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垃圾食品”的卫龙想上市?危害年轻人的辣条,终将自误歧途

摩根频道 2022-03-07

卫龙食品

2637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3月1日,漯河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发布。报告中提出,将分层次、分行业、分梯队建立企业上市培育库,推动以卫龙食品为代表的多家企业上市。

卫龙作为“辣条一哥”,在去年5月12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时就引来了市场的高度关注,遗憾的是,第一次上市并未成功。

根据港交所主板上市规则,申请企业递表时间超过6个月未获批,其招股书就将自动呈现失效状态。为此,卫龙在失效前的最后一天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

距离卫龙第二次递交招股书已经过了4个月,卫龙本次上市究竟能否上市成功?

一、不可一世的卫龙

在“辣条”这一细分领域,卫龙是当之无愧的龙头。尽管三只松鼠、盐津铺子等食品企业相继杀入辣条市场,并取得了不错的销量,但依旧没有动摇卫龙辣条“一哥”的地位,卫龙几乎等于“辣条”的代名词。

尽管辣条常常被归类于“垃圾食品”,但亦能获得顶级资本的青睐。

据天眼查APP显示,卫龙历史上只进行过一次融资,引进了高瓴资本、红杉中国、腾讯投资等8位外部股东。从招股书进一步披露信息中可知,8位外部股东合计投资5.49亿美元,持股比例5.85%。按此估算,卫龙估值达到了93.8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600亿元)。

小赛道,大生意,卫龙能够获得600亿的估值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辣条品类玩家众多,市场相对分散,而卫龙却跑出了10%的市场占有率。根据中泰证券数据显示,我国辣条行业产值在500-600亿元。

其次,卫龙高度依赖线下渠道,其超90%的业绩都要归功于经销商,其线上渠道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且卫龙的毛利率长期维持在较高的水平,2020年卫龙的毛利率达到了38%,如果轻资产的线上渠道获得大幅度增长后,卫龙的毛利率或许会更高。

因此,与其说投资者看重了辣条,不如说投资者看重了卫龙具有掘金休闲食品这一广阔赛道的能力。据悉,卫龙已经推出了干脆面、魔芋爽、自热火锅、卤蛋等一系列产品。

上市成功后的卫龙是一支优质股或许无人否定,但600亿的高估值是否有水分,或许值得商榷。

由上可知,卫龙在辣条这一垂直领域能够取得亮眼的成绩,但卫龙真的有能力进行全品类探索吗?从卫龙当下的产品多元化成果来看,或许未必。

其次,同样作为全品类休闲食品的三只松鼠和良品铺子,其盈利水平与卫龙相当,市值也均未超过150亿元。卫龙600亿的市值,或许被过于高估。

二、辣条的品牌力难以全品类复刻

卫龙之所以能够快速出圈,离不开其营销的加成。

在一众同行因产品质量问题暴雷时,卫龙通过直播生产链、网络造梗、请杨幂等大牌明星代言等方式,弱化了辣条是垃圾食品的固有印象,强化了卫龙辣条的潮流属性,两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抢占了年轻消费群体的心智。

据招股书披露,卫龙有95%的消费者年龄在35岁以下,55%的消费者年龄在25岁以下。其营销费用也逐年上涨,2020年卫龙广告费同比增长51.4%,大幅超过2019年15%的广告增速。

卫龙大火的本质在于辣条这一品类本身就具有争议性,年轻消费者选择卫龙,甚至存在着年轻群体对抗老年群体的叛逆成分,卫龙的营销与其说是激发了年轻消费者的童年记忆,不如说是附和了年轻群体的情感寄托。

造成极大的反差,是卫龙营销的秘诀,但这一秘诀或许只能用于辣条这一单一品类,当卫龙与辣条绑定后,固化的品牌认知很难让消费者为其他品类买单。比如,提到坚果就能想到三只松鼠,提到洽洽就能想到瓜子,消费者很难联想到该品牌下的其他产品。

尽管卫龙积极开辟了多条产品线,但收效甚微,而且依然逃脱不了“辣”这一自身属性。据招股书显示,卫龙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调味面制品(以辣条为主)、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2021年上半年,三者分别占总收入的61%、34%和4.7%。

其中蔬菜制品最典型的产品是魔芋爽,尽管其在营收中被分为不同的品类,但在消费者的广义认知中,其依然归属于“辣条”。由此可见,卫龙对单一业务过于依赖,且难以进行全品类探索。

不能成为全品类休闲零食巨头,如何撑得起600亿的市值?

