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男造车记:不讲故事,明年交付

42号车库 2021-12-16

李一男targetnv

7276 字丨阅读本文需 19 分钟

是的,在集度、小米、OPPO、富士康之后,又有一家厂牌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

放眼望去,造车的队伍中,有人扛起一个蓝色的旗帜,定睛细看,旗帜上中英双拼,写着「自游家 NIUTRON」。

对,那个造两轮电动车的男人,终于在经历几波传言后,正式宣布造车了。

现在这个时间节点才进场,手上总归是要两把刷子的。

01两轮和四轮不是一回事儿

要说起牛创新能源,肯定是要提起李一男,这位经常被冠以「天才」头衔的男人。

15 岁考入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少年班,在研究生的第二年即进入华为实习,26 岁成为华为常务副总裁。在华为任职期间,助力华为营收从四亿元跃升至两百亿,江湖上一度传言李一男是华为的「太子」。

在 2008 年,李一男成为了百度的CTO,领导了百度「阿拉丁」等计划的研发。随后,李一男又历任中国移动旗下公司 12580 CEO、金沙江创投合伙人等。最终在 2014 年,创办的牛电科技,进入交通出行行业。

在李一男沉寂的这 7 年时间里,牛电科技的产品迅速出现在国内的大街小巷,并大举出海。根据牛电科技最新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小牛电动全球销量 39.7 万辆,同比增长 58.3%。

截至目前,牛电科技的全球用户数已超 200 万,全球累计骑行里程 100 亿公里。在中国加盟店数量为 2,686家,国际销售网络扩展至覆盖 49 个国家的 41 家经销商。

很多人会混淆牛电科技和牛创新能源,甚至一概而论称作「小牛电动」,这肯定是不对的,在 12 月 15 日的媒体群访中,李一男也直接回应道「我们两家公司是完全分开的,品牌也是不一样的,在这个品类上面也是不一样的。」

甚至还直言道「汽车的产业的复杂程度和两轮车不是一个数量级,不是差两个数量级,而是差三个数量级,所以说是我也想借(两轮车经验),但实在借不过来。

关于李一男造车线索,最早可以追溯到 2014 年,在 7 年前,李一男就有想法造车,并预估 30 亿美元可以初步完成这个项目。

从 2018 年 11 月开始筹备造车,到现在,已经过去整三年了,12 月 15 日,牛创新能源正式发布了英文名称「NIUTRON」,中文品牌「自游家」,并宣布首款定位高端 SUV 的产品自游家 NV,将于 2022 年上半年上市并接受预订,同年 9 月开启交付。

下面,我们就和盘托出目前我们已知的关于牛创新能源的所有信息。

02关于自游家 NV

这是一款定位于中大型尺寸的 SUV,车长 5 米左右,拥有 5 个座位,分为增程和纯电两种动力系统,整车采用上钢下铝车身打造,定价在 30 万元以上。

Gemini 双子平台

续航会采用 CLTC 标准,但目前还在标定中,电池 Pack 为第三方采购,牛创并未公布供应商。

根据官方的说法,自游家采用的是Urban Exploring(城市探索)设计理念,旨在打造「城市-越野融合风」,用李一男的话讲,就是「首先是一款都市出行车辆,但同时它有一定的 exploring 的能力」。

牛创新能源总裁杨敬一说道「将来(通过性)会是在市面上比较好的,顾客比较明显能够感知到它通过性的这么几个参数」。也就是说,主要满足舒适通勤,然后可以适应轻度非铺装路面的越野。

在整体气质上,与 Rivian 目前的车型类似

此次探访,牛创并未允许拍照,针对外形设计我们直接上字。

整体线条比较硬朗,头灯是圆环形设计,点阵式灯带贯穿前脸,尾灯同样是点阵式的贯穿尾灯,车辆顶部有行李架。展车的车身颜色是双色套色设计,第一版颜色中,会包含墨绿色。

比较有意思的是,充电口的位置在尾部,左右两侧分别是加油口和充电口,在 C 柱的位置,有五个长方形灯条,来显示充电状态。

在座舱部分,自游家 NV 的是以12.3 英寸的仪表和竖置排列的15.6 英寸中控屏幕为核心,没有传统油车的启动按键,采用了怀挡设计。

在中控屏幕下有一排实体按键,集成了除雾、驾驶模式、双闪等按键。而扶手箱的位置,是对开门设计,在扶手箱的尾部,挂载着一块后排专用的屏幕,可以操控后排的独立空调设置。

