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无人之境”,驭势科技自动驾驶商业化版图渐入佳境

智车科技IV 2022-03-21

科技无人驾驶人工智能

4002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本文来源:智车科技

/ 导读 /

《无人之境》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当代荒诞派剧作家哈罗德·品特的心爱之作,荒诞幽默且酒精味儿十足的话剧作品描写了一个夏夜里的两个老作家——赫斯特和斯普纳在一个酒吧里相遇;这一对儿老伙计越喝越醉,他们的故事也变得越来越不可信……

但是,今天的无人驾驶早已不是痴人说梦,梦想正在照进现实。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吴甘沙写在开年的一封信——写在驭势科技六周年丨再向虎山行——恰恰是无人驾驶进程的一个缩影和绝佳写照,尽管以吴甘沙的话说这是一个“无人驾驶的创业苦旅”,不懈努力之后,却也“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作为德国历史上的大哲学家,叔本华命中注定是孤独的。他曾说:“一个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毫无疑问,天才的叔本华选择了后者。又有云:“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之后是成长”,用这句话形容驭势科技却也十分贴切。

在无人驾驶进入深水区之际,终极攻坚已不再是底层架构和大部分技术问题,剩下的并未解决的5%长尾问题在于零碎场景、特殊极端情况和永远无法预测的人类行为,这在算法、传感器、计算平台和法规的不同层面困扰着学界和业界。

等待不是办法!待到最高级别无人驾驶到来之时再去实现商业化落地显然是不现实的,也许你根本坚持不到黎明。

2021年堪称无人驾驶爆发元年,《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发布令一众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企业摩拳擦掌,在为乘用车市场大规模商业化做最后的演练。不过,限于社会、法律法规方面的限制,用步履维艰来形容无人驾驶乘用车的进展亦不为过。

换个思维的驭势科技另辟蹊径地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商业模式——“场景为王”,先从应用场景着手进行商业化探索——落地才是硬道理。

从法律实践看,厂区、机场、港口等区域内的车辆是作为“工程设备”管理,限制比较少;这些场景虽然不那么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对于企业而言具有降本增效的刚需,具备可规模化商业落地的特点。

大厦非一日建成,回首2016年无人驾驶大潮中诞生在一个地库的驭势科技,6年时间,创始团队吴甘沙一干人等带领目前已达500人的团队自研出U-Drive®智能驾驶系统,形成了可规模化部署的解决方案。

面向多场景、高级别无人驾驶的U-Drive®智能驾驶系统包含无人驾驶算法、全功能车规级智能驾驶控制器、云端智能驾驶服务平台三大核心技术模块,可适配大量主流车型。其系统自主升级能力未来可持续开放并强化更多无人驾驶功能、软件和应用,最终实现开放道路的无人驾驶。

吴甘沙回顾道,作为全行业最早深入“无人之境”的开拓者,自2019年以来,其NOME(No On-car Monitoring Employee)技术已经发展了3年、形成了2代技术体系。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商品,已形成盈利商业模式,但这绝不是坦途。

“客户是最好的严师和诤友,‘被客户虐’、‘被各类客户虐’是倒逼技术提升的唯一最快途径。”他说:“早期,客户的核心关注点是去掉安全员后无人驾驶的安全,经过数年磨砺,我们已可以做到核心客户1年、数万公里无主责事故。”

技术的应用没有止境,有了安全,客户开始要求降本、算细账。首先要求以持续工作能力替代2-3个人类司机。驭势科技通过持续的开发,于2022年1月实现了每台车每天运营超过23小时,同时具备全天候工作能力,雾霾、大雨、大雪场景都不会中断业务。

2、6年耕耘成效凸显

吴甘沙认为,对于无人驾驶商业化,政策的可预见性和技术的标准化至关重要。驭势科技一直在努力将实践的积累落在纸面,作为主要贡献者之一参与撰写了《机场无人驾驶设备应用路线图(2021-2025)》;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牵头制定了《场内物流车辆无人驾驶系统通用技术要求》标准。这些早已不是纸上谈兵,驭势科技通过参与机场和场内无人物流标准的制定充分证明了其这些领域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并受到企业和行业的广泛认可,这无疑将成为今后开展同类无人驾驶项目的利器。

