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厂商造车,汽车企业造手机,互相跨界谁能成?

数码面对面 2022-02-24

智能手机汽车企业蔚来

3863 字丨阅读本文需 10 分钟

小米、华为等手机厂商纷纷跨界造车之后,车企们终于开始了"反击"。

继去年吉利官宣造手机后,有网友昨日又透露了一则消息,蔚来也准备进军手机市场,并开始规模化招人组建团队。

“蔚来手机部门最近动作很多,各种岗位都在招聘。”他同时提到,蔚来手机基本上排除贴牌的可能性,大概率是自己下场做手机,手机会有非常多跟蔚来汽车的交互功能,比如说手机&车机文件互传、ARVR资源投影、NOMI语音助手手机版等。

另有消息人士透露,蔚来的手机业务确定要做,目前项目正处于调研阶段。

对此,蔚来方面的回应是:目前没有可供披露的信息,有进一步消息将和大家沟通。

其实车企转向手机版图扩张,也非新鲜事。

去年,吉利宣布斥资 100 亿元人民币进军手机行业,并似乎已展开收购魅族的攻势。

从当前的市场大环境来看,智能手机已经远称不上是“朝阳行业”,反而是一片红海,行业寡头化相当严重,“内卷”的程度也远不是新能源汽车赛道可比。当然,看衰蔚来手机的前提是它面向的是大众商业化市场,但如何蔚来造手机的目的不是为了和“华米OV”同台竞争,那么结论估计会大有不同。

所以,在蔚来造手机这个事情上,到底有多少的想象空间?

01

车企为什么要造手机?

从常规的认知来理解,车企造手机,必然与「车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智能化“长驱直入”的当下,“车机一体” 愈加紧密。汽车的定义已从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转变,而手机或将成为万物互联的钥匙。

业内人士表示,华为的智能座舱只通过鸿蒙系统即可实现座舱和手机的无缝衔接,它让车企们看到,手机才是整个智能化生态的核心,这也加剧了他们的“危机感”。

昔日上汽负责人的“灵魂论”言犹在耳,所有车企都明白,若不想把“灵魂”拱手相让,就必须逆流而上,掌握智慧入口,打造自己的智能生态链。

作为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吉利,李书福回答得也非常清晰:“手机业务对整个吉利汽车工业意义深远。手机更好地发展就能带来车机更好地发展,车机更好地发展就能够推进智能座舱水平不断提升,从而能够帮助智能电动汽车竞争力不断地提高。”

此外,业内人士分析,“车企做手机更像是防守型逻辑,而不是进攻性逻辑。新玩家们来势汹汹,未来全生态打通一定会是重要的竞争点。”

当下百度、小米、华为等科技公司都在为汽车-家庭-手机的场景互通而努力,这也成为行业一大趋势,并且进展颇丰,比如百度CarLife+。

而许多车主宁愿在车内安装手机支架,也不愿意使用自带的车机系统。可见,在软件层面,智能汽车目前还处于追赶者的位置,在应用场景、人机交互体验等项目上仍无法和智能手机相提并论。

尤其在小米宣布造车后,不少人认为,小米优越的软件能力以及对用户体验的洞悉,将给汽车行业带来降维打击。

图注:2021年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现场

虽然手机和汽车的供应链大有不同,但行业内并不担心在汽车制造以及供应链管理方面的能力。因为二者核心的供应商是共通的,比如芯片虽然细分出很多方向,但“无论架构怎么变化,基本上都脱离不了 arm 的内核。”

由此看来,车企造手机这条路似乎逻辑通顺且前景光明。

02

蔚来做“华米OV”,还是做“格力手机”?

