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带火又一万亿市场:90后小伙月入10万,机器人在家炒菜还会远吗?

机器人生态圈 2022-02-12

机器人餐饮炒菜机器人

3614 字丨阅读本文需 9 分钟

一个桶状的机器,翻滚几下,一份热腾腾的炒土豆丝就完成了;几十份煲仔饭在机械手臂的挥舞中转动,冒出了热气和香气;一杯饮料,被机械臂抓住,不断上下左右摇晃,然后稳稳地倒在杯子中。。。。。。

这不是电影中的场景,而是出现在北京冬奥会的智慧餐厅中,所有菜品都是由机器人做成。据介绍,这些餐厅出一个中餐菜品只需要3分钟,还能提供原汁原味的西餐。在这背后,是一个初露峥嵘的产业——炒菜机器人行业。有这个行业创业者告诉铅笔道,在2018年,行业仅有五六家竞争者,而现在已经有50余家同行。这意味着,这个行业热了起来。

炒菜机器人渐热的背后,是餐饮行业“降本提效”的需求。炒菜机器人高效率、标准化等优点,正是行业解药。尽管行业发展阻力重重,炒菜机器人行业仍是一个潜力巨大的行业,因为其在一个万亿的土壤中发芽。据《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为4.0万亿元,预计2021年为4.7万亿元,2024年可达到6.6万亿元。不过,对行业而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对消费者而言需要一个接受过程。

冬奥会火了炒菜机器人

这届冬奥会,创造了无数热点话题。“天才少女”谷爱凌,“新晋顶流”冰墩墩,眼花缭乱的羽绒服也让无数观众种草……除此之外,奥运村的一个特色餐厅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这个餐厅被称为“智慧餐厅”。餐厅充满科技感,让国内外运动员们惊叹连连。一位国外记者感叹道,“就像置身于未来”,有运动员发文表示,“就像身处科幻电影中”。

和其它餐厅不同的是,这里所有菜品都由炒菜机器人制作,配送也由机器人完成。就连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到这里参观,品尝机器人制作的中餐。在冬奥会馆中,这样的餐厅不止一个。据介绍,这些餐厅出一个中餐菜品只需要3分钟,还能提供原汁原味的西餐。对大多观众们而言,冬奥会餐厅和人们日常消费有很大距离,机器人炒菜做饭也是件新奇事。但实际上,炒菜机器人早就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并且已经有很多创业者投身其中。

“如何让顾客对我们这种机械化生产出来的食品产生信任,是我们当时最苦恼的事。”御膳坊的创始人文洁曾对铅笔道表示。深圳御膳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中餐烹饪智能化、安全化、便捷化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

虽然赞赏和质疑同在,但是也不得不承认,炒菜机器人在国内已是一个初露峥嵘的产业。

作为国内较早一批做炒菜机器人研发的创业者,文洁对行业的变化十分清晰。他告诉铅笔道,“在2018年左右,国内也仅有五六家同行。那时候我们觉得,行业里没有做的很大的头部企业,市场存在空缺,所以选择入场。果然,在2021年底,我们发现竞争者已经有50多家了。”行业竞争者的增多,意味着这个行业热了起来。

炒菜机器人能用在哪里?

炒菜机器人具体应用场景主要分为团餐、社会餐饮、家庭餐饮和一些特殊的餐饮服务场景。

1.团餐

团餐是因某种共同的原因形成的,多人在共同场所的临时或长期的共同就餐。具体主要是指学校、部队、厂矿、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会议等集中就餐场景。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餐饮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4.67万亿元,其中,团餐占据了30%市场份额,并且年均复合增长在20%以上。

团餐的特点是需求刚性、高频,顾客数量基本稳定,对菜肴品质的要求不高,但对烹饪效率、时间和食品安全要求较高。对经营者而言,一般客单价低,盈利水平低于社会餐饮门店。

团餐对炒菜机器人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烹饪效率上,需要在较短的集中时间段内,满足大量顾客的就餐需求。所以,面向团餐的炒菜机器人应该在每次烹饪出品份量和烹饪时间上满足经营者的需求。当然,也可以通过烹饪品种搭配,提前预制复热等辅助措施,突破时间方面的制约。

对于类似大专院校的团餐,还有解决非集中就餐时间餐饮需求的问题,这些需求是零散的、非固定的需求,以往要由值班厨师负责解决。

团餐场景适合选用商用团餐型作为主力机型,保证供餐的效率。同时以商用快餐型作为辅助,一是可以在集中就餐时间提供个性化、高品质小炒;二是在非集中就餐时间能够提供更灵活、自助的就餐服务。

2.社会餐饮

这里所说的社会餐饮,是指所有面向社会普通大众的餐饮服务主体,既包括传统的大酒楼、品牌餐厅,也包括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连锁快餐企业和快餐外卖企业,以及遍布社区的小餐馆和小吃店。

社会餐饮中的品牌餐厅和大酒楼,对菜肴品质和特色方面的要求较高,往往工艺复杂,用料特殊,调味繁多,甚至还有摆盘造型需要,这部分菜肴不适合用炒菜机器人做。但是,对于这类餐厅中的大众菜、热卖单品,完全可以使用商用快餐型,以达到减少人工,提高品质一致性,提高出菜速度等效果,还可以支持用户自动下单和自助取菜。

社会餐饮中的连锁快餐门店,适合使用商用快餐型,以适应用户单点的需要。而且对于连锁快餐门店保持各门店出品一致性,及快速的品种更换,炒菜机器人更具优势。

社会餐饮中的小餐馆、小吃店,以及夫妻店,同样适用商用快餐型,可以通过与供应链合作及堂食微人工服务,减少餐馆的用工成本和后厨面积,减少食材损失,提高出品品质,从而提高小店的盈利能力。

