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屡次被投诉和股价长期不涨,危机四伏

说财道经 2022-01-25

携程

1526 字丨阅读本文需 4 分钟

2022年春节倒计时仅剩一周的时间,但疫情反弹仍不容忽视。长达15天的春节假期,如果一味的“闷”在家,显然不是假期的意义,因此,出门旅游,订酒店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在一些疫情较轻的地区,省内周边游其实是不受限制的,春节期间的旅游市场迎来新的高峰,市场开始活跃也就指日可待。

说到订酒店,普通居民自然而然会想到互联网平台,而在互联网平台占据市场最大份额的,无疑就是携程。

在2020年公布的2019年财报中,2019年携程全年营收357亿元,比过去5年的利润总和都高。财报显示,携程国际酒店预订业务收入增速为51%,这已经是连续13个季度实现3位数增长,其中的二三线城市贡献了新增用户的60%以上,低星级酒店增长数量同样高达50%。

相比于2019年的高光,2020年后受疫情影响,出现了数千万的订单取消,交易金额达310亿元人民币,即便如此,截止2021年,携程在线预订酒店市场份额仍有43.5%,国内第一的位置无可争议。只是相比于前几年亮眼的业绩和营收,近2年携程的差评屡见不鲜,2017年就曾有3个月被投诉149次,多起负面缠身和疫情受限的环境中,后疫情时代又该何去何从?驶向何方?

多年前亏损严重,一度让股东们“怀疑人生”,这几年业绩开始上涨,却又负面不断,股价长期不涨,究其原因,口碑和品牌价值,或许才是其真正难以善后的硬伤。

投诉缘由:杀熟赚差价

日前,有客户实名投诉携程在预订酒店时出现不同的差价,其中涉及金额400——500元不等,包括一些贵宾客户原本可以享受8.5折和更多折扣的优惠,都因为平台存在的差价而最后支付了比实际更多的费用。从2017年至今出现的“大数据杀熟”成为携程一个无法洗去的标签,尽管部分客户采取了打客服电话投诉、通过法律途径上诉等维权方式,但实际效果甚微,事情的最后也只是客户被退回差价,平台并未受到任何处罚。

平台广告承诺100%无差价、退一赔三的“默认协议”并未兑现,杀熟赚差价的处理结果也往往只退回原有款项,溢价100%的失实价格,成了携程和商家算计老客户的一种默契。

2021年出现的拐点:一季度业绩营收均下降,但二季度暴涨

平心而论,“大数据杀熟”对携程的影响并不大,小范围传播还是有,但并未造成大面积扩散,以至于有网友评论:阿里巴巴、腾讯、美团都受到了巨额处罚,携程怕了吗?

事实上,携程在2021年出现的业绩营收双下降,最大的原因是疫情影响下的出行受限。2021年毛利率达到75%,比2020年的74%还略有提升,营收和业绩下降,但赚钱并不少。联系到第二季度,主营业务出现了全线飘红的势头,,当中最显眼的还是住宿预订,同比增长96%,营收25亿元。被网友纷纷质疑的国内酒店和机票交易额同比增长150%,比2019年实现了双位数增长,而这其中的奥秘只有一个:市场下沉,携程把更多的业务向乡镇拓展,激活了一个全新的周边游市场。

市场下沉,向更多的三四线城市靠近,也意味着这些城市受资讯影响,这几年的负面影响并不大。

营收暴涨86%背后,谁还记得“大数据杀熟”?

2021年第二季度总体营收同比增长86%,乡村旅游的巨大市场让携程看到了新的爆发点,而国庆和中秋的“双节”让国内旅游全面复苏,全民“报复性消费”也让旅游市场恢复到疫情前的80%左右。

显而易见,业绩风光的背后,“大数据杀熟”虽然是顾客心里的一个黑洞,但也要更多的新顾客、年轻群体对这个曾经的诟病知之甚少,尤其在资本的汹涌和商家成功的公关下,负面消息有时也只会是来去如风。去年4月份港股上市后股价首个收盘日就涨3.21%,市值达到一个全新的高点,比2003年在纳斯达克上市时受到的关注更甚,但长期以来股价不涨,更能说明股民对其走势的担忧。

结语:3年前的2018年,正处多起负面新闻缠身的携程股价直接跌去23%,半年时间连续被约谈4次,被相关监管部门点名批评,彼时的携程危机四伏。不得不说,即使2021年携程再度冲上巅峰,但品牌管理的失误,营销组织管理的诸多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依然无法在未来获得更多支持。流量经济可以在一夜之间造神,但人设倒塌也往往只是短时间的骤变。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说财道经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