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泊一体赛道进入“中国时间”,这几家企业获巨头青睐,自动驾驶来到下半场

AI小助手 2022-02-11

科技自动驾驶智能驾驶

3210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从二十几年前雷达传感器上车,到2007年Mobileye领头视觉感知,再到如今整车电子架构的转型升级,域控制器带动“行泊一体”方案成为新的起跑线。而在目前一线主流辅助驾驶系统Tier1供应商层面,除博世、法雷奥同时在行车、泊车上占据市场份额,包括大陆集团、采埃孚、安波福等多家Tier1都缺乏泊车赛道的积累。

过去几年时间,对于国产ADAS供应商来说,从早期的全景环视、预警方案供应商,到APA实现了突围。但进入行车新车ADAS环节,加上传统的供应链“黑盒”模式(比如,软硬一体、传统分布式ECU),主机厂很难对方案进行分解招标。

如今,随着整车电子架构的升级,国产大算力芯片+域控制器(软硬解耦)“打开”了传统的黑盒模式,同时也带动低速泊车和高速行车两套过去并行ADAS系统的融合机会。对于国产供应商来说,这是一次突围的绝佳机会。同时,在芯片、域控制器、软件算法等各个环节的国产化突围,奠定了基础。

合纵连横开始进入国产芯片层面

2022年1月21日,MAXIEYE与黑芝麻智能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携手打造基于大算力平台、多传感器融合控制的高阶自动驾驶系统产品,以及高低速一体式(行泊一体)架构的行业主流需求方案,以高性能、国产化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服务于广大产业链客户及合作伙伴。

在此之前,国内包括纵目科技、映驰科技等多家国产智能驾驶软硬件供应商也正在与国内芯片厂商进行合作,部署行泊一体域控制器以及软件解决方案。

这是国内供应商第一次从核心供应环节“卡脖子”走向关键技术可控的本土供应链协作,从低效电子电器架构走向高效能、高性价比的中央式运算平台。这也是实现智能驾驶科技平权的有效路径,从而彻底从外资供应商垄断的市场实现突围。

按照计划,MAXIEYE与黑芝麻智能将于2022年陆续发布下一代高阶智能驾驶平台化产品方案,覆盖高低速场景,以高效能的中央集成式域控制器,实现L2++行车智能化及泊车智能化一体式功能,服务于车厂及合作伙伴下一代汽车智能化路线图布局。

“黑芝麻智能是拥有国内性能最强自动驾驶芯片产品及研发能力的领军企业,此次双方强强联手将共同推动高阶自动驾驶方案的规模化部署和量产应用,共同推动商业化落地。”黑芝麻智能联合创始人兼COO刘卫红表示。

比如,以两大自研核心IP为切入点,黑芝麻智能已推出国产性能最强的华山系列自动驾驶计算芯片,算力最高可达196TOPS;算法方面,黑芝麻智能发布的山海人工智能开发平台拥有50多种AI参考模型库转换用例,降低客户的算法开发门槛。

同时,基于芯片国产化,MAXIEYE可以实现通过安全的数据闭环体系确保数据安全可控;软件方面,以与硬件的完全解耦为目标,激发创造力和协同创新的活力。

而作为自主掌握感知、融合、规控全栈底层自研能力的国产供应商,MAXIEYE已助力数十万台商用车实现安全出行,并面向乘用车市场率先量产用户“用得起”“愿意用”的MAXIPILOT智能巡航系统,在路试过程中达到50公里零接管。

截至目前,MAXIEYE基于“辅助驾驶跨平台,自动驾驶分场景”业务战略,已打通L0-L4多场景技术和服务闭环,这为迈向行泊一体赛道奠定了基础。此前,MAXIEYE已经发布了L2++级NOM高速领航辅助驾驶系统,在高阶智能驾驶方案布局上完成了一次重要跨越。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持续演进,全行业对底层芯片等硬件及算法系统等软件性能需求不断提升,高度安全可靠性、全时、多场景体验性,以及成本等综合商业落地能力的极致性,都将成为推动智能驾驶规模化的关键因子。

还有哪些企业获得资本加持呢?

1、「追势科技」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将开展行泊一体自动驾驶、泛机器人全新业务

2021年12月27日,领先的自动驾驶技术方案商上海追势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追势科技)宣布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元禾璞华领投,国方资本,野草创投跟投,老股东云启资本、中南创投基金追加投资。

本轮融资将用于实现低速自动驾驶(AVP)的量产项目落地,同时研发新的业务和产品线:将AVP技术推广到泛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及研发行泊一体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多维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追势科技成立于2019年,致力于实现自动驾驶的核心软件和解决方案的研发。其创始团队拥有20年的汽车行业研发实力,和量产过上百个项目的落地经验。追势的自动驾驶软件,完成了不同的芯片上最优最快的部署和量产,推进产品的在乘用车上量产落地。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汽车新时代,车厂对软件的付费意愿越来越高。”追势科技COO于萌萌说:“未来汽车的核心:一个是软件,一个是芯片,而且两者要强耦合。这是未来汽车迭代最快的部分,这也是追势科技未来的战略方向。”

