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中的水晶产业

前瞻网 2022-02-18
2601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我国已经探明的水晶储量分布在28个省、市、自治区的109处,几乎每个省市都一定的储量。不过,将水晶作为宝石原料开采的地区主要为江苏、山东、广西、广东、青海、福建、海南、云南和新疆等地。其中,不同的地区分布着不同种类的水晶,比如新疆是茶水晶的主要产地,广西、云南等是紫水晶的主要产地,江苏、海南是无色水晶的主要产地等等。从水晶在我国广泛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这种矿产并不属于十分稀少的种类。

根据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的统计,2020年我国彩色宝石首饰的市场规模为300亿元,占我国珠宝玉石首饰市场总规模的4.9%,是翡翠首饰、钻石首饰市场规模的三分之一左右。水晶是彩色宝石常见的种类,2020年我国水晶原料的产量为2685吨,同比增长6%。同年,我国水晶原料的市场规模约为11亿元,同比增长3%。我国水晶产量最高的地区是江苏省东海县,这里产出的水晶一般是无色、茶色、烟色和紫色,每年的产量占据我国水晶总产量的一半左右。虽然我国水晶原料的年产量看上去比较稳定,好似处于供求平衡的状态,但其实国内市场每年对水晶原料的需求量要超过供应量,使得我国每年都会存在一定的水晶原料净进口量。例如,2019年我国水晶原料进口量为333.6吨,出口量为19.2吨,净进口量314.4吨;2020年我国水晶原料进口量为240.8吨,出口量为17.6吨,净进口量223.2吨。从2019-2020年我国水晶原料净进口量的减少情况可以看出,我国水晶产量的增速可能要高于市场需求的增速,推动着我国水晶市场中的供求关系逐渐趋于平衡,导致进口量减少。当然也不能排除是疫情影响了水晶正常的进口数量的情况。

虽然我国水晶产业表面上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现象,产业整体看上去在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但其实造成“供不应求”的原因是水晶产业的发展速度过于缓慢、发展模式过于传统,以及水晶产业的发展长期不能及时匹配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产生的滞后现象。水晶作为珠宝行业的一块重要版图,拥有着众多的应用场景,本应具有很高的产业价值。而如今水晶产业的发展越发得冷清,可见一些产业问题亟待解决。

天然水晶原料的局限性。瑕疵是天然水晶不可避免的问题。天然水晶的瑕疵种类包括棉絮物、冰裂纹、云雾、水纹和矿缺等等。瑕疵是水晶自然生长过程中受环境影响而成,基本上所有的天然水晶都会产生一定的瑕疵,没有瑕疵的天然水晶十分罕见。为了使水晶饰品没有瑕疵,天然水晶在加工时会将瑕疵切掉,只留下纯净的部分。也正是这个原因,天然水晶的出晶率从来都不是100%,大量的水晶原料会在加工环节浪费掉。这种加工方式既提高了生产水晶饰品的成本,又加速了水晶原料的消耗速度。除此之外,由于天然水晶的市场价格会随天然晶体体积的增大而增长,还会根据晶体颜色的不同而不同,而水晶原料的成色在开采时是不确定的,因此很难预测水晶产业每年的产值或市场规模,导致一些对于水晶产业的规划难以制定和执行。

高储备量造成低价值度。对于稀有矿产和珠宝行业来说,“物以稀为贵”一直都是衡量价值的标准。《中国黄金年鉴2020》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黄金查明资源储量为1.41万吨,同年的国际金价为1520美元/盎司。2019年全国银矿金属查明资源储量为34.7万吨,国际银价为16.93美元/盎司。相比之下,我国仅江苏东海县一个地区就拥有天然水晶查明资源储量约30万吨,是全国黄金资源储备量的近20倍,相当于全国白银资源储备量,那么全国天然水晶资源储备量将更为丰富。水晶资源的丰富使水晶不能仅凭借材质实现很高的价值,一般还要搭配切割工艺、形状等元素才能在珠宝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这种弱势地位一方面降低了水晶产品的盈利空间,另一方面限制了水晶产品向高端市场发展的能力。

水晶产品市场定位较低。在我国,由于水晶和其他名贵珠宝材料相比较为廉价,所以市场习惯性的将其定位在中低端的位置。中低端珠宝产品虽然可以拥有较大的受众群体,但是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国外珠宝的输入也使国内市场的需求层次得到了提高,导致市场对高端珠宝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这种趋势下,水晶传统的市场定位限制了整个产业向上的发展。

水晶产品加工粗糙、设计简单。我国水晶产品的生产环节普遍存在设计简单、加工粗糙的问题。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国产水晶饰品,通过简单调查就会发现,产品普遍为串珠式手链和项链,而且串珠多为球珠、水滴珠、花瓣珠等简单传统样式,缺乏创意和设计感,很难激发消费者购买的欲望。此外,这些水晶饰品的制作工艺也十分粗糙。仔细观察的话不难发现,即便是最普通的球型串珠手链也会存在珠与珠之间色泽、反光度、切割面大小等方面的差异。本就廉价的材料加上简单的设计、粗糙的切割工艺使我国水晶饰品的价值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难以拥有其他珠宝饰品一样的市场地位。

假冒伪劣的恶性竞争危害市场秩序。假冒伪劣产品一直是实体商品市场中的“毒瘤”。即便我国水晶的价格已经普遍偏低,市场上仍然存在“以次充好”和“以假乱真”的现象。由于纯净的天然水晶看上去和玻璃类似,因此市场上的“假水晶”一般是由水晶渣、玻璃、塑料等材料合成的人造水晶,材料特点是产量稳定、品质纯净、生产成本低廉等等。人造水晶本身也是水晶家族的一员,但是用来冒充天然水晶就会危害市场的健康发展。人造水晶冒充天然水晶出现在国内市场后,以廉价为主要营销方式抢夺天然水晶的市场份额,促使天然水晶产品滞销,价格也相应下降,同时在行业中产生了一定的信誉危机。市场监管的不足和困难进一步促使我国水晶市场长期处于正品与假货共存的局面。假货对天然水晶市场造成的恶性循环现象如下图所示:

行业标准和经营规范的缺失。每个行业都需要完善的行业标准体系来实现短期的规范监管和长期的发展规划,不过目前国家对于珠宝玉石的行业分类标准只有GB/T 16552《珠宝玉石名称》,水晶类产品的分类与分级标准在国内仍是空白。除此之外,国内也没有建立起关于水晶或其他珠宝类店铺经营的服务规范。国家标准本是一个产业稳定发展的基础,而缺失行业标准体系的水晶产业很难在短期内实现突破性的发展。

作为一个珠宝产业,水晶产业的发展重点应该放在产品上,产品才是水晶产业链各环节建立起联系的纽带,是消费市场较为看重的元素。水晶产品,不论取材于天然水晶还是人造水晶,都应根据材料的特质进行设计和定位。世界顶级水晶制造品牌施华洛世奇使用的原料是一种名叫“铅玻璃”的人造水晶,其特质是比天然水晶更加光彩夺目和纯净。施华洛世奇通过独家的切割工艺充分发挥这种水晶的特点,并以电影、服装、文化体育活动为宣传平台,将各种设计类型的产品打入市场,最终创造出年营业额20亿美元的水晶帝国。我国水晶产业也可以从天然水晶每一块都独一无二的特点进行思考,对天然水晶产品重新定位,还可以引用3D打印、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提升切割工艺和设计维度,赋予每一块天然水晶产品更高的价值。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前瞻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