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骑绝尘跌落神坛,奥迪销量下滑的锅应该让芯片荒背吗?

车评速递 2022-02-12

奥迪德国汽车一骑绝尘

2430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一直以来,国内豪华车品牌一线阵营都公认是BBA三强。从销量上来论,当然也是非这三者莫属。以去年的市场表现来看,宝马的年度销量达到84.6万辆,而奔驰则为75.88万辆,而奥迪则为70万辆,销量基数比起凯迪拉克、雷克萨斯年销20多万辆的品牌要领先不少。

不过近日发布的一则中国市场豪华品牌平均成交价排行榜公告,重新引发了我的思考。根据榜单来看,在国内平均成交价最高的品牌是保时捷,价格达到了77.54万元。而一向以来被消费者视为“7折虎”的路虎,平均成交价格也达到了66.3万元,排名第二。第三名是奔驰,平均成交价42.86万元。蔚来平均成交价也达到42.63万元,排第四,不过目前它的产品布局相对较少,最便宜的车型也达到了32.8万元,在均价上比较占优。宝马则为41.67万元,排第五,这几个品牌都达到了40万级以上。

一直以来,国内豪华车品牌一线阵营都公认是BBA三强。从销量上来论,当然也是非这三者莫属。以去年的市场表现来看,宝马的年度销量达到84.6万辆,而奔驰则为75.88万辆,而奥迪则为70万辆,销量基数比起凯迪拉克、雷克萨斯年销20多万辆的品牌要领先不少。

但再看奥迪,平均成交价为32.5万元,只排到了第10名。比起两位老对手相差甚远,奥迪的这个价格水平与沃尔沃的32.44万元十分接近,如果从成交价格来看,奥迪似乎沦落成跟沃尔沃一样的二线豪华品牌了。

上汽奥迪,虽得其主、未逢其时。

不论是营销一年的A7L,还是捕风捉影的Q6,甚至是计划未来对标奔驰GLS和宝马X7的Q9……上汽奥迪的势在必得之心,路人皆知。

可惜的是,新作的频频出手,不但没能井然有序的丰富奥迪的产品矩阵,与既有的一汽大众奥迪形成南北呼应、优势互补,反而加剧了奥迪种种自相矛盾的乱象。

成立上汽奥迪的初心之一,自然是希望复制南北大众的成功,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让奥迪守住中国这块巨型市场,谋求对奔驰和宝马的狙击及反超。

但从目前上汽奥迪的排兵布阵来看,奔驰宝马能不能睡着觉尚未可知,一汽大众奥迪的苦日子恐怕要真的来了。

1、大众的腹地危机

自从上汽奥迪A7L的价格一公布,人们的直观感觉是“还要啥A6?”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南北奥迪组成的“A6L+A7L”的双雄同盟将有效抗击宝马5系、奔驰E级的单品势头。

奥迪难道以为自己不如双B,是因为国产车型比对方少吗?

如果真这么想,那么上汽奥迪就异想天开了。虽然这在销量上会看起来比对手更庞大,毕竟二打一嘛,但随之而来的负效应便是进一步拖垮奥迪的品牌溢价。

换言之,这么做只会让奥迪不断降级,离双B越来越远,直至真的不足以相提并论。

为什么?因为这意味着奥迪已经不惜一切的开始跟双B打价格战,而只要是价格战,就必然不可持续,必有一方认怂为止。然从客观发展上看,相比较奔驰宝马,奥迪的坠落概率更大一些,本来想给对方一记左右互搏拳,结果换来南北不能两全。

那奥迪这些年又为什么非要打价格战呢?

因为奥迪说到底只是巨婴,而非巨头。

真正主宰它命运的巨头是大众和一汽。

当这俩巨头在以往生活富裕时,倒能给予奥迪充分的自由空间,令其野蛮生长,三者时常还能组团进击、互打配合。

但自从几年前的作弊门后,大众几乎已经彻底丧失了北美市场,只剩下大本营欧洲和第二故乡中国。

随着以特斯拉为首的美系品牌在欧洲二次登陆,以及造车新势力在中国的共同围剿,大众和一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腹地危机。

也就是说,大众目前不仅无法收回北美失地,也有极大概率的痛失腹地。

而上汽奥迪的匆匆上马,便是大众腹地保卫战最重要的举措,非之一,以此来和一汽大众奥迪互为犄角。

2、奥迪“大众化”

大众有难,与奥迪何干?

