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信做减法,深耕听力行业,三三听觉以创新技术突破人工耳蜗研发难点

动脉网 2021-12-21

听力人工耳蜗听觉神经

3097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创业到现在,我觉得我自己的心得就是两个。第一个就是你只要坚持,每一个问题都会能够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第二个,坚信做减法,深耕自己核心的专业领域,相信就能做出一个有价值的好的公司。”

8年前,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工作过8年,而后又在人工耳蜗的最大生产厂商Cochlear工作了8年的梁琦创办了爱耳时代。最开始的初衷,梁琦说,“是希望做一个在线教育平台,因为在听力学行业,人才是非常稀缺的。”

4年前,梁琦带着爱耳时代来到了动脉网。梁琦告诉动脉网,“在听力障碍冷门市场,国际化战略是重要突破口”。彼时的爱耳时代已经在听力教育、听力诊所、手术中心、听力产品、学术科研五大领域持续发力,逐渐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听力医疗健康平台。

4年后的今天,主角不是爱耳时代了,梁琦带着全新的专注人工耳蜗产品的三三听觉再次来到了动脉网。三三听觉专注于人工听觉的创新技术,通过全球创新技术授权引进和自主研发,为听力损失人群提供国际领先的人工听觉植入解决方案。

关注听障人群,打造听力服务+听力产品的双轮驱动

听力行业是一个较冷门的行业也是一个仍在发展初期的行业。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文件显示,全球范围超过6千万人受到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的困扰。这部分患者需要听力植入产品才能重获新声,回归主流社会。但目前只有5%的人接受了听力植入产品的手术。另外还有3.6亿人的中度听力损失、11.5亿人的轻度听力损失, 而这一群人他们的听力损失随时会加剧。

僧多粥少,更是我国听障事业的现状。在我国8296万残疾人群中,听力残疾人群以2780万居首。每年新发出生缺陷例数高达90万,其中先天性听力障碍约3.5万例,仅次于先天性心脏病;若加上迟发性或药物性耳聋患者,每年新增的听力障碍人数可达6万人。

如此庞大的患病人群对应的专业的治疗医生却寥寥无几。在梁琦选择出国学习听力学的十几年前,中国更是只有从耳科医生转换到听力学的20几个人。

也是针对这一现状,梁琦最开始的初衷是做听力教育。梁琦认为,如果学校难以做到,那通过互联网教育,打破时间空间的束缚,就可以快速地形成人才累积。不过因为市场需求及发展需要,爱耳时代逐步发展,从听力教育发展到听力中心,从听力服务走到现在去做听力产品。三三听觉从爱耳时代独立出来,成为全新发展的独立公司。

当动脉网询问梁琦是如何走到现在的,梁琦很平静的讲述到,“这其实是一个比较自然而然的过程,就是你到了那一步了,就又在往上走了一步,包括现在来做听力产品也是一样的。”

当然梁琦也提到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有遇到很多的挑战,“我觉得最难的是不知道自己走的这条路是不是一条正确的路,因为行业里也没有一个可以借鉴、学习或者去追赶的一个目标,就不知道你自己走的路对不对。这一路走就觉得好像是有一个山头在那儿,你往那儿走,但是你并不知道你的路径是不是对的。只是说,我有一个信念,就是发现问题就解决问题,我们一步一步的往上走。”坚定的语气也透出了梁琦坚定的信念,现在不知道正确与否,去走、去解决遇到的问题总会知道答案。

梁琦的坚定打动的不只是动脉网,也包括她的团队成员。现在三三听觉核心团队中包括来自国际化背景的科研、耳科、工程专家,他们平均在听觉植入领域有15年以上的经验,研发团队人员遍及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地。

“有国内人工耳蜗领域的一些一线的医生朋友都觉得这个事情很有意义,都很支持的说不要钱我也愿意来做这件事情,所以我们现在团队里边的研发人员,还有手术医生,大家都是基于同样的一个想法,就是觉得做这个事情特别有意义,来加入了我们的团队。”梁琦笑着说到。

“未来,我们希望的是可以形成听力服务和听力产品的双轮驱动”,梁琦表示,“希望我们能够拥有自己的产品,可以在价格、产品、服务上给到患者更好的解决方案,所以三三听觉是以听力产品为定位,爱耳时代是作为听力服务的一个基础”。

创新技术,实现人工耳蜗性能突破

人工耳蜗是目前世界范围确认的唯一对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有效的解决方案。人工耳蜗是植入式听觉辅助设备的一种,其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传入人体的耳蜗,通过电极系统刺激听神经纤维,直接兴奋听觉神经,可以代替病变受损的听觉器官,使重度失聪的病人产生一定的声音知觉。

