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RAM越高并没有实际意义?手机卡顿的原因不止内存不够

微观人 2022-01-28

ram手机android架构

2579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随着2022年Android旗舰的先后登场,作为春季压轴登场的Galaxy S22系列自然备受关注,不久前Galaxy S22 Ultra的部分配置已被曝光,有消息称该机型的起始RAM版本将从12GB下降至8GB。相比于以往三星旗舰机型率先攀升16GB RAM的做法,或许Android手机的RAM真的卷不动了。

RAM卷不动了

时至年关,想必很多单位也开始兴起了一年一度的年终总结潮,在总结的过程中,卷的问题自然存在,字多的一定比字少的强,业绩吹得猛的比面对现实的强,加码做个PPT演示的一定比写个Word强。Android手机的RAM参数,作为一个常年与ROM绑定在一起,当作产品型号选项进行销售的指标,自然也一度被手机厂商疯狂内卷。

Android手机曾经一度迎来了RAM的爆发式增长,以三星手机为例,Galaxy S8国际版的标配RAM为4GB,当时仅专门为国行提供了6GB版本。到了Galaxy S10系列,8GB RAM则成为了标配,要知道在Galaxy S9系列中,还依旧在延续与S8相似的RAM配置策略。在Galaxy S20系列中,12GB RAM更是成为了起步配置,Galaxy S20 Ultra更是加码到了16GB RAM。当时,甚至有分析人士断言,16GB的普及将只是时间问题。并且也一度迎来了配置有16GB RAM的众多机型,例如小米黑鲨4S Pro、华硕ZenFone 8、中兴Axon 30 Ultra、Oppo Find X3 Pro等。

更高的硬件配置参数,对于消费者来说,自然能够带来更直观的性能印象。然而,来到2021年,Android手机的RAM参数已经呈现出了一种卷不动的态势。Galaxy S21机型的起步RAM降至8GB,甚至一度被网友戏称为“逆向升级”。但时至今日,8GB RAM似乎已经成为了众多品牌所认为最合理的标配。

RAM,随机存储器,一种既能写入又能读取的易失性存储器,特点是速度快,主要的作用就是存储短时间使用的数据,比如系统运行时的缓存数据,缺点是一旦断电,就会丢失所存储的内容。

手机厂商内存技术发展现状

而我们知道,Android恰恰又是一个吃内存的大户,长时间运行,或者同时开启大量应用,很容易将运行内存占满,一旦内存耗尽,就会影响到数据的吞吐量,所呈现出来的结果就是,系统变得不流畅了。因此,内存的大小直接影响了系统的性能。

尽管目前主流品牌内存容量已经达到了8GB、12GB这样的大小,但受限于成本,厂商肯定不会一昧地加大内存容量。同时,随着应用功能越来越多、体积越来越大,即使现在有着更大的内存,对于很多用户来说,似乎体验提升也不是那么地明显。

在这样的前提下,各个厂商不约而同的相当了内存扩展这样一个方向。利用这一技术,可以将用于存储的闪存,划一部分作为内存来使用,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这很容易让人想到Windows的虚拟内存技术。至于说提升的程度,就需要看各家的内存扩展能力了。我们来具体看看各家的表现。

华为

华为在去年的Mate 40发布会上推出了这一技术,能够将8GB内存提升至10GB,12GB内存提升至14GB。根据华为的说法,该技术用到了动态分组压缩、超级闪充融合等技术,通过这一技术,8GB内存情况下,能够将后台应用数从11个提升至16.6个,避免了频繁地杀后台,提升了使用体验。并且根据近期的消息,华为将推出“内存Turbo”技术,预计将会是内存扩展技术的升级。

vivo

vivo目前也已经推出了内存扩展技术,最高能够支持3GB的内存扩展。根据官方的说明,内存扩展的容量也与原本机型内存大小有关,具体来说,4GB内存可以扩展512MB,6GB内存可以扩展1GB,8GB内存则可以扩展3GB。

目前包括X60系列、S9系列,以及iQOO 7、iQOO Neo 5在内的多款机型支持内存扩展技术。

OPPO

OPPO也于今年上线了内存扩展技术,同时应该也是目前扩展内存最高的厂商了,最高支持7GB的内存扩展。并且,OPPO为用户提供了多个内存扩展档位可选,比如原本12GB内存,用户可以自选扩展3GB、5GB或者7GB,而原本8GB内存可以选择扩展2GB、3GB或者5GB。并且从4月份开始,针对不同机型陆续进行了升级,如果你是OPPO用户,可以随时关注官网的消息。

