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智能电视的居然是“智能”!游戏电视或能更快打开智能电视市场蓝海

智慧超人 2022-03-07

智能电视机智能家居云游戏

5224 字丨阅读本文需 12 分钟

曾经风靡一时的智能电视正在被用户抛弃。

“开机后不能直达想看的电视节目”、“设备多( 机顶盒、电视机 ),不知道互相怎么切换”、“操作复杂,不知道怎么找想看的内容”、“遥控器太多,不知道该怎么用”、“遇到问题找不到人帮”……

近日,中国家电网发布的《2022中国适老化电视调研报告》显示,在使用智能电视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中,上述几大问题成为了最多被用户吐槽的使用痛点,分别占比49.6%、28.0%、20.9%、17.6%、13.4%。

在老年人成为观看智能电视主力军的当下,智能电视给老人带来的却是“越来越不会用”的体验。根据CSM媒介( 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全国71座大中城市的收视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数据 ),年龄较低的刚刚迈入老年人行列的55-64岁电视观众所占的比例达到18.6%,65岁以上群体占到21.8%,且近三年来受众占比基本保持稳定,成为目前电视节目受众的最大群体。

其实,“不会用”的又何止老年人。近日,河北邯郸一女子发视频吐槽新买的电视机太难用,引起网友共鸣。“我一个年轻人,3个遥控器都打不开一台电视机,何况现在看电视的都是老年人。”

在该视频下面,网友纷纷留言吐槽。“别说老年人,我一个90后都整不明白,当大屏用了,除了投屏,基本不开”、“打败电视机的是电视机”、“以前有电就能看,现在充钱都不一定全部能看。”

除此之外,智能电视的广告也足以劝退很多用户。在上述视频中,该女子称,电视开机后有十几秒的广告,想看的电视剧涉及到多个APP,需要购买会员才能观看。即便开通了VIP会员,还是有一个10多秒的广告,结果电视剧没看一会儿,又插进来一个70多秒的广告,前前后后花了一个多小时。

更有网友对燃财经直言,“智能电视,就是让广告更智能。”在知乎帖子,“数据显示,近五成老人找不到想看的电视节目,为什么「智能电视」的操作设计得这么复杂?”下面,有着1152个网友的回答。

其中,知乎ID为“我要珍惜账号”的用户的回答,“因为每多一步操作,就多一个页面显示广告。在我国,智能=更高效的广告投放,而不是更好的用户体验。”下面,收获了1.8万的点赞和607条评论。

除此之外,包括知乎最穷百万大V、ID为“三叔侃侃”的网友,以及ID为“老萧”在内的多位网友也纷纷表示,智能电视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

然而尽管一边是年轻人的吐槽,一边是老年人的不会用,但国内智能电视市场,入局的玩家却似乎丝毫没有受此影响。不管是从2012年就已经开始布局的乐视、小米等互联网企业,还是有着先天技术优势的传统彩电企业,智能电视市场的争夺战,虽从未像智能手机市场那样硝烟弥漫,但也一直在上演。

业内人士对燃财经表示,如果说早期智能电视的推出是为了抢占客厅经济以便抢占流量,那现如今,其更是成为了智慧家庭场景布局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多的被看作是智能控制中枢。“围绕智能电视,可以构建完整的智能家居生态链,进而打造场景化生活服务。”

但与此同时,上述人士也表示,就目前智能电视的市场格局以及各家厂商之间的关系来看,想要真正实现其扮演的智慧家庭中枢的角色,依旧任重道远。

智能电视是块甜蛋糕

但尽管用户体验不佳,厂家却对智能电视趋之若鹜。毕竟,“硬件免费,软件付费”的商业模式下,智能电视这个市场是块不可或缺的大蛋糕。

据中科网联CCData智能家庭大屏用户及收视行为数据监测显示,为了得到更优质的视频资源,有近四分之一的消费者直接购买过智能电视品牌提供的会员服务。

在智能电视终端平台上,消费者平均月付费花费30元左右。智能电视用户在智能电视上的月平均花费大约在31元左右,这其中既包含了购买会员的费用,也包含了单片付费的行为。

根据奥维互娱推算,在2020年,互联网电视广告运营总收入达121亿元,其中系统层收入26.2亿元,内容层收入80.4亿元,应用及其他收入14.4亿元,利润仍然在不断扩大。

而这或许也是包括互联网企业以及传统电视厂商争相入局的原因之一。

2012年,乐视网高调宣布投资15亿元进军智能电视,开启了国内电视的“革命”。小米、暴风、PPTV等紧随其后,互联网电视的概念自此走入大众视野。

随后,传统电视企业也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互联网品牌,如海尔的mooka、创维的酷开、TCL的雷鸟、康佳的KKTV、长虹的CHiQ、海信的VIDAA等,并得到了互联网巨头们的资金支持。2017年腾讯投资了酷开,2019年阿里入股康佳集团旗下易平方和开开视界( KKTV )。

