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 @了《山海经》

数字力场 2021-12-06

山海经国学

3605 字丨阅读本文需 11 分钟

撰文 | 佘宗明

18年前,北大哲学教授张祥龙曾写了篇《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他感慨道:传统文化「文命危浅,朝不虑夕」。

但哲学家黑格尔早就说过:「传统并不仅仅是一个管家婆,只是把它所接受过来的忠实地保存着,然后毫不改变地保持着并传给后代。它也不像自然的过程那样,在它的形态和形式的无限变化与活动里,永远保持其原始的规律,没有进步」。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亦如是——它会因时而变,因势而新。

传统文化在当下该如何传承?

喜马拉雅,就在以声音为媒,给出答案。

01

可以夺走声音的异兽「讙(音同欢)」,突然袭击了「声命体」世界,导致最重要的四块声音能量坠落到地球。

「寻声」使者在上古神兽「白泽」(丁真饰)的帮助下,穿越「玄武、青龙、朱雀、白虎」四大界域,将其寻回。

在此过程中,与「讙」本是一体的「白泽」,也探寻到了声音的意义。

这是喜马拉雅在123狂欢节打造的首个去舞台化、剧情沉浸式晚会——《123喜马拉雅之夜·幻音之旅》中的剧情。

▲幻音=欢迎。

是不是感觉到满满的「山海经味儿」?

是就对了。晚会就是将古籍《山海经》作为框架,聚焦「传统文化创意表达」的文化趋势,以基于《山海经》的现代化表达为主线,以寻找声音能量作为内容递进的钥匙,将科幻元素和中国传说相结合,最终通过这场视听盛宴挖掘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展示中华文化的磅礴气象。

而这,正是喜马拉雅多方位助力文化传承的缩影——作为音频领域最大的内容平台,喜马拉雅已将助益传统文化传播「刻入DNA中」。

02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这是废话文学。

听它一席话,胜读一本书。

这是有价值的表达。

传统文化传播,需要有价值的表达去承载。

文化学者胡正荣曾将「认知」和「认同」作为文化传播效果评估的两大基本标准:

「认知」事关接受者对传播内容的了解,体现为「接触程度」,是「知识增量」的阶段;

「认同」事关接受者对传播内容的美誉,体现为「接受程度」,是「行动改变」的阶段。

现实中,对于传统文化,人们在器物文化层面的「认知」尚可,但在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层面的「认同」则存在较大问题。

要将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提到「认同」层面,还得在「有价值的表达」上下功夫。

体现在内容上,就是要更注重精神价值的深层次传递;呈现在形式上,则是要将传播方式跟人们的信息接受习惯更好地衔接。

▲游耳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从以往看,诗歌、古文、戏曲等传统文化内容的传播,形式往往过旧,都挺依赖文字或视频。

但文字的低表达效率与高接受门槛,拦住了很多人的探知欲;视频在人们视觉信息饱和和眼睛超负荷运载的情况下,也会增加许多人的疲劳感。

而能凭着特有的移动性、伴随性满足受众多场景化阅读需求的音频产品,如有声书等,如今成了传统文化传播的绝佳载体与高效途径。

作家刘心武就表示:「随着时代发展,人们接收信息、汲取文化营养的方式一直在变化,现在更流行听。我发现年轻一代更喜欢听书,更喜欢用声音来吸取营养。」这里的「文化」,也包括传统文化。

03

从古代的街头说书评话,到早些年的农村喇叭和城市广播,再到世纪初的车载FM的便携式收音机……说起来,声音向来都是个挺有受众基础的信息传播介质。

2011年之后,随着4G、移动互联网技术、智能终端与可穿戴设备普及,以喜马拉雅、荔枝为代表的聚合性网络电台&有声阅读APP日益受到追捧。

这些以「互联网+电台」为表征的音频分享平台,在把阅读变成听觉感应中,切实注解了麦克卢汉「媒介即人的延伸」的箴言。

如今,对许多年轻人来说,听互联网电台是睡前、午休和通勤路上的消遣;对很多上了年纪的老年人而言,「听」是比「读」更便捷的信息获取手段。

▲周杰伦:华流声音才是最拽的。

更何况,这些强伴随性的音频分享平台,能满足人们解放疲惫的双眼双手、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学习知识的需求。

专栏作家乔治·威尔就说:「我一周要听一本书,利用的是坐车、剃胡子、走路的时间,不然这些时间也就被浪费掉了。」

也因如此,那些有声读物平台能以黑马姿态切入数字阅读市场。据艾媒咨询数据预测,2021年有声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398亿,较2020年增长50%,用户规模将突破6.4亿。

「用户规模越大,责任越大」,在有声阅读成全民阅读「新基建」的背景下,那些头部互联网电台理应利用其传播优势,助益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在这方面,喜马拉雅就在持续地靶向发力。

04

管理学中有个「知识流」的概念,其内容是个四元组(KL、KT、KFx、KV),分别是知识层次、知识类型、知识流量、知识流速。套用该模型,要充分激活互联网电台助力传统文化传播的效用,还得让多层次多类型的海量传统文化内容快速高效地流动。

要实现这点,从传统文化内容供给侧的丰富,到受众群的拓展,从传统文化内容呈现方式和场景的完善,到理解门槛的降低,缺一不可。

从内容供给侧来看,喜马拉雅通过PGC、PUGC、UGC三种模式,形成了稳定的金字塔结构供给模型,做大了平台的传统文化内容池,也确保了高质量传统文化内容的可持续供给。

