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芯片全球占比仅为4%?企业强劲增长,制造厂继续扩张,逆袭不是梦!

芯圈那些事 2022-04-06

晶圆半导体中国芯片

4175 字丨阅读本文需 10 分钟

2021年,我国GDP规模达到114.4万亿元,一年内GDP增加13万亿元,这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是第一次。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如何走好新的“赶考路”举世瞩目。

在这条新的“赶考路”上,我国的发展经受着来自外部的压力。压力之下,维护技术主权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在此当中半导体产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及生产的能力更是决定了中国信息技术主权发展的重要因素。

根据ICinsights最新发表的数据,2021 年 IDM(拥有晶圆厂的公司)、无晶圆厂公司和 IC 总销售额的区域市场份额由总部位于美国的公司领先。

图 1 显示了 2021 年 IDM 和无晶圆厂公司在 IC 销售中的份额,以及按公司总部所在地划分的 IC 市场的全球总份额(该数据不包括纯代工厂)。

2021 年,美国公司占据了全球 IC 市场总额(IDM 和无晶圆厂 IC 销售额的总和)的 54%,其次是韩国公司,占据 22% 的份额。中国台湾公司凭借其无晶圆厂IC销售额占全球IC销售额的9%,而欧洲和日本供应商的份额为6%(中国台湾公司在2020年IC行业市场份额首次超过欧洲公司。

韩国和日本公司在无晶圆IC领域的占有率极低,中国而台湾和中国大陆公司在IC市场的IDM部分的份额非常低。总体而言,总部位于美国的公司在 IDM、无晶圆厂和 IC 行业总市场份额方面表现出最平衡。

2021 年,日本公司的 IC 销售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其始于 1990 年代的良好态势。如图 2 所示,日本公司在 1990 年占据了全球 IC 市场份额的近一半,但在过去 30 年中该份额急剧下降,到 2021 年仅为 6%。虽然欧洲公司的市场份额下降幅度并不像日本公司、欧洲公司去年也仅占全球 IC 市场 6% 的份额,低于 1990 年的 9%。

与过去 30 年日本和欧洲公司的 IC 市场份额下滑相比,美国和亚洲 IC 供应商的份额自 1990 年以来一直在攀升。如图 2 所示,亚洲公司见证了它们在全球 IC 市场中的份额从 1990 年的微不足道的 4% 飙升至 2021 年的 34%。  亚洲 IC 供应商的这一份额增长相当于 31 年 IC 销售复合年增长率为 15.9%,几乎是同期 IC 市场总复合年增长率 8.2% 的两倍。

01

同一起跑线,中国大陆被拉下?

美国在把俄罗斯排除在全球金融系统之外的同时,又试图把中国排除在半导体供应链外。

3月28日,美国提议与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组建“芯片四方联盟”(Chip4),目标明确,将中国大陆排除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之外。

在当今世界,这四方可谓是芯片的霸主。

其中,韩国在芯片领域是全球一流水平,拥有全球顶级企业三星、海力士,中国台湾地区有全球最大晶圆代工企业台积电,日本在半导体材料、零部件、设备技术上有绝对实力。

虽然韩国目前已表态拒绝,美国此番操作落空,但一个更深刻的问题是,为何曾经处于同一起跑线的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取得如此大的成绩?

要知道早在1973年,借着中美关系趋缓、欧美石油危机的机会,中国就曾试图从欧美国家引入当时世界最先进技术——7条3英寸晶圆生产线。

这要比中国台湾地区早2年,比韩国早4年,当时二者都还没有电子工业科研的基础。

即便到了1985年,江苏无锡的742厂也已经能够生产64k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几乎和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可后来为何就硬是被二者成功超越,还被甩下这么远呢?