视线回到主驾的方向盘,采用了左右各一个滚轮的设计,除此外,方向盘再无其他实体按键。但我们注意到,自游家 NV 的后视镜调节在门板扶手上,仍具有单独的按键进行操作,并没有像特斯拉一样,给方向盘的滚轮赋予更多的功能。

比较有意思的设计亮点在于,主副驾的空调出风口上,分别设置了一小块横置空气质量显示屏幕。

P5 内饰图

但整体看智能座舱的布局,类似于 P5。目前大家比较一致的做法是,尽量建设车内物理按键的布局,围绕车机的交互(触控、语音)进行整体构思。但具体的表现如何,我们需要等待机会体验实际的交互。

在乘坐的实际体验上,座椅的支撑度还可以,但需要看量产版本。而副驾驶位的腿部空间,受到了轮拱明显的侵入,在求证下,牛创的工作人员说是为了碰撞安全考虑,所以纵梁的布置对这里的空间有影响,但后面会改。

关于辅助驾驶部分,牛创采用自己定义,然后找 Tier 1 供应商合作的方式实现,能力范围属于 L2 水平。我们了解到,这套 ADAS 系统方案可能是 Freetech(福瑞泰克智能系统)基于地平线征程 2 芯片打造的,并不会搭载激光雷达这类辅助驾驶感知硬件。

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过这家公司,但 Freetech 在 2016 年便已经成立,目前在算法、计算平台方面均有技术突破,今年第四季度,他们的第一代域控制器将会进行 SOP,可以实现 L2.5 级别的驾驶辅助。

目前新势力普遍在高速领航功能,甚至是城市领航功能发力了,面对头部在辅助驾驶能力方面的强势宣传,自游家 NV 假如果真采用上述方案,那么在辅助驾驶能力上,其实不足以对抗现在一众 L4 硬件堆满的头部新势力。但明年下半年开启交付的自游家 NV 如果可以优化完善 L2 的使用体验,确实是一个更加稳妥的方案。

目前,自游家 NV 已经累计进行了三轮工程试制,研发测试里程超过百万公里,首轮冬夏试验已经完成,目前正在进行第二轮冬季测试。随着制造基地改造完成,自游家 NV 预计于 2022 年 3 月进行小批量生产,9 月将为首批用户交付使用。

03其他情况

这部分,我们会从工厂的生产规划、团队目前的状态,以及销售模式,用户运营方面进行介绍。

目前牛创的常州工厂是从大乘手中租来的,明年将直接买断,成为名副其实的自有工厂。这个占地面积 77 万平方米的工厂,现在还在改造中,预计明年 3 月改造完成,工厂建设完毕后,支持 18 万辆的年产能,最高可达 20 万辆,支持 2 个平台 4 款车型的生产。

我们有幸也对正在改造中的工厂进行了参观,冲压车间的 ABB 七轴机器人已经就位,每分钟可以完成 12 件的工作量。焊装车间目前有 344 台库卡机器人,施工完成后数量会增至 360 台以上。

牛创目前拥有核心研发人员接近 1,000人 ,品牌总部与大部分人才位于北京,负责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的开发;上海设立研发中心,目前主要负责设计方面的工作;而工程与制造部分,就放在了常州。李一男提到,高管的主要招募工作,是在 2019 年便完成的。

而目前,牛创已经获得了 5 亿美元的 A 轮融资,IDG 资本、COATUE 等全球知名机构参投。

牛创将采用直营的模式来进行推广销售。而在用户运营上,已经初步有团队负责,包括 KOC 的发掘、积分体系的建立等。

04写在最后

关于造车时间,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说,这个时间是不是晚了。在群访中,李一男的回答非常有趣,他坦然承认「肯定是我们是晚的,不用讲」,但又说道「时间是告诉大家唯一的正确的答案」。

现在入局造车晚吗?

好像是的,毕竟头部三强的的销量与产品线正在快速扩展,优势资源已经得到聚集。

但这个时间真的晚吗?

