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VC投资“王者”:345个项目,1334亿

融资中国 2021-12-27

vc投资投资投资资本

3494 字丨阅读本文需 9 分钟

这是最坏的一年,也是最好的一年!2021年,资本市场的重要拐点。

有人说,2021年融资太难!据公开数据显示,获得过融资并在今年倒闭的公司有143家,其中不乏食享会衣二三同程生活、精锐教育、巨人教育、华尔街英语虾米音乐等独角兽企业,而与这些冰冷数据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今年头部机构火一样的投资热情。

2021机构投资项目数量排名

投资额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烯牛数据、IT桔子

从2021年投资情况统计数据看,2021年头部投资机构集体上演了“报复性投资”,机构投资次数和投资额相比去年均有大幅攀升,特别是投资次数平均增长率高达77.8%!

其中,红杉中国今年1年中就出手了345次,投资额高达677.7亿元,投资次数增长了86.4%,投资金额增长了162%。而最为豪横的投资人当属腾讯,去年腾讯对外投资额就过了千亿,比2019年增长了158%;今年腾讯再上新阶,投出了1,334.3亿元。腾讯投资加上红杉中国,这两家投资机构2021年的对外投资额就超过了2,000亿,比第3名到第30名VC机构的投资总额还要高!是2021年 VC界当之无愧的投资“王者”。

此外,投资数量排名变动最大的当属顺为资本。2020年顺为资本投资了46个项目,今年跃升到128个,投资次数增长了178%;2020年投资额为26.2亿元,今年投了65.6亿元,增长了150%,不可谓不激进。

对于投资机构的重新洗牌,君盛投资执行事务合伙人李昊在今年初的采访中曾表示:“投资是一个多专业、高度分散的行业,所以2021年中国投资很难说清楚会如何发展?但未来的3-5年,我认为国内很多传统人民币投资机构会经过一轮洗牌,或者往别的方向转型,机构排名或发生改变”。

投资人预判了即将到来的机构洗牌,却没想到来的如此之快。2021年一年当中,投资人就经历了政府对资本有序扩张的各种调控措施,诸如加强反垄断、教育新规、滴滴“劝返”、网红被查......;与此同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中概股下手越来越“狠”,先是在今年7月暂停处理中国企业IPO申请,然后在12月2日公布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此外,12月10日商汤科技上市前夕,美国财政部将商汤科技列入“中国军工企业”名单......。

变革下的投资人就像孤身一人徘徊在凌晨四点街头的掷色者,在似明似暗中,在确定与不确定之间,看清方向,做出自己认为对的选择。

01说好的“新消费”年呢?

据CBN Data统计,2020年共有550家机构投了470个消费项目,平均每个项目投资金额达1.05亿元人民币,高于1亿元的全行业平均值。于是此前不少专注文娱、互联网等领域的投资机构以及互联网公司便开始把投资目光转向新消费领域。就连投科技赛道的北极光创投也禁不住诱惑,其合伙人林路表示:“我们没有理由不投中国的消费品公司,尤其是国货新品牌”。

2020年底随着完美日记泡泡玛特的成功上市,以及喜茶、元气森林、奈雪的茶等知名新一代消费品牌为IPO做准备,于是2021开年就有不少机构“押注”新消费。2021年上半年新消费投融资数量就达到了333起,融资额超过500亿,头部及潮流新秀品牌估值大涨,有些项目甚至10倍PS都抢不到,火爆程度可见一斑,然而剧情从7月开始突然开始出现反转。

2021年新消费行业个月融资金额情况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烯牛数据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8月国内新消费领域投融资次数为127起,比7月回落了17%;9月新消费领域投融资次数为109起,相比8月又下降了14%,这一下降态势持续到了今年年底,资本开始对新消费类项目持观望和谨慎态度。

新消费的风今年没能吹起来,一方面归结于新消费项目的高估值以及市场销量的下滑,另外两个容易被忽略的原因则是政策对互联网公司影响以及二级市场发生的微妙变化。新消费品牌的快速蹿红很大程度受益于互联网工具的推动,而随着对小红书蘑菇街快手等平台监管加强以及薇娅、雪梨等网红主播的离场,潮品想红变得难了。此外,美国对中概股不再欢迎的态度,以及泡泡玛特、奈雪的茶在港股市场的屡屡破发,2021年新消费与科技齐发的热闹景象并未出现。

2021年投资圈毫无悬念的被“生物医药”和“硬科技”霸屏!

融资财经对2021年投资数量排名的前50家机构进行统计,投资数量和金额前三的赛道是医疗健康、先进制造以及企业服务。其中先进制造和生产制造两赛道增速明显。

对于“资本无序扩张”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魏杰有过这样的阐述:“从目前经济调控措施可以看到政府开始着手解决资本无序扩张的问题。资本是逐利的,不逐利就不叫资本。资本在逐利过程中,与国家宏观政策相吻合的时候叫资本有序运行;与国家宏观政策不协调的,到了一定程度叫资本无序扩张。提出解决资本无序扩张的问题,目的不是打击资本,是希望更多的资本进入到和国家宏观政策相吻合的轨道,希望更多资本能够解决中国经济目前的短板”。

02投资额翻翻,头部机构怎么那么阔?