2018年后,一加、华为、荣耀、OPPO等手机厂商先后入局,为智能电机赋予更多新概念,即智慧屏和智能屏。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讲,智慧屏与互联网电视最大的区别是“多了个摄像头”,为电视带来了社交、健身、儿童看护等多种个性化功能。其中,摄像头最典型的应用场景便是视频通话。

2021年8月,百度发布V86小度智能巨屏电视,并宣布正式进军电视行业,成为2021年电视圈的唯一一个新入局者。

数据显示,乐视TV在2017年的开机广告达到每天180万条,这意味着其广告每秒可以赚取约1138元。2017年底,乐视因债务问题爆发而沉寂,但乐视电视和广告业务却并未停滞。

2021年年底,乐视发给员工的内部信显示,“2021年11月,电视端运营、移动端运营、广告商业化等业务均提前达成年度经营目标。在不考虑历史债务影响的前提下,最新的经营数据实现了经营利润和现金流的双平衡,这是过去数年来的第一次,意义非凡。”

小米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2021年9月,小米智能电视以及小米盒子 的月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超过33%。截至2021年9月30日,小米电视的付费用户数同比增长13.5%至470万。

而智能电视在AIoT中的地位也成为各路玩家布局的另一原因。

小米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分部收入由2021年第二季度的人民币207亿元增加1.0%至2021年第三季度的人民币209亿元。智能电视及笔记本电脑的收入由2021年第二季度的人民币60亿元增加18.3%至2021年第三季度的人民币71亿元,主要是由于高端大屏电视产品组合进一步拓展( 包括小米电视6至尊版 、小米电视ES系列 、小米电视大师77"OLED )以及智能电视及笔记本电脑需求增长。

奥维云网(AVC)消费电子事业部副总经理揭美娟接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电视做为家庭环境中的刚需产品,具备天然强交互的优势,随着AI、5G、大数据的发展,电视将承担更多的角色,家庭场景多元化的构建都可以围绕电视逐步的落地展开。

智能电视的窘境

在智能电视发展的近10年中,尽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第二季度,我国互联网智能电视的整体渗透率已超50%,达到53.3%,但却似乎并没有完成互联网公司赋予其的“任务”。

相反,出货量却在下滑。据统计机构TrendForce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电视总出货量下降3.2%,累计售出约2.1亿台。除此之外,产品质量不过硬、广告多、只为赚钱的争议声愈加强烈。

互联网分析师杨剑勇对燃财经表示,电视早就已经没有市场空间了,“但再不好的市场,也有人在做,这只是他们收割市场的另一种形式。”

整体来说,小米有价格优势,在彩电市场有地位。相较之下,华为的电视( 智慧屏 ),“吆喝声”更大一些,“因为很难在各机构的报告里能看到华为电视的出货量数据。”

杨剑勇补充道,这是一个每年都在下滑的市场。只不过至少在现阶段,小米在这个市场里面是比较大的赢家。目前来看,智能电视更多的就只是一块屏幕,没有太多的角色。

“如果非要赋予它一个功能,那无非就是互动娱乐而已。”杨剑勇表示,现在互动娱乐早就换成pad、带屏智能音箱了,消费者基本在家里的互动娱乐,都被手机、pad、带屏智能音箱所取代。而对于一些高端用户,对大屏、音效等有需求的,会走高端私人影院模式。

易观分析品牌零售行业高级分析师王方表示,事实上,目前对于厂商来说,智能电视利润率并不高。但围绕智能电视可能构建完整的智能家居生态链,或许才是真正赚钱的开始。

王方补充道,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传统电视行业,其实都已经进入了存量时代,甚至出现负增长,相关品牌方都需要开拓新的业务,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而在AIoT时代,谁先占据了用户心智,便可能围绕其建立起完整的智能家居生态链,这背后才是巨大的市场空间及机会。

如王方所说,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6-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1.4%至1705亿元。随着互联网家装市场渗透率的提高,预计到2022年将突破2000亿元。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智能电视更多想象的空间。

但即便如此,在借助智能电视早日完成智慧家庭的布局的道路上,似乎也是任重道远。

一方面,目前我国智能电视的市场渗透中,互联网品牌整体市场渗透率与传统五大品牌之间差距较大。《2021年Q2互联网电视媒体报告》显示,当前创维以11.7%的市场渗透率居国内互联网电视品牌第一位置,TCL与海信则分别以11.6%与10.6%分居第二与第三名,长虹与小米居第四、五名,品牌渗透率分别达7.9%与7.7%。

可以清晰的看出,在我国互联网智能电视的市场渗透率前五中,互联网品牌只有小米一家,而第二梯队中的乐视、KKTV即使渗透率相对较高,也只有4.9%和2.2%,其它互联网品牌的渗透率均不足1%。

另一方面,智慧家庭场景这个概念并没有真的被大部分家庭所接受。王方表示,这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当前智能设备不能无缝链接。王方强调,目前多数智能设备处于单品智能阶段,智能产品未成体系,而不同系列、不同品牌的产品间匹配性差,跨品类互联互通能力弱,数据不能共享,极大的降低了智能体验。

“如果连基本的用户体验都不能满足,谈何智能?”这显然不是一位消费者的想法。

游戏电视细分市场有望迎来逆袭

虽然智能电视整体表现不尽人意,但是细分市场却迎来非常大的转机,比如基于云游戏的游戏电视。据预测,2024年国内云游戏市场规模将超过400亿,比起2020年有超过10倍的增长,到2026年,市场规模更是将达到3000亿元。

当然,云游戏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突破,为整个智能电视带来了机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云游戏需要终端显示设备、控制设备等硬件,而智能电视是云游戏的最佳输出设备,加上我国先进的5G技术和云端技术,智能电视行业有望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为什么说智能电视是云游戏的最佳伴侣或最佳显示设备呢?

