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数据库“扩圈”

IT创事记 2022-02-28

阿里云数据库大数据

4338 字丨阅读本文需 12 分钟

每逢新兴技术改朝换代的历史性节点,总有一个角色会被推到风口浪尖——这次的主角是云原生数据库。

根据Gartner的统计,2021年云数据库在整个数据库市场中的占比会首次达到50%,2023年75%的数据库将基于云的技术构建。

在云定义一切的时代,云平台的竞争不断升级,从IaaS向PaaS持续演进。云数据库作为PaaS层最核心的基座之一,将影响云市场的未来走势与最终格局。

更为重要的是,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已不可逆转,高弹性、高可用的数据库在云原生技术的催化下快速演进。在经历过消费互联网的淬炼后,云数据库将迎来toB市场的终极考验,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交错共生的复杂环境是其必须应对的挑战。

当技术蜕变与产业变革形成叠加效应,其释放出来的能量足以颠覆既有的体系,催生崭新的生态。在数据库的江湖里,以Oracle为代表的传统商业派历经多年构筑的壁垒,正受到微软、亚马逊、阿里云等云厂商的猛烈冲击,新派当立,势已成型。

连续两年进入Gartner全球云数据库领导者象限的阿里云,是国内唯一迈进这个顶级阵营的云厂商。阿里云拥有云原生关系型数据库PolarDB、云原生数据仓库AnalyticDB、云原生多模数据库Lindorm等丰富的数据库产品和工具组合,通过云上和云下灵活的部署方式,构筑起强大的护城河。

这条护城河不仅有技术与产品端的源头活水,更离不开多元开放的合作伙伴注入涓涓细流。面对千差万别的应用场景,云数据库厂商不可能单打独斗,需要不同类型的商家各显神通,才能填平PaaS层与终端应用需求之间的鸿沟。

阿里云不断“扩圈”,精心打造的云数据库“生态防护林”雏形初现。曾经以为格局已定的数据库江湖,正迎来盎然春意。

云和恩墨:合作密度从碳级向金刚石级迈进

十年前成立的公司,名字里带“云”的并不多,能活到今天的就更少,云和恩墨算是“幸存者”。

如今,以提供数据库生态产品和服务为主的云和恩墨已累积上千家企业级客户,在数据库、数据云平台、云服务等领域成就斐然。

这与富有传奇色彩的公司创始人盖国强密切相关。他是中国地区首位Oracle ACE总监,也是国内最大的数据库技术社区ITPub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对云原生数据库的前世今生,他可以不重样地讲三天三夜。

云和恩墨创始人盖国强(左)与李飞飞

如此见多识广的“神人”,也有被震撼的时刻。2018年,有两家国内证券企业跟盖国强讲,打算基于阿里云构建核心业务系统。云和恩墨过往的业务一直押注于传统的Oracle数据库,盖国强敏锐感受到市场的变化——关键行业拥抱云技术的进程显著提速,国内云数据库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云和恩墨在2011年公司创立之初就是阿里云的客户,对其服务能力有切身感受。2015、2016年,云和恩墨还曾去杭州参加过阿里云的培训,成为其云认证的合作伙伴。

相逢的人会再相逢。2019年,在一次活动中,盖国强与阿里云数据库产品事业部负责人李飞飞相谈甚欢。盖国强认为,Oracle培养了30万DBA,这是国内数据库厂商必须争取的资源,得DBA者得天下;李飞飞则表示,中国数据库市场得生态者得未来。

阿里云对数据库生态的重视让盖国强眼前一亮,随后两年发生的积极变化也验证了当时的判断。云和恩墨与阿里云的合作日益升温,屡有斩获。

2021年,在国内某国有大型保险公司项目中,云和恩墨与阿里云协作完成用PolarDB替换Oracle数据库,整体实施过程平滑顺利,做到了“安稳易用”——跟原有的业务系统无缝迁移、平稳对接,构建在Oracle数据库上的应用基本上无需调整就能适配。

这是对PolarDB能够支撑典型用户核心业务运行的证明,也是阿里云生态体系的胜利。云和恩墨针对阿里云PolarDB研发自有专利的数据库工具和生态产品,在数据库监控、自动化运维等方面与PolarDB全面适配,并在一线帮助用户解决后期的服务问题,实现了整个生态的闭环。

多层次生态体系的构建会衍生诸多商业机会。用友NC Cloud成为PolarDB的战略伙伴,是阿里云被集成策略的体现,而云和恩墨在这一合作中扮演技术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这种互为客户的关系,让生态系统充满活力。