近年来,大多从事自动驾驶的企业,在将技术向产业化推进的过程中,遇到无法落地的困局。而追势科技以扎实的技术和深厚的量产经验,在软件和芯片成为汽车核心的的大趋势下,脱颖而出,成为车厂量产的优选的合作伙伴。“无论风口多么大,商业的本质不会改变。企业最终是要盈利,技术最终是要落地才能够带来价值。”追势科技CEO马光林说:“这正是我们追势成立至今,一直的坚守。而且我们也非常欣喜的发现,这样的价值观,获得包括本轮投资人在内的,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据悉,追势科技已经获得了10+量产项目,成功将所有主流量产芯片全部打通,量产平台已覆盖:TI,英伟达,高通,瑞萨,华为MDC,地平线等。

本月初,追势宣布获得国内头部车厂的40万套+的量产订单,这也是国内低速自动驾驶最大的量产项目和标杆项目。

从2022年开始,追势科技将继续扩大在低速自动驾驶产品上的优势,巩固和扩大在低速产品上的领先地位;并将已有的成熟技术复制到泛机器场景。同时,布局城市中高速自动驾驶的行车功能,完成行车+泊车一体解决方案;预计2030年,追势科技将实现全场景的自动驾驶。

2、强强联手优势互补,最终实现行泊一体的全场景的无人驾驶解决方案部署

1月26日,禾多科技与汽车智能芯片引领者地平线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自动驾驶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并交流智能汽车前沿核心技术以及先进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携手推进全场景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

根据合作协议,地平线将基于征程3、征程5芯片,视觉感知算法以及工具链,助力禾多科技开发行泊一体的自动驾驶软硬件解决方案,打造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SOA),携手共同构建数据驱动下持续迭代的全栈式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禾多科技创始人、CEO倪凯表示,在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特征的“新四化”浪潮下,汽车正在由过去单纯的机械代步工具向新一代移动智能终端转变。禾多科技致力于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全场景大规模量产落地,携手重要产业生态伙伴共同推进智能驾驶领域加速发展成为当前的重中之重,期待与行业伙伴一道,实现软、硬件更好打通。让驾乘体验在科技加持下稳步提升,让消费者能够真正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让中国的汽车行业成为全球的智能化标杆,为建设智能汽车强国贡献力量。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表示,智能驾驶迈入“量产时代”,科技企业间的结合愈发紧密。禾多科技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量产实力有目共睹,此次地平线与禾多科技在深度互信和开放协同的基础上,将持续在智能驾驶软硬件开发、产业资源整合等多方面强强联合,用技术创新为人们带来更安全、更美好的出行体验。

作为国内知名且技术领先的自动驾驶量产解决方案提供商,禾多科技是极少数拥有全栈自动驾驶研发能力的公司之一,具备从人工智能算法到嵌入式系统,从大数据闭环到系统迭代进化的完整布局,以行车和泊车两大场景为量产切入点,最终实现行泊一体的全场景的无人驾驶解决方案部署。在汽车智能网联领域,广汽集团与禾多科技在行车L2++功能开发、自主泊车和记忆泊车功能开发等方面依托于XJ3和X3V两个创新项目开展了深入合作,目前已有了阶段性的成果,并已全面开展L3及以上的自动驾驶技术深度研发,预计搭载禾多系统的多款广汽车型将于2022年开始陆续上市,这意味着禾多科技在量产交付时间表上已走在行业前列。

结论

从去年开始,国产供应商们陆续拿到了前装乘用车ADAS量产定点项目,在国际巨头盘踞的ADAS市场实现了突围。而一些自主品牌也在尝试与国产供应商进行全栈智能驾驶算法的联合研发。

以MAXIEYE为例,该公司的第一款面向乘用车市场的智能巡航功能产品MAXIPILOT® 1.0,已经或即将在国内多款自主车型实现首度量产。同时,该公司也在充分发挥国产化优势,依托更低的硬件成本,实现更优体验的产品方案,满足10万元级车型的标配需求。

满足“愿意用、用得起”两点核心需求,围绕科技平权下“人人可享”的智能驾驶产品理念,支持行泊一体,可实现自动领航辅助驾驶的MAXIPILOT®2.0,将是MAXIEYE真正撬动智能驾驶规模化落地的利器。

这一次,以MAXIEYE为代表的国产行泊一体全栈方案商,正在对传统智能驾驶前装供应商市场格局发起挑战。这已经不是过去几年“简单”地对标Mobileye、博世等玩法,而是国产供应商之间的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并瞄准部署高阶市场。

本文来源:高工智能汽车,光明网,雷峰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AI小助手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