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超6000亿?三大发展趋势已现

3083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传感器虽然不全是由半导体材料制造,但显然半导体已经是传感器非常重要的材料,MEMS技术、各种电子元件使用的,都是半导体传感器。对于外界信息的获取,人类依靠各种感觉器官,例如眼睛、耳朵、鼻子、肢体等,但冷冰冰、硬邦邦的机器依靠什么呢?其实,靠的是传感器。传感器是机器的感觉器官,其能够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通过对周围环境信息的收集,实现机器自动化,让机器人“活过来”。

规模超过2000亿,传感器三大发展趋势已现

近年来,在自动化、信息化的快速演进背景下,传感器已经成为工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存在。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前沿科技的不断发展,传感器在国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传感器规模已超2000亿元,预计2021年将达到近3000亿元。

其中,物联网的发展对国内传感器壮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传感器收集的信息数据需要在物联网进行应用,因此物联网是传感器发展和壮大的前提。而2017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应用市场,这无疑为传感器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当然,除此以外,机器人、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的快速落地,智慧城市的深入建设,也带给了传感器产业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传感器可能还会抓取更多我们此前看不到的数据,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催生新的市场,迎来新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把握住发展趋势很关键。

那么,传感器未来的发展趋势都有哪些呢?综合分析来看,本网认为只要有以下三点:

其一是智能化。当前,在人工智能的催动下,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等概念纷纷走向落地,机器人、无人机等产品也愈发智能化,智能化热潮已经在各领域掀起。在此背景下,作为现代生活生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感器的智能化也将是大势所趋。

传感器的智能化,主要表现在自主感知、自主决策等方面能力的升级和增强,同时与人之间也形成流畅交互性。智能传感器能够与人工智能业态相融合,为各大产业及各类产品的智能化提供坚实支撑。现阶段,我国已经初步形成智能传感器产品体系,未来有待进一步发展。

其二是网络化。传感器与数据、信息紧密相连,收集和传输数据信息是传感器的主要使命。如今,随着进入信息时代,数据的流通进一步扩张,无论是数字经济发展还是互联网普及,亦或信息技术的应用,都对传感器提出迫切需求,使得传感器必须在网络化方面有所升级。

2019年以来,5G商用的开启已经为传感器网络化发展带来重大利好,在5G网络高速率、低延时、大容量的优势支持下,传感器得以实现更加顺畅、迅速的数据联通和传输,自身性能也获得全面提升。接下来,传感器还需加速与5G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自身的应用。

其三是集成化。过去,传感器基本都只具备单一功能,但随着市场对于传感器多元化需求的不断增加,其集成化趋势也愈发凸显。集成化的传感器可以同时感知不同环境信息,获取和传输多种数据,能够展现出更高的作用和价值。除此以外,集成化的传感器还没有成本压力。

继2021年超过25%的增长后,2022年全球半导体市场会有多大的增长?WSTS预测增长率为8.8%;IC Insights预测为11%;Future Horizons预计约10%。今年的增长看来是确定的,但2023年是否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还是会突然出现负增长而导致周期性衰退?

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统计,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长25.6%,而2020年为6.8%。这是自2010年31.8%的增长后,11年来最大的增长,使得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5530亿美元。

整体市场并没有受到疫情的负面影响,消费市场的强劲需求推动了半导体主要类别普遍超过10%的增长,只有光电器件例外。存储器类别增长最高,达34.6%;接下来是模拟器件,为30.9%;逻辑器件为27.3%。另外,从市场占比来看,存储器占整个半导体市场的28.6%;逻辑器件占27.3%;微处理器(CPU/GPU/MCU/MPU)占14.3%;模拟器件占13.2%;其余为O-S-D(光电-传感器-分立器件)。

WSTS预测,2022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将有8.8%的增长,达到6010亿美元。尽管所有类别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传感器和逻辑器件增长最为明显,预计超过10%。

为什么说2023年的衰退难以避免?

Malcolm Penn在其公司的2022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分析会议上解释道,自从1961年首次出现周期性衰退以来,全球半导体市场已经出现过16次衰退,第17次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呢?

