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控股:2009年29%股权转让合法依规,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

3040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12月10日,联想控股在内网发布声明,回应有关股权转让等事项。联想控股在声明中表示,2009年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交易,转让了联想控股29%股权。本次转让,严格按照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相关要求进行了审计、资产评估和备案。

联想控股强调,本次股权转让,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历次中央巡视和国家审计署审计均未对此提出过任何异议。

以下为声明原文:

经向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确认了以下事实。

2004年8月,按照党中央关于“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要求,为加快高技术产业规模化发展,中科院做出加快院所投资企业股权社会化改革的决定。

2009年,按照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相关规定,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交易,转让了联想控股29%股权。本次转让,严格按照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相关要求进行了审计、资产评估和备案。

经专业机构认定,联想控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账面值为77.2亿元,评估值为92.6亿元。本次交易联想控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溢价至95亿元,对应的29%股权交易价格为27.55亿元。

本次股权转让,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历次中央巡视和国家审计署审计均未对此提出过任何异议。

前情回顾:司马南“灵魂六问”引巨大关注

就在今年11月,独立学者、知名社会评论家司马南评联想事件距今沸腾了几近半个月,但依然热度不减。其中涉及到的“联想是否涉及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等问题也引起了巨大的关注。

在B站上,司马南以侃大山的方式,连发六集视频,对联想及其创始人柳传志进行严厉批判,指责后者涉嫌国有资产流失、用户及网路讯息安全等问题,在舆论场引发极大回响。总结下来,司马南分别提出了以下质疑:

1、联想在市场化股份制改革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司马南认为,中科院2009年9月,12.9亿国有资产流失,发生在出让29%联想控股股权27.5亿元,按照2008年联想控股的净资产的来计算,国有资产被贱卖了12.9亿。联想控股在2008年底的净资产是139.49亿元,29%股权对应的净值为:139.49×29%=40.45亿元。按净资产交易的差价就有:40.45-27.55=12.90亿元。也就是说将近13亿元的原国有资产流向了泰山控股,流向了泰山会。

2、联想27位高管中的14人为外籍,因此或有用户及网路讯息安全隐患;

司马南表示,联想作为一家中国IT品牌公司,其总部设在美国,产品却在国内各政府部门、商业机构、家庭个人等广泛使用,确保用户讯息及网路讯息安全不出问题需要格外重视。但外籍高管比例过高与用户及网路讯息安全问题能扯上必然的联系吗?显然,联想的业务包括了海内外,尤其海外业务也占据了相当高的比例,有一定数量外籍高管很正常。因此,该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外籍高管的数量有多少,更应该考虑的是确保联想没有对外泄露或滥用用户讯息,并严格对用户及网路讯息安全问题进行保护的问题。

3、“穷庙富和尚”?高管薪资高的离谱;

司马南在视频中指出,联想高管退休后薪酬大涨。比如柳传志两年拿1亿,还有退休金2700万。朱立南退休后,从5000万涨到6500万,按照国资委的相关规定,这些薪酬是否合规?

此外,根据联想此前发布的招股书显示,3年报告期内,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在公司领取的税前薪酬为9.33亿元,这一数字去年是9.09亿元,在前年只有5.64亿元,也就是说,高管总薪酬在2年间上涨幅度超过65%。当然,对于企业而言,如何制定薪酬是企业自己的权利,但是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过高造成的畸形分配结构必然会挤占企业利润和研发投入,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

4、资不抵债,欠了经销商1000多个亿;