类似高铁站、高速公路休息区、机场候机厅等需求零散但服务时间长的社会用餐场景,亦适合于用商业快餐型解决顾客的用餐需求。

3 .家庭餐饮

家庭餐饮主要是解决人们不会做、不想做、没时间做菜的问题。设备使用频率远低于餐饮门店。使用家用型,如果再通过线上订购供应链提供的菜盒,则可以大大节省在家备菜(买、摘、洗、切、配等)的时间和烹饪过程的繁琐劳动,还能吃到厨师水平的菜肴。

家用型还可以用在社区、便利店和小单位茶水间等场景,解决零散人群、非集中时段的供餐问题。

4 .特殊场景

还有一些类似于交通工具(如列车餐厅)、野外作业等场景,同样可以用炒菜机器人来解决相应的现场供餐问题。

周入10万,炒菜机器人成了90后小伙餐厅中的“摇钱树”?

同为90后,当小编还在畅想5位数年终奖时,来自浙江宁波的小伙已经实现了周入10万,没错,周入,不是月入!而他的财富密码正是炒菜机器人——这个不久前才在冬奥村里惊呆一众外国运动员与媒体的“神仙大厨”。

那么,这位宁波小伙是如何做到的呢?

据报道,90后小伙吴万章在素有“24小时不熄火的城市厨房“之称的深圳新洲村开了一家真正能24小时不打烊的餐饮店。店内菜品实现了标准化,8分钟即可出餐。其店内有两种炒菜机器人,一种是大锅滚筒式,一次可以出十几份菜;另一种是智能炒菜机器人,有九个炉头,一次性可以出9份菜。

正如吴万章所言,机器人不需要休息,而且还能保证菜品口味的稳定性。所以,他不仅节省了聘请厨师的人力成本,其出餐效率更是普通餐厅难以比拟的,不仅保障了堂食的翻台率,更成了美团、饿了么平台的“模范商家”——出餐快、菜品稳定。

实际上,我国首台中餐烹饪机器人早在2006年便已经面世,而作为当代厨房小白的福音,全自动烹饪机器人的概念也得到了广泛认可。如今,机器人大厨经过迭代也变得越来越专业,甚至出现在了冬奥村的智慧餐厅中,一方面实现了科学防疫、减少餐厅服务人员,另一方面也展示了中国的科技实力。

北京冬奥会媒体中心“智慧餐厅”里的机器人大厨24小时待命,可制作十余种菜肴以及煲仔饭、汉堡、咖啡等。

据科创上海报道,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媒体餐厅的全自动烹饪机器人由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器人研究所博导、副研究员闫维新带领的团队所研发。研发出60款以上餐饮服务类机器人,包含锅具、其他工具、火力、投料4个功能部件,已获得近30件专利授权。他认为“智能机器人技术可以实现中餐烹饪的标准化,其应用前景很广阔。”

值得一提的是,闫维新的团队已经与多位烹饪大师达成合作,记录其烹饪配料、灶上动作和火候把控,再把标准化记录转化为机器人控制程序,复制、传承大师的烹饪技艺,并将其一并带入了冬奥村的智慧餐厅中。

相较中餐烹饪机器人,汉堡机器人、咖啡机器人、调酒机器人则要简单许多,主要通过机械臂完成汉堡、饮品的“组装”。以汉堡包制作为例,智能汉堡机从加热面包、现煎肉饼到配搭生菜、酱汁,全部由机械设备自主完成,每20秒就能做出一个汉堡包。

如今的烹饪机器人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食堂或餐厅的后厨,同样飞入了寻常百姓家。美的、九阳等家电企业均推出了价格从百元到千元不等的自动炒菜机,其傻瓜式操作的便捷性也赢得了好评。

炒菜机器人未来可期

餐饮行业也正像其他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一样,劳动力供应短缺将越发严重,餐饮行业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极为迫切,急需炒菜机器人为餐饮行业赋能。而近年海外约60万家中餐馆,也同样面临着中餐厨师青黄不接的状况,中餐炒菜机器人进入海外市场也是大势所趋。

炒菜机器人的应用,实际上是餐饮行业物联网的一部分,通过物联网,将餐饮门店、用户和食材供应链密切结合起来,并带动了前端养殖、种植、加工的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真正实现从田间到餐桌整个产业链的合作发展,为终端用户提供高品质的餐饮服务。

炒菜机器人突破了原有厨师只能在有限时间、固定地点、为有限数量用户提供有限品种服务的重重局限,使得用户随时随地可以吃到现炒的各种美味,可以品尝到不同厨师的拿手好菜。

炒菜机器人与食材供应链的紧密结合,可以方便餐饮企业根据市场品种变化、季节变化、气候变化,及时、快速更换菜肴品种,以满足顾客对口味多样化需求,而不必受到厨师水平和食材采购渠道的限制。

更加智能化的炒菜机器人,还可以支持广大厨师和烹饪爱好者的创新烹饪菜肴,将他们个性化的烹饪技艺复制编写成炒菜机器人的专有菜谱,通过社交网络推荐和传播。

炒菜机器人与互联网的结合,还能推动整个餐饮行业的数字化运营,支持连锁餐饮企业集团对下属各类门店(包含各类加盟门店)的运营管控,可以支持餐饮行业多种生态的发展,支持行业更多的商业模式的创新,有助于餐饮企业提高运营数据和财务指标的真实性,从而获得资本市场更多的发展资源。

本文来源:·餐饮界,物联网智库,铅笔道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机器人生态圈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