集度、小米,甚至是苹果的车远没有量产,新能源市场的产品品类也远没有填充完毕,甚至市场还在召唤更加富有想象力的人入局。

所以,李一男的车究竟怎么样,我们真得让子弹飞一会,然后「让时间告诉大家正确的答案」。

05群访摘要

以下为群访内容的精选汇总,大家可以感受感受李总在谈吐间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受访者:牛创新能源创始人,李一男;牛创新能源总裁,杨敬一。

李:我们是整体设计叫做 Urban Exploring(城市探索)。从我们的角度来说,第一天开始我们就非常明确,我们是按照一个电车来设计这款车的,不管是平台架构,还是外观还是内饰。

不管是增程也好,还是纯电也好,它外观都是一模一样的,(增程)后排气管也是完全隐藏的,大概 8 米开外是看不到排气管的。我们自己内部开个玩笑,我们增程实际上是个「电改油」,是电改油搬过来的。

李:确实是我们 2018 年 11 月份就开始来做了,我觉得我们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一天偷懒,我也没有一天缺过钱,在整个过程中也没有缺过钱。大家觉得我们做得挺慢的,我也觉得不够快,但是我想好的产品都是打磨出来的,任何一款产品,汽车我觉得说它简单,它的流程非常清晰,你必须按照这些流程来做,但是它的细节特别多,所以说它既有大面的平衡,又有无数的细节,既有涉及到大量的设计师的工作,也涉及到大量的工程工作,也涉及到很多,所以我自己觉得我们的时间压得挺紧的,这是我想说的,但也许别人比我们强太多了。

时间的方面,融资的方面,我觉得汽车也都是一个高资金门槛的,毫无疑问。我相信这个是之所以别人也问你之前为什么没做汽车,现在想着要做汽车,2014 年的时候我自己判断我融不到 30 亿美金来做这个事情,现在我自己觉得我有可能大概率应该能够融得到这个钱来做这个事情。

李:我首先说我们的车型,首先我觉得汽车这个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缺对照车型,你做任何一个东西市场上都有很多产品。大家又问你的目标人群是什么样的,我自己觉得我们也不想定义我们的目标人群。像我们刚才不断说的,我们是探索、精进、愉悦,这是我们口号

我想我们至少探索一下:单身汉能不能买我们这个车,两个人能不能买我们这个车,三口之家四口之家可不可以?我觉得都是可以,我不想去定义我们的人群,我不想定义我们的年龄段,我们也没有这个想法,我们也不想去跟谁比。但最重要的是买了我们的或者是开了我们自游家 NV 这个车能不能感觉到自己的自豪,当然我们不可能保证我们的车没有任何问题,没有车没有问题,它是个工业品,在生产过程中这么复杂的工业品一定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一定会有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召回,虽然我们努力把它做好,但是一定会出。

但总体来说,我们能不能让我们绝大部分用户就以拥有这个产品,或者是以开这个产品而自豪,这是我们最关注的,我们不在乎跟谁比。

人才的问题,你虽然是造车的话,主要的人才是个跟车有关系的,包括我们涉及到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的开发是在北京,然后设计方面主要都是在上海工程方面的其实都是团队在常州,我们启动的时间主要招人的时间,高管招人的时间是在 2019 年的时候,那时候我觉得挺好招人的,我觉得我们没碰到任何问题。当然具体的敬一要不要补充一下。

杨:我觉得差不多,因为我本人也是 2019 年年初的时候就认识男哥的,而且第一次跟他认识的时候,那时候他已经下定决心要造车了。所以说没有过多的废话,我们直接就开始聊产品,男哥的个人的魅力加上这种务实,聚焦在产品和品牌上这个思路,会大量地吸收行业内比较扎实肯干,有上进心的中干力量来加盟我们这个团队,所以说这个团队都是在 2019 年当时算是人才比较多的时候,我们招来的。

李:其实第一个问题就问住我了,发展战略我也刚才说了,我们的发展策略最重要的是能够给我们的客户带来快乐,能够让我们的客户已拥有自游家产品感到自豪,这是我们所有的,所以说我们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以我们潜在用户或者我们想象的用户能不能给他带来更好的体验,我们也没有这个想法,要去某一个特定的方向。

回答你智能座舱,我们智能座舱是自己开发的,自动驾驶是依靠我们自己定义和合作伙伴来进行开发的。

李:我先把后两个问题简单回答一下,然后第一个问题留给敬一好吧?