盖国强用“优势互补、互相成就”阐释阿里云与合作伙伴的相处之道。当然,他期待双方的合作密度能再上一个台阶——从碳级上升为金刚石级,在政企市场开疆扩土、精耕细作。

江苏红网:打破证券行业拥抱云技术的坚冰

作为金融领域的三驾马车之一,证券行业因其业务模式的特殊性及对合规的高要求,对拥抱云数据库等新锐技术始终如履薄冰。

toB业务需要深厚的行业知识积累与专业化的服务能力,难度系数颇高的证券行业更离不开数字化转型的领路人。江苏红网是一家专注为证券行业提供大数据解决方案和产品服务的公司,为华泰证券、国泰君安、招商证券等超过30家大中型券商构建大数据管理平台和下一代融合数仓系统解决方案,承担“破冰”任务责无旁贷。

江苏红网CEO陈军(右)与李飞飞

江苏红网CEO陈军帮中小型券商算过一笔账:如果自建IDC,一年投入100台机器,再设置3~5个运维人员,整体投入数百万元;而将底层的技术平台交给专业的云厂商负责,把精力聚焦于业务改善,就可能获得成本节约与竞争力提升的双重收益。

值得欣喜的是,中小型券商拥抱云技术的脚步有加速迹象,历史包袱较重的头部券商也开始行动。很多大型券商过往采用Teradata数据库,而要真正实现业务敏捷必须替换为云数据库。但因为从未有先例,这“惊险的一跳”只停留于设想。

江苏红网与阿里云愿意作突破坚冰的先锋,国内证券行业的首个成功案例由此诞生。这家大型券商的数据仓库经过十几年的建设,积累了海量的数据、模型和作业任务:上游从137个系统中采集数据,下游共服务24个系统,涉及670个数据接口,报表约有9000多张,每天的作业任务逾万个、新增数据超670G。

面对数据量庞大、高度复杂的场景,江苏红网与阿里云做了充分的前期调研、技术论证和性能测试,从底层数据库、数据仓库系统到上层的数据治理中台,达成了客户全方位的诉求。

云原生数据仓库AnalyticDB具备弹性高可用的能力,有助于发挥底层硬件资源潜力,满足业务动态伸缩与水平拓展的需求;在线交互式分析支持繁冗的业务查询和数据处理要求,弥补了传统数仓的短板。此外,同城容灾、同城多活的能力也解除了客户的后顾之忧。

继头部券商初战告捷后,江苏红网与阿里云又在某大型证券公司项目中拔得头筹,树立了又一个行业标杆。

不过,在取得这些成绩之前,江苏红网对阿里云有着跟大多数商家一样的困惑。陈军坦言,“过去我们一直听说阿里云的数据库等产品很出色,但是到底怎么个优秀法,能否经受住实战的洗礼,并不确定。”

在双方携手服务两家大型金融机构之后,陈军确信,阿里云数据库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等方面完全能够满足证券行业的需求。

阿里云数据库产品事业部负责人李飞飞认为,江苏红网对证券行业的深刻理解、基于行业模型的充分积累,以及在数据治理、智能化数据处理等方面形成的综合能力,与阿里云的数据库产品相得益彰,是强强携手的典范,双方为混合云架构下的行业数字化转型探索出一条新路。

为了应对证券行业多模型、多任务以及快速响应需求,江苏红网与阿里云未来将继续聚焦于应用场景中的痛点,在实时化、智能化等维度持续提升,实现数据库解决方案与客户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

数澜科技:探索轻量级数字化升级路径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以兼容适配Hadoop生态的存储计算为基础构建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是国内诸多数据中台服务商的不贰之选。

数澜科技也不例外,成立5年多来已为1000余家企业、政府机构提供数据中台服务,Hadoop曾是其发展初期的重要支撑。但来自市场一线客户的反馈,让数澜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江敏意识到了Hadoop的局限。

随着流批一体等技术的成熟,实时计算成为企业硬需求。在传统架构中,客户的离线与实时数据处理基于两套独立系统,运行中存在大量的数据迁移,微小的偶发事件就可能造成风险;另一方面,企业端大数据配套人才紧缺,运维工作量大,维护大型架构系统成本较高。

显而易见,在降低系统复杂性与运维成本的同时,提高响应时效和数据应用效率,是数澜科技谋求改变的方向。2021年,基于行业影响力、团队开放性、方案匹配度等多个维度的考察,数澜科技最终与阿里云数据库达成深度合作。