2022年刚开年,驭势科技在机场和厂区业务板块就接连公布了好消息。

3月,驭势科技与广东省机场集团物流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创新实验室,5台驭势科技自研的无人驾驶牵引车开始在广州白云机场开展国内外货物的智慧运输。

驭势科技与白云机场的缘分甚至可以追溯到2017年,驭势科技的无人接驳车在广州白云机场完成无人驾驶首秀,开启航空业应用无人驾驶技术的无限畅想。

近日,驭势科技又公布了其在长安民生物流厂区成功运营一周年的成绩单。在全年的运营中,驭势科技无人驾驶物流车结合厂区实际运输节拍,全年往返配送中心与总装车间之间的既定路线运营超7000余次,创造了365天0系统事故的记录。更惊喜的是,根据长安民生此前透露的数据,这批无人驾驶物流车有效提升物流运输效率高达30%,成功帮助企业实现了年度降本增效的目标。

而回顾过去的2021年,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驭势科技同样取得了夺目的成绩:

与香港机场创造了世界独一无二的全场景无人驾驶典范,从行李到货运,到巡检、摆渡,逐级递进,在机场无人驾驶领域的探索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

在巴斯夫、上汽通用五菱、长城汽车、徐福记、三一重机和更多尚未公布的核心客户场景,通过与甲方深度合作,上百台驭势无人车(去安全员)无缝嵌入了日常业务流程和数字化变革,成为众多企业智能化转型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与圆通、票量出行创造了双11真实场景、开放道路城市无人配送运营案例;

在中东,与Teksbotics及海湾地区最大的快递服务商实现了区域内无人快递到户;

在乘用车无人驾驶领域,与国内、国际顶级主机厂和一级供应商开展了高速、城市道路和停车场等多个场景的无人驾驶产品预研和量产合作,部分产品获得了C-NCAP 2021的5星级评分。

事实上,在商业化道路上,驭势科技一直在谋求商业化破局,基于“全场景、真无人、全天候”为各行各业交付“AI驾驶服务”。早在2019年,驭势科技的“真无人”车辆投入运营,至今没有发生过因无人驾驶系统导致的事故,常态化运营规模约百台;驭势科技的无人驾驶实行007工作制,全天候运营,不仅涵盖常规场景,还包括恶劣天气和夜晚等场景。

在吴甘沙看来,无人驾驶技术只有做到“全场景、真无人、全天候”,才称得上真无人驾驶。2021年12月,在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货邮转运工作的无人驾驶行李牵引车队就是最好的诠释。该项目是全球无人车首次进入机坪提供运营服务。

驭势科技打造的无人车队已完成在冰雪极寒天气下的常态化运营检验,实现了机坪、廊桥穿行,柔性融入了现有机坪货邮转运流程。该项目首期已批量投入5台无人驾驶行李牵引车进行全天候机场内物流运营,能够在超高吞吐量、恶劣天气下保证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和高稳定性。

另一个落地案例是在2021年9月发布的长城蚂蚁物流携手驭势科技共建的园区无人驾驶运输项目。该项目采用首款基于长城炮EV打造的无人驾驶物流车,取代传统人力驾驶的燃油车辆,在长城汽车徐水厂区进行运输作业。园区内的十几辆无人驾驶物流车日均运输90趟次,用于厂区内汽车零部件转运工作,覆盖3大零部件车间和2条总装生产线。截止去年9月份,该项目运营总时长已超过6000小时,“真无人”运营里程超15000公里。统计显示,使用无人驾驶物流车替代人工驾驶员,已实现双班节省司机人员15名。长城集团旗下其他的工厂及线路也在陆续拓展无人物流车应用。