这并不是因为奥迪是大众的一枚子品牌。而是当大众丧失北美市场后,就意味着,奥迪成为大众集团下目前唯一一个能于全球普遍流通的产品。

提宾利、保时捷、兰博基尼的名字固然更好使,但毕竟体量有限,撑不住大众那肥头大耳的身躯。

同时,大众的坏消息也持续不断。大众在(中国)市场销量持续暴跌、大众电动车在(中国)市场销量未达目标……

当自救暂时无门,就迫使大众需要将希望寄托在其他人身上。而这个其他人就是自己的好儿子、乖儿子奥迪。

因此,在上汽奥迪的筹备期间,有另外一桩调整也并线发生,那就是大众收购了奥迪的剩余股份,实现对奥迪的百分之百控股。

当然,多云君并不认为这两者之前存在什么必然关系,只不过,它们殊途同归,指向了大众的同一个动机——那就是要让奥迪为大众集团贡献更多的利益。

反话是:此诚危急之秋也,先榨一榨奥迪的利益来自保。

所以,近几年很多人之所以在无形中感到“奥迪越来越像大众”、“奥迪打折越来越凶”……本质上就是因为大众本身在销量下滑与市场萎缩的重压下,不能不强推奥迪来补位,既然补的是大众位,那就自然泯然众人矣。

更悲剧的可能还在后面。

那就是当大众继续在北美无力回天、在中国力不从心,这将直接迫使奥迪作为大众集团的唯一全球硬通货而彻底“大众化”,而近些年尝试下探和下沉的保时捷也将极有可能“奥迪化”。事实上端倪已现,从行政轿车、中大型SUV旗舰车型整体的销量掉队可见,奥迪目前很难在50万价位以上有明显作为,表现与大众无异。

即:兴许若干年后,奥迪会变成等同如今大众品牌的存在,或比大众略高半级;而保时捷会变成等同如今奥迪品牌的存在,或比奥迪略高半级。

这只是多云君的猜想,前提是大众真的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在北美市场失势、在中国市场失守。

相比较升级,企业更关心的是生存。

所以,不管上汽奥迪成立的初衷如何,但随着斗转星移,上汽奥迪的真实使命已经发生了悄然变化,从曾经的对抗奔驰宝马,变成了庇护大众。

奥迪原想混成曲筱绡,最终还是混成樊胜美。

3、警钟已响,电动化转型之路还在妥协?

当然,受芯片短缺的影响,全球汽车行业不少车企因为芯片断供而宣布停产或减产的不在少数。关于这波芯片危机何时能够缓解,疫情何时被控制住,产线何时能恢复正常生产,似乎依然遥遥无期。

从短期来看,芯片短缺的问题仍会持续影响汽车行业,或许,也只有等到马来西亚疫情回落,等到明年春季才有望得到缓解。但销量的下滑,确实应该给奥迪一记警钟,也许,就电动化转型,奥迪确实应该好好想一想了。

毕竟,中国市场是奥迪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面对如今电动化转型的困境,确实应该对现有市场体量和品牌影响力做出斟酌。若奥迪的电动化转型在国内一旦失利,面对主销车型销量下滑,那么可能面临的是市占率下跌和品牌影响力下滑的重大损失,如今的局面,正是奥迪不愿意看到的。

而说到最后,无论是奔驰、宝马还是奥迪,其在中国的电动化之旅并不顺利。大象转身何其难,在铆足马力、快马扬鞭后,在这历史性转型的下半场,这种百年豪华品牌,是自愿破局还是迫不得已呢?

来源:多云汽车,谈车工坊,汽车网评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车评速递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