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无果!俄乌冲突再持续下去,汽车产业都不好过

3615 字丨阅读本文需 11 分钟

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扇动几下翅膀,都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更何况是乌克兰的一场旷日持久的战火?

很多人以为两国交火只是两国的事,但是在这样一场见证历史的俄乌冲突之下,受伤的显然不止有俄乌两国的人民。

从24日基辅的第一声爆炸声响起至今,战火已经深入蔓延至全球汽车产业。随着全球多国陆续作出表态,各跨国车企的在俄境况逐渐变得紧张起来,同时俄乌两国相关的汽车供应链也在牵动着全球汽车产业链,引发急剧变动。

01 制裁俄罗斯,苦的是在俄车企

随着俄乌冲突的正式爆发,以美国为首的多个国家从上周战火爆发的第二天开始,便陆续宣布对俄罗斯实施制裁。

25日,美国总统乔·拜登宣布,他已批准新的制裁措施,以回应普京选择在乌克兰开战。当天,韩国总统文在寅也表示,韩国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一员,支持国际社会通过经济制裁等方式遏制武力进攻并和平解决问题,韩国也将参与其中。28日,欧盟方面表示,欧盟27个成员国各国外长已一致同意,将在28日前批准通过相关对俄制裁措施以及对乌援助方案。

截至目前,包括美、英、日、韩、欧盟、瑞士、加拿大等多个国家或政治联盟均表示将对俄罗斯实施制裁。虽然表面上只是制裁俄罗斯,但作为扎根当地市场的经济体,各在俄外资车企也陷入了相当紧张的状态。

随着东欧紧张局势的升级,该区域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及新车生产计划已受到影响。

Stellantis首席执行官唐唯实表示,目前还不确定制裁将对Stellantis的卡卢加工厂造成何等影响。“如果西方制裁干扰到我们在俄罗斯生产,公司将准备把这些车辆的生产转移到其他工厂。”唐唯实说。

宝马方面则对此表示:“政治决定了公司的运营规则,如果框架条件发生变化,公司将对其进行评估,并决定如何处理。”丰田汽车发言人称,丰田汽车在俄罗斯的工厂运转正常,俄乌冲突目前对公司业务没有影响,丰田将继续密切监控和评估形势。奔驰发言人在一份电子邮件中则表示,奔驰在与俄罗斯的商业活动中会对可能的制裁措施加以考虑。

以上四家车企还算是情况稳定的,有些车企情况可就不容乐观了。26日,大众、雷诺以及轮胎制造商诺记轮胎在内的数家公司宣布了俄乌冲突爆发后暂停或转移制造业务的计划。

大众汽车表示,由于在乌克兰生产的零部件迟迟不能到位,大众汽车在位于德国德累斯顿和茨维考的工厂可能会停产4-5周。其中茨维考工厂正是大众最重要和最大的电动汽车工厂,主要生产MEB电动车平台车型。

雷诺汽车方面表示,由于零部件短缺导致物流瓶颈,本周将暂停其在俄罗斯汽车工厂的部分运营。雷诺指出,由于俄罗斯与临国加强了边界管理,导致通过卡车运输的零部件供应受到影响。

芬兰轮胎制造商诺记轮胎则表示,正在将一些关键产品线从俄罗斯转移到芬兰和美国,以应对俄罗斯可能面对的进一步制裁。

此外,业内人士近日透露,三星、现代汽车、LG电子和其他在俄罗斯运营工厂的韩国公司已开始准备应对乌克兰不断升级的危机的措施。值得一提的是,欧洲企业协会(AEB)数据显示,在俄罗斯汽车市场,2021年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的市占率达到38%,另外现代汽车集团约为19%,大众汽车集团为9.5%,丰田汽车为8.6%。

这意味着,一旦在俄汽车业务受挫,现代汽车会是“雷日三”联盟外损失最惨重的在俄跨国车企。

此前,由于美国制裁俄罗斯,美国车企在俄罗斯市场受到了很大影响,目前基本上已经撤退了,只剩下福特仅保留商用车业务。如今欧英日韩等国家接连宣布制裁俄罗斯,相关在俄车企必然也会大受影响。

一方面,由于制裁政策的指向性,俄罗斯消费者难免对欧美日韩等国汽车产品产生排斥情绪;另一方面,战争以及经济制裁会使俄罗斯经济受挫,从而影响当地民众的购买力与消费信心,汽车消费受到打击,从这一层考虑,在俄中国车企业绩也难免受影响。

02 被重创的不只是乌克兰,还有芯片供应链

上述在俄车企受到冲击,还只是区域性的状况。相较之下,俄乌冲突之下进一步加剧的芯片短缺行情则可能是疫情之后的又一场全球性产业冲击。

一方面,乌克兰是包括氖、氩、氪、氙在内的惰性气体的生产大国,而氖、氪和氙等惰性气体是芯片生产中使用的激光器所必需的关键材料。

尤其是在氖气供应方面,市场调研机构Techcet今年2月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乌克兰的氖气全球供应份额高达70%;其中,占全球半导体市场份额近50%的美国,有90%以上的半导体级氖供应来自乌克兰。此外,乌克兰在氪气和氙气的全球供应份额也分别达到40%和30%。