数澜科技创始人、董事长甘云锋(右)与李飞飞

基于云原生数据仓库AnalyticDB,数澜科技与阿里云联合打造的轻量级数据中台解决方案,能够满足客户对大规模、不同格式类型数据的处理需求,通过简化数据中台底层架构,实现传统数仓到实时数仓的进化。以AnalyticDB替代Hadoop能够大幅降低企业运维复杂度及相关成本,显著改善在线处理能力,有力支持不同行业丰富场景的演绎。

以高速公路交通应用场景为例:高速路上和服务区里有很多摄像头和传感器,前端通过算法处理将数据汇聚到平台。此前基于Hadoop,数据处理的及时性较差,无法转化应用。采用AnalyticDB后,在线实时处理大规模数据的能力明显提升,停车位管理、门店服务推荐等场景得以真正落地。

除交通行业外,数澜科技与阿里云在钢铁等制造业、银行等金融业以及政务数字化等领域也捷报频传。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跨行业迅速渗透,运维门槛的降低功不可没。传统商业数据库的运维人员可以平滑迁移到AnalyticDB,人才招聘变得更为容易,客户和服务商都得以轻装上阵。

轻量化的追求永无止境。对中小客户而言,系统的复杂度始终会构成挑战,他们希望数据库解决方案能变得越来越轻盈。有的客户根本没有IT专业人员,还有些客户购买三台服务器都觉得负担较大,这就需要数澜科技与阿里云在轻量化的道路上作出极致探索。目前,双方已推出多个百万元量级的解决方案,在客户中取得良好反响。

江敏认为,数据库产品是数字化基础设施,而数据中台是数据应用的底座,相当于生产制造的供应链体系——无论未来上层应用如何演化,都离不开底层的数据库和数据中台。

新的征程已经启航。阿里云&数澜科技智慧校园解决方案联合实验室近日挂牌成立,双方将以助力教育数字转型加速为目标,在智慧校园建设、教育数字生态等领域深入合作。

数据库江湖进入生态竞争新阶段

数据库的江湖上,曾经发生过激烈的技术路线之争,以Oracle的最终胜出为结局。当云原生数据库渐成主流,新一轮的生态竞争箭在弦上,阿里云和他的伙伴们已率先出发。

2021年5月,阿里云峰会正式发布面向合作伙伴的云数据库加速器计划,并成立“云数据库生态委员会”,截至目前成员已经超过30家;7月,阿里云数据库推出面向生态伙伴的“云合计划”,践行产品被集成策略。

生态策略不断升级的同时,赋能也至关重要,阿里云数据库生态伙伴全能力认证体系建设迈向纵深。据了解,已有5400多位来自伙伴的售前与架构师、数据库技术工程师参与学习考试,共有1500+人成功考取认证。

开源也是阿里云建立生态的关键抓手。2021年5月,阿里云正式对外宣布开源云原生数据库能力,将阿里云在数据库技术上积累的丰富经验,通过标准技术组件和系统的方式开放出来,与百万开发者共建数据库生态。

尤值一提的是,阿里云云原生分布式数据库PolarDB-X的开源,为社区注入一针强心剂,获得广泛关注——短时间内Github Star即达3200+,垂类社群活跃开发者增至5000+。云计算加上开源可谓如虎添翼,让数据库的技术和生态协同发展。

过去几个月里,阿里云已与用友、中电金信、中国电子云、江苏红网、数云、数澜科技、金蝶、上海爱数、朗新、蓝凌、云和恩墨等企业达成深度合作,发布联合创新解决方案,携手共建云数据库生态。

“得生态者得天下,没有生态伙伴,或者说生态没有起来的话,靠自己单打独斗去全面覆盖政企市场,这是不大可能的事情。”李飞飞表示,阿里云数据库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各行各业场景化的功能支持,联手更多合作伙伴全面深耕政企市场。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数据库市场历经40余载发展,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云数据库新时代的集结号已经吹响,生态竞争的主旋律必将长久萦回。

作者关健,《IT创事记》合伙人、主笔:曾任《电脑商报》常务副社长兼执行总编、《中国计算机报》助理总编,媒体从业时间超过10年。关健长期关注科技产业动态及趋势,与逾百位高科技公司领导者进行过对话,亦在众多科技会议与论坛中担任嘉宾主持。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IT创事记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