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上天的“汽车”将拥有万亿市场,如何捕捉新风口?

闭门造车 2022-04-26

汽车会飞的汽车小鹏

4263 字丨阅读本文需 10 分钟

按照摩根士丹利的预测报告,2030年全球飞行汽车行业在全球将形成30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到2040 年达到1.5万亿美元。

交通运输部、科技部在日前联合印发的《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中明确提出了“部署飞行汽车研发,突破飞行器与汽车融合、飞行与地面行驶自由切换等技术”的战略思路,由此又一次打开了公众对飞行汽车的联想窗口。

早在四年前,国家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办公室就发布了《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并完成了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过程,民航局也在2020年公布了分布于北京市延庆区等地的13个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名单,后来又将湖南省划定为国内首个全域低空飞行的试点省份,目的是为3000米以下低空空域运行管理等积累经验,并为全国低空开放提供理论依据。

飞行汽车的两次热潮

飞行汽车在近期大热,张扬军深有体会。去年9月中旬,他在海南参加“第三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飞行汽车是除了芯片以外最受关注的话题。大会甚至为飞行汽车专门开设了主题峰会,探讨解决方案和发展前景。

此次会议中,峰会主席张扬军作了《飞行汽车发展及新能源动力技术研究》的演讲,他是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2010年开始关注飞行汽车。长城航空发动机创新中心是我国航空发动机设计领域的首个国家级协同创新平台,近期,依托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成立了航空新能源动力分中心,专门研究飞行汽车和航空新能源动力,张扬军担任分中心主任。

飞行汽车概念骤然升温,源于近期的投资浪潮。9月初,研发载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上海时的科技宣布,一个月内完成两轮融资,合计千万美元,此时距离公司成立不足4个月。9月18日,上海另一家eVTOL产品研发制造商峰飞航空科技完成1亿美元A轮融资,创下当时国内eVTOL企业获得的最大单笔融资。

这项纪录很快在一个月后被打破。10月19日,小鹏汽车生态企业小鹏汇天宣布完成超5亿美元A轮融资,投前估值达到10亿美元。11月初,北京玮航科技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该公司致力于为城市空中高效出行飞行汽车提供动力推进技术支撑。不仅国内,8月以来,美国eVTOL制造商Joby Aviation、德国eVTOL制造商Lilium、美国飞行汽车企业Archer相继借壳上市,市值大增,引发关注。

这并非飞行汽车首次受到追捧。张扬军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2016年,美国Uber公司旗下的空中出租车部门Uber Elevate发布一份白皮书,提出“城市空中交通”(UAM,Urban Air Transportation)概念,认为可以利用三维空间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解决方案是发展空中巴士、空中出租车等飞行汽车

一时间,UAM概念被引爆。张扬军注意到,当时世界上大概有40家公司拿出了飞行汽车的方案,甚至有公司开始接受订单。最引发关注的是,2017年中国吉利汽车收购美国飞行汽车明星公司Terrafugia。Terrafugia的拉丁文意为“逃离地面”,成立于2006年,曾推出两代飞行汽车产品,被收购后中文名为“太力飞车”。此外,戴姆勒、丰田、现代、通用、大众、阿斯顿马丁、劳斯莱斯等多家车企,以及飞机制造商波音和空客也开始布局飞行汽车。科技公司英特尔、腾讯甚至也参与研发或投资飞行汽车。

风险投资也瞄准了eVTOL领域。据统计,2016年,全球有15起相关投资,总金额接近1.3亿美元,到了2020年,13笔投资筹集了超过11亿美元,主要集中在Joby和Lilium两家公司。

支持者押注未来,认为飞行汽车能为难以解决的城市交通拥堵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技术的进步让人们看到了可行性。过去100多年,一代代梦想家尝试为汽车插上“翅膀”,在空中安全飞行,都以失败告终。张扬军介绍,2017年前后,新能源技术给飞行汽车提供了一个新思路,电动化使垂直起降、分布式推进成为可能,智能化提高了安全性,降低了操作飞行汽车的门槛,大众化成为可能,“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出现,对航空飞行器的设计是一次革命”。

四年后,飞行汽车的技术和应用场景逐渐明朗。上海峰飞航空高级副总裁谢嘉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近两年,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无论是电池、电机还是电控,包括分布式发电等技术都成熟了许多,也被广泛应用。此外,国内外多家制造商的eVTOL在旅游观光、物流运输、医疗急救、消防应急等场景投入使用,导致今年行业迎来比较大的爆发。

张扬军注意到,此前还有声音争议“飞行汽车是否是未来的趋势”,今年业内对此已经达成共识,转为讨论“如何实现技术和应用的突破”。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技术和产业的跨界融合成为重要发展趋势,飞行汽车是汽车、航空、新能源三大领域的交汇点,同时也是新材料、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未来的重要应用场景。车企、飞机制造商谁也不想错失布局未来产业的机遇,而且研发飞行汽车的技术,“降维”也可以用于各自的产业,这是一笔“划算”的投资。

飞行汽车量产前的“瓶颈”

按照摩根士丹利的预测报告,2030年全球飞行汽车行业在全球将形成30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到2040年达到1.5万亿美元,期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城市低空交通市场。基于以上权威分析报告,国内以吉利、小鹏汽车等飞行汽车参与商都将量产窗口设定在了2025年前后。不过,从量产到商业化应用可能还有一段长路要走。

