城镇化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会使植保无人机在营主体数量增加27%。

在需求端的刺激下,伴随着政府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码,无人机市场逐渐从“无人问津”走向了“热气腾腾”。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农业航空建设”,同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土地流转进度加速,农业合作社、农场等形式的规模化种植正在形成,国内植保无人飞机产业发展出现了转折,资本开始进入,据不完全统计,仅2014年国内就有近百家企业进入该产业;

2015年2月,农业部印发《制定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要求淘汰传统喷洒工具,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2016年“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项目“地面与航空高工效施药技术及智能化装备”启动,同年12月,三部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农机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印发《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2018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2018年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重点技术推广行动方案》......一系列“组合拳”推动了无人飞机植保行业装备和应用技术的全面研发。至此无人飞机植保快速进入农业生产中,作业量稳步增长;

2017年,三部委(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中国民用航空局综合司)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机购置补贴引导植保无人飞机规范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2018年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 2018-2020 年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工作的通知》,最终明确了试点省市的植保无人机购置补贴标准。

2021年,国家统计局出台《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无人机技术作为智慧农业的一部分被列入其中。

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近几年的植保无人机市场发展迅猛,

据CCAD相关数据,约90%的植保无人机企业诞生于2014年之后,70%的植保无人机企业诞生于2017年之后,预计未来中国植保无人机市场仍将快速增长。

国际巨头占主导,国内厂商仍有较多机会

目前国内无人机应用市场分为工业级无人机和消费级无人机。顾名思义,前者面向的对象是企业、政府等机构,后者是个人消费者。

植保无人机即面向农林企业、用于农林植物保护作业的无人驾驶飞机,作业包括农药喷洒、森林灭火、辅助授粉、植物检测等。

工业级无人机产业链上游为无人机零部件制造以及系统开发,包括载荷制造商、无人机零部件制造商以及无人机相关软件及系统研发商,

产业链中游为无人机研发、整机组装、专业飞行服务及其他相关服务,包括无人机研发厂商、无人机整机组装厂商以及无人机服务提供商,

文中所提及的植保无人机市场主要指的是植保无人机的服务供应商(主要涉及行业为农林牧渔服务业)市场。

根据Frost & Sullivan整理的工业级无人机行业产业链,可以发现植保无人机上游多为高端研发、制造产业,对厂商的相关能力要求较高,比如三维建模技术,目前主要被美国的 Bentley System 垄断;激光雷达,奥地利的RIEGL处于高端领先地位;通信能力和处理图像信息能力,目前基本被国外的英特尔、高通所垄断......对于工业无人机整体产业而言,我国仍面临着国际巨头占核心主导地位的被动现状。

然而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对于国内的植保无人机服务提供商而言,仍有许多发展机会:

提升配套服务质量

植保无人机下游目标客户多为缺乏飞手员工的企业或缺乏飞行经验的农户个人,植保无人机服务提供商主要为前者提供无人机测绘与地理信息、巡检、农林植保等解决方案,为后者提供农林植保、专业航拍等解决方案。随着植保无人机的普及,“如何提高相关配套服务质量”将成为植保无人机产业的挖掘重点,一些新的产品形态将会产生,比如植保无人机维修、植保无人机保险等等。国内的植保无人机服务提供商可以通过增加更多配套服务,或者提高配套服务质量来稳固自己的行业地位。

挖掘数据价值

我国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一直存在安全用药意识差,农药滥用普遍的情况,2015年农业部制订的《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显示:“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防病治虫、促进粮食和农业稳产高产至关重要。但由于农药使用量较大,加之施药方法不够科学,带来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残留超标、作物药害、环境污染等问题......施用农药是防病治虫的重要措施。多年来,因农作物播种面积逐年扩大、病虫害防治难度不断加大,农药使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12-2014年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药年均使用量31.1万吨(折百,下同),比2009 -2011年增长9.2%。农药的过量使用,不仅造成生产成本增加,也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实现农药减量控害,十分必要。”