按司马南的意思,说的是联想的负债率过高,差不多接近了90%,账面资产极少。高管不期望于好好经营联想,账面资产极少,而执迷于掏空联想,导致联想几乎资不抵债。

但实际上负债率90%跟“资不抵债”应该不能划等号,不能简单看负债比例而不看联想具体的债务结构就断定“资不抵债”。对于这一点业内也有较为明确的说法,企业的债务构成一般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有息负债,也就是需要支付利息的负债。有息负债过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现金流动紧张,有可能造成会出现流动性危机等经营风险。比如房地产公司的负债大都是这种;二是经营性负债,包括企业的应付账款,递延收益等等。这意味着公司占用了上下游企业的资金,侧面说明公司在产业链中议价能力的议价能力很强,有很强的话语权,通常情况下,经营负债不会造成流动危机。而时至今日,也确实没爆出过联想压榨供应商或者供应商收不到货款的事情。

5、研发占比不到3%,却妄想科创板上市;

联想集团的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联想集团研发投入分别为102.03亿元、115.17亿元以及120.38亿元,占各期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98%、3.27%和2.92%。也就是说,联想集团的研发费用平均不到3%。看起来,报告期内联想的研发费用5%都不到,甚至还没满足《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中“最近3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3年累计营业收入比例5%以上”这一规定,但规定中还有一条“或最近3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在6000万元以上”,达到这个标准也能达到科创板体现高研发的创新发展战略。

确实,研发占比低是联想的一大不足,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同花顺iFind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68家科创板公司2020年合计研发费用总金额为360.20亿元,平均值也不过1.35亿元。其中,研发费用排名50强的公司投入研发金额合计246.98亿元。因此,仅仅用研发投入占比评估一家科技企业的好坏似乎说不太过去,难道只能怪联想营收太高了?

6、联想产品没有核心技术只会组装,国内产品卖的比国外贵;

这在国内IT界其实是个很老的话题了,多年前就引起广泛讨论。2019年就曾有某网友在联想集团官微下提问“为什么国内比外国贵这么多啊”并配上联想同款显示器在国内外不同的售价情况,美国卖359.99美元是约合2485元人民币,然而在中国却实打实卖8999元,两者相减差为6514元,约是3.6倍。这次司马南又将之端了出来,算是旧话重提。

关于这一点实际上没什么好深究的,国内外产品售价有别,到底是其中几款产品还是所有产品?统计时间到底是按照当地促销节点售价还是平时售价?对比的产品是不包含软硬件还是提供预装软件和鼠标配件等?总之,联想在不同国家(地区)是独立经营的,采取不同的产品规划策略和销售政策。在此也不评论是非,仅作简单说明。

(源自《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微博截图)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司马南评联想事件掀起热议后,《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也对这一舆论焦点聊了聊自己的看法。

胡锡进表示,司马南的质疑是朴素的,有公众意见的基础,它们是中国舆论场这几年积累的对联想综合不满的折射。尤其是柳杨等人的上亿高薪问题,胡锡进认为司马南的质疑反映了很多公众的共同不满。在促进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柳杨应当以开放的心态对待这样的批评,并加以思考。

但另一方面,联想曾是改革先锋,柳传志和杨元庆的表现从一定意义上说参与了对中国企业家的定义,社会给予了联想和柳杨极高的尊敬和期待,联想也等于是对国人做了当IT龙头企业、推动中国高新技术前进的承诺。但是联想实际上在贸工技路线上越走越远,没有在原始积累后向科技创新真正发力,渐渐退出了国家科技进步和对外竞争的锋线,对中国核心竞争力的贡献越来越小,很多人觉得这辜负了他们对联想作为老牌明星企业的期望。尤其是,它被华为等饱受美国打压的高科技公司比下去了,在模式创新方面也不如小米那样的新兴公司,柳杨等人依然在国有参股企业里享受上亿高薪,整个公司和他们个人的舆论形象逐渐变得脆弱,事实上,对他们有规模的质疑早就开始了。胡锡进还表示,将柳杨和联想放在国有资产流失这个严厉的主视角下考量是需要谨慎的。当年联想从中科院的全资子公司走上股份制道路,客观说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从结果看,它导致了国资占比的缩小,但成就了一个很长时间里的领军企业。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OFweek电子工程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