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集团重整方尘埃落定,渡劫能否成功?华为海思成功经验值得学习

电子放大镜 2021-12-11

紫光集团华为半导体

4208 字丨阅读本文需 10 分钟

12月10日晚,紫光集团旗下上市平台紫光国微(002049.SZ)、紫光股份(000938.SZ)等同时发公告称,收到紫光集团管理人的告知函,已确定北京智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智路资本”)和北京建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建广资产”)作为牵头方组成的联合体,为紫光集团等7家公司的战略投资者,将与其推进重整投资协议签署及重整计划草案制定等相关工作。

根据公告,此次遴选是在法院的监督指导下,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广泛开展战略投资者招募工作,通过多轮重整投资方案遴选后,得出最终结果。重整计划草案须提交债权人会议表决通过,并经人民法院裁定批准后方可生效。

这意味着,备受关注的紫光集团债务危机在爆发一年多之后,重整招募战略投资者一事终于在今天尘埃落定。北京智路资本、北京建广资产等组成的联合体,接盘这家总价值3000亿元的芯片巨头。

1、清华紫光为何会陷入破产危机?

首先,可能是领导不行。说到这,就不得不提紫光集团的董事长赵伟国。赵伟国毕业于清华大学,是个很有商业头脑的人,曾经在房地产领域赚得盆满钵满。他曾经直言,自己在房地产行业,只花100万就赚回45亿。

2009年赵伟国进入紫光集团担任董事,之后,赵伟国就把自己“买买买”的经营方式,搬到了紫光集团上面。2013年,紫光集团花费17.8亿美元收购芯片设计公司展讯通信。一年之后,紫光集团花费9.1亿美元收购芯片设计公司锐迪科。再然后,紫光集团花费25亿美元收购惠普旗下公司新华三51%的股份。可能是因为“买买买”上瘾了,赵伟国最后还扬言要收购世界第一的芯片制造公司——台积电。后来因为价格没谈拢,所以不了了之。

赵伟国“买买买”的后果是什么?那就是债台高筑。他没有意识到芯片行业投资大,资金回笼慢。直接把房地产的投资方式用在芯片产业上。于是,坐拥3000亿资产的紫光集团,如今负债已经高达2000多亿。现金告急的紫光集团已经无法偿还债务,截至目前,紫光集团已经有6只债券违约。就这样,债权人徽商银行把紫光集团告上法庭,申请对紫光集团进行破产重组。

除了决策者出现战略失误,清华紫光陷入危机的另一个原因是赚钱能力不行。据了解,紫光集团“嫡系”上市公司一共有3家,分别是紫光国微和紫光股份、学大教育。

但是因为各种原因,近年来紫光集团赚钱能力并不怎么样。2017年全年营收390.71亿元;2018年全年营收483亿元;2019年全年营收766.56亿元。三年来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0.61亿元、-6.31亿元和14.30亿元。有业内人士直言,清华紫光想要度过危机,最需要的不是注资,而是一只真真正正的现金牛。

2、智路建广联合体击败阿里中标

今年1月,为化解债务危机,工作组对紫光集团启动公开招募战略投资者工作。2021年7月16日,紫光集团发布公告,称集团收到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民事裁定书》及《决定书》,北京一中院裁定受理相关债权人对紫光集团的重整申请,指定紫光集团有限公司清算组担任紫光集团管理人。

7月20日,紫光集团管理人发布的有关招募战略投资者的公告称,本次需要引出战略投资者需整体承接紫光集团或紫光集团核心产业。公告显示,本次引入战略投资者需整体承接紫光集团或紫光集团核心产业。

今年8月27日,经北京一中院裁定,对紫光集团及其子公司北京紫光通信、北京紫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西藏紫光大器投资有限公司、西藏紫光卓远、西藏紫光通信投资有限公司、西藏紫光春华投资有限公司(合称“紫光集团等七家公司”)实质合并重整,并指定紫光集团管理人担任紫光集团等七家公司实质合并重整管理人。

