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大涨21倍!国产芯片龙头十年蛰伏,能否成为中国的英飞凌?

电子芯技术 2022-01-25

英飞凌士兰微半导体

4213 字丨阅读本文需 10 分钟

2月21日晚间,士兰微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1年净利润增加14.5亿元-14.6亿元,同比增加2145%-2165%。统计发现,在目前已经出炉业绩预告的A股半导体公司中,士兰微业绩增幅排在首位。此前板块业绩增长最快的是东芯股份,公司预计2021年实现净利润约2.25亿元-2.4亿元,同比增幅为1052%-1129%。

士兰微可以说是吃尽全球“缺芯”红利,2021年不仅营收利润双丰收,经营规模也在扩大。厦门海沧区2022年第一季度7个项目正式动工,总投资43.5亿元,士兰微电子的12英寸芯片产能扩产项目在列。

据了解,士兰微预计在厦门厂区现有的12英寸厂房进行扩产计划,新增12英寸高压集成电路和功率器件芯片生产线,拟装修净化车间,添置国际先进的光刻机、刻蚀机、扩散炉等设备,配套建设动力及辅助设备设施等。

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新增2万片/月的12英寸高压集成电路和功率器件芯片生产能力,并进一步提升生产线技术水平,预计达产后实现年销售收入约11.4亿元。结合士兰微和讯SGI指数评分来看,公司在2020年得分维持稳定状况,但是进入2021年,公司得分有显著的提高,在第三季度获得74分的高分,2021年士兰微究竟发生了什么?

净利润增长1306.52%,股价涨3.69倍

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3.08亿元,同比增长94.05%;实现归母净利润4.31亿元,同比增长1306.52%;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02亿元,同比增长17998.07%。

2021年上半年,士兰微的利润增速明显高于同期营收增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为毛利率上升。财报显示,公司集成电路、分立器件产品、发光二极管产品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分别为38.71%、32.45%和9.53%,分别相比上年同期增加13.42个百分点、11.01个百分点和27.85个百分点。

半年报披露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士兰微股价下跌9.33%。截至2021年8月19日收盘,公司总市值超过750亿元,市盈率(TTM)约为160倍。

从士兰微上市以来股价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2020年12月,士兰微的股价才只有16元。之后的士兰微股价便开启上行通道,最近历史新高是2021年7月27日盘中创下近75元。七个月之内,士兰微股价涨幅最高达到3.69倍。随后士兰微股价在波动下滑,截至1月21日收盘报价49.65元,市值703.1亿,市盈率93.6倍。

那么,蛰伏十年,士兰微是如何实现绝地反击的?

名声不大 影响很大

士兰微的创始人陈向东,八十年代初从复旦大学物理电子半导体专业毕业后,一直在这个行业深耕。到现在,整整四十年。四十年做一件事,这就让人比较有好感。1997年陈向东创立士兰微,25年的历史,在我国的芯片企业中称得上是家老企业。

士兰微的故事很少,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公司业务主要都是To B的原因,进入公众视野的机会并不多,另外一方面也不愿意讲故事。我见过士兰微的人,他们的总基调是,这两年做得不错,没必要讲什么故事。所以,这是公司基因的问题。打开士兰微的报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样一种秉性。

士兰微的研发费用,基本是其销售费用的3-4倍,占到销售收入的10%,相当于毛利润的50%左右。资本开支长年远高于经营性现金流净额。

这么说吧,这个企业赚到钱,基本上都拿去做研发扩产了。2003年,士兰微刚上市时,创始团队人均亿万富翁的新闻着实吸引了一波媒体的注意力。当时陈向东说,自己家的生活方式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有钱了会把钱用在刀刃上,自己认准了半导体这个行业就会坚定不移的走下去,还要走好。多年过去,士兰微的确始终如一坚持住了初心,仍然务实投入,向前发展。

我们回顾一下士兰微的发展历史,企业上市18年营收年年增长。在这过程中,有两个时间节点对其特别重要,一个是2010年,另外就是刚刚结束的2021年。

运气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2010年,士兰微赶上LED行业大放异彩,LED半导体业务让士兰微在这一年营收大增60%。更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是公司两块大业务器件(MOSFET、IGBT、二极管等)和集成电路(IPM、MEMS传感器、MCU、PMIC等)的毛利率分水岭。在此之后,器件的毛利率一举站稳了20%-25%区间,集成电路则基本稳定在25%-30%之间。

