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Pv4“跃迁”到IPv6,互联网行业哪些产业迎巨大“换新”机遇?

微观人 2022-04-26

ipv6互联网产业ipv4

1853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日前,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2022年工作安排》。《工作安排》明确了2022年工作目标,到2022年末,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7亿,物联网IPv6连接数达到1.8亿,固定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到13%,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到45%。网络和应用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服务质量持续提升,IPv6网络性能指标与IPv4相当,部分指标优于IPv4。数据中心、内容分发网络、云平台和域名解析系统等应用基础设施深度支持IPv6服务。新出厂家庭无线路由器全面支持IPv6,并默认开启IPv6地址分配功能。

IPv6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互联网协议第6版)的缩写,是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设计的用于替代IPv4的下一代IP协议,其地址数量号称可以为全世界的每一粒沙子编上一个地址。较于IPV4,IPV6具有更大的地址空间、用更小的路由表、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好的头部格式,并且其增加了增强的组播支持以及对流的控制,使得网络上的多媒体应用有了长足发展的机会,为服务质量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平台。除此之外,IPv6加入了对自动配置的支持。这是对DHCP协议的改进和扩展,使得网络的管理更加方便和快捷。

2022IPv6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目前,从网络端到端IPv6渗透率看,运营商网络中无论是接入网、城域网和骨干网等领域,IPv6已经获得全面支持,后续运营商在IPv6改造方面投入景气度不会降低,而第三方IDC、CDN及云计算基础设施IPv6改造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不仅仅是苹果公司,终端设备能否支持IPv6已经普遍受到各国政府和业内科技公司的重视。国际上,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纷纷将IPv6提升到国家战略的角度,要求国内的终端厂商的产品支持IPv6。马来西亚政府更是明确要求2020年7月起所有进口本国的终端设备必须支持IPv6。

据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IPv6行业深度剖析研究与投资分析预测报告》分析,已经过去的2021年,对于IPv6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我国的IPv6发展走过“网络就绪”“端到端贯通”等关键阶段后,正式步入“流量提升”时代。

据网信办,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底,我国IPv6活跃用户数达6.08亿,占网民总数的60.11%。物联网IPv6连接数达1.4亿,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35.15%,固定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9.38%,家庭无线路由器IPv6支持率达16%,政府门户网站IPv6支持率达81.8%,主要商业网站及移动互联网应用IPv6支持率达80.7%。主要年度指标超额完成,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2020年是《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二阶段的收官之年,我国IPv6规模部署工作已经进入了决胜攻坚的关键时期,同时“IPv6+”创新生态已经初步形成,IPv6规模应用正在迈向新的阶段。

截至2020年11月,我国IPv6活跃用户数已达4.35亿,约占中国网民的46.27%,IPv6地址资源位居全球第二,网络基础设施方面,LTE网络和固定宽带网络IPv6升级改造全面完成;应用基础设施方面,三大运营商的IDC已经率先完成IPv6的改造,支持IPv6的CDN节点超过92.67%;网站与应用方面,TOP100商业网站及应用已经支持IPv6访问,政府、央企、新闻网站IPv6支持率也大幅提升。

展望已经开启的2022年,随着整个社会加快数字化转型,尤其是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兴起,IPv6规模部署将更加深入,流量提升将持续提速,“IPv6﹢”创新体系也将进一步完善,夯实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网络底座”,“流量提升”时代全面开启。

IPv6产业迎来机遇发展巨大

互联网电视对网络承载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从互联网电视入手,IPv6解决了多种设备连入互联网的障碍,也为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应用的大发展打下了基础。多家券商研报指出,IPv6将引发下一代产业变革,为产业发展带来机遇。

申万宏源研报认为,IPv6网络建设中最先受益是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厂商,而网络设备商受益最大,包星网锐捷、新华三、紫光股份、中兴通讯等。以中兴为例,作为国内首家获得IPv6 Ready第一阶段认证的厂商,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系列IPv4/IPv6双栈数通产品,能提供覆盖终端、承载网以及业务的端到端IPv6演进方案,此前已与各大运营商合作,在上海、南京、长沙等多个城市部署IPv6网络,探索IPv6商用模式。

目前华为、中兴、小米、OV、苹果、三星等中外手机厂商新申请入网的移动终端设备都已支持IPv6地址。

运营商层面,2018年6月,三大运营商联合阿里云宣布,全面对外提供IPv6服务,计划在2025年前助推中国互联网真正实现“IPv6 Only”。

不过从IPv4到IPv6的过渡并非一蹴而就,须二者共存逐步过渡,目前三种技术,不论是双栈技术、隧道技术还是NAT64技术虽各有千秋,但并非尽善尽美,需要完善。

此外,运营商的网络改造需要投入巨资,且短期内无法得到很大的回报。

与此同时,由于IPv6应用发展慢,并没有形成商用良性循环,只有让大量的互联网应用跑在IPv6上,才能破解这一难题。

可以说,IPv6的部署是一项庞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需要整个产业链的企业和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可以肯定的是,随着5G时代我国IPv6规模部署向广度和深度扩展,IPv6应用将更加丰富,普及将明显提升,IPv6的市场空间进一步被打开。

文章来源:通信信息报,中研网, 证券时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微观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