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集采出手,骨科耗材大幅跳水,手术机器人是耗材厂商的出路吗?

绕波特 2022-04-13

机器人医疗耗材美敦力

2431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集采执行规则正逐步细化。价格调控铺开后,非中选产品、具有可替代空间的非集采产品也难逃降价之围,价格规范将在全行业引起震动。

带量采购落地后,耗材生产企业的成本控制、供应考验正式开始,医疗机构也要适应新的配送机制,采购效率和库存管理能力亟需提升。

1、两部委发文,严查供应、配送、伴随服务

目前已有多省明确关节国采执行时间。其中,陕西、海南省已于3月35日落地执行,天津市已于4月10日起执行中选结果。此外,广东、辽宁、甘肃将于4月15日起执行,江西省将于4月26日起执行。

安徽省由于此前省采合约尚未到期,国采中选结果将推迟至12月执行。

集采执行过程中,医保、企业和医疗机构各环节部分旧有经验不再适用,新的配套措施也随之出台。

3月31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国家医保局办公室 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关于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配套措施的意见》,从国家层面为人工关节国采落地提供保障方向。

值得关注的是,《意见》特别指出,医疗机构和第三方机构不得在进院、库存等环节向中选企业收取附加费用。

《意见》还特别强调,医疗机构要适应集采后配送新机制,加强采购和库存管理能力建设,提升信息传递和采购运转效率,实现院内医用耗材备货、使用、盘货、补货等环节精细化管理,为临床使用做好服务。

中选产品的供应、配送依然是重点监测对象,此外,此次集采中比较特殊的伴随服务也将被重点关注。

在医保支付方面,《意见》指出,人工关节集采中选产品以含伴随服务费的中选价格为支付标准,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医保基金按规定比例支付。

非中选人工关节属于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各地要采取措施,在两年内渐进调整支付标准至不超过集采同一分组中选产品的最高中选价格。

在这次联动各省医院带量采购的风潮中,骨科创伤耗材价格彻底迎来历史新低。严峻的行业形势面前,耗材厂商或将集体迎来一次并购和收购潮。

2、医疗耗材厂商的出路在哪里?

浩悦资本的管理合伙人杨振军对医健AI掘金志说到,“如今,(骨科耗材厂商)被手术机器人公司收购,不失为一种好选择。”

短期来看,耗材傍身机器人,不仅能获得自身发展的第二曲线,还能使机器人公司获得稳健的现金流,促进收入结构转型。从达芬奇的成长轨迹来看,「机器人+耗材+服务」的模式,或许会让医疗行业迎来一种新变化。

医疗机器人与耗材的「相互成全」

医疗机器人公司与耗材公司的兼并、融合,国外市场早已给出了参照样本。

据《医健AI掘金志》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美敦力、谷歌、强生、捷迈、施乐辉、西门子、史赛克、CRM Surgical等传统龙头公司,都通过收购、并购与自身体系融合,在手术机器人领域完成布局。

其中,在骨科机器人领域的收购最为频繁。

3、国外四大器械巨头收购机器人公司的代表性案例

以全球最大的医疗设备制造商美敦力为例。2018年,美敦力公司以16亿美元现金购买以色列骨科机器人公司Mazor Robotics及其机器人辅助手术平台。

在收购完成后的一个月,美敦力在美国推出了Mazor X Stealth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平台,不仅扩大了美敦力在脊柱外科市场的领导地位,还加快了其向机器人辅助程序的研发节奏。

经过一年的产品技术消化,2019年,美敦力推出了Hugo Ras模块化腹腔镜手术机器人辅助系统。

在两种机器人以及辅助系统推出后,美敦力的耗材能力得到了极大的体现:不仅机械臂设计灵活,末端执行器还十分兼容公司的现有产品组合。

这种设计,让医生不需要花费精力适应新器械,也被业内人士看作美敦力挑战达芬奇的一个重要优势。

相比于达芬奇以十年为周期进行机器人产品迭代,美敦力将机器人产品上市的周期压缩到更短。

杨振军表示,“很多耗材公司看好一个方向,但不一定完全自己去做这个事情,并购就是一条捷径。从结果上看,全球医疗器械巨头都至少收购了一个机器人公司。”

在杨振军看来,传统骨科耗材领域发展数十年,行业创新相对不多,而如果和代表数字化、智能化、微创化、精准化的机器人进行有效的整合,却能打开耗材创新的新通道,进而走出公司的第二曲线。

两者兼容后,一方面能保持自身增长势头迅猛,以其综合性耗材、先进性机器人技术巩固企业现有的增长亮点、刺激疲软的是市场业务;另一方面还能在保持自身庞大的市值同时,积极拓展下一赛道飞速发展空间。

如今,骨科机器人厂商和耗材商“相互成全”的逻辑,也在中国市场上演。不过这个思路有些不一样。

4、行业的跨界、整合,何时出手是最佳时间点

在骨科类高值耗材的集采背景下,骨科手术机器人正成为行业巨变的关键节点。

近年已有6款国产骨科机器人产品先后上市,如天智航、鑫君特、键嘉、和华瑞博等。预计到2023年,还有多款产品能够顺利“拿证”。

经过前几年的市场培育,集采政策红利的爆发,北京已经在去年10月正式将骨科类手术纳入医保,全国各省份陆续列入收费目录,骨科机器人的手术量有望在2026年突破50万台,累计装机量有望达2000台。

已获得NMPA批准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产品

综合来看,超百亿规模的骨科机器人市场已经成为了下一个蓝海市场。目前,国内已经出现天智航、微创医疗、键嘉等相对成熟的产品。

尽管骨科手术机器人被外界视为正值壮年,但自身的商业化能力依旧是个变数。

在手术机器人行业,无论是国内外,商业化趋势一定是围绕「设备+耗材+服务」打造闭环,收购耗材是关键的一步。下一步,才能聚焦在智能化、耗材、核心零部件等方向,以平台化为大趋势,真正迎来人机交互的手术机器人。

手术机器人的商业模式和未来发展方式,图源杨振军医疗机器人大会演讲

一是能够不断完善产业链布局,二是为机器人产品找到一条更稳定的现金流,将过去 「 以药、械养机」的思路变成「机器人反哺其假体、耗材销售」。

“手术机器人这种高度复杂系统面临的产业化风险,是从小批量到规模化。它不是量变,而是质变。”元禾原点投资合伙人杨志文,曾在今年年初的2022中国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大会上这样感慨。

“当下是行业整合的窗口期,期待优秀的投资人可以助力优质手术机器人企业,加速整合耗材企业。当整合到一定阶段,国产机器人的崛起才真正到来。”杨振军表示。

因为机器人本来就代表未来的方向,长期来看未来将是机器人赋能耗材,由机器人去定义耗材,带来一个新的医疗时代。

未来,手术机器人赛道需要投资人、机器人、耗材三方共同努力。

杨振军预判:“5年之内,国内机器人收购耗材的事情肯定会发生,具体的时间点无法预判,这是多方运作的一个结果。”

比如耗材公司的估值是否被打到最低、收购时的竞争对手是谁,会不会抬高交易价格、类似教育的改革政策是否又倒向手术机器人这一边。

合纵、连横的故事,自古有之。未来,手术机器人与医疗耗材的收购与被收购,一定会不断上演。

文章来源: 赛柏蓝器械,雷锋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绕波特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