韩国:政府给力+企业死磕

先拿韩国来说,芯片产业从一片荒芜到“超常规发展”,其实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支持和企业的“死磕”。

20世纪60年代开始,韩国的经济建设重心开始向重工业倾斜,政府倾其所有国家资源,集合财团之力,扶植芯片企业发展,甚至为了芯片产业制定了“BK21人才战略”及强大的产权保护机制,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的高效融合,防止半导体技术泄露,逮捕产业间谍,维护知识产权。

政府与财团的共同努力成就了韩国的芯片产业,也让“三星共和国”成为超越国家的存在。

但特殊的政商关系和利益输送也让韩国总统成了高危职业,三星的伟大事业就伴随着无数政治家付出了丢官入狱的代价。

而且韩国企业普遍拥有强烈的狼性文化,擅长在市场萧条周期进行逆向投资,硬是用资金将一大批半导体企业挤出了市场。

当然,“韩国芯”的崛起还有那么点“小幸运”,这源自美日半导体争霸及随后的政治调控。

彼时,美国以反倾销、反投资、反并购等手段发起针对日本半导体企业的反倾销诉讼案,而另一边计算机行业需求增长,导致全球市场上256kDRAM严重短缺。

韩国政府恰好正大力支持发展半导体产业,三星等韩企也正致力于进军DRAM产业,再加上廉价而勤奋的劳动力,这些企业便顺理成章地成了美国芯片产业定向扶植的首选对象。

中国台湾地区的崛起

再看中国台湾地区,半导体行业如此发达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不受《瓦森纳协定》的技术压制,“起点都比大陆高”。

当中国大陆只能采购到中低端的光刻机时,台湾地区的企业却可以自由使用最先进的高端半导体设备,由此也就不难理解,华为能自主研发出麒麟芯片,却难以完成自主生产,部分得归因于《瓦森纳协定》的技术封锁。

当然,台湾地区半导体后天的开创式创新也是其崛起的关键性变量。

就拿台积电来说,创始人张忠谋从一开始就敏锐地察觉到半导体设计公司和制造厂代工的分离趋势,且为了绕开成本和芯片专利障碍,当机立断创造性地把芯片设计与生产分开,专攻晶圆代工,并通过不断迭代新一代的制造技术,将芯片代工做到极致。

这奠定了台积电“晶圆代工一哥”的地位,也支撑起了台湾芯片产业的荣光。

02

中国生产了多少芯片?

最近,IC Insights 的2021-2025 年全球晶圆产能报告按地理区域(或国家/地区)列出了全球每月安装的晶圆产能。

需要特别强调一下数据代表的含义,每个地区数字是位于该地区的工厂的每月总装机容量,而不管拥有工厂的公司的总部位于何处。例如,韩国三星在美国安装的晶圆产能计入北美产能总量,而不计入韩国产能总量。ROW“区域”主要包括新加坡、以色列和马来西亚,但也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区。

《2021-2025 年全球晶圆产能报告》中关于各地区 IC 产能趋势的一些观察结果包括:

• 截至2020 年12 月,中国台湾安装的晶圆产能全球领先,市场份额高达21.4% 。排在第二位的是韩国,占全球晶圆产能的 20.4%。中国台湾是 200 毫米晶圆的产能领先者。在300mm晶圆方面,韩国位居前列,中国台湾紧随其后。三星和 SK 海力士继续积极扩大其在韩国的工厂,以支持其大批量 DRAM 和 NAND 闪存业务。

中国台湾在 2011 年超越日本后,于 2015 年超越韩国成为最大产能持有者。预计到 2025 年台湾仍将是晶圆产能最大的地区。预计该地区将在2020 年至 2025 年间的晶圆厂月产能将增加140万片(八英寸等效)。

• 2020 年底,中国大陆占全球产能的15.3%,与日本几乎持平。预计2021年中国大陆装机容量将超过日本。中国2010年晶圆产能占比首次超过欧洲,2016年首次超过ROW地区产能,2019年首次超过北美产能。

• 预计中国大陆将是唯一一个在 2020 年至 2025 年期间容量份额增加百分比的地区(3.7 个百分点)。虽然中国大陆主导的大型新 DRAM 和 NAND 晶圆厂的推出预期有所减弱,但未来几年,总部设在其他国家的存储器制造商和本地 IC 制造商也将有大量晶圆产能进入中国.