数码博主们纷纷看衰蔚来手机不是没有道理,大体来说现在智能手机市场的情况大家有目共睹,在很多老玩家都苦苦挣扎的情况下,新入场的玩家几乎很难可以得到存活的机会。

不久前,CounterpointMarketMonitor公布了2021年Q4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最新份额情况,苹果凭借iPhone 13的强劲表现以20%的份额拿下榜首,荣耀以100%的增长率位居次席,然后就是vivo、OPPO和小米,“Others”份额同比下滑60%只有14%,而整体来看市场规模增速为-11%。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整理出如下信息:首先,智能手机的大盘环境不好,哪怕是iPhone 13全球热销、国产手机新机频发的背景下,依然录得负增长的数据,消费者购买智能手机的意愿不断减弱。其次,头部厂商进一步扩大市场统治力,其他厂商的市场份额已经被压缩到极小的体量,或许未来这个势头仍会不断加剧。

因此,作为“手机新人”的蔚来,在这个节点中要是想入局中国手机市场,除非它有比肩初代iPhone那样的突破性创新,能够让整个市场为之一振,让千万消费者为之倒戈,否则不太可能在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中激起太多的水花。

那么,蔚来手机要是进军国外市场能否另辟蹊径?蔚来汽车尚未能走出中国得到海外市场认可,那么白手起家的蔚来手机,又用什么来影响海外消费者,说服他们去购买一个来自中国的、完全陌生的品牌的产品?

个人觉得,无论是吉利还是蔚来,他们的手机业务都不太可能在消费市场中取得多大的成绩,但如果说将视角转换一下,这些汽车企业做的手机是面向车主的“附件”,那么情况可能就好得多。

说到这里,想起大名鼎鼎的“格力手机”,由白色家电大厂推出的“格力手机”也一度尝试对外销售,但可惜成绩并不理想,最后只能内部消化,成为格力员工的“标配”。

明知格力手机不好做,为什么董明珠仍然坚持?原因是董明珠认为未来智能家居的中枢依然会是手机,需要手机来控制,所以这是一个关乎“生态制高点”的事情。到了今天车企造手机,似乎理由也差不多,在智能汽车时代汽车和手机之间的联动沟通需求大幅增强,智能手机不光能成为车钥匙,也能在手机上远程控制车辆,比如说启动车辆、开启空调等等,智能手机和汽车深度结合已经成为趋势之一。

2020年的MWC,苹果宣布为iPhone带来“CarKey”功能,将支持“手机解锁车辆”这一动作,而宝马则成为了首批支持iPhone CarKey的品牌之一。国内厂商在手机-汽车互联方面做得更加激进,比如蔚来自己就能通过手机App打开车辆上的座椅加热功能,至于什么点火启动、遥控挪车更是不在话下。

不难发现,在如今国内的汽车使用场景中智能手机早已不只是起到导航的作用,虽然说我们没了手机一样能开车,但显然在手机的配合下用车体验会有极大的提升,而这在未来也很可能成为车企差异化竞争的焦点。

吉利和蔚来坚持制造手机,也是一个关乎“制高点”的故事。通过生产点对点适配的专属机型,来让汽车-手机的综合体验最大化,无形中车企也是在跑马圈地,打造有别于竞争对手的特有优势。

甚至,吉利/蔚来的手机还不一定需要车主自费购买,而是作为标配件赠送给车主。通过汽车、手机两个终端上合法得到的各式各样大数据,也有利于提升新时代智能汽车的各种能力,比如用户行为感知、分析,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升级等等,的确有不少想象空间。

如此看来,蔚来手机成为“格力手机”,反而是更好的结果。

03

造车和造手机,谁能成?

从难度系数上来说,车厂造手机要比手机厂商造车来得简单。汽车产业重投资,尤其是大牌传统车企,资本雄厚、生产能力强,显然更具优势。比如说另一家广为人知的车企比亚迪,就为许多手机厂商提供代工服务,包括华为、小米、OPPO、vivo 等,有道是“世人皆知富士康,无人识我比亚迪”。

再者说,手机制造环节还可以交给 ODM,也就是俗称的外包公司。另据 Counterpoint Resarch 的数据,2021 年上半年全球销售的智能手机里,有 36% 为外包开发,尤其是中端及以下机型,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手机品牌不同,瞅着瞅着就有些眼熟。