2010年,是士兰微真正站稳脚跟的一年,持续的投入后终于迎来回报。2021年,士兰微则是赶上了新能源(车、风电、光伏等)这波好行情。众所周知,下游需求大增,公司的功率半导体业务迅速增长,营收、利润都同步爆发。大赚一次可能是运气,大赚两次真的有点靠实力的意思,有了运气,靠实力才能接得住。从2000年左右,士兰微在保持自己的设计能力之外,就开始布局芯片制造,力求不仅能设计,也能够生产。

公司选择走IDM模式

IDM模式,是指从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销售都一手包办的半导体垂直整合型公司。数字芯片有两家公司也是这样,就是大名鼎鼎的英特尔、三星。IDM这种模式看似费力不经济,既当爹又当妈,但实际上却能最大程度的保障企业的运营不会轻易受制于人。这也是在功率半导体上,我们不容易陷入被“卡脖子”境地的原因之一。

功率半导体竞争 中国站在有利地形

开头我们说到,功率半导体很有可能是中国最有望站稳脚跟的细分半导体领域。我们从功率半导体的几大特点,来探寻其奥秘。

1、IGBT这一技术路线成了功率半导体里的香饽饽。

功率半导体,主要是为了管理电流与电压,也就是开关和变频。在智能化的今天,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带来了电子设备的不同变化,就像肌肉之间的紧绷和舒缓,让人能够做各种动作一样。如果说数字芯片是电子设备的大脑,功率半导体就像是肌肉和关节,让肢体灵活起来。市场常说的功率半导体,大致可以分为三大块。IGBT,MOSFET,以及二极管、三极管、晶闸管。

MOSFET更为灵活,但在高强度电压电流的环境中耐用度差;

二极管、三极管、晶闸管的变频能力差;

IGBT则像一个“全能选手”。

IGBT主要由MOSFET和三极管组成,兼具了MOSFET调节电流的灵活性,与三极管在强电流电压环境工作的稳定性。近年来,IGBT的市场增速达到10%-15%,相对于整个功率半导体5%-6%的增速,优势明显。

士兰微的业绩表现也反映出了这一问题,所有产品中,IGBT正是增速最快的那条业务线。

在传统燃油汽车中,因为提供电力的主要是12V蓄电池,功率半导体的用武之地不大,主要用于雨刷器、电动车窗等之类的小马达,且大多是MOSFET。而在电动汽车中,电动车的电压提升到了48V。电流更强,使整个电控系统需要大量地调节,IGBT的使用会多得多。

2、我国在新能源产业链上拥有强势地位。

考虑到新能源的长期成长逻辑,车用IGBT和光伏逆变器IGBT有望带动整个行业加速成长。我国目前新能源产业拥有强势地位,加上全球并不充裕的产能,使功率半导体的竞争格局对我国有利很多。

3、国产替代率不高,空间挺大。

放眼全球,目前功率半导体的国产替代率并不高。主要是以英飞凌、安森美等为代表的欧美日大厂具有先发优势,这些企业在产品、客户、人才上都有长期积累。

举个简单例子,车规级的IGBT芯片,因为对稳定性、可靠性的要求非常严,通常取得认证就需要2-4年。不要因此垂头丧气,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从无到有,以士兰微为代表的公司能够突破供应链,进入到这一领域中,本身就是一种突破。

第一步是同场竞技,下一步才能是打败对手,独霸武林。士兰微产品已经覆盖了工艺比较难的IGBT,来自IGBT的业务占比已接近20%,而且比较难的车规级IGBT模块也在近两年开始销售。

4、模拟芯片没有一家独大

开头我们说到2022年“缺芯”缺的大概率将是模拟芯片。功率半导体作为模拟芯片的一种,具有模拟芯片发展的典型特征。模拟芯片行业的市场规模约在560亿美元左右,而功率半导体占到了这个市场的55%左右。

