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领域曾被外资100%垄断,阿里自研撕开一条缝,成功给马云省下几百亿

IT猿人 2022-01-27

阿里oceanbase腾讯阿里

2300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如果说中国曾经有哪个100%受制于人的行业,那必然要提到数据库。

公开资料显示,全球最大的企业级软件公司甲骨文,自1989年进入中国市场后,便成为了中国数据库领域的霸主。

曾100%独占中国市场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需要数据库的中国公司都需要与甲骨文达成合作。基于绝对的垄断地位,甲骨文公司还曾坐地起价,并且坚决表明不会培养中国员工。

除了甲骨文之外,IBM和EMC两大美国公司同样在数据库行业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在当时那个年代,中国企业根本绕不开美国巨头的封锁。

不过,随着电商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意识到了数据库自主权的重要性。

于是,不少中国企业站了起来,开始自主研发数据库,例如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

这些互联网以及科技巨头对数据库自主权有着极强的需求,所以,即便不是为了中国数据库产业的独立性,为了不再每年都向甲骨文或者其他美国企业支付巨额的数据库和技术服务购买费,也要实现数据库的自主研发。

阿里自研赶跑外资

以阿里巴巴为例,该公司2010年正式立项研发,不同于甲骨文的数据库,阿里巴巴的OceanBase是一种高性能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相比传统的集中式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具备更强的可扩展性、容灾性等优点。

另外,得益于分布式技术的优势,阿里巴巴的OceanBase在运维成本上相比甲骨文数据库便宜了不少。

笔者了解到,OceanBase可以实现数千亿条记录、数百TB数据上的跨行跨表事务。

自立项以来,OceanBase更是经历过阿里巴巴超大规模业务场景、“双十一”电商狂欢节的历练和检验。

在2019年,OceanBase还在“数据库领域世界杯”的国际权威TPC-C测试中一炮而红,性能分数力压甲骨文的数据库系统。

总而言之,OceanBase的诞生及发展,彻底打破了甲骨文对中国数据库市场的垄断,并联合其他国产数据库将甲骨文赶出了中国市场。

2021年6月份,蚂蚁集团正式宣布,将OceanBase独立进行公司化运作,并成立了背景奥星贝斯科技,蚂蚁集团CEO胡晓明亲自担任该公司董事长。

成功给马云省下几百亿

就目前国内电商公司年度GMV动辄上万亿的情况来看,如果阿里巴巴没能打破甲骨文的垄断,那意味着要每年向美国巨头支付200亿的采购费。

但阿里巴巴做到了数据库的自主研发和创新,所以相当于为集团或者马云省下了几百亿元的成本。

不过,应该很少有人知道,阿里的研发团队在开发OceanBase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甚至整个项目都几近“夭折”。

要知道,大体量的企业一般都不会轻易更换底层系统,因为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方方面面。

所以,即便OceanBase数据库由阿里团队自主研发,阿里内部的相关部门也一直不愿意尝试自家研究出来的数据库,宁愿花钱用着甲骨文的产品。

一直到2014年,被调到支付宝体系的OceanBase团队,终于迎来了逆袭的机会。

面对双十一的压力,支付宝内部还是选择了甲骨文数据库,只让OceanBase承担了1%的业务流水。

但就在OceanBase团队失望之际,甲骨文的Oracle却突然在跑量测试中屡次崩溃,承压能力远低于预期。

为了尽可能保证平台不会被双十一的庞大流量压垮,支付宝不得不冒险采用OceanBase,将10%的流量交付给了自家团队。

对于OceanBase而言,这是多年来终于等到甚至求到的机遇,同时而来的还有巨大的压力,在这次机会面前,OceanBase只能成功。

双十一前夕,蚂蚁集团CEO彭蕾问OceanBase负责人阳振坤有没有信心,当时站在集团大楼窗前的阳振坤立下了军令状:“出了问题,我们准备从这跳下去。”

数据库的大规模升级换代

2013年7月10日,淘宝最后一个集中式数据库下线,阿里巴巴和蚂蚁集团的核心系统全部升级到自研的OceanBase。之所以要用自研的分布式数据库取代集中式数据库,最关键的是集中式数据库已经无法满足阿里巴巴海量的数据处理需求了。用户量在快速增长,业务系统也在迅速膨胀,数据像海啸一样扑来,传统集中式数据库就像个小池塘,马上就快接不住不断涌来的数据了。数据库扩容升级,已经是箭在弦上。

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发展,阿里巴巴当初面临的问题,其他企业也会遇到。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可扩展性已经不是数据库的选择题,而是必选题。以银行为例,除了传统存贷业务外,移动金融、互联网金融、智能营销、智能风控等业务线快速发展,需要处理的数据规模在快速增长。传统集中式数据库在面对快速增长的数据处理需求,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

借助原生分布式数据库,实现数据库扩展,是必然的选择。事实上,原生分布式数据库对传统数据库的规模化替代已经在进行了。以OceanBase为例,其2021年客户数量相比2020年增长了一倍,达到400多家,占据国内头部金融企业的1/4,主要是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客户。在几年前,人们会说银行都是一些边缘业务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核心数据还是存在集中式数据库上。以前的确是这样,但现在不同了。在OceanBase的金融客户中,越来越多银行将其核心数据系统升级到OceanBase。是否愿意升级核心数据库,这会带来根本性的不同。

此外,大量的非金融客户也开始选择OceanBase。目前,OceanBase的非金融客户营收占比达到35%,并逐年提升。人社、运营商、能源、政务等领域,客户借助OceanBase实现了数据扩容,并提升了数据管理效率,降低了成本。

以OceanBase的一个客户山东移动为例,其计费系统日处理各类详单数据 130 亿条。面对巨量的数据需求,过去使用的集中式单机数据库经常出现容量不足的情况,已经严重阻碍了业务的发展。尤其是在5G时代,用户数、并发量等数据都在激增。从集中式数据库升级为原生分布式数据库OceanBase之后,山东移动不仅解决了数据扩容的燃眉之急,还收获了诸多意外之喜,比如详单处理效率提升了 30%,存储投入成本降低了 90%,硬件和维保成本大幅降低,实现了 RPO=0 的机房级别容灾能力,不再需要搭建灾备系统等。

可以说,以OceanBase为代表的原生分布式数据库,将大规模帮助传统集中式数据库升级。中国乃至全球的数据库升级换代,正在进行当中。当然,OceanBase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一方面,原生分布式数据库的技术升级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升级迭代永不止步;另一方面,OceanBase要加快推进商业化进程,配合数据的上云进程,加快对传统数据库的替代。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写在最后

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却能从中体会到OceanBase团队的信心和决心,在重于泰山的压力面前,OceanBase不成功便成仁。

事实证明,OceanBase成功了,不仅成功了,而且还打破了甲骨文对整个中国数据库产业的垄断。

2021年6月,OceanBase第二次选择了开源,这种公开全部内核式的开源,是国产数据库对用户价值的追求,同时也表现出了OceanBase团队强大的自信。

文章来源: 靠谱科技社,数据猿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IT猿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