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视觉假体手术,失明复明更进一步

陈述根本 2022-02-26

假体植入科普

863 字丨阅读本文需 2 分钟

文/陈根

一直以来,视觉假体都被视为失明患者的希望。

帮助盲人恢复视觉的技术可回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英国剑桥大学的G. S. Brindley和W. S. Lewin在一位失明的52岁女性患者身上进行了视皮层假体的尝试。Brindley和Lewin试图通过电刺激大脑皮层中负责处理视觉信息的部分来产生视觉感受。彼时,研究人员认为人类大脑枕叶皮层是对视觉信息进行高级处理的中心,并且证实了对这一部位进行电刺激可引发称为光幻觉的视觉感受,即在视觉区域产生光点感知。

从原理上来看,视觉假体是采用微摄像头获取外界图像信息,再通过图像处理器进行处理、编码后经过无线传输,植入体内的微电流刺激器接收这些信息并解码后,将刺激信号传递到微电极阵列并对视觉神经系统进行电刺激诱发光幻视,从而产生人工视觉。

尽管视力恢复远远达不到正常视力的水平,但是拥有这样低分辨率的视觉对于盲人来讲也是极其重要的。但由于视觉假体的技术实现条件苛刻、手术难度大,再加上人类目前对于大脑和视觉的神经机制研究尚不完全了解,因此,视觉假体目前仅能给盲人带来“黑白”的假体视觉感受。

现在,由伊利诺伊理工大学普利兹克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首创的人工视觉系统已经进行了首次成功的植入,它有可能使失去视力的人恢复部分视力。其中,皮层内视觉假体(ICVP)是一种绕过视网膜和视神经直接连接到大脑视觉皮层的植入物,本周已在拉什大学医学中心成功地通过手术植入ICVP研究的第一位参与者。

皮层内视觉假体系统是第一个皮层内视觉植入物,使用一组完全植入的微型无线刺激器来探索失明者是否能利用这种方法提供的人工视觉。这种视觉假体系统允许设备被永久植入,这是一个独特的优势,它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充足的时间来探索设备如何有效地工作,并让接受者了解设备如何发挥作用。

在临床前阶段,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的团队与拉什大学医学中心的神经外科医生合作,开发并完善了手术程序,最终于本周在一名失明者身上成功植入了25个刺激器,共400个电极。临床阶段的目的是测试这种假体是否能够为研究参与者提供更好的导航和执行基本的视觉引导任务的能力。在经过4-6周的恢复期后,测试将在芝加哥灯塔开始。

研究人员表示,这个手术代表了我们整个ICVP团队在几十年的研究中迈出的关键一步,他们努力为盲人患者带来光明。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陈述根本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