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推动成本下降,装机材料产业放量在即,风电灌浆料龙头正在崛起

一点风能 2021-11-26

灌浆料装机投资

2928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1年1-10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10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3.0亿千瓦,同比增长9.0%;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0亿千瓦,同比增长30.4%。

“双碳目标”下,风电作为目前最成熟且最具性价比的新能源之一,依照这一趋势来看,风电有望逐步实现从替补能源向主力能源的转换。而相比于陆上风电,海上风能资源相比陆上风能资源更丰富,开发前景较好,行情发展前景被市场看好。

海上风电蓬勃发展势头延续,风机安装过程中的关键材料风电灌浆料迎来快速增长。灌浆料的性能决定了导管架式风机灌浆部位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灌浆料对风电基础不仅起受力缓冲作用,同时也起提高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作用,也具有较高技术壁垒。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海上风电向着大型化和深海化发展,单台风机灌浆料的使用量或将随之大幅增长。

一、政策市场双红利助力海上风电大发展

虽然我国大力推进海上风电发展,但目前占风电装机的比重仍较低。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为1445万千瓦,占总风电装机的比重仅为4.82%,发展空间较大。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海上风电由于其资源丰富、便于消纳、成本趋于平价等优势有望保持高速增长。目前,多个沿海省份对“十四五”期间海风的发展做出了规划。根据规划,江苏、广西、广东、浙江、福建五省在“十四五”期间的海上风电装机增量达34.7GW,为我国“十三五”海上风电增量的4.21倍。

2021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促进海上风电有序开发和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力争达到1800万千瓦,在全国率先实现平价并网。

在2021年7月的第六届全球海上风电大会上,广西也表示,将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核准800万千瓦,投产300万千瓦。

继而在今年9月,江苏省也发布了《江苏省“十四五”海上风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将计划建设28个风电场,规模总计9.09GW,规划总面积为1444km²。

根据海上风能资源普查成果显示,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其中5到25米水深,海上风电开发潜力约2亿千瓦;50米到70米高度海上风电开发潜力约5亿千瓦;另外有部分地区深海风能资源也较为丰富。

二、什么是风电灌浆料?

风电灌浆料是一种用高性能聚合物改性的水泥基灌浆材料,并且采用了多种无机的添加剂,具备了良好的施工性能。

风电灌浆料的优点:

1、具备无泌水、无空鼓、超流态、无收缩,并且强度可以达到100Mpa以上;

2、可以自动流平,凝固之后,早期的强度发展快,具有早强等特点

3、具有微膨胀性能,硬化后结构致密,不收缩开裂,具有较好的耐磨和韧性。

4、在工地直接加水搅拌即可使用,施工方便快捷。

5、流动性好,保持时间长,具有很好的粘聚性,不分层离析

风电灌浆料的用途:

1、主要应用于风电设备基础底座灌浆设备安装;

2、也可以用于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高速公路等的支座灌浆。

三、海上风电灌浆料对性能要求严苛,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国产化也势在必行

风机基础灌浆料适用于陆地、潮间带及海上风电场风机、升压站等基础的灌浆和调平,同时也适用于其它有高强、高耐久要求的设备基础安装工程。根据论文《海上风电导管架灌浆原型试验研究》,海上风电导管架灌浆料需要具备低用水量、大流动性、高早强、超高强、微膨胀、高耐久等特点。灌浆料的性能决定了导管架灌浆部位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风电机组的质量及受力情况决定灌浆料的性能要求。

灌浆料对风电基础不仅起受力缓冲作用,同时也起提高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作用。由中交港湾研发的UHPG 系列海上风电导管架灌浆连接材料产品为均布超细颗粒致密体系水泥基材料,采用聚合物改性和纳米增强技术研发而成,产品是以特种水泥、超细矿物掺合料、纳米微粉和复合膨胀剂等组成的胶凝材料与优质天然高强石英砂、高性能减水剂、聚合物和其他各类化学改性剂组成的干混材料。

