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的数字货币,绝不能用虚拟币的思维理解

贝克街探案官 2022-03-17

数字货币货币虚拟币开发

2992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作者 包可萌

数字货币的终局绝不是银行股

2022年开年,不少股民都经历了“踌躇满志”,到“只求保本”的心历路程,但是拿着“数字货币”概念股的股民,或多或少都有超预期的收获。元旦至今,数字货币板块涨幅位列A股板块TOP5,板块中3只个股翻倍。 消息面上,央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印发《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综合考量安全可信基础设施、发行系统与存储系统、登记中心、支付交易通信模块、终端应用等,探索建立完善法定数字货币基础架构标准。

国外,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日前在连任提名资格听证会中表示,美联储的数字货币报告已准备就绪,将在未来几周内公布。欧洲央行此前也对外表示,正抓紧准备推出数字欧元。对于全球各大主要经济体,纷纷推出央行数字货币,IMF总裁Kristalina Georgieva认为,央行数字货币(CBDC)在一些国家可以提高金融普惠,在其他国家则可以为支付系统提供一种安全的备用。

由于央行推出的数字货币,除了具有央行信用背书外,还因其底层技术优势,具备可存储/追溯性、不可伪造性、不可重复交易性、不可抵赖性。故此Kristalina Georgieva认为,如果央行数字货币设计审慎,它们可能会比民间形式的数字货币(例如无支持的加密资产等)更具弹性、更加安全、更为普及、更低成本。数字货币正凭借其特有的便捷性,被越来越多的央行所认可,货币数字化趋势已经显现。

数字货币相关股

央行数字货币(CBDC)飞速发展

数字货币虽然是最近才屡见报端,但是早在1985年,相关概念就已经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托宾就提出。

托宾认为,应开发一种存款货币,储户在中央银行的记账式存款,作为价值储存和交易支付的媒介,方便央行对金融机构和流通中现金进行监管。出于技术限制,已经观念过于超前,这一概念直至近几年才被用户认可。伴随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数字支付手段的迅速迭代,以及私人机构锚定某种法定货币,1:1发行的稳定币等数字货币日益崛起,多国央行开始系统研究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2018年,欧央行和日央行开始研发针对跨境支付的数字货币,不过应用场景仅限于大额结算。2019年,美联储提供了FedNow服务,实现银行间全天实时支付。近年来涌现了一批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数字钱包、移动支付应用和数字资产。根据BIS调查可知,截至2020年底,至少有56家央行在积极探索CBDC。

聚焦国内,央行数字货币最早是周小川于2014年提出的,2020年4月开始启动试点。采用与比特币相同的分布式记账网络技术和直连央行的单层构架,与纸钞一样采用面额制,需要找零,交易流程繁琐。后经多次迭代,逐步形成了现有的双层构架的数字人民币E-CNY。

运营方面,数字人民币采用“央行+商业银行”的双层运营体系。这可以有效避免居民储蓄向央行流失,推升商业银行负债成本,甚至拖累实体经济,本质是准备金率为100%的商业银行存款。

经过一年多的试行,邹澜在人民银行2021年金融数据发布会上,公开表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数字人民币拥有2.61亿独立用户,超过800万商户接受数字人民币,使用数字人民币的交易量累计875亿元。进入2022年,伴随数字人民币冬奥会场景试点启动,数字人民币已经覆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部、西部、东北、西北等地区。

数字货币终点是银行?

从目前表现层面来看,有央行背书的数字货币,其实不过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表现形式,所以当大多数人刚从“数字货币是假的”观念走出来,就误以为如今的数字货币及相关研发企业,最终不过就是“银行股”。

这种观点略显肤浅。如前所述,CBDC具有可存储/追溯性、不可伪造性、不可重复交易性、不可抵赖性,故此当数字货币替代了纸币,纸币的“隐匿性”就不复存在。这就在相当程度避免了因为“纸币”,带来的各种经济犯罪。

比如明朝后期,丝绸、瓷器等实物大量出口,换回来海外大量白银,但是明末却因为缺钱,无法抵抗外敌。美其名曰“藏富于民”,实际上,不过是因为实物货币,被明朝大大小小的官商层层隐藏了起来,甚至于动摇了明朝赋税的根基。试想,如果当时的货币具备可追溯、不可抵赖的特性,先检查一下进出口贸易带来了多少货币增量,再检查一下多出来的这些钱都流向何处,是不是就可以轻松解决明末没钱的困境?

