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芯片更致命?从一穷二白到年收入百亿,天然橡胶如何走出周期怪圈?

橡塑人家 2021-12-20

天然橡胶橡胶期货种植业

2580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各大汽车制造商尚未解决由于疫情而关闭工厂、全球芯片短缺等严峻问题,如今又不得不应对供应链中另一个令人头疼的难题——橡胶供应正濒临枯竭。

目前,不同行业的大多数企业都在千方百计克服供应短缺的难题,但也没有哪个行业比汽车业遭受的冲击更大——半导体危机已经导致数百亿美元潜在收入“蒸发”,许多汽车工厂关门歇业,从橡胶到金属、塑料……各种材料越来越难以稳定地获取。许多美国汽车厂商被迫在市场供应进一步吃紧之前,争先恐后地争夺货源、囤积原料。

报道称,由于供应链持续动荡,长期以来为节省成本而“精准投产”的汽车行业,现在却面临着灵活性的限制。即便美国1.9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可能会促使消费者需求激增,橡胶短缺仍有可能扰乱汽车行业。而且解决这个问题特别困难,因为橡胶树要花7年才能成熟,一旦供应出现缺口,“填补真空”殊为不易。

据天然橡胶生产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天然橡胶产量为69.3万吨,为全球第四大产胶国,这一成绩无疑令人瞩目。但人们不知道的是,中国天然橡胶产业一度受制于人,甚至还被断供。

从一穷二白开始

20世纪50年代初,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物资禁运,天然橡胶便在此之列。受美英等国的操纵,东南亚国家拒绝向我国出售橡胶。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中国还没有自己的天然橡胶生产地基,橡胶供应一下子成了大问题。突如其来的断供,刺激了中国发展自己的橡胶产业的决心。

1951年,大批军队、在校学生涌入广东、海南,开启了中国植胶事业。华南垦殖局便是在那时应运而生。

1958年,华南垦殖局首批橡胶开割,自此改变了我国不能自给橡胶的历史。

在几十年的发展中,中国橡胶产业发展得自然不是一帆风顺,遇到了管理体制、经营策略上的种种难题。好在,我国一一跨过这些难关,并摸索出超低频割胶制度、产加销运作机制等经验。甚至,中国橡胶还种到了北纬17度以北的地区,打破了西方国家长久以来固有论断。并且,中国天然橡胶产业还走出国门,走到了国际市场上,实现了从依赖进口到出口的逆袭,让人十分动容。

10年时间胶价跌去近70%

天然橡胶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我国天然橡胶产业主要分布于云南、海南、广东、广西等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天然橡胶种植面积约1718万亩,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就产量而言,我国天然橡胶总产量约81万吨,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

“2011年以来,胶价一路下滑,从最高时的4.3万元/吨下跌至2020年不足1.2万元/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涛说,西双版纳是云南省天然橡胶的主产区,橡胶已成为提高农民收入和解决就业的支柱产业,但持续低迷的胶价给西双版纳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小挑战。

今年以来,橡胶期货价格一度反弹至每吨1.7万元附近,但随着下游需求低迷,胶价再度回落,到目前市场价格徘徊在每吨1.3万元附近。过去10年间,除了2020年底和今年初、以及2016年底和2017年初的两轮反弹,橡胶价格持续阴跌,不少时段均在成本线附近低位震荡。

云胶集团景阳公司总经理阮林光告诉记者,胶价下跌使得胶农收入大幅下降,胶农对种植天然橡胶的积极性减弱,胶园弃割弃管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个别农场胶园更新砍伐后,不再种植胶树而改种热带水果。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原本低迷的胶价雪上加霜,天然橡胶供需恢复低于预期,需求预期悲观一度导致每吨天然橡胶价格跌破万元。随着我国疫情的有效控制以及各行各业复工复产的加快,胶价缓慢回升,但市场需求依然疲软。

今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天然橡胶则是少有的价格下跌原材料之一。数据显示,天然橡胶期货主力合约上半年累计下跌超过7%,远低于原油等商品的同期涨幅,在国内市场50余种主要原材料中,跌幅位居第二位。

橡胶供大于求的基本面未变

胶价缘何持续低迷?记者调研了解到,一度受价格利好行情的刺激,全球天然橡胶种植面积激增,目前已达23000多万亩,而东南亚地区约占全球天然橡胶种植面积的90%。

“从2002年起,因国际胶价飙升,橡胶产业迅速发展,许多种植户盲目扩张,超海拔、超坡度、超规划区域种植。”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李国华告诉记者,全球橡胶种植面积的增长带来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产量从2000年的680万吨激增至目前的1380万吨,而实际需求则小于供应。

中国热科院橡胶研究所研究员莫业勇表示,2005年到2012年橡胶价格走高,天然橡胶主产国种植面积增加。新增胶树产胶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导致橡胶产能过剩。2011年以来,受欧债危机及美元持续走强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挫,加之天然橡胶供求矛盾加剧,国际天然橡胶市场价格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持续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农产品,橡胶种植出产的周期更长。“一般橡胶种植后7年到8年开始割胶产出,持续时间长达30年左右。”业内人士介绍,对于胶农而言,橡胶种植后7年到8年投入,需平均分摊到开始割胶产出后的近30年期间收回,意味着胶农一旦做出种植的决定,大半生的收入就“交给”了市场。

2017年开始,橡胶“保险+期货”项目开始启动运行,保险公司基于期货市场上的天胶期货价格,开发相关价格保险或收入保险,而保险公司面临的价格风险则通过期货市场转移,为胶农增收起到明显成效。“相当于通过金融的手段帮助胶农卖出了一个好价格,但总体上这一‘好价格’还必须在全年的市场行情中可企及,不然金融机构会面临风险,增收举措也难以持续。”业内人士分析。

数据显示,到今年上半年,全球天然橡胶的产能仍在增长。天然橡胶生产国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份,全球天然橡胶产量同比增长近8%,而需求同比增长7.3%。“市场更多关注的是预期差,随着汽车产销下滑,市场也预计下游需求支撑的最好时段基本已过。”上海一家私募基金研究部负责人程伟表示。

中国橡胶担忧

不过也应认识到的是,中国天然橡胶产业其实有着不小的隐患。其中,未来橡胶产业会出现的巨大供应缺口,尤为令人担忧。

我国并不是传统的橡胶种植区,当前我国宜胶地已经基本开发完毕,未来增长潜力有限。而且,受天然橡胶价格持续低迷的影响,农户植胶热情并不高,因此出现了大面积天然橡胶遭弃割或间歇性割胶的现象。这无疑令人警惕。

但中国天然橡胶需求量却在迅猛增长,到2020年时,我国天然橡胶自给率已经跌至13.7%。在高性能胶领域,我国依赖进口的境况更是严峻,这无疑威胁着中国航空航天、船舶等高端产业的发展。

其实不只是中国,近两年来群求天然橡胶产量也出现了明显下滑。然而,全球天然橡胶需求量增长却没有因此停止。这一涨一落无疑会出现供不应求的问题。

中国天然橡胶协会专职副会长郑文荣指出,2023年全球天然橡胶供应将出现供求失衡的问题,而在2025年时,供求缺口将撕裂到40万吨。这将会影响天然橡胶下游产业,并掀起一轮新的资源争夺战,这样的情况无疑令人忧虑。当前,如何应对即将出现的“天然橡胶荒”,成为了我国最为紧迫的问题之一。

文章来源: 财先说,新华财经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橡塑人家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