因此对车企来说,硬件制造不是大问题,真正的重点在于软件系统和内容生态。这也很可能是吉利想收购魅族的主要原因。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中国手机市场日趋饱和,要在这里抢碗饭吃,也不容易。

但总的来说,车厂更占主动权,再不济还可以买车送手机嘛。

反之,手机厂商造车,难度系数就大得多了。手机厂商最核心的优势来自于软件系统,苹果、华为、小米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以此为着力点。在这之外,厂商们就要组建汽车团队,接触更广大的汽车产业链,完全是一场马拉松赛。强如苹果,要从零开始打造一个完全掌控的汽车业务,亦不容易,路漫漫其修远兮。

04

车企造手机,有可为有不可为

如果说中国车企里有谁最有可能下场做手机,其实还有个人选:比亚迪。不为人知的是,华为有大量的手机由比亚迪代工,比亚迪本来就具备生产智能手机甚至是高端智能手机的能力,如果宣布下场制造手机,似乎也不会令人意外。

就算如此,目前为止也没有传出任何比亚迪有意自立门户生产手机的消息,个人认为比亚迪也不会选择手机赛道,贸然跳入泥潭之中。目前来看,智能手机能够给比亚迪带来的附加价值并不高,而且产品本身不怎么赚钱,供应链还长且难以管理。当前比亚迪的新能源车正处于艰难的产品爬坡阶段,他们没有必要也没有余力去经营和管理手机业务。

回归到手机本身,车企推出的智能手机在体验上未必能够和主流品牌比肩,最终被车主群体抛弃,也不是没有可能。

首先一点,在最关键的系统上,车企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调校、统筹、优化出一套符合主流人群使用习惯的手机操作系统,这可能会让车主少用甚至弃用这些车企智能手机。不管是安卓还是iOS,是国产手机还是苹果三星,他们在系统优化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系统本身也经过了几年甚至十余年的迭代,最终才有了如今稳定出色体验。

半路出家的车企,真的能靠“钞能力”在短期内组织起庞大的工程师队伍,在朝夕间打造出易用、稳定且符合主流使用习惯的手机系统吗?个人认为几乎不可能,毕竟大多数车企的车机系统都谈不上好用,又何谈做好手机系统呢?

其次,虽说这些车企在开展手机业务的时候的确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比如说聘请手机行业老兵、组建团队等,但实话说他们的“战斗力”和当前的头部厂商、甚至是腰部厂商相比仍有差距。

汽车厂商固然可以通过购买供应链零件快速地生产出硬件配置还不错的手机产品,但在硬件的优化、调校上要下的功夫,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换言之,哪怕车企生产的手机已经拥有最强的硬件,但也可能因为调校优化方面的不足而导致体验落后,最终还是落得个“吃灰”的下场。

最后就是用户习惯的问题了,无论车企的手机做得再好,只要不是有排他性,大多数人还是会用回自己的华米OV或者iPhone。现在智能手机的地位斐然,不光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数码设备,也是诸多智能生态的中枢,基本上你当前用的是什么品牌的手机,就意味着和一个庞大的生态进行绑定。想要说服用户和当前的熟悉生态解绑,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另一方面,智能手机对汽车来说是无论如何都谈不上必需品,不是“不用蔚来手机蔚来汽车就无法使用”的情况,可想而知单纯是“用车更方便”这一点很难成为车主将自家汽车品牌手机当成主力机的理由,更不用说其实大多数的车机-手机互联功能,装一个App就能搞定,并不限制具体机型。

在做手机这个事情上车企还是得有可为有可不为,将新业务和核心业务的发展前景进行结合、相辅相成才是最优解。相对来说,并不太期待吉利、蔚来能够将智能手机这个日渐下坡的品类做出什么惊喜来,反而是希望他们能够好好学习智能手机在系统优化、交互逻辑方面的本领,把车机能力好好升级一番,优先保障车主而非手机用户的体验才是根本。

本文来源:雷科技,新智驾,ZEALER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数码面对面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