▲一部《红楼梦》,可以鉴古今。

时至今日,喜马拉雅已建立了从头部IP到长尾内容全面覆盖的生态内容体系,在线音频服务已涵盖了用户从-1岁到100岁不同年龄阶段所需要的丰富内容,累积了包含98个品类的2.9亿条音频内容,其中就涵括了大量传统文化内容;2020年活跃的内容创作者达到520万人,个中也有很多传统文化创作者。

在平台上,我们可以听到刘心武从《红楼梦》「入题」,被他带着感知中外名著里的世相百态,也可以听到梁爽用Rap、谐音梗与流行BGM演绎的「富含矿物质营养液」的《相声评书版<山海经>》,从他的趣味化表达中感受志怪IP的艺术性与独特魅力;

我们可以听到对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深入解析,也可以听到「大同之道」的处世宏旨、「君子之道」的处世秩序、「中庸之道」的处世方法……

从受众群维度看,截至2021年上半年,喜马拉雅全场景月活跃用户已达2.62亿。这些用户包括开私家车或坐公共交通的上班族,热衷于在碎片时间里充电的求知者,盲人、幼童、有阅读障碍的人群等。「80后」与「90后」则是受众中的主力军。

庞大的用户基数,拓展了传统文化内容的受众面。不少年轻人也会因此对传统文化「路人转粉」,成为接力传播者。

▲沧海一声笑,山海一经传。

从呈现方式与场景看,喜马拉雅无论是推出国内首个全内容智能AI音箱小雅等,开启语音交互的新传播时代,还是加强智能生态的建设,完善在汽车、智能家居、智能音箱、智能穿戴等硬件终端的布局,都拓展了传统文化内容的传播落地空间,也提升了传统文化接收体验的沉浸感。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文化有很多品类,喜马拉雅的点播功能、内容定制化特点和「中央厨房」机制、基于LBS和兴趣的推荐模式,能实现内容的分众化与个性化传播,让不同传统文化领域的爱好者能形成趣缘共同体,在圈子内分享、交流、探讨。喜欢京剧的,可以一块聊京剧;喜欢相声的,可以一起论相声。

从理解门槛看,音频比文字更适应人脑的思考速度和情绪传递,用户一边听一边就可以理解内容,直接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深度认知。

在喜马拉雅上,用户可以在主播的抑扬顿挫语调中感受传统文化之美,也更容易产生共鸣共情。

05

传播传统文化,要顺势而为,更要借势而进。传播之下是责任,能力之上是担当。

在助力传统文化传播的议题上,喜马拉雅很上心、用心、走心:

发起古籍唤醒计划,建立全网首个音频古籍知识库,打造传统文化爱好者交流社区;开发出可实现多情感、多风格、多语种声音的TTS技术模型,让单田芳单式评书再现江湖;发起新评书扶持计划,传承非遗文化……这些将几个大字抛了出来:自觉担当,主动作为。

传统文化的「古」与传播媒介的「新」,确实不好平衡拿捏。要让厚重的中华文化、多彩的中国元素被更多人听见,还得依托内容传播形式与内涵的创新,将传统文化内容转化为适合当代人摄取的文化价值体系,让人们在入耳更入心中增强认知、提升认同。

作为汇聚海量经典名著、国风文化的文化平台,喜马拉雅就在不断推陈出新,将传统文化传播变得更易得、更可感、更生动。

像之前在喜马拉雅独家上线的《古人有意思:张国立古代文化100讲》,就是将历史「水煮」:节目中,张国立用100个有趣又硬核的知识点,串联起古人的日常生活,如古人为什么在门上挂镜子,古代的酒浓度时多少,古时婚俗中的「三书六礼」指什么……

这呈现了古人的生活美学智慧,也让不少人领会到了朝代更替、三公九卿、规章典籍等正史之外的「另一面」——焚香煮茶、美酒烧烤、人情世故等。

▲张国立讲古代文化。

而余秋雨讲的《中国文化必修课》、马瑞芳品读的《红楼梦》、黄磊多多父女领读的《古诗里的24堂地理课》、秦昊的《浮生六记》等传统文化类音频节目,也都俘获了不少90后、95后的心,拉近了传统文化跟年轻人的距离。

很多传统文化类UGC内容,也在喜马拉雅上得到了流量扶持。拿山西晋剧、二人台、三晋故事、山西民俗等传统文化来说,这两年部分山西导游入驻平台,开设了「山西历史事件」「山西民俗风情」「山西史纲」等栏目,讲述了那些好玩掌故历史。

这让许多「久被尘劳关锁」的晋文化出了圈,也让素有「地上文物博物馆」之称的山西文化底蕴被更多人感知。

06

说到底,传统文化传承,需要「此处有声胜无声」,需要有价值的表达。

而互联网音频平台,显然大有可为。声音就是它的「法宝」。

Beyond乐队曾针对「球场内限制声音分贝」的做法,创作了一首歌——《声音》。歌中唱到:

谁可掩饰天裂地摇心底的叫声

可惜心里面嘅声音,一再被软禁

如象困兽一般

假使讲说话也不可,高歌也是过错

随便你去处分我。

这里面,充溢的是对声音能量的希冀渴求。

▲《海阔天空》恒久远,Beyond永流传。

声音也是「声」产力——不论是立足于生活趣致的发掘,还是着眼于传统文化的传播。

而喜马拉雅就用沉浸感十足的声音体验,增添着我们的生活趣味,也展示着文化经典的魅力。

说到这,我似乎都能隐隐感觉到——

Beyond穿越时空,向从《山海经》里蹿出的白泽招了招手。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数字力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