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芯片第一股”登录科创板,能否解决里程焦虑?

电子放大镜 2022-02-12

新能源半导体新能源汽车

2422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2月11日消息,“充电桩芯片”第一股东微半导在科创板挂牌上市,首日开盘5分钟涨超13%,市值破百亿元,惹来众人瞩目。

实际上,东微半导是一家工业及汽车领域应用的半导体企业,在高压超级结、中低压SGT功率器件、IGBT芯片领域中,实现了国产化。

德系大厂背景,车芯“交集替代”?

据悉,东微半导的联合创始人为龚轶与王鹏飞,2008年9月,龚轶与王鹏飞共同创办东微有限。

编者查阅资料显示,龚轶早年便担任美国超微半导体公司工程部工程师。后来,龚轶转投到德国英飞凌科技,担任技术专家。

而王鹏飞与龚轶有着相似的经历,王鹏飞早年在德国英飞凌科技,担任存储器研发中心研发工程师一职。关键的是,王鹏飞还担任过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是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入选者。

因此,上述两人年龄背景相仿,在车载芯片上发生了交集也就不难理解了。在成立东微半导后,龚轶一直做总经理,负责东微半导的业务,王鹏飞则为首席技术官,带领刘磊、刘伟及毛振东进行研发。

东微半导核心技术人员均为半导体相关专业毕业,从事半导体技术开发和项目管理工作超过10年,有着较为丰富的产品开发经验和项目管理经验。在缺芯潮背景之下,这是对东微半导业绩如虎添翼?

对此,编者也留意到,预计东微半导2021年度,营业收入为7.72亿元至8.03亿元,同比增长150%至160%。显然,营收大增的背后,是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通信电源、光伏逆变器等终端市场需求提升,公司产品规模增长所致。

不难发现,东微半导专注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桩、5G基站电源及通信电源等领域,为国内少数专注工业级高压超级结MOSFET领域的高性能功率半导体厂商。

另外,在业务结构中,东微半导与士兰微和新洁能相近。士兰微主营MOSFET、IGBT半导体分立器件;新洁能则做沟槽型功率MOSFET、超级结功率MOSFET的。

总的来说,随着中美贸易摩擦、自主可控意识的提升,以及国内下游汽车电子、5G通信、工业电子等需求的提升,国内功率半导体企业将凭借市场优势,迎来高速发展时期,国产替代将是大势所趋。

功率半导体缘何成为“香饽饽”

功率半导体,从功能上来说,主要是电能转换和电路控制,改变电子装置中的电压和频率,直流或交流等,实现对高电压、大电流的处理。目前,最典型的功率半导体就是MOSFET(金氧半场效晶体管)和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两种。

MOSFET是一种中低压分立器件,广泛应用于汽车的电动天窗、雨刮器、安全气囊、后视镜、LED大灯,以及纯电汽车的车载充电机(OBC)、DC-DC 转换器等领域。IGBT则具备高压、大电流、高速等特点,是电子领域为理想的开关器件。根据集邦咨询研究显示, MOSFET长年占比超过五成。2020年占52.9%,2021年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占比有望小幅提升至54.2%。

正如招股书所言,随着中国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电子等多个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智能装备制造、物联网、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兴起,国内对功率半导体产品的需求迅速扩大,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5G产业的高速发展,充电桩、5G通讯基站等市场对于高性能功率器件的需求增加,以高压超级结MOSFET为代表的高性能产品在功率器件领域的市场份额以及重要性将不断提升。

目前,国产功率半导体仍然受制于国外,依赖于进口。好在,国内已有不少厂商实现了技术突破,其中就包括新洁能、扬杰科技、斯达半导、华微电子、比亚迪、中车时代等上市公司,或将成为国产替代的主力军。值得注意的是,东微半导是唯一一家只做MOSFET产品的公司

“充电桩芯片第一股”能否解决里程焦虑

提到充电桩芯片,就不能不提新能源汽车的大爆发。

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不仅是整车,整个产业链也因此受益,获得高速增长,其中功率半导体就是典型的例子。

如今,新能源汽车因电池支持的电子零组件用电电压各有不同,需要在电子传输过程进行电压转换,就离不开MOSFET等功率半导体元件协同运作。同时,随着汽车电子零组件增加,每辆车所配备的MOSFET数量也将大幅增加,而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及各类功能增加的大趋势下,未来需求量还将继续增长。

更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充电桩越来越受到关注。原因就在于里程焦虑,新能源汽车热销的同时,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并未及时跟进,导致充电难,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同时,由于充电桩属于工业范畴,不仅需要工业级认证,更必须适应各种环境进行大功率充电,其中MOSFET等功率半导体元件是实现电能转换的核心元件。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114.7万台,同比增长65%,其中直流充电桩47万台、交流充电桩67.7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589台;随车配建充电桩(私人充电桩)147万台,同比增长74.3%。简单来说,截至2021年底,中国公共及私人充电桩保有量总计261.7万台,同比增长70.1%。

东微半导的MOSFET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工业领域,处于国内充电桩需求的迫切的前提下,潜在市场和发展空间可想而知。

第三代半导体或成撬动国产替代支点

功率半导体火爆的背后,还有第三代半导体的身影。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是指带隙宽度明显大于Si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主要包括碳化硅(SiC)、氮化镓(GaN)等新型材料,具有高热导率、高击穿场强、高饱和电子漂移速率和高键合能等优点,可以满足现代电子技术对高温、高功率、高压、高频以及高辐射等恶劣条件的新要求。

以碳化硅为例,其具有高临界磁场、高电子饱和速度与极高热导率等特点,使用碳化硅的器件可适用于高频高温的工作场景,可以显著降低性能损耗。因此,碳化硅多用于制造高耐压、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例如MOSFET、IGBT等,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新兴领域。

尤其在“双碳”战略大环境下,第三代半导体将大大提升电子元器件的耐用性和寿命,也让电能转换效率,降低损耗,无疑将是未来功率半导体的发展趋势。同时,

更重要的是,第三代半导体因其对制程和设备要求相对不高,属于后摩尔定律概念,更有利于提升芯片性能。据集邦咨询预测,到2025年,全球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场规模将达到33.9亿美元,氮化镓功率器件市场规模也将达8.5亿美元。

另一方面,第三代半导体也成为国产替代的又一风口。目前,闻泰电子、三安光电、斯达半导、捷捷微电、华润微、华微电子、晶盛机电等上市公司均在布局第三代半导体,其中就不乏功率半导体企业。

综上所述,东微半导虽然只是一家以MOSFET为主的功率半导体厂商,但其背后还隐藏着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第三代半导体、国产替代等多个新兴和热门领域,甚至是风口。尽管目前国内半导体仍然受制于国外,但从全球“缺芯潮”和国内产业链的发展来看,仍然具有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而毋庸置疑的是,半导体是未来万物互联时代的基石,充满了无限的应用场景和想象空间。

文章来源: 华强微电子,福布斯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电子放大镜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