• 在预测期内,北美的产能份额预计将下降,因为该地区的大型无晶圆厂供应商行业继续依赖代工厂,主要是台湾的代工厂。预计欧洲的产能份额也将继续缓慢萎缩。

03

2024年的中国半导体:仅次于美国和韩国

据SIA报道,来自中国公司的全球芯片销售额正在上升,这主要是由于美中紧张局势加剧以及全国范围内推动中国芯片行业发展的努力的结果。

SIA表示,就在五年前,中国大陆的半导体器件销售额为 130 亿美元,仅占全球芯片销售额的 3.8%。然而,根据 SIA 的分析 ,2020 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行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 30.6% 的年增长率,年总销售额达到 398 亿美元。增长的跃升帮助中国大陆在 2020 年占据了全球半导体市场 9% 的份额,连续两年超过中国台湾,紧随日本和欧盟,各占 10% 的市场份额。

如果中国大陆半导体发展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在未来三年保持 30% 的复合年增长率——并假设其他国家/地区的产业增长率保持不变,到 2024 年,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的年收入可能达到 1160 亿美元,超过 17.4 % 的全球市场份额 。这将使中国大陆在全球市场份额上仅次于美国和韩国。

同样令人吃惊的是中国涌入半导体行业的新公司数量。SIA表示,2020年,中国大陆有近1.5万家企业注册为半导体企业。这些新公司中有大量是专门从事 GPU、EDA、FPGA、AI 计算和其他高端芯片设计的无晶圆厂初创公司。其中许多公司正在开发先进的芯片,在前沿工艺节点上设计和流片设备。中国高端逻辑器件的销售也在加速增长,中国 CPU、GPU 和 FPGA 部门的总收入以每年 128% 的速度增长,到 2020 年收入接近 10 亿美元,远高于 2015 年的6000 万美元。

04

中国半导体企业实现强劲增长

在中国半导体供应链的所有四个子领域——无晶圆厂、IDM、代工和 OSAT——中国公司去年的收入都录得快速增长,年增长率分别为 36%、23%、32%、23%。在 SIA 分析中。中国领先的半导体公司有望在多个子市场向国内乃至全球扩张。

SIA 分析进一步显示,2020 年,中国大陆在全球无晶圆半导体领域的市场份额高达 16%,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中国台湾,高于 2015 年的 10% 。受益于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和 5G 市场,尽管出口管制收紧(主要由于中国官方贸易数据显示的大量库存),中国最大的芯片设计商华为的海思半导体在 2020 年创造了近 100 亿美元的收入。其他中国无晶圆厂公司,如通信芯片供应商紫光展锐、MCU 和 NOR 闪存设计商 GigaDevice、指纹芯片公司汇顶科技以及图像传感器设计商 Galaxycore 和 OmniVision(一家被中国收购的美国总部)均报告了 20-40%年增长率成为中国顶级的无晶圆厂公司。

与此同时,中国消费电子和家电OEM以及领先的互联网公司也通过内部设计芯片和投资老牌半导体公司的方式加大了向半导体领域的扩张力度,在设计先进芯片和建设国产芯片方面取得了显着进展。

05

中国大陆芯片制造继续扩张

中国还在构建其半导体制造供应链方面保持强劲增长,2021 年,国内宣布新增 28 个晶圆厂建设项目,新计划资金总额为 260 亿美元 。中芯国际和其他中国半导体领导者则宣布建设更多的工厂,重点是成熟的技术节点。在各方支持下,晶圆制造初创公司在后缘制造领域不断涌现。

在芯片制造方面,由于华为和中芯国际被列入美国政府的实体清单(分别是中国最先进的芯片设计和代工),中国半导体产业受到了不小的影响。由于这一变化,从 2020 年 9 月到 2021 年 11 月,中国晶圆制造商在成熟节点(>=14nm)上增加了近 50 万片/月的晶圆(WPM)产能,而在先进节点上仅增加了 1 万片产能。仅中国的晶圆产能增长就占全球总量的 26% 。2021 年,中国也开始了国产移动 19nm DDR4 DRAM 设备和 64 层 3D NAND 闪存芯片的商业出货,并开始了 128 层产品尝试。虽然中国存储器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但预计中国存储器企业在未来五年内将实现 40-50% 的年复合增长率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后端生产方面,中国是外包组装、封装和测试 (OSAT) 的全球领导者,其前三大 OSAT 参与者合计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 35% 以上。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半导体芯片销售的快速增长很可能会持续,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政府的坚定承诺以及面对不断恶化的美中关系的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尽管中国要赶上现有的行业领导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在先进节点代工生产、设备和材料方面——但随着中国加强对半导体自力更生的关注,预计未来十年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本文来源:新鼎资本,德培论道,半导体行业观察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芯圈那些事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