小米

小米目前尚未正式推出这一功能,不过距离正式上线应该已经不远了。近期已经有小米用户反馈,前不久刚刚发布的Redmi Note 10 Pro在更新到MIUI 12.5之后,系统中就出现了内存扩展功能的选项,开启后能够额外获得2GB的内存扩展。相信其他机型应该很快也能获得相应升级。

普遍被浪费的RAM

根据近期国外媒体Android Authority通过测试后做出的结论认为,对于当下Android机型来说,6GB是保证体验的最基本配置,8GB已能够带来良好的多任务体验,并且可以应对未来一些更高性能要求。12GB是目前RAM配置的关键点,可以实现体验与电力的整体平衡。16GB则不具有现实意义,更多只是一种参数上的炫耀。

即便考虑到目前国内应用市场权限滥用的大环境,8GB RAM也明显可以实现用户的良好体验。这或许也是Android手机厂商敢于在此参数上停止内卷的原因之一。

谈及此处,不妨再来看一下苹果在iOS平台上的RAM策略,简直与Android阵营的内卷形成了天壤之别。在如今最新的iPhone 13系列中,iPhone 13与iPhone 13 mini的RAM仅为4GB,iPhone 13 Pro系列的两款机型则为6GB。这样的参数,对于Android平台来说,简直就是不够用的程度。但iPhone却能带来更为流畅稳定的使用体验。

更有趣的是iPad OS平台,尽管苹果在2021款搭载M1芯片的iPad Pro上配置8GB和16GB的RAM,但是苹果却将RAM的使用量限制在了5GB以内。直到iPad OS 15发布后,苹果才将这一设定放宽至12GB RAM。这或许也印证了Android Authority所得出的12GB关键点结论。

说起M1芯片,苹果甚至在其中改变了人们对于RAM在计算平台上的认识,通过CPU核心与GPU核心共享内存资源的架构,对于更多用户来说,已经不再需要以往更高的RAM容量。8GB的配置已经能够胜任以往16GB的任务,甚至带来更快的处理速度。配合整体封装,缩短了物理通讯距离,直接实现了超低的访问内存延迟,极大提升了芯片之间的通信效率。

从中不难看出,对于RAM的运用调度与理解,实际上对于Android平台来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过大的RAM明显存在着资源上的浪费,与移动设备所追求的理念相违,并且需要消费者来为其买单。

Android手机停止RAM内卷的背后,或许还与已经出现的降价潮迹象有关。已经发布的小米12 Pro、一加10 Pro均在成本上进行了把控,并且阉割IP68功能,配置参数上也不再过于堆料,但均将起售价格下调了300元。

通过对于已经存在浪费现象的RAM进行控制,无疑同样能够带来更多的价格优惠空间。同时,随着目前移动平台中AI算力的提升,也为手机厂商如何处理任务进程提供了新思路。

手机变卡顿的原因

不少朋友都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手机突然感觉变得卡顿,然后就越来越卡,其实无非就几个原因,相信有的也是大家更换手机的理由。

一是随着使用时间推移,不少应用特别是社交软件的聊天记录、语音、照片开始占用的存储空间越来越多,达到一定容量后会直接影响系统运行速度,像苹果的iOS系统如果爆内存甚至会出现直接白苹果的情况,有重要数据在手机的要记得备份或者保存到云端。

二是手机厂商更新系统后功能和新特性增多,其实这不仅会占用一定的存储空间,对手机本身的性能也逐渐随系统版本更迭而有了更高要求,如果是中低端机或者服役时间较长的旗舰机,后续就会因为处理器性能弱或者内存太小而卡顿,比如说三星的Galaxy S10+,虽然已经宣布会推送One UI 4系统,但是8G RAM对于三星系统来说确实是有些不太够用了。

三是手机厂商自己系统优化不好,大家要知道新出的旗舰用了不久就卡,在性能没有问题,新机256或者512存储空间也没有快就装满的情况下,还会卡顿那就只能剩下厂商对于自家系统优化能力差,比如说之前MIUI12就一直因为各种问题被用户诟病,以至于这几天小米12发布会结束大家立刻升级MIUI13并纷纷晒出。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微观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