第二个我们刚才说了,我们设计理念是 Urban Exploring,首先就是意味着它是一款都市出行的车辆,不是一款户外车,所以也就回答了包括性能方面的问题,它是满足所有的需求的车辆,但同时它有一定的 exploring 的能力。

销售渠道没有什么区别,我想相信大家都是,一个新品牌最重要的是如何让潜在的消费者能够认知,所以说之建门店是必由之路

杨:我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今天我们展出的模型,大家都是可以看得到的。因为这两个模型是我们早期,很早以前造型冻结以后迅速出的两个模型,主要是负责确认我们的色彩纹理以及面料,所以说它的跟量产车的还原度是基本上是百分之百。这里面从内饰角度来看的话,你包括有好多细节,我相信各位老师已经注意到了,包括一些刺绣工艺的使用,包括一些吊紧工艺的使用,还有一些按键、把手、开关等顾客高频次触碰到的零部件,采用了大部分奢侈品牌都会采用的一个镀黑铬工艺,刚才介绍的三个关键词都融合在这个细节,就像刚才男哥说的,作为耐用大消费品,它有好多是要在细节上不断的进行打磨的。这种它会慢慢融合成一个品牌和产品定义。

还有补充一下,刚才通过性,我们自己也有几个内部的参数,包括几个选型的参数,将来会是在市面上比较好顾客比较明显,能看能够感知到它通过性的这么几个参数,这个也随着我们的整体的节奏露出会慢慢的释放出来。

李:其实没有,真的没有,不好意思。

李:第三个问题,我的智商好像这也就是一般,跟大家一样。

第一个问题我想说的肯定是我们是晚的,不用讲。理解这个事情看怎么理解。我举个例子,当然这个例子可能完全是不对的,场景也发生不一样:日本是汽车强国,在日本的企业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知道本田进入汽车行业是比丰田和日产晚了整整 30 年。在这过中间 30 年之内,我不相信日本工业界里面有没有别人做,就等到 30 年出了个本田,也许是本田是最后一个做成的大型汽车企业,本田之后是不是也就没有了?我觉得极大概率中间 30 年肯定还有很多人。

日本的情况是日本的情况跟中国不一样,这个东西长江后浪推前浪,你到底哪个浪能行,或者哪个时间点能行,或是某一个特定的浪能行,也许事后就能看得清楚。我们身在当中,我觉得可能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判断,但是这个判断,反正肯定时间是告诉大家唯一的正确的答案,我们也不因为某一个投资人说觉得这个事情能行就能行,也不因为有人投了,我们就觉得我们能行,也不因为别人不投我们就不行。我觉得就试试,我们不是说第一个是探索,我们至少探索一下,然后努力保障。努力这个事情做好,看看怎么样。

第二个我们两家公司是完全分开的,品牌也是不一样的,在这个品类上面也是不一样的。

李:第一个我们 NV 这个车就只有大 5 座,大家问你,你干嘛不搞 6 座 7 座或者是 4 座。我想就是说我们这么个体量,我们还是要想给我们客户一个比较自在,比较从容的感觉,干嘛要在这么小的一个相对不是大的体量里面挤那么多是吧?如果你一定是带三个娃的家庭的话,可能就不适合我,除非他有多辆车,如果他是唯一一辆车的话,可能我们就满足不了他的要求,我们也没有想尝试着满足所有的人的要求。

回答你第二个问题,汽车是一个高度个性化的产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所以不可能用一款车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或是绝大部分人的需求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当然同时在做很多车型,我们说精进不意味着只做一款车,我们同时坐了几个车,精进,我觉得只是体现在你在某一个事情上是不是持续在努力。

第三个设计风格肯定不可能不同,有些车会继续坚持设计风格,有些它是不适合。

李:我想自动驾驶肯定是一个革命性的,人工智能带到汽车行业里面的一个革命性的技术,但这个革命性的技术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进行不断的演进。新技术的到来一定要以提升用户体验和绝对的安全性为基本前提条件。我们之所以没有选择在第一款车 NV 上面配置激光雷达的是原因有多种方面,我不想去一一解释,但是我们只是觉得现阶段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至于说我们的用户来说,他如果是以激光雷达为必要条件的话,可能我们就不能满足他的要求。至于说竞争力的事情,我觉得最不重要的就是竞争力,最重要的是我们能给客户带来什么东西。

