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 助力冬奥,纤维创新材料焕光彩

新材料情报NMT 2022-02-07

冬奥组委

1549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冰雪之约,中国之邀,北京冬奥会拉开料帷幕。在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中,科技融入了建设、训练、保障等各个环节之中。本届冬奥会的赛场上,出现了不少的“黑科技”,尤其是中国运动员的训练服和比赛服。

竞赛场上,0.01秒或者0.01米的优势,都能决定冠军的归属,在国际体坛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运动员比赛服早已不仅仅只是一件“衣服”,“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冬季运动与训练比赛高性能服装研发关键技术”项目,研发出减阻面料、吸能缓震材料、高弹防切割面料、微纳米纤维保暖絮片、导湿快干的吸湿发热纤维海绵等,使我国冬奥健儿的“战衣”实现了提速、防护、保暖和美观等功能需求。

黑科技材料全方位助力东奥“战服”

让冬奥健儿穿上我国自主研发的“战衣”驰骋冰雪赛场,是“科技冬奥”的重点任务之一。该项目由北京服装学院团队牵头,6所高校、4个企业联合攻关,在“快、护、暖、美”的研发理念下,实现竞速类项目服装、防护材料及装备、耐低温保障材料和技巧类项目服装四类产品创新。

速度取胜的比赛,一件战袍就是同等水平运动员们夺冠的关键。参考中国运动员体型特征、训练及比赛环境等,在全球范围内筛选并自主研发减阻面料,设计减阻结构,进行风洞综合验证,为运动员进行定制研发。根据不同项目的运动姿态、速度特点,制备高性能减阻面料,并搜集和测试150多种面料的基础性能,应用于服装减阻设计中。

冬奥比赛中运动员在高速运动状态下完成穿越旗门或其他比赛规定动作时,肩部、大腿、肋下的软组织极易受伤,尤其高山滑雪、短道速滑等项目,受伤概率非常高。冬季比赛服装项目总负责人、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刘莉表示,为在保全速度的同时,利用服装性能避免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受伤,他们为不同项目设计了个性化解决方案。

短道速滑比赛服采用高弹性切割面料,弹性越高,比赛服越不容易被划破。高山滑雪项目采用新型柱状排列式抗冲击结构和新型吸能缓震材料,以有效减缓冲击。次比赛战袍的面料中运用了Dyneema防切割技术,增强了保护性能。这种技术打造的面料,十分轻盈,但却有10倍于钢丝的强度,一般的剪刀根本没法剪断。

冬季项目必须考虑保暖问题。衣料方面,提升纤维保暖率;另一方面,主动加热技术,把电能转化成热能。经过综合考虑,研究人员开发出了“堡垒”综合保暖系统——该系统不仅能有效保温,还防风、防水、透气、耐磨,集多种功能于一体。

科技感融合中国风打造冬奥制服

北京冬奥会比赛期间,不光运动员的“战衣”备受瞩目,赛场上的工作人员、技术官员及志愿者的制服也是一道风景线。2022年北京冬奥会制服设计视觉元素取自中国传统山水画与冬奥会核心图形中的“赛区山形”,相似的图形、不同的颜色,区分不同身份人群,将功能性、民族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可以实现温度变化和场景转换下的自由穿搭。

为了应对冬季里复杂多样的工作环境,帮助所有参与者御寒保暖,冬奥赛时制服上运用了两大自主研发的面料科技——炽热科技和防水透湿科技。炽热科技使用了拥有中国专利技术的新型保暖材料聚热棉,通过锁住热量,有效防止人体热量流失,优质创新材料和严谨工艺实现在严寒环境中的超强保暖。防水透湿科技采用的防水超级鹅绒则附着纳米级保护层,使得大朵鹅绒的蓬松度相较普通羽绒提升了约30%,让服装更轻量化,在受压后也能够迅速恢复蓬态,而且纳米级保护层能让服装有效拒水防潮、稳定高效保暖。

践行绿色环保和可持续理念

冬奥“战服”在设计、生产、发放等各环节也着力践行绿色环保和可持续理念。例如,装备收纳包所使用的纱线,都是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制品生产出的环保纱线;包装袋采用生物可降解母粒制成;鞋靴皮革加工工艺采用专利节水技术。

在赛时制服装备相关工作中,北京冬奥组委也遵循节俭办奥的原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节约办赛成本,例如:在冬奥制服装备中使用北京冬奥会和北京冬残奥会双会徽,提升制服装备的可持续性,减少冬残奥会制服发放数量;在确定生产订单时,对工作人员、志愿者、技术官员的性别比例、尺码分布进行了反复测算,科学控制备货量。

刘莉教授表示,除了服务国家队在冰雪赛场上争金夺银,团队还希望将为北京冬奥会研发的高水平科技装备,推广到大众运动的服饰领域中,推动“三亿人上冰雪”这一伟大目标的实现,让冬奥科技装备走入寻常百姓家。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新材料情报NMT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