随后,根据紫光集团方面的说法,截至9月5日报名截止日,共计7家意向投资人报名参与,“后续,管理人还将进一步核查战略投资人资质、开展尽调与反尽调,并与战略投资人全面深入谈判,优中选优,加快确定最终战略投资人。”

10月18日,紫光集团官网发布消息称,在北京市一中院的主持下,紫光集团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案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根据当天会议纪要文件显示,目前紫光集团的债权规模达到1081.81亿元。

随后在10月底,财新报道显示,参与紫光集团重整的7家企业分别为广东、北京、无锡、上海四地的国资,央企中国电子,私募股权基金智路建广联合体,浙江国资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体,最终仅有浙江国资和阿里巴巴联合体以及智路建广联合体入围下一轮竞标。彭博报道指,收购要约为80亿美元。

据彭博12月9日报道,直到11月中国都还倾向于由阿里巴巴和浙江国资组成的财团接手紫光集团,但近期,美国加强对于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在美国上市中国企业的监管引发了担忧。

资料显示,美东时间12月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布公告称,已修订完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FCAA)》相关的信息提交与披露实施细则。这意味着针对中概股的管理政策将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修订后的HFCAA细则要求,在美国上市的外国企业必须披露是否由政府实体拥有或控制。同时还需在年度报告中为其自身或外国运营实体提供额外的披露。

据悉,由于美国正收紧对在美上市公司的审计要求,若紫光集团收归阿里巴巴旗下,可能会令这家中国领先的芯片集团面临披露敏感信息披露的风险。因此,紫光集团才会交由智路资本和北京建广资产联合体接手。

据了解,紫光集团相关上市公司的市值相加已经接近2000亿元。目前紫光旗下拥有紫光国微、紫光股份、学大教育三家上市公司,计划在科创板IPO的紫光展锐也是属于紫光集团旗下。此外,紫光集团还间接持有长江存储的部分股权。对于接盘人的要求非常高。

最终经过反复筛选,北京智路资本和建广资产牵头等组织的联合体替代了阿里财团,正式接盘紫光。

半导体并购巨人下一步

本次紫光集团投资牵头方为智路资本、建广资产两家,均是硬科技领域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公司,总部位于北京。

根据天眼查显示,两家公司隶属于中关村融信金融信息化产业联盟(下称“融信联盟”)的投资平台。融信联盟由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芯国际前高管李滨牵头成立,理事单位包括中芯国际、北方华创、长电科技等芯片产业链企业。

其中,智路资本成立于2016年,公司专注于半导体核心技术及其他新兴高端技术投资,覆盖半导体价值链、移动技术、汽车电子、机器人智能制造和物联网五大领域,投资人包括高科技公司、大型金融机构和家族基金等。今年6月,智路资本(Wise Road Capital)宣布14亿美元收购韩国芯片厂商美格纳半导体(MagnaChip),引发了行业关注,最终由于美国介入宣告并购进程停滞;而本月初,智路资本又以14.6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半导体封测企业日月光在大陆的四座工厂的权益。(详见钛媒体App前文:《美国政府强势介入审查,中资92亿元收购韩国芯片厂“美格纳”案再生变数》)

建广资产则成立于2014年1月,由中国建投和融信联盟分别持有51%和49%的股权,累计投资超过300亿元人民币,曾与恩智浦(NXP)合资成立专注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瑞能半导体,18亿美元收购恩智浦的射频功率业务等。

与此对应的是,市场一直传言,由于紫光规模和负债庞大,接盘的很大可能是阿里巴巴组成的财团。不过彭博报道指,由于阿里股票同时在香港、美国两地发行,需要对外披露相关信息,并不符合接盘紫光的条件。相较而言,智路资本和建广资产虽知名度稍小且具备私募身份,但其在半导体领域布局的广度和耕耘的深度上更有优势。

2017年初,智路资本和建广资产两家曾联合以27.5亿美元收购恩智浦旗下标准件业务,后更名为安世半导体。收购完成后,两家联合体为其对接国内手机、家电厂商及供应链企业,帮助提升销售,同时通过扩建封测厂等。随后这部分资产在2019年和2020年分两次以超过26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转手卖给国内上市企业闻泰科技(600745.SH),提升了国内芯片公司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