据同花顺金融数据显示,2021年10月以来氖气价格本已呈上行趋势,今年2月俄乌事件以后更是整体再度上涨20%~30%。

虽然相关企业表示乌克兰当地产区尚未停产断供,但是由于战火对物流等环节的影响,氖气价格进一步暴涨无疑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据彭博社报道,美国半导体大厂美光(Micron)日前就透露,公司所使用的氖等部分惰性气体来自乌克兰,公司将会密切关注乌俄局势,并希望局势能够缓和。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发言人日前也表示,正在为其工厂使用的少量氖气寻找其他来源,以防止供应受到俄乌冲突影响。

在此之前,在全球疫情反复的背景下汽车芯片供应本已处于相对紧张的状态,后续随着氖气价格的水涨船高,半导体晶圆价格难免被间接推高,芯片短缺行情很可能进一步加剧。

而俄罗斯方面,则掌控着半导体封装工序中的关键金属材料钯。俄罗斯拥有全球最丰富的钯储备量,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俄罗斯钯矿产量为74吨,占全球产量的37%,是仅次于南非的全球第二大钯矿生产国。此外,上述Techcet报告还指出,美国有35%的钯来自俄罗斯。

此外,俄罗斯还是C4F6(六氟丁二烯)主要供应国,半导体产业的多数先进制程都得仰赖C4F6 来进行蚀刻。

如果说在氖气供应方面,美国作为乌克兰的友好势力,或许还有机会得到战火中的乌克兰竭尽全力的材料供应,那么在钯金属和C4F6等材料方面,面对美国明确的制裁表态,俄罗斯很有可能会以中断芯片关键原料供应来报复美方。

再者说,即使在当前断供报复措施尚未予以实施的环境下,受俄乌冲突影响,钯金期货价格已经在2月24日盘中触及每盎司2721美元,冲到了去年7月以来最高价。

也就是说,无论是断供还是冲突背景下的原材料价格上涨,都注定了接下来的全球芯片成本要进一步大涨,从而引发芯片短缺情况的进一步加剧。尤其是美国、欧盟等国家掌握主要话语权的高端汽车芯片。

03 石油狂热,冲进100美元时代

芯片短缺影响的是汽车产业的生产端,而价格暴涨的石油或将对消费端带来冲击。相比起芯片供应紧张对生产端影响的滞后性,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短缺将直接冲击到受供国人民的日常生活。

俄罗斯天然气产量世界第二、原油产量世界第三,更是欧盟国家最大的能源供应国。(2021年全球石油产量约44.23亿吨,俄罗斯原油产量约占全球的11.69%。)基于此,不少专业人士认为,若美欧英日等国家加大制裁力度,俄罗斯或采取暂停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出口来实施反制裁,从而推动原油价格飙升。

说时迟那时快,在俄罗斯上周四(2月24日)进行特别军事行动后,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盘中就突破了每桶100美元,最高达到了102.26美元的新高度,为7年多来首次破百。

截至周五收盘,纽约轻质原油期货主力合约价格上周累计上涨0.57%;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主力合约价格上周累计上涨4.58%。美国零售汽油价格也随国际油价上涨。美国汽车协会数据显示,全美平均汽油价格在上周六升至每加仑3.597美元,同比上涨33%。加利福尼亚州平均汽油价格上周升至每加仑4.8美元,创历史新高。

这还不算完,俄罗斯的反制裁手段才刚刚提上日程。

2月27日,至少10名俄罗斯石油、大宗商品贸易商表示,由于新的制裁,他们预计从周一开始将出现大规模出口中断。

受消息影响,本周一,原油价格在上周五稍有回落的基础上再次上涨约5%,最高冲到101.28美元的高位,3月1日,价格还在每桶100美元左右的区间徘徊。

能源研究机构Rystad Energy一份报告指出,俄乌军事冲突或推动原油价格飙升至130美元。Rystad首席执行官Jarand Rystad还表示,这场冲突立即危及到每天通过乌克兰和黑海运输的多达100万桶原油,“长期的供应中断可能会严重得多,现实情况是,欧洲和海外的价格即将大幅上涨。”

不过,在目前伊朗、委内瑞拉、利比亚等传统生产出口大国因遭受美国制裁或内乱而难以提升石油出口量的环境下,俄罗斯如果长时间中断出口,另一个角度上看,反而会让美国及其盟国(沙特、澳大利亚、卡塔尔等)渔翁得利,使其在全球市场上的“能源话语权”显著提升。但是在诡谲多变、关系复杂的国际局势下,这样顾此失彼的状况是在所难免的。

而在国内市场,领秀财经首席分析师刘思源表示,预计短期内国际原油价格应该还会维持高位震荡,因此,按照“十个工作日”原则,在3月3日24时开启的新一轮调价窗口或迎来今年内的“四连涨”。

对于消费者而言,油价持续上涨本身或有望推动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需求,但是当下受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芯片短缺等问题的影响,不少新能源汽车品牌也面临着涨价以及交车时间过长的窘迫现象。

所以当前消费者购车正面临着两难抉择,而且这种两难抉择的状况在俄乌冲突持续的状况下将进一步加剧。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战火的蝴蝶效应已逐渐波及到每一个行业、企业、甚至个人,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在昨天晚上结束的俄乌会谈中,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目前没有取得预期想达到的结果。俄罗斯方面表达了自己的立场,以及结束战争的条件,我们从中也得到了一些信号。当乌方代表团返回基辅后,将对这些立场和条件进行评估,到时候我们将确定如何进行第二轮谈判。

这意味着战事一时半会还难以终结,后续战况会向着消极还是积极的方向发展,还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在战火的阴霾之下,2022年的汽车产业会比往年过得更艰难些。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汽车大事记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