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工地基坑监测系统点位布设原理过程

八通智慧小编 2021-12-20

基坑监测基坑支护

853 字丨阅读本文需 2 分钟

由于深基坑工程技术复杂,涉及范围广,事故频繁,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监测。通过施工监测对现场所得的信息进行分析、进行信息反馈、临界报警,以便及时调整设计、改进施工方法,制定应变(或应急)措施保证基坑开挖及结构施工安全,达到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的目的。

土建施工基坑形状大多数为长方形和不规则基坑,为确保按照《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的二级精度进行水平位移观测视线长度≤300m,在基坑周边相对稳定的区域内布设2-4个工作基点,因基坑拐角处变形最小,工作基点墩位置一般布置在基坑拐角处;根据设计确定的支护结构桩(墙)顶水平位移点的位置和数量,在基坑支护结构的冠粱顶上布设观测点,观测点采用埋设观测墩的形式;在建立好工作基点墩后,将仪器架设在工作基点墩上,沿基坑边布设观测墩,观测点位置必须选择在通视处,要避开基坑边的安全栏杆等影响视线的物体。一般情况下观测点距离基坑300㎜比较合适。

1、基坑水平位移监测可采用小角度法和极坐标法进行水平位移观测。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宜采用前方交会、导线测量和后方交会法观测。

2、在基坑变形监测中,对于基坑的位移变化量,利用极坐标法进行基坑水平位移监测,一般选择基坑长边为X轴,垂直基坑长边为Y轴。

3、小角度法主要用于基坑水平位移变形点的观测。小角度法必须设置观测墩,采用强制对中方式。

4、前方交会观测法,尽量选择较远的稳固目标作为定向点,测站点与定向点之间的距离要求一般不小于交会边的长度,观测点应埋设在适合不同方向观测的位置。

5、导线测量法主要用于基坑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密集,对工作基点稳定性检查用前方交会法和后方交会法都难以实现的情况下,通过导线测定工作基点的稳定性。

传统的人力监测方法需要监测人员用仪器到现场采集数据,再经过计算生成报表,分析基坑作业情况,通常每天测量一次;利用自动化监测系统替代人工测量后,通过安装在有关部位的检测仪器实现了数据自动采集,具有频次快、时效性好、稳定性高、数据真实可靠等优点,实时且精准地为施工安全保驾护航。

福建八通智能科技研发自主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交通建筑领域软件,八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隧道VR、房建VR、桥梁VR和地铁VR的安全体验系统,数字党建、互联网+数字建筑、VR+建筑安全,AR+建筑安全的行业领导者。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八通智慧小编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