三、线上渠道拓展难有想象力,食品安全亦有隐患

难以全品类多元化扩张,不仅限制了卫龙营收的增长空间,也限制了卫龙线上渠道拓展的想象空间。

乐观来看,卫龙90%左右的销量靠的是经销商,线上渠道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但作为休闲食品的辣条,并不具备全场景不同人群即食的属性,大部分消费者更愿意没事嗑瓜子、吃坚果,而非吃着辣条看剧。

就像辣条重油、重盐、重调料的本质一样,其对消费者更像是生活的调味品,在特定时间消费的单品,且线下随处可见,并不需要家中常备。卫龙经营线上渠道多年,线上营收的比重也只是从2018年的8.4%上升至2021年上半年的11.7%。

主要消费者是爱网购的年轻群体,但线上收入的增长速度却如此缓慢,足以可见辣条这一品类在线上渠道的想象空间并不高。无法推出新的爆款,卫龙就很难打破自身的桎梏,甚至会逐渐丧失基本盘。

卫龙的大火离不开年轻群体的青睐,但一旦年轻群体不再喜爱辣条,卫龙势必遭受重创。

“善变”是年轻群体的特性,而造成善变的主因是“诱惑”太多,年轻群体难以维持对某一事物的三分钟热度。随着休闲食品赛道日益成熟以及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升,辣条的地位逐渐尴尬,比口味不及肉制零食,比健康不及坚果等小零食,靠情怀卖辣条并非长久之道。

靠单品长久不衰的企业并不多,可口可乐算一个,因为其每年投入40亿美元左右的营销,也因为可乐本身拥有难移替代的成瘾性。

辣条的成瘾性主要来自于辣与甜,其成瘾性不仅容易被其他单品替代,也容易被“自己”消减。比如网络上卫龙味道不如从前的抱怨层出不穷,尤其是在辣条“国标”出台后。

在国标出台之前,各省份对辣条的标准不一,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安全纠纷问题。卫龙就曾因防腐剂问题被浙江、贵阳、山西、湖北、宁波、贵阳、湖北等多省市监局、食药监局点名,但卫龙表示其按照了河南省地方标准,“合法合规”。

辣条国标出台后,为了安全性考量,部分添加剂、防腐剂的势必会被禁止或减少用量,不少辣条厂商不得不更改配方,从而导致口味的变化。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的立身之本,尤其是本就有垃圾食品标签的辣条企业。

卫龙在招股书中也表示:若未能维持食品安全和始终如一的质量,可能会对品牌、业务及财务表现造成重大的不利影响。

但卫龙似乎并未将这一隐患完全掐除,其部分产品线仍选用无法全面监控的代工,而非自有生产。通过对“卫龙食品旗舰店”中售卖的产品生产商信息查询可知,诸如大辣片、烤面筋、鱼豆腐等产品均为代工生产。

代工水深,良品铺子和三只松鼠深有体会。代工模式虽有助于企业的快速扩张,降低成本,但也极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遭受反噬。

凭借辣条这一极具争议的产品,卫龙得以快速占据用户心智,获得了扩张的资本。但无论卫龙如何包装,都无法改变辣条是“垃圾”食品的原罪,与辣条深度绑定的卫龙,困于辣条这一品类难以扩张,尽管通过OEM代工的模式快速扩充了品类,但并未获得较大的成效,其代工形式也无异于饮鸩止渴。

卫龙线上渠道增长缓慢,线下渠道也曾陷入二选一的丑闻,引得经销商哀声哉道,卫龙跨越上市这扇龙门后,究竟能否化为市值600亿的巨龙,我们且看且行。

参考文章:

《卫龙被高估了吗?》,豹变

《卫龙辣条,和它的仿荤天花板》,新熵

《卫龙上市狂想曲》,财经新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摩根频道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