回到现实社会,CBDC对于个人而言可以极大提升支付便利性,摆脱没有网,就无法使用数字支付方式的困境,还可以帮助企业快速、便捷的查阅交易资金流向。最重要的是,当企业都使用CBDC进行交易资金划转,近年来屡见报端的“财务造假”,就具备从理论上杜绝的可能性。

不管是瑞幸还是康美、康得新,无非是用“技术手段”,“加、减”某一个指标,但是用CBDC划转,其可追溯的特点,能帮助审计部门轻松追溯企业每一笔虚增交易的资金流向,在这种技术手段帮助下,造假可能性将极大降低。某种角度来看,数字货币本身就是审计机构。而且在CBDC时代,货币是否超发甚至滥发,都是显而易见的,美国滥印纸币,让全球各国(或地区)买单的情况可以有效缓解。

如今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以美元为主要外汇储备,和美元长期与黄金、石油等自然资源深度绑定有关,是金融史发展遗留下来的产物,美国甚至由此发展出来全球货币结算系统SWIFT,配合美元对全球形成金融霸凌。

如果我国的CBDC可以先于美元走向世界,其可追溯、可存储的特性,其实更容易为使用者带来安全感,同时又有我国信用背书,使用普及率也将进一步提升。支付方式上,数字人民币与生俱来的跨时空、无边界等特点,高度适合国际贸易结算,将有效拓宽货币国际化的方式,有望成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助力。所以将数字货币简单理解成另一种银行股,想法过于肤浅。因为这不仅是支付方式的迭代,甚至可以助力人民币取代美元,成为下一个国际主流通用货币。

数字人民币时代的机会

既然是将纸币数字化,那么不可避免的要关注数字人民币的载体,其次才是贸易商。

CBDC可以离线交易,主要是因为CBDC摆脱了以“软件”为主要载体的枷锁,将数字人民币放在“硬件”里,这个硬件就是我们已经用了几十年的“SIM卡”,但更加智能。以央行启动的数字货币(DCEP)试点为例,“DCEP芯片卡”,包括可视蓝牙IC卡、IC卡、手机eSE卡、手机SD卡、手机SIM卡等5种形态,可辅助进行法定数字货币兑回、圈存、交易、查询等功能,是满足DCEP双离线支付技术不可或缺的一环。

而且在5G时代,超级SIM卡可与数字货币支付应用相融合,形成5G超级SIM卡数字货币钱包,从芯片层加密存储,同时实现“数字资产安全存储”和“身份安全认证”,一卡多用。同时配合已经广泛采用的nfc等近场支付模式,叠加双离线技术,使得交易体验更像使用者支付纸币,但是“数钱、找钱”的过程则由芯片完成。

现阶段,中国电信、移动等运营商,早已推出其自有的数字支付体系,毕竟其经过多年积累,“SIM卡”用户极为庞大且具有极高的用户粘性。他们的原始支付体系的设立主要做法都是基于SIM卡的在SIM卡上叠加。比如给用户开立一个虚拟钱包,进行资费和小额交通支付;与银行体系合作,在SIM卡上叠加NFC功能,直接无接触支付。

在硬件制作方面,紫光国微是国内少有的,在FPGA、物联网芯片、智能卡SIM卡、存储芯片等领域布局完整并都具有自主架构、系统和工具的公司,也是少有的能够缓解华为“卡脖子”,并华为侧翼协同的公司。

目前,紫光国微5G超级SIM卡已正式上市,当前已支持主流200多款终端。紫光国微在国内SIM卡领域的市场份额超过了60%,作为eSIM卡的推动者,紫光国微在中移物联网2000万颗安全芯片、4000万颗消费级eSIM晶圆,以及1000万工业级eSIM晶圆的招标中拔得头筹,成为该大单集采第一名、eSIM晶圆集采唯一候选人。

此外,紫光国微也是国内首家通过中国联通eSIM发卡能力测试的公司,与中国联通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在此背景下,紫光国微又全球首发5G超级SIM卡,实现了SIM卡品类的又一大创新。除紫光国微外,恒宝股份也为银行、通信、防务公共服务部门、交通等提供数据安全及身份认证整套解决方案和物联网在相关应用领域的综合解决方案等服务。

在卡类市场上,公司竞争主要包括密码卡、磁条卡和低容量的IC卡等成熟产品以及满足EMV迁移计划的银行IC卡、大容量的移动通信卡、3G标准的通信卡、税控卡及PKI卡、USB-KEY等更高端智能卡产品。纵观A股市场,东信和平、天喻信息、澄天伟业、天源迪科、数码视讯、楚天龙等都具备相关业务,为人民币数字化提供底层支撑。在宏观政策推动下,数字人民币有望在2022年加速普及,国际化进程也有望进一步提速。

 © THE END

本文由贝克街探案官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贝克街探案官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