不同于数字芯片的快速迭代,一两年更新一代甚至半年更新一代,模拟芯片行业的发展比较稳定。模拟芯片发展数十年,IGBT芯片现在只更新到第7代。对后来者而言,需要追赶的距离相对短一些。不同于数字芯片的赢家通吃,长期格局剧烈变化,模拟芯片更接近错位竞争的局面。模拟芯片,因为应用领域更加繁杂、生命周期长、与制程配合精密,呈现出现强烈的“生态链”特征。我们甚至可以看到第3代产品和第7代产品同台竞技的场景。

只是应用的领域不同,优化的幅度不同,不会在架构上翻天覆地,小鱼和大鱼共处一个池塘,大家相安无事。

上面我们提到的全球功率半导体龙头英飞凌,也只是占据功率半导体16%的市场,相当于整个模拟芯片7%的份额。相比之下,英特尔、英伟达在PC芯片上几乎接近垄断,新入场的玩家短时间内根本没有胜算。正因为如此,模拟芯片的竞争格局也相对比较稳定。

两个大龙头德州仪器(以电源管理芯片见长)和英飞凌(以功率半导体见长),另外小的两家安森美和意法半导体两个市场都有涉及。整个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呈现“两大两小”的格局。

5、高端产品有竞争力

目前,我们在功率半导体的高端产品上国产化空间很大。不同于数字芯片赢家通吃的梭哈模式,国内企业可以步步为营,从第3代一步步向第7代攀登。芯片半导体的国产替代之路依然漫长。

台积电甚至已经瞄准了1纳米制程的研发,而我国的主流制程差不多还在28纳米。我们固然需要一些能够实现技术突破的技术尖兵,但这可能需要不计成本的投入。士兰微这样不骄不躁,找准立足点的企业,显露出行业中流砥柱的潜力。

业绩爆表,缘何股价调整?

所以,如果刨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与上年同期相比,公司将增加9.36亿元~9.5亿元净利润。上一个年度,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亏损2351万元。而在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扣非后净利润为6.87亿元。以此计算,公司2021年第四季度扣非净利润至少为2.25亿元。

也就是说,士兰微2021年业绩爆表没错,不过其主营业务第四季度并没有突飞猛进。相较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第四季度扣非净利润出现环比下滑。

这或许是士兰微的股价调整的原因之一,自2021年7月27日触及74.78元/股的高点后,公司股价开启震荡调整,截至1月24日收盘,股价调整幅度超过25%。另一方面,公司的股价近期表现较为弱势,和市场的一些担忧不无关系。

首先是Mos产品价格下滑。目前市场上主要集中在平面Mos和低压Mos,超结Mos价格依旧坚挺。数据显示,士兰2021年大约33%的收入是Mos,其中超结Mos占比已经超过50%,所以平面Mos对士兰的影响会越来越小。

其次,碳化硅的技术变革也给士兰微的未来带来一丝不确定性,有投资者担心碳化硅会部分替代IGBT和MOSFET的市场份额。

SiC碳化硅被誉为“第三代半导体”,近期发展迅速,相关公司如山东天岳也在准备登陆A股市场。不过士兰微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汽车应用上,碳化硅确实有一定的优势,但目前成本非常高,短期内实现产业化困难较大,其产量方面也满足不了汽车的增长需求,所以IGBT是未来是主流,如今IGBT性价比很高,且技术还在不断提升,国际大厂包括英飞凌在内,都认为IGBT和碳化硅未来是一个组合。”

同时,公司还表示也会布局化合物半导体领域,SiC功率器件的中试线已在2021年二季度实现通线,士兰微的优势是产品矩阵丰富,属于平台型企业,容易平滑单一产品的波动对业绩的影响,未来2-3年的成长性仍值得期待。

结论

士兰微是由于2021年以来功率半导体的超高景气度,其年报业绩大增,也在情理之中。经过近二十几年的发展,士兰微已是国内IDM模式企业中,规模最大,积累最深厚的企业之一。

之前的文章笔者已经阐述,IDM模式,由于受上下游厂商的制约小,各环节具有较强的协同效应,是全球“缺芯”的背景下,具备明显的产能优势。

尤其是功率半导体这个细分赛道,非常依赖工艺和制造的不断迭代,设计环节的权重较轻,所以全球大型的功率半导体企业基本都是IDM模式,比如德州仪器,英飞凌等

长期来看,士兰微能否成为中国的英飞凌,值得我们期待。

本文来源:叶檀财经,·手机和讯网,财华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电子芯技术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