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如日中天的“抗韩”主力酷派,重回国内市场,胜算几何?

通信小匠 2022-03-24

抗韩酷派诺基亚

2360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自2021年12月宣布重回国内市场,并且要“三年内重返第一梯队”以后,酷派再次受到国内投资人和消费者的关注。

2022年3月11日,酷派集团发布公告,称将于3月23日举行董事会会议,“以考虑及批准本集团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12个月的年度业绩及派发年度股息(如有)”。

时至今日,仍然关心酷派股价的投资者不多了,毕竟其早就成了“仙股”。自2019年7月19日复牌以来,酷派的股价就一直处在1港元以下,最高点也不过0.53港元。造成今天这种局面,在于酷派长久以来对“别人”的“依赖”,先是“依赖”运营商订单,错过了自我迭代升级的最佳时期,后又“依赖”于“资本大腿”乐视,结果乐视出事,酷派也没能如愿转型、重回巅峰。

如今的酷派,在国内手机市场只是“边缘人”。根据国际权威调研机构Counterpoint的数据,2021年我国手机市场vivo、OPPO(包含一加)、苹果、小米、荣耀、华为、realme几个品牌市占率超过96%,剩余4%是others。同年宣布回归国内手机市场的酷派,自然也是others中的一员。

这个曾如日中天的时代“王者”,能否重获往日荣光。

1、曾是“抗韩”主力

中国手机市场曾形成“中华酷联”四强争霸之格局,这种格局维系了多年。巅峰时期,它们在中国市场占了半壁江山,在全球市场也极具分量,正是它们在家门口对诺基亚、三星,打响了狙击战。

2010年前后,中兴、华为、酷派、联想凭借品牌、渠道、产业链优势,在中国市场脱颖而出。酷派手机出货量曾列国产手机前三,在中国CDMA市场,凭一己之力与三星抗衡。2010年4月,酷派在国内CDMA手机市场的份额高达31.7%。诺基亚衰退后,三星主宰中国市场,酷派是第一个站出来“抗韩”的。

酷派从做传呼机起家,期间经过几次大蜕变,多次踩准节奏。1993-2001年,属于酷派的创始发展阶段。酷派1993年成立时,大哥大还是奢侈品,寻呼机(也叫BP机)逐渐流行。然而,寻呼机的核心技术也被国外垄断。于是,酷派从寻呼软件系统做起,逐渐涉猎全系列寻呼产品,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在寻呼行业做到国内市场第一,打破了洋巨头的技术垄断。

市场风云变幻,2000年前后,在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手机巨头的带动下,手机走进寻常百姓家。酷派放弃寻呼机,开启战略转型。2003年,那时还是功能机的天下,酷派便进入智能手机领域。2005年,酷派728诞生,这是全球首款CDMA/GSM双模双待智能手机。

2009年,3G在国内商用,酷派着手推动3G终端的普及。2013年,酷派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进入国内前三,全球前七。2014年,酷派开启4G领航,推动4G普及。这五年时间里,酷派让智能手机惠及了更多用户。

2、酷派还能打吗

2021年下半年,酷派发布了旗下首款5G产品——酷派COOL 20 Pro,6.58英寸的LCD水滴屏、支持DCI-P3色域、手机背面采用“Baby Skin”AG玻璃后壳,拥有USB-C充电口,也保留了3.5mm耳机接口,顶部有对称式的双扬声器。

这款手机还搭载了后置三摄,5000万主摄+800万超广角+200万微距镜头,天玑900芯片,八核CPU架构设计,物理内存为8GB,售价1799元以上。

酷派没有公布具体的销售数据,但从京东和天猫的官方旗舰店数据可以略窥一二。截至2022年3月18日,在酷派京东自营旗舰店里,COOL 20 Pro仅有500+评论。而在天猫coolpad酷派旗舰店,这款手机仅月销14台。

如果说京东和天猫旗舰店的销量以及收获的评论数不足以证明什么,或许我们可以对比一下酷派和小米手机的预售成绩。和小米一样,COOL 20 Pro正式开卖之前,酷派也玩起了“预售”,12月1日20:30开启预售,12月5日0点开售,消费者交100元预订,首销时可以抵300元,相当于首发到手价最低1599元。

不过COOL 20 Pro的预售情况并不理想,从12月1日20:30开启预售到12月3日,COOL 20 Pro在京东的预售量仅为2215台、天猫200多台。想当年小米手机第一代开放网络预定之后,两天内预定超30万台,而等到第一轮开放购买时,小米手机3小时内卖光了10万台库存。

两者之间的差距不可谓不大。“卖不动说到底还是酷派的“产品力”不足以打动消费者。在如今国内手机市场厮杀,光凭借营销‘套路’根本“扛不住”几个回合。”有网友称。

而推出这样一款产品,可见酷派回归并没有打算走“重研发”的路子。不过光从“钱”的角度来看,酷派似乎也无法“重研发”。

对于智能手机这种科技领域,想要站在第一梯队“傲视群雄”就得有过硬的技术,而过硬的技术实力则需要大额研发经费的投入。《欧盟工业研发投资积分牌》预测,华为2021年的研发投入约为175亿欧元(约合1229亿元人民币),小米创始人雷军预测小米2021年的研发投入达130~140亿元。

那酷派能用来研发的钱有多少呢?

公开资料显示,酷派在二级市场融资超过21亿港元,去年还签署了8.33亿港元股份认购协议,但融资回来的钱加起来还不到小米一年的研发投入的一半,如何支撑酷派通过研发来实现“破局”呢?而酷派集团自身的财务状况似乎也无法支持较高的研发投入,根据财报数据,酷派2020年收入约8.12亿港元,净亏损3.45亿港元。

当下的酷派确实需要一场硬仗和胜仗给市场信心,但实力看起来却很难允许。

3、酷派胜算几何?

酷派再次征战手机市场,胜算几何?这是媒体所关心的。要知道,手机市场,不同于其他市场,从过去10多年来看,但凡衰落的厂商,很少有能重新站起来的。摩托罗拉、诺基亚、黑莓等手机巨头,无不如此。

摩托罗拉、诺基亚曾经是手机行业的巨头,它们一度垄断了全球60%的市场份额,被认为不可撼动。然而,摩托罗拉从巅峰仅用了两三年时间,就难以为继,不得不出售手机业务,最后被一卖再卖,面目全非。

摩托罗拉跌落之后,诺基亚被誉为唯一的王者,市场份额超过40%。然而,苹果的诞生,安卓的爆发,诺基亚迅速坠入深渊,即便后来卖给微软,也未能挽救它。

黑莓也是一个典型,2011年,笔者曾参加过黑莓的一次新品发布会。那时,黑莓的眼中只有苹果。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体验跟不上时代,无法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黑莓此后迅速溃败,手机业务低价出售。

不说远了,即便是国产手机,近年也不乏这样的案例。联想手机、中兴手机、努比亚、金立、乐视手机等,都曾有一定的市场份额。然而,它们一旦摔倒了,就很难站起来。这是因为,其他厂商会形成快速替代。而且,渠道资源一旦丢了,要想快速重建,是不可能的。另外,能走进消费者认知的,也就只有少数几个品牌。重新出击,意味着一切都得重来,而市场规则,早已改写。

今天,国内市场的格局几乎固化,vivo、OPPO、荣耀、小米、苹果等头部品牌,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上处于领先,留给其他中小品牌的机会不多。淡出手机市场几年后,酷派要想东山再起,可能性有多大?酷派还能创造奇迹吗?文/徐上峰

文章来源: 零态LT,上峰说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通信小匠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