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用云,就这么干!

2714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近日,我国数字经济领域的首部国家级专项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由国务院正式发布。《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能,而数字化转型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着力点,广泛赋能各行各业各领域,已成为激发政府和企业活力,推动经济变革发展,提升国家数字竞争力的核心驱动。

近期,IDC中国助理研究副总裁周震刚在华为云TechWave政企上云专题日上,分享了对于政企用户深化上云趋势的一些研究成果和看法。

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深度用云”阶段

为应对疫情常态化,人们使用了很多数字化技术,这也使得数字化技术的深入成为新的常态。这一点从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支出中可以看出。据IDC研究表示,2021年这一数字预计会达到了2949亿美元,同比增长16.5%;到2025年会达到5721亿美元,5年间接近翻一番。数字化的先进性,已经是各行各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点。

数字化应用对弹性、敏捷、可靠和安全性的要求,使得云原生理念被广泛接受。这也促使数字基础架构进一步演进。区别于传统的IT架构,IDC提出了一个名为FoDI(Future of Digital Infrastructure)——未来数字基础架构的新架构。这个概念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无处不在的部署,从云延伸到边缘;2)以云为核心的技术,基础架构的特性要面向云原生;3)自治化,也就是智慧的运营运维,才能满足未来基础架构的规模要求。

未来数字基础架构的三个方面都是围绕着云展开。所以,未来政企数字基础架构的构建,本质上就是要解决“如何建好云”和“深入用好云”。

云消费模式更为多元化

云服务采购渐成常态

早在云技术发展之初,相较于互联网用户对公有云服务的开放态度,政企用户更倾向于留在传统的架构上。而随着数字化和云技术的深化发展,企业应用也转向基于云原生开发。但对于数据合规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高要求,又无法接受使用公有云。由此催生了一系列新的本地云的消费模式。比如具备一定研发技术能力的企业,可以建设自主产权的企业专属云;其他企业可以选择向技术厂商或云服务商购买专属云服务。

服务能力、运维成本、售后支持力度、演进策略等渐渐成为建云时关注的重点。这就带来了两个变化:一个是支持本地部署,又与公有云同构的本地云服务,成为了政企客户深化上云的首选;另一个是以往IT系统采购的重资产投资思路,开始向轻资产云服务方式转变。政企正在慢慢接受基础设施的云服务订阅式采购。

混合云成为未来企业IT部署的新常态

在中国市场上,本地云更为政企客户所青睐。这主要是因为:

1)边缘或本地部署可以提供更短的延时,以满足海量业务的实时分析与处理;

2)部署的高度灵活,可以使得云服务在空间上分散部署、独立申请,业务上相互协同,共同配合;

3)本地云与公有云体验一致,通过集中式监控和管理工具,用户无需感知应用的实际运行位置;

4)灵活的服务授权和配额分配机制,可以在面向内部用户时提供差异化的服务目录,而无需调整部署方案,以满足个性化的治理需求;

5)云服务商按需提供更强大、更高等级的安全解决方案,满足安全敏感、政策合规等要求。

有研究预测,5年以后,公有云和私有云在整体IT基础架构的市场份额将从目前的52%增长到65%,平均增速是传统架构的两倍以上。而随着政企客户用云的熟练度提升,他们可以根据业务的负载和性能要求,采用应用分层部署架构。成本敏感和弹性要求高的业务可以部署在公有云;合规和可靠性要求高的业务可以部署在本地云。这就使得混合云的架构近期被不断关注。

因此,当企业进入深化用云阶段,混合云将成为未来企业IT部署的新常态。

政企深化用云的挑战

当前政企进入深化用云阶段,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三大挑战。

首先就是混合云的深入应用问题。把不同的应用部署在不同平台上,只能说是“混”,而不能说是“合”。真正的混合应当以“业务的连通”为目的,做到三方面的混合:1)网络层面要做到内外网互通,集中管控、灵活分配;多云互通,实现一点入网,多云接入;2)资源层面要做对各种IT基础资源的统一运营运维;3)业务层面要做到多云账号打通,跨平台数据流和业务流打通等等。

其次是技术复杂度的大幅提升。这主要体现在技术栈深度和边界域宽度两个层面上。从管理对象上看,技术栈包含从虚拟机、容器到无服务计算等各类云服务;从边界域上看,混合云需要管理公有云、本地云、边缘网关、边缘设备等不同类型的资源池。两个层面的交叉将产生出海量场景,这就使得混合云的复杂度成爆发性增长。

复杂度的提升带来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管理压力。混合云场景下,在当前企业IT资源规模将会以近乎无限制的方式扩展。如何用好、管理好海量IT系统和设备,确保适当的IT人员、人才和技能是企业构建未来数字基础架构的最大挑战。据IDC发起的CloudPulse调研中发现,75%的企业IT运维人员增速预期,低于云上应用数量增速。因此,当企业深化上云之后,云环境复杂度提升速度之快,已经不是现有IT维护手段可以支撑的,一定要通过智能的、自治的运营来实现。

对政企深化用云的建议

为应对深化用云的挑战,大型政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 在实现多云混合的过程中,企业应当重视云网融合和云边协同能力的构建。据IDC调研显示,用户在进行网络投资的时候,首选就是构建网络自动化和跨云的连接方面的能力,其中20%的企业在采用互连的云架构。在云边协同方面,预计到2024年,有四分之一的用户将通过边缘数据与云平台上的应用集成来提高业务灵活性。

2. 构建统一的跨云管控能力与应用集成能力。应对企业IT人员缺口问题,可以考虑从两个方向解决,一个是业务应用的持续交付和治理,一个是运维经验的积累与沉淀。这就需要混合云的云管控平台具备统一的跨云管控能力与应用集成能力,要能够让IT策略在不同的资源池内自动化执行。一方面,业务应用可以通过对开放API、资源配置、IT策略的组合封装,形成基线化的、可重复交付的应用模板;另一方面,运维操作的命令、校本和执行策略可以编排成自动化运维作业。这些应用模板和自动化作业通过云应用市场不断沉淀在云平台上,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应用快速交付和运维人力紧张的问题,也可以将经验沉淀外溢,成为行业应用生态的一部分。

3. 构筑大规模、集中化、智能化运营运维能力。IDC提出了分布式云自治运维的路线图,这一过程包含五个阶段:1)单点管理;2)DevOps自服务;3)实时优化;4)抽象自动化;5)智能运维/运营。预计到2024年,超过55%的使用云计算的企业将用以云为中心的模式代替过时的运营模式,促进组织协作,得到更好的业务成果。当然,受限于政企自身IT技术与人才的积累速度,通过云服务提供商远程托管,或者购买专业服务也不失为很好的选择。

4. 加速核心应用迁移与重构进程。作为政企深化上云关键特征之一,核心业务的迁移和重构对于企业整体数字化转型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有研究表明,有超过1/3的云服务商认为用户将AI平台在未来1-2年迁移至云上是必需的;近1/3的企业客户认为近期将企业管理应用,例如CRM、ERM、HRM等应用迁移到云上是必需的。

基于混合云的未来基础架构的三个特征

无处不在的部署:多云之间的一致弹性与安全

云原生技术:更好地利用与优化资源,以云化为中心

云平台智能和自治:包括跨云数据管理、自我动态调节、AI参与规划以及基于应用市场的生态积累

数字化转型已进入深水区,政企深化上云的趋势不可阻挡,一个崭新的以混合云生态系统为基础的IT架构将成为所有企业IT和业务的基础平台。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云报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