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饰面材料数字服务商「材见」建立在线即时找材平台,提供免费找材、选品优化等服务

秦明 2022-01-18
1835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作者 | 秦明;编辑 | 石亚琼

建材行业的入局者颇多,结构性材料如钢材、混凝土和模板等赛道供应链已有相应的布局者;防水、保温、绝热等偏重于功能性专业材料,市场份额大都存在于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型上市公司中;处于装修市场上游的饰面材料,由于装配式建筑行业、高分子材料行业的发展,加上人们对品质、功能与艺术造型的个性化需求,此方向也开始被挖掘与整合。

据长城证券研究,我国家居装饰饰面材料行业目前市场化程度较高,以中小企业居多,主要分散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行业集中度较低。随着未来产业技术的升级、饰面材料需求的提升以及在不同场景的拓展应用,该行业产业集中度或将逐步提高,产业梯度也将分化。当然,对于单个供应商来说,由于整体环境下行、供应链信息不对等,也面临着业务受限与生存的难题。

「材见」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建筑饰面材料供应链数字服务商,致力于促进合适的材料被看见与应用,从连接设计师与材料商切入,着力解决材料在流通中需求方信息不对等的问题,通过对材料特性的专业解读与数据的沉淀挖掘,提供免费找材、品牌建设与材料选品优化等综合服务。

CEO陈丹丹谈到,当前建筑饰面材料的供应链存在一定痛点。根据传统业务模式,目标材料的选定一般需要经过项目设计师、深化方、施工方与材料商的层层沟通,流程环节较长且信息孤岛严重,导致对于市场中的饰面创新材料,存在设计师无处可找,材料商无地可秀的问题。在设计师端,找料的成本高、出错率高、成功率低;在材料商端,线下或展览推广的成本也近45万/年。双方均有在线找材、即时匹配的需求。

具体而言,「材见」以找材工具为核心,去除中间环节,可拆分为三个螺旋上升的实现路径。第一,平台的品牌建设与数据沉淀,团队通过对市场材料的挖掘与解读,借助线上线下传播渠道,广泛链接设计师与供应商,积累相应的材料数据。第二,材料数据库快速迭代,搭建SaaS平台,与BIM设计流程挂钩,基于用户在成本质量、节能低碳、美观造型等材料诉求的基础上,双向赋能建设方与材料商。第三,结合饰面材料的可拓展性,面向工业、服装领域材料,进入第二增长曲线。

业务模式

公司的找材产品包含三大模式,一是将非标准问答转换为标准化的内容输入输出,通过强需求的问答、聚集供应商和设计师;二是案例卡,建立材料图文参数及供应商面板,方便用户直白判断材料可用性;三是在线库,通过人工与智能算法匹配,实现对海量材料的快速查找与在线答疑。

产品亮点

当前的核心用户以毕业5年以上的中高级设计师为主,主要考虑建筑、景观与工装设计室内行业设计师高频、刚需、长尾的需求特点,以及资源欠缺、项目经验寻求突破等因素。中心用户包含全年龄段设计师,外围用户以施工方、深化方、项目方为主并延伸至工业、服装材料相关设计师。

「材见」的理念是通过精准找材、精准匹配,提高项目的成交率。获客层面,主动探求优质材料与用户找材案例上传双循环,通过线上新媒体与线下俱乐部进行案例报告与分享,沉淀一批种子用户;通过邀约回答、同业口碑推荐、媒体广告的拉新方式拓展;产品中设置材料收藏库、积分奖励用来不断留存与激活用户。

CEO陈丹丹告诉36氪,当前市场反馈与推广数据比较可观,团队通过抖音、B站、小红书、视频号等新媒体运营,发布材料信息超过千条,2022年仅一月份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二十万余次。结合线下渠道搭建,目前平台已链接超过五万设计师,100多家一线设计事务所,上千家优质供应商。其中,找材平台去年9月底已上线,完成了百家网红供应商的数据收集,并通过微信社群运营成功对接上千个材料需求。

据材见团队数据统计,建筑行业相关设计师规模约755万,2019年我国建材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35651家,建筑饰面材料市场规模约2万亿。

从当前市场格局来看,存在材料在线、材料美学馆、阿奇找找等竞品,他们分别从材料信息总汇、重资产线下展厅投入、付费小样及专项设计服务等切入。「材见」更加偏重于结合设计师的创作习惯,专注即时找材需求,摆脱物理限制,通过虚拟小样,建立高频、大量、材料高覆盖率的找材平台,并产生衍生服务。

公司主要对标美国Material Bank,CEO陈丹丹谈到,Material Bank公司2019年上线,近三年已累计共1.55亿美元三轮融资,已达10亿估值,并收购了一家英国设计采购公司。在全球设计行业、建材行业智能化程度仍普遍低的状态下,「材见」希望初步建立“找材平台+SaaS+智能仓储+高效物流”模式,从饰面材料出发,促进行业智能、双碳转型。

关于盈利模式,当前以材料商的推广服务费为主,设计师免费使用数据库,提供低价样品购买服务,之后也包含建设方的SaaS服务费,并也在探索材料数据引入BIM生态系统后的价值路径。

创始人郭红旗哈佛大学地产开发专业、同济大学博士,拥有20多年建筑设计与市场经验;CEO陈丹丹,原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丰富的设计选材经验;联合创始人施庆义多年产品经理与平台运营经验。首席科学家胥正川,复旦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擅长大数据行业应用研究、电子商务规划及营销策略研究、平台算法策略制定。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秦明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