梁琦介绍到,目前中国人工耳蜗行业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市场规模较小,但发展潜力十足。数据显示,2013-2017年,中国人工耳蜗行业市场规模(含产品、手术、康复、服务)从22亿元人民币增长到55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25.7%。五年内,中国人工耳蜗行业市场规模仍保持11.2%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并于2022年达到96.6亿元人民币规模。

但从国际市场来看,国际三大品牌澳大利亚Cochlear、美国Advanced Bionics和奥地利MED-EL占据市场95%的市场占有率,产品技术类似,并趋向一致。

中国市场同样被三大品牌占据90%的销售额和80%的手术植入量;中国自主品牌有两家上海力声特和杭州诺尔康获得NMPA注册证,但由于产品的研发滞后性,目前离国际水平有较大距离。

梁琦告诉动脉网,人工耳蜗的技术壁垒很高。“因为是一个仿生器官,牵涉的不光是工程师的工艺,它还涉及到包括神经科学、医学以及很多跨学科的电子工程,所以在研发上很有难度。”

“另外,因为听力行业的相对冷门,人才不容易进入到听力行业,而高难度的研发对人才的需求又是极大极高的,这样一个矛盾的现状也是人工耳蜗的研发难点之一。”梁琦提起人工耳蜗行业的人才忍不住感叹,“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在国内做研发其实还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要招到非常优秀的年轻的研发人员和工程师真的是比较困难。”

尽管困难重重,但梁琦也看到了希望与转机,“现在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这几年美国脑机接口的大力发展,让很多比较有前瞻的科研人员开始对这个领域有关注了,相比过去二三十年来讲的话,会有更好的一个机会在里面,包括在人才的进入方面等方面都会有好的发展。”

在中国市场,为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国家与各地政府出台了多项利好政策,如吉林、辽宁、河南、上海、浙江、湖南、安徽、广东等省市将人工耳蜗列入医保报销范围,促使人工耳蜗行业健康快速发展。这些政策降低了昂贵的人工耳蜗手术费用,使更多家庭可以负担人工耳蜗手术费用,提升消费意愿,扩大行业市场规模。

另外,在监管方面,国家也通过提出严格的标准规范行业发展,加强对人工耳蜗行业的监督管理。

三三听觉也在不断通过创新技术去实现人工耳蜗的创新。目前,三三听觉已经拥有三条产品管线,包括一条欧洲知名品牌厂商授权产品管线与两条自研产品管线。

梁琦告诉动脉网,其中一条自研产品管线是三三听觉的全新理念。“人工耳蜗除了有体内的植入体,还有体外的言语处理器,但是体内的植入体是不能改的,而体外的言语处理器大概3~5年就需要去做一个更新,这个部分其实需要花不少的钱。那我们的自主研发设计的全植入产品,它只有体内部分没有体外部分,就比较像特斯拉,购买了这个设备之后,我只需要充电就可以了,这个产品植入之后就没有后续的维系费用了,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除此之外,三三听觉的产品还具有小体积、高精密度、防水防尘、可塑性等优势。小体积让植入手术更微创;高精密度、防水防尘让人工耳蜗使用寿命更长、成本更低、负担更小。

可塑性更是可以让三三听觉产品的植入体能够做到微创升级,“现在国内外产品的设计都是不对植入体进行更新的,主要是依靠后期外部处理器的升级,所以它的费用会比较高,而产品的可塑性就是可以实现产品的微创升级,让患者负担更小而体验更好。”梁琦介绍到。

就像梁琦告诉动脉网的那样,“坚信做减法,深耕自己核心的专业领域,相信就能做出一个有价值的好的公司。”三三听觉将会专注人工耳蜗,把人工耳蜗这件事情做好。

梁琦告诉动脉网,三三听觉计划在明年完成第一条产品的临床试验,在2到3年里拿到三类注册证,完成上市销售的工作;第二条产品线在2年内将原型机完成,并且完成相关的知识产权注册,在未来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下一代产品。

正如梁琦所提到的观点,“在听力障碍冷门市场,国际化战略是重要突破口”。三三听觉也拟定了国际化目标,“我们设立的定位就是立足全国、面向全球,所以我们从核心团队的构成到合作机构的布局,比如我们的核心团队就有欧洲和美国的人员,包括我们现在合作的伙伴,也有欧洲、美国等地区的企业,包括也与在欧洲排名前三的手术医生合作了好几年,有多项的科研和临床项目都在开展。”

作者:张宜颖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动脉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