节省硬件预算集中到显示设备上

云游戏时代,一台电视就能搞定,节省玩家花费在硬件上的预算。目前,想要配置一台性能非常出色的游戏电视,价格还是比较昂贵的。因为现在芯片涨价、面板涨价,配置一台电脑的价格不菲,特别是显卡还缺货,装机成本比较高。

但是,云游戏时代下,云服务器负责处理游戏的运行问题、渲染以及计算问题,云服务器的能力毋庸置疑,非常的强大。既有非常多的、可玩性非常高的云游戏,而且不用担心硬件是否能带动的问题。而且相比主机时代的游戏,云游戏的体验还会更加流畅。

超大游戏屏幕带来震撼的游戏体验

云游戏节省了硬件配置的花费,转而集中到显示设备上,购买超大屏幕的游戏电视成为首选。过去,我们玩游戏的主要工具是电脑,搭配的显示器也是以27——32英寸为主,毕竟太大的桌面显示器的视角也非常不好。

但是,云游戏时代,只要屏幕够大就能体验到震撼的游戏画面。因为有了云游戏服务器的帮助,我们不会再受到各种硬件、线材的束缚,坐在沙发上就能对着电视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游戏。相比6英寸的手机、32英寸的显示器,65英寸甚至75英寸的电视画面的表现力可想而知。

正是看中云游戏市场庞大的红利,近年来,国内外厂商都在大力发展云游戏,腾讯、华为、阿里等拥有云技术和云服务器的提供商,都已早早布局云游戏市场。蔚领时代等云游戏解决方案服务商也是发展的非常红火,爆款游戏《原神》也成为云游戏时代的佼佼者,成为第一个收益的作品。

另外,一直致力于推广云游戏服务商的微软已经宣布与全球电视制造合作,将Xbox的体验直接嵌入智能电视之中,只需要一个手柄就能在智能电视上体验Xbox游戏。还有很多老牌主机厂商也都在积极推动与云游戏、电视的融合,希望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

虽然我国智能电视行业的整体表现不尽人意,但是云游戏时代的来临为智能电视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逆袭的机会。期待云游戏时代为智能电视行业带来的变化。

家庭智能大屏优势显现

家庭智能大屏的价值逐渐显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看到。就在2021年底,易平方股权转让顺利完成工商登记。康佳集团向17家受让方转让了易平方70%股权,华侨城成为易平方新的控股股东,同时出现在股东名单上的还有B站、阿里巴巴、新媒股份、未来电视、电视淘宝等公司。事实上,彩电企业旗下的互联网运营公司的发展前景普遍被业内看好,受到资本的青睐,同时这些战略股东也为易平方注入了更多的场景运营及产业资源。

目前来看,家庭大屏可供挖掘的潜能还有很多,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热度降温之后。

智能大屏在构建全新教育生态方面大有可为。在家庭教育上,疫情已经让不少人认识到大屏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知识付费的习惯和粘性得到一定程度的培育。在学校教育方面,智能大屏可以将更优质的教育内容带到中国更多的地方。伴随“三农”工作重心转移,教育在乡村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愈发凸显,康佳在过往教育公益实践的基础上创新提出“数字教育帮扶计划”,以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赋能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张聪为《电器》记者介绍了易平方助力“康佳数字教育帮扶计划”的情况。“我们在贵州省三穗县寨头小学投放了智能设备及线上教育资源,推动“互联网电视+教育”模式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地区的普及,为基层群众送去更加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让更多小朋友一同学习这些内容,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在电视购物逐渐走出人们视野的同时,直播却在短短几年内快速成长为新的风口。但是,由于管控的原因,直播迟迟未能在大屏端真正落地。一旦政策松绑,直播或将为大屏端带来更大的流量,开拓出新的业务版块。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预测:“大屏直播带货可能不会像移动端那样完全放开,更可能是在可管可控的范围内落地。”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内容运营正在反向重塑智能大屏。2021年10月,长虹、虹魔方推出了一款名为ADDFUN自由屏的产品。它可以根据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可移动、可旋转、可触摸,化身为成长屏、健康屏、影视屏、音乐屏、游戏屏。这正是一款由智能大屏运营公司创新研发的产品,区别于传统的标准化产品,是基于用户需求和场景需求对于大屏产品做出的重新定义。

文章来源:燃次元,百姓家电网,电器杂志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智慧超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