根据论文《海上风电导管架结构与桩基灌浆连接施工工艺》,提到海上风机结构所受到的力极为复杂,包括风机叶片和风机自身旋转以及塔桶造成的风机载荷、波浪力、潮流力、船舶的撞击力等,这就决定了近海风电导管架基础的灌浆连接尤其重要,尤其是在灌浆材料的选择和灌浆质量的控制等方面的要求将更加严格。同时,国产灌浆料与国外进口产品相比,具备短距离运输、供货周期短、售后服务响应及时等优点,长期来看海上风电灌浆料国产化是必然趋势。

四、灌浆料作为海上风机安装过程中的关键材料,将随着海上风电的蓬勃发展迎来快速增长

我们假设一台海上风机约使用100-200 吨灌浆料,目前主流海上风机大约为8MW,据中国能源报新闻,“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装机量累计达45GW,则平均每年需要新增9GW,对应每年约11.3-22.5 万吨灌浆料需求,目前海上风机灌浆料价格大约为5000 元/吨左右,对应5.6-11.3 亿元市场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海上风电向着大型化和深海化发展,单台风机灌浆料的使用量或将随之增长。目前国内灌浆料市场大多被海外化工巨头Sika 和BASF 占据,苏博特作为国内灌浆料龙头企业正在快速崛起。苏博特始终以研发为驱动,建有“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功能性聚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行业领先的科研平台,公司以主业减水剂为核心支柱,向功能性材料领域不断进军,立志于成为行业领先的新型土木工程材料供应商。

11 月18 日公司董事刘加平教授正式新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自董事长缪昌文2011 年当选工程院院士以来,公司人才培养的又一重磅成果。目前,公司创新团队拥有2 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 名国家杰青,无愧为我国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研究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军力量。

海上风电蓬勃发展势头延续,风机安装过程中的关键材料风电灌浆料迎来快速增长。灌浆料的性能决定了导管架式风机灌浆部位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灌浆料对风电基础不仅起受力缓冲作用,同时也起提高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作用,也具有较高技术壁垒。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海上风电向着大型化和深海化发展,单台风机灌浆料的使用量或将随之大幅增长。目前国内灌浆料市场大多被海外化工巨头Sika和BASF占据,苏博特作为国内灌浆料龙头企业正在快速崛起。

五、成本逐年下降经济性不断提升

近年来,据IRENA数据,我国海上风电平均发电成本已由2010年0.178美元/千瓦下降52.8%至2020年的0.084美元/千瓦,海上风电成本持续下降。

一方面,受风机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风电项目造价成本有所下降。风电工程初始造价包括风机购置、建筑安装等系统成本,以及征地费用等非系统成本,其中,风机占总造价的比例较大。近年来受益于技术进步及风电产业链的规模化生产,风机价格下降明显,已由2003年7000元,下降至2020年3750元,同比下降46%。这也带动了单瓦造价成本不断下降。海上风电由2015年1.9万元每千瓦下降至1.65万元每千瓦。

另一方面,风电技术的进步,使得发电效率大幅提升。在单机容量变大+叶片尺寸加大+塔架变高等因素驱动下,发电量提升,同时风电场机组数量减少,在降低单位容量征地面积的同时,也可以降低道路与集电线路投资等成本。

近年来,我国风机叶片尺寸大型化得到了较大发展,新增风电机组平均风轮直径已由2008年65m提升至2018年120m。从塔架看,塔架高度增加可提升风速,带动发电量提升。据中国风能协会测算,在风切变为0.3条件下,塔架高度从100m增至140m,年均风速从5.0m/s增至5.53m/s,某机组等效满发小时数从1991h提升20.34%至2396h。

目前来看,我国海上风电成本仍有下降空间,成本下降的同时,上游设备商也在主动降价。据《中国“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研究》预测,海上风电初始投资将下降至2025年1.37万元/千瓦,海上风电度电成本将下降至2025年0.74元/千瓦时。

可以预见,未来随着成本进一步降低,经济性有望进一步凸显,而这对于风电行业竞争力的提升,将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来源:选股宝APP,可慧新材料,览富财经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一点风能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