驭势科技因选择“孤独”而实现了多项业内第一。2019至2021年底,从石油王国到东方明珠,从赤日炎炎、台风肆虐的海滨城市到滴水成冰、大雪纷飞的边远城市,在祖国东西南北的广阔大地上,搭载U-Drive的无人车队已完成超过120万公里的真无人运行,成为首家取得该里程碑的无人驾驶企业。

2021年是驭势科技的丰收年,在已发布的十多个项目中既有原料运送、零部件转运,也有面向市民的RoboTaxi试乘服务,还有无人零售、无人清运、无人递送车、无人巡逻车等产品,可谓形式多样,涵盖广泛。过去3年,驭势科技商业化服务落地的足迹遍布汽车制造、危险化工、食品加工、农业养殖、重工制造、产业园区等场景。从封闭到半封闭场景,再到开放场景,从载物到载人,一步步扎实地拓展着自己的业务版图。

驭势科技的领先优势缘起何处?首先要归功于商业化过程中明确的角色定位。如吴甘沙所说:“一方面要不碰车,一方面要不碰业务和运营,聚焦中间的业务,只有把中间的事儿做成了,才能变成又扁又宽的胖子,未来所有的生意都会有可拓展性。”

3、再向虎山行,挑战依然

六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长大,意味着新生活的开始,意味着一个新的起点和新的目标。

虽然2021年被誉为无人驾驶商业化落地的爆发元年,但它只是一个原点,在数学上,数轴上的原点为0点,只是起步而已。

吴甘沙说:“我们的梦想是为世界交付千行百业的超值AI驾驶员。从这个终极目标的三个维度看,2021年我们只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在世界维度,我们只是刚刚来到了香港和中东,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正待前行;

“在行业维度,我们只涉足了机场、制造业和服务业等近10个行业,虽然我们已经与多个新领域的生态合作伙伴完成了从0到1的示范和试运营(2022年将给大家惊喜),距离千行百业的梦想还差很远;

“在价值维度,我们服务的客户虽然多数已经实现基本的降本增效或者安全的增强,但全面无人化仍然有待价值闭环的深入打造。”

为世界交付AI驾驶员,要求克制“从鱼头吃到鱼尾”的欲望,不造车,不进入业务运营,而是花气力打造能快速适配不同车型、应用于不同行业和长尾场景的技术栈。

过去几年中,驭势科技在核心算法的泛化能力、长尾场景库、自动化/自适应工具链的打磨和积累上走在了行业前列,AI驾驶员已横跨A照(公交)、B照(物流)、C照(出租/私家车)和配送的全系列场景。

对于新的一年,驭势科技也立下了新的目标:“2022年,我们希望在三个维度进一步提升。”

·5家以上OEM合作方,将开发新车型的时间缩短到周级别;

·将成熟车型落地新场景的时间缩短到天级别;

·20家以上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基于驭势标准方案打造不同行业的深度解决方案。

4、拳击+马拉松

必须用结果来证明

2021年的这个时候,吴甘沙将无人驾驶创业苦旅比作航海,海洋的深邃和未知对于这个20年周期的赛道是个恰当的比喻。“但是从去年的下半年开始,我们更愿意用登山来激励自己,相比海洋,山是看得见的挑战,过了山,才见海。”他说:“明知山有虎,再向虎山行。2022年我们的选择,就是直面问题,迎难而上。”

不过,关于无人驾驶终局,他一直认为会是一场拳击赛,最终只有寥寥数人last men standing。但拳击赛之前的资格赛,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至少10年,练出拳击的能力才能避免马拉松途中力竭而退出,这是战略的核心。“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是朴素的真理。

通过一个个实战案例,逐渐沉淀出清晰的标准化方案,以更丰富的服务产品组合展示无人驾驶的魅力,同时让每一个客户享受无人驾驶的最佳价值闭环,正是驭势科技今年、以至未来几年努力的方向。

驭势科技迈步之时,并非人人可以看懂,而现在,结果已经用来证明!

- End -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智车科技IV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