今年头部机构不仅活跃度高,而且投资额达到了五年来的新高,投资数量排名前20的机构今年投资额就超过了3500亿。对于市场化的头部机构而言,募资从来不是难事,难的是给钱的人太多,不拿谁的钱反而成了令他们头疼的事情。

通过对机构今年募资情况进行统计,对于拥有美元和人民币的双币基金而言,除了之前来自大学捐赠基金、养老基金、主权基金、母基金以家族办公室等主流机构投资者LP之外,资金来源有了新的变化趋势。

1、机构自己变得越来越有钱

头部机构为什么那么有钱,除了超强募资能力外,更重要原因是他们自己太能赚了!特别是红杉中国,由于10年前就开始布局医疗和科技赛道,在疫情以及政府大力扶持医疗和科技企业上市背景下,所投项目IPO集中大爆发。

2020 年红杉中国参与投资的企业中,有 26 个企业完成 IPO。26个IPO中,10个为医疗领域,分别是Beam Therapeutics、新产业生物、燃石医学、欧康维视、泰格医药、稳健医疗、奕瑞科技、药明巨诺、德琪医药、京东健康。由于红杉中国通常在B轮甚至更早期进行投资,并一路加持,因此红杉收获了超高投资回报率。以新产业生物为例,从投资到上市红杉陪跑了9年,而个项目上市后红杉中国带来了70倍的投资回报。

在此,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高瓴投资。据IT桔子数据显示,今年高瓴进行了72次投资,投资机构投资数量排名第20位;投资额却高达572.4亿,仅排红杉之后!

2020年7月17日,高瓴资本认购100亿宁德时代的定增,每股价格161元,短短的5个月收益翻倍,获益200亿,年化收益率480%。除超高投资回报率外,高瓴还意外新收获了一个LP伙伴。今年7月宁德时代宣布将向高瓴旗下基金北京高瓴裕润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3亿元。

2、万亿险资争做LP

与国外风险投资机构资金主要来自大学捐赠基金和养老基金不同,此前国内机构LP多以上市公司、家族信托、地产以及商超为主,因此年年募资成为国内VC机构合伙人生活常态,而随着去年国家对险资进行股权投资限制的解禁,万亿险资成为头部VC机构新的弹药库!

以太平洋保险为例,2020年12月29日,太保寿险出资50亿元与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联合设立太嘉杉健康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上海)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截至今年11月,太嘉杉健康产业基金已对外投资了13个项目。除了作为LP与红杉成立基金外,中国太保还与红杉同出资组建了家以互联网技术为驱动,连接社会社会医疗资源的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上海杉泰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由此可见,对于不差钱的头部机构而言,让国内险资做LP并非图钱,而是险资背后数以千万的保险客户以及医疗产业的协同效应!

太保系作为LP投资的基金情况

数据来源:机构投资者评论

3、头部机构增强与政府基金合作

通过投资机构募资情况以及新设基金进行统计,可以看到国家队资本的直接参与度从十年前不足10%上涨至今年的接近30%。在2019年至2021年的新设基金中,国家队的参与度(包括政府机构、政府引导基金、城控、金控)参与度已经达到了42%。

此前中部机构多与政府引导基金进行合作,但近两年头部机构也开始跟政府基金走到了一起

上月17日,高瓴与无锡锡山区人民政府昨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合作成立高瓴创投二期人民币专项基金,拟组建基金规模50亿元。与此同时,高瓴深科技创新中心也在锡山落地。该中心将协助硬科技创业项目的转化和孵化,进一步培育专精特新和科技小巨人企业。

此前3个月,高瓴还与杭州资本在浙江省杭州市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成立规模为100亿元的科技创新投资基金,重点投资包括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与半导体、基础型软件、应用型软件、车联网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和以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进一步吸引全球资金、技术和人才向杭州集聚,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的深度融合。

除高瓴外,红杉跟地方政府合作也越来越频繁和密切。今年9月“远景红杉碳中和基金”连同“红杉低碳科技产业孵化中心”落户无锡高新区。今年初,红杉携基因测序和芯片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因美纳(NASDAQ:ILMN)启动红杉中国智能医疗基因组学孵化器,成为红杉继近期在上海成立的红杉数字智能产业孵化中心后的又一重要战略布局。

2021年,被奉为潮流和风口的项目被踩急刹,年初被预言要火的10个风口已灭了7个。虽然每家机构各有各自适合的生存之道和生存逻辑,但通过对今年投资活跃度最高的10个投资机构进行盘点,看它们的钱从哪里来,又被投向了哪里,似乎可以从中悟出一些财道。

2021之后投资人可以不用再迷信风口,相信的只能是自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融中财经”(ID:thecapital),作者:李然,36氪经授权发布。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融资中国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