不仅如此,实际上两家基金曾在多个投资并购案中合作,主要选择半导体领域国内外细分赛道考前、拥有负债的企业标的,通过投资收购方式很好的整合、嫁接运营管理能力,并提供资金支持等,而后再出售给国内半导体企业,从而提高中国半导体产业链话语权,提升资产价值,也很好的将企业变成有益资源。

3、华为海思是芯片企业的榜样

原因很简单,华为海思的发展史,完美展示了世界顶级芯片设计公司是如何诞生的。华为旗下的海思半导体成立于2004年,如今已经是世界前十的半导体公司。虽然体量排名不是很靠前,但是公司设计的芯片却赶超了美国高通。

一开始,海思半导体在手机行业并没有什么影响力,直到2012年海思开始突飞猛进。2012年,海思推出了全球最小的四核A9处理器——海思K3V2,搭载这款处理器的智能手机被卖到全球各地。到了2017年,华为海思推出麒麟970,制造工艺提升到了10纳米工艺。到了2019年,华为海思发布的麒麟990已经明显优于高通骁龙855plus。

当时的麒麟芯片在5G性能方面,已经具有绝对的优势。不仅吊打联发科,还赶超了美国高通。在国内手机厂商纷纷采用高通芯片的时候,华为却一直坚持自研芯片,最终华为海思成为了国内第一,世界领先的芯片设计公司。

在安防芯片市场,华为海思打破了德州仪器、博通等巨头的垄断,拿下全球70%的市场份额,成为世界第一。在机顶盒芯片市场,华为海思打破了意法半导体和美国高通,成为国内的龙头老大。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由于华为海思在半导体领域取得了巨大的飞跃,所以就连美国都不淡定了,于是费尽心思打压华为。能够让美国都不淡定的中国芯片公司,有史以来华为是第一家,这侧面说明华为海思是何等强大。

4、华为海思为什么会这么强大呢?

首先,这家公司有一位重视研发的决策者,他就是任正非先生。事实证明,企业只会疯狂并购,忽视研发是绝对行不通的。一直以来,华为在研发上的投入就在全国名列前茅。从2008年到2017年,华为在研发上投入了4000亿,其中芯片研发占了40%。2019年,华为研发费用高达1000多亿,位居全球第四,国内第一。

其次,华为重视人才。任正非曾经表示,人才是华为成为中国创新能力最强公司的主要原因。为了吸引全世界的人才,华为在薪资各个方面一向是非常大方的。此前,华为就招聘了多位天才少年,最高200万年薪。相比之下,清华紫光却传出拖欠员工工资的消息。

除此之外,华为海思敢于走出国门,跟国外的芯片巨头竞争,最终赢得了一席之地。相比之下,中国很多科技企业都缺乏全球竞争力,缺乏全球视野,过于依赖国内的市场。

中国半导体产业将迎来黄金十年,同时也要做好长期艰苦的心理准备,紫光集团的半导体产业板块也面临着相似的境遇,伴随着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黄金十年,也有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但是由于之前的并购之后没有有效整合、也没有融入行业产业链,除了资金危机之外,由于大部分是通过收购而来、收购后根本就没有进行整合与协同。紫光集团虽然在半导体行业大和全布局,但经营能力不匹配,主要靠国家投入、圈地举债等方式获取资金,这种方式到到2020年无法持续下去,造成大面积债务违约,核心业务单元又面临美国的打压和限制。紫光集团半导体业务的发展与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有几分相似。

借此次重组紫光集团的契机要站在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角度,打造一个具备国际竞争力、市场化运营的半导体产业龙头集团;面临纷杂的国内外环境和各种不确定性都能够“初心如磐、奋楫笃行”,既打造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科技长城、也要在发展过程中、在现有半导体发展实践经验基础上探索出一条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创新发展之路。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电子放大镜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