第二个问题我也忘了用户运营这个问题,我还答不上来上来讲实话。

李:首先品牌的树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说我们拼命宣传一把,然后把我们说的很牛,然后我们品牌就起来了,我觉得当然它是一步一步来的,需要我们自己把我们自己产品打磨好,也需要媒体老师充分沟通和充分交流。同时也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用户,这个用户真正拿到这些车的这些用户的实际的使用和体验,我觉得都是交织在一起的,而且一定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也没有想要一蹴而就的任何的想法。这个事情既然做了,我们拿了个榔头敲了三年还没敲出个样子来,我也没有太急,我讲实话,我急也没用,品牌这个是比做一个车更难的事情,我觉得更要更长的时间来去慢慢做。

至于说选择常州的话,我本来两轮就在常州,我自然跟常州就熟悉,所以就是这个原因,我肯定也选过很多地方,也看过很多地方,但看过的就不用说了,反正最终我们是在这里。

李:企业文化,我觉得对外对内都是一样的,你不可能对外是一种面孔,对内又是另外一种面孔,刚才说的探索、精进、愉悦就是我们坚持的东西,我们希望对内也是这样的。不管做什么事情总是有不同的可能性,至少我们想一想总是可以的是吧?然后做一个事情,我们还是认认真真把它做了。然后最重要的大家上班也好,不上班也好,大家还是要高兴,每天苦大仇深的来挣那份工资钱,也不是我们想要的事情。

李:首先说第二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比较容易一点,我们肯定是高端,这个是不用不容置疑的,但不一定高端就是奢华奢侈,我们是要给客户奢侈的感觉。但我们实际上也不是奢侈,因为大家都知道奢侈品是需要历史的。

第一个问题我想是这样的,其实大家都我们在这个行业里面也都学习,都关注这个问题。我没有观点,因为首先第一个我的车还没出来,我都还没有都还没有上台,我就没有资格说这个话到底是第几,我能不能活,这种话我回答不了,我就没资格。第 3 名说肯定是说这个世界上只剩 3 个,第 5 名的说这个世界上只剩 5 个,所以我既没资格,所以我也不想去讨论这个事情。但总的来说汽车产业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然后在中国的独特的供应链环境里面,才有我们生存的前前前期条件。如果可以想象这个市场只有 3 家的话,供应链肯定就被 3 家吃完了,怎么可能第 4 家第 5 家,第 4 家就非常难,第 5 家更难,第 6 家就可以想象。

李:我想就是我回答您这个问题,就像我们的读高中做题目一样的,一套题目做出来,最后得出结论有很多种解法,这个世界上不是说只有一种解法才能够解出这个题目来的。有可能是有很多种方法能解出来,也有可能就是别的方法也走不通,有可能是大家认为最可靠的方法,最后还走不通。不知道。我想说的就是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唯一的道路和唯一的方法。我就回答你这个问题,就是我用解题的间接来回答,所以我也不去评价这个事情是必须的还是不必须的。但我想说的是自动驾驶这个行业,我们看到非常多的公司,大家都在不同的在努力,谁都在努力,不是说只有一拨人在努力,至少在中国有 20 波人在努力,至少有 20 家公司融到了 4 亿美金以上的钱在做这个事情。

李:销售模式我们主要是直营店,因为所有的你刚开始品牌没被消费者认知的情况下,必须要用,这也是唯一的一个方法。

李:我要回答可能又让您失望了,其实并没有。对,因为汽车的产业的复杂程度和两轮车不是一个数量级,不是差两个数量级,而是差三个数量级,所以说是我也想借,但实在借不过来。

李:我们确实正在准备中,不意味着我们这个赶不上时间,所有的时间都是精心测算过的,所以这不重要,我还是相信专业人士的专业能力。我们走到今天这里发布是因为我们刚好把所有的情况都差不多了,我们想和媒体,通过媒体各位老师的声音和我们潜在的,可能对我们感兴趣的消费者进行沟通。因为任何一个像汽车这样的一个超高价值耐用消费品,消费者的决策周期都是非常长的。

我觉得发布的时间也差不多,明年 9 月份 SOP 交付给客户,现在 12 月底也就是提前的 9 个月的时间,八九个月的时间差不多,我觉得也跟其他的这个行业里面其他的。但如果我已经是一个特别成熟的公司,马上就要上线销售的话,我可能不用提前 9 个月,我就提前 3 个月就行了。

李:一个企业做不成怎么办吗?要我自杀吗。做不成先把供应商的钱和员工工资给还了,其他就不关心了。

撰文:刘光腚编辑:大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42号车库”(ID:i42how),作者:刘光腚,36氪经授权发布。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42号车库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