而植保无人机+大数据的模式,能够全面改善我国的农药滥用问题。

植保无人机飞行前需要测出每块作业地块的面积大小,地块位置,飞行时可以在云端记录飞行轨迹、飞行速度高度、喷洒亩用量等。无人机的每次飞行都会在管理后台沉淀大量作业数据,如何更加高效地采集、传输数据,如何挖掘这些沉淀的数据背后的价值,以便更好地进行农作物作业管理,成为植保无人机服务商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后向一体化

目前无人机行业上游的任务载荷领域被外国厂商所垄断,其他研发领域也是国外公司占主导,这种产业格局使得国内无人机价格受制于他人,国内厂商想要在植保无人机领域拥有更多定价权,必须要往行业上游——自主研发拓展。

根据IT桔子相关数据,虽然自2016年以来,无人机系统相关投资项目数量呈递下降趋势,但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项目获投金额在这两年都有显著上升。说明虽然资金的谨慎性越来越高,但无人机系统项目仍是风投行业的重点关注对象。

在各类市场机会的推动下,无人机市场规模仍将不断扩大,Frost & Sullivan的相关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植保无人机市场规模约为130亿元人民币,到2024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1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47%。

地区发展差异明显,更多区域仍待开发

除了上述的“产品开发”战略外,国内植保无人机厂商还可以尝试更多区域层面的“市场开发”。

根据CCAD相关数据,从经营主体的数量和质量上看,植保无人机在省份分布上的差异都较为显著。

这些差异可能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引起。

农业发展水平不同

一般而言,农业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对于新型农业机械的需求量也较大。

我们以农林牧渔总产值以及单位农林牧渔总产值来衡量各省的农业发展水平,定义前十名的为农业大省,发现植保无人机在营主体的分布上呈现出了农业大省占主导的特点,

目前植保无人机在营主体数量前十名的省份分别是:

安徽、山东、吉林、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河南、江西、宁夏回族自治区、湖北、黑龙江,其中 山东、河南、湖北、黑龙江 的农林牧渔总产值分别位于全国第一、第二、第七和第八名,安徽的单位农林牧渔总产值位于全国第十。

地理环境差异

不同的地理环境可能对于植保无人机的作业难易程度有较大影响。

比如,华东地区在营主体数量多,西南地区在营主体数量少,可能因为东部地区多为以耕作业为主的平原地带,适合无人机作业;而西南地区多为高原山地盆地,不仅无人机作业不便,作业需求也较少。

除此之外东北地区的吉林、黑龙江;华北地区的内蒙古;新疆等省份植保无人机在营主体数量也较多,这些地区地广人稀,地理环境十分适合无人机作业。

政策异质性

不同省份或地区在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都存在异质性,植保无人机领域也不例外。

比如,一些未获得植保无人机购置补贴的非试点地区(四川、福建(除厦门))在营主体数量较少。

不同空管局的政策执行力度可能存在差异,比如华东地区的植保无人机在营主体数量明显多于华南地区。

而在同一省份之内,各个地级市可能也存在较明显的政策差异。植保无人机经营主体数量前三的省份——山东省、安徽省与吉林省中,菏泽市、安庆市、长春市、白城市、阜阳市、淮南市、合肥市表现较为突出,经营主体数量都超过了100家。

植保无人机厂商可以多多关注那些未来有较大潜力且目前发展不充分的地区,将更多资源投入那些地区。

随着国内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农业生产领域亟需更高效省力的生产设备来替代不断增长的人力成本,植保无人机在这一经济背景下应运而生。虽然国内植保无人机起步较晚,但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该市场发展速度惊人。从市场类型来看,我国的植保无人机市场属于需求拉动型,目前供给端和需求端仍存在较大产能空间。从产品开发来看,植保无人机属于工业无人机的子产品,上游产业链涉及许多高端研发、制造领域,在这些领域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国际巨头,但无论是向产业链的纵向还是横向拓展,国内厂商仍有较多机会。从区域市场开发来看,植保无人机市场在我国分布差异较为显著,多分布在华东地区,相关厂商可以注意各个地区相关政策出台,伺机而动。

文章来源: 盐财经,投资家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绕波特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