每一次衰退之前都会出现快速增长的现象,2021年出现26%的增长其实并不罕见,2010年的增长高达32%。而现在的问题是,自从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以来,全球半导体市场还没有出现过短缺现象。自2020下半年出现芯片短缺以来,整个2021年没有好转迹象,今年下半年能否缓和现在也不确定。

此外,半导体器件的平均售价(ASP)的增长率长期来看趋于零,而短缺现象导致ASP上涨,这让半导体分析机构和业界人士都难以看清未来发展趋势。再加上中美贸易摩擦和科技冷战的不确定性因素,让很多人抱持这样的一种想法:这次跟以前不一样。

这次真的会不一样吗?Malcolm Penn不这么认为。他大胆预言,半导体第17次衰退在所难免,如果不在2022年出现,2023年必然会出现!

无论元宇宙、5G、AI、新能源车还是IoT,这些新兴应用的需求因素已经体现在半导体市场的风云变幻之中了,不大可能导致半导体市场的突然上升或下降。肆虐全球并仍在持续的新冠疫情以及美国对中国的半导体先进技术出口限制也许是特殊的外在因素,但也不足以颠覆半导体行业长期的周期性发展规律。

供应与需求的动态平衡是竞争市场最基本的运行规律,过去60年世界和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半导体行业的运行规律始终没有改变,这次也不例外。我们从晶圆制造的资本开支(CapEx)变化可以确定这一断言。

台积电(TSMC)可以说是当前半导体行业的龙头,该公司在2015年就声明:我们不再盲目扩建没有明确需求的晶圆产能。TSMC CEO魏哲家最近透露其2022年营收将比2021年增长25%,而该公司的资本投入高达440亿美元。无论多么高的资本开支,TSMC都是针对确定的客户需求而做的。例如,TSMC正在台湾建设两座3-nm晶圆厂,可以说一个是为苹果建的,另一个是为英特尔建的。

由于市场需求的旺盛以及厂商库存的调整,目前半导体的出货量已经出现通胀,半导体公司对未来市场需求的判断有可能过于乐观,而导致市场需求的扭曲。这意味着整个行业的预期需求会超过实际需求。另一方面,晶圆制造的资本开支相对半导体销售总额的比例也出现了明显升高趋势。一旦供应达到与需求相当的水平,整个市场就会出现暴跌。

由此可见,半导体市场的衰退已经不可避免,这只是时间问题。衰退可能突然出现,而且下降趋势会非常明显。

中国因素能够逆转衰退趋势吗?

也许有人会说,中国半导体正处于快速增长期,不大可能出现突然衰退。甚至有人会认为,中国市场需求足够大,大到可以扭转全球半导体衰退的趋势。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虽然在智能手机、新能源车和物联网设备等重量级应用市场,中国厂商和中国市场都很有影响力,但这些应用中包含的半导体份量却不是中国可以左右的。以最为短缺的MCU芯片为例,有接近100家中国IC设计厂商在做MCU,但全部加起来也不到全球MCU市场的10%,在最为短缺的汽车MCU细分市场占比更低。要知道,汽车MCU占整体MCU市场的40%。

AP是手机中最有价值的芯片,而没有了华为海思的麒麟芯片,中国品牌手机还只能依赖高通和联发科。因此,中国因素在手机半导体市场上的积极影响也是有限的。

再说新能源车,中国市场今年预计会销售超过500万辆,在全球市场是最大的,但其中的半导体含量却没那么高,因为大部分还是价格便宜的低端车型。

新兴的物联网设备出货量会比较大,但市场比较碎片化,整体半导体需求占比仍然不高。

最后,存储器几乎占据全球半导体市场的1/3,而中国的存储器产量占比仍比较小,不足以影响整体市场走势。

结语

全球半导体市场今年有望突破6000亿美元,这看来是确定可以达到的。但是,市场增长有可能突然停滞,甚至出现负增长。在目前市场一片大好的情况下,这听起来有点危言耸听,但“那只看不见的手”怎么挥舞,却不是凭我们的主观愿望能够控制的。

趁现在市场情绪还比较乐观,能够科创板上市的就赶快上市,能够多融资的就多融一些钱,能够出货的就尽量多出货。这样等衰退突然来到时,就可以做好充足的准备。退一步,即便没有出现衰退,积极上市、融资和出货,也不是坏事。

目前来说,许多传感器属于半导体范围,受半导体衰退影响,传感器恐难独善其身!

文章来源: 电子工程专辑,智能制造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电子大世界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