从技术瓶颈看,目前飞行汽车受到的约束还不少,拿驱动系统的电池来说,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空气阻力的影响,同样的锂电或者氢能电池载配在地面汽车上可能续航数百公里,但安装在飞行汽车身上续航里程却只有几十分钟,且短期内开发出更大能量密度和更强功率密度的电池并不现实;另外,如同直升飞机的单个桨翼飞行过程中发出巨大噪音一样,飞行汽车同样目前没有解决低空状态下对城市的噪音污染问题,相关技术的成熟还需要较长时期的积累。不仅如此,飞行汽车离不开充足的基础设施支持,比如着陆点、停靠地、充电站以及陆空监控等设施建设需要以城市规划的调整以及地面物理设施的位移与改建为基本前提,从论证到实施绝非一蹴而就。

对飞行汽车如何监管也是等待破解的最大难题。如同传统飞机航空飞行,安全性是飞行汽车必须遵循的第一规则,从取得生产许可证,到拿到交通适航证,再到商业化交付,飞行汽车产销的程序化控制任何一步都需要严格的标准指引,同时运行过程中故障率测定等也离不开明晰的规则要求;目前来看,国内还并没有一家企业获得本土适航证,出于安全考虑,监管层表现出的谨慎态度可能会拉长飞行汽车的商业化时滞。

基于关键技术、基础设施以及监管规则的约束,未来飞行汽车的发展将朝着以下四个方向聚焦——

第一,竞争主体呈现分兵单列与跨界整合的力量矩阵。飞行汽车是一个多学科、多技术集合的产品,需要参与者在设计、制造以及服务供给等方面有充分的匹配能力,但目前来看任何一个参与者都无法达标,由此必然刺激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即便是初期存在一个企业单打独斗的现象,但市场竞争也会进一步凸显资本集群优势,因此并购将成为未来飞行汽车行业的主流。

第二,市场路径恪守先载物后载人的逻辑顺序。飞行汽车首先会在物流运输、医疗救护、消防灭火、应急救援以及公共安全等领域发挥特殊作用,客户往往是B端企业,运行过程一方面进行着飞行试验,让飞行汽车渐次融入城市路空交通运输体系,条件成熟后再推向C端,展开载人服务,但载人数量上监管会依据车辆大小做出严格规定。

第三,商业模式遵循先“打飞的”后“买飞车”的消费节拍。短期看,动辄百万售价的飞行汽车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而言是难以承受的支出,而且还有高昂的存停成本、管理维护成本等,因此,飞行汽车的商业化将首先表现为平台运营模式,类似“网约车”的形式向企业、个人提供“打飞的”服务,而随着技术的进步拉低了购买成本后,“买飞车”将逐步普及开来。

第四,驾驶方式秉持有人驾驶为辅和无人驾驶为主的操作格局。目前,欧美等国主流飞行汽车公司都采用了有人驾驶模式,但中国、日本等国则主张无人驾驶,比较起来后者的安全度显然要大于前者。在自动驾驶模式下,不仅可以通过电子围栏隔离,设置定点航线,飞机自动地将乘客运到终点,整个过程实现无人化驾驶操作,从而排除了可能出现的失误。

大家都有一个飞行梦

虽然距离飞行汽车真正上天还有一些距离,当仍旧挡不住大家的热情,国内外不少玩家已经蠢蠢欲动,提早布局。

或许会有网友认为“飞行汽车”还是一个十分遥远的事物,但据了解,截至2021年上半年,全球已有超过200家企业或机构在研发约420种型号的飞行汽车产品,其中不乏波音、空客、贝尔等飞机制造商,也有丰田、奥迪、吉利、小鹏等汽车企业的下属公司,当然更有国的Joby Aviation、德国的Volocopter、日本的SkyDrive、我国的亿航等一大批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从生产制造的角度来看,飞行汽车更接近汽车产业链,因此吸引了车企争相布局。现代汽车总裁申贾旺表示,他将亲自主导公司电动飞行出租车项目,并计划在2028年进行首次商业飞行,2030年逐步拓展运营规模并实现量产。2021年初,吉利科技集团旗下太力飞车获得美国联邦航空局的适航证书。该飞行汽车采用混合动力技术,设计最大起飞重量约850kg,巡航速度达每小时167km,巡航高度达3000m,航程达670km。不过,自从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南通航产业园的建设项目启动以来,太力飞车就一直没有更多的信息披露。当然了,吉利也没有“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2020年加入吉利的傲势科技也分别与太力飞车、德国Volocopter组建了合资公司,主要为各类无人机和飞车产品的新通航跨界生态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相较而言,小鹏汽车投资的小鹏汇天则更为专注于载人飞行,其发布的旅航者X2空机重量360kg,最大起飞重量为560kg,官方称其续航时间为35分钟,最大飞行速度可达130km/h,该产品采用陆空一体的构型,具备一台智能电动汽车的基本属性,能够在现有公共道路上自由驾驶,同时可以打开折叠变形系统切换为飞行模式,在法规、环境允许的条件下起飞。

小鹏汇天由创始人赵德力于2013年创办,2020年由何小鹏和小鹏汽车共同投资、控股,是中国新型飞行汽车设计规章制定的参与者。小鹏汇天已申报拥有200多项核心技术专利,拥有多年的无人驾驶系统开发、试飞经验,团队汇集了综合航电、试飞测控、适航与安全性、结构力学、工业设计、嵌入系统等多个领域的高新技术研发人才,目前团队成员近700人,超9成人员来自航空、汽车、互联网三大行业,研发人员占比85%,其中硕博占比近5成。2021年小鹏汇天完成超5亿美元A轮融资,创亚洲低空载人飞行器领域最大单笔融资纪录。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2021年10月24日曾提出该产品将在2024年进行量产交付,但当时还是受到了外界不少质疑:“是车还是飞机?”“有政策能支持吗?”等等。可以说《纲要》的出台,给飞行汽车赛道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肯定了小鹏汇天的发展方向,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相信会助力飞行汽车产业的发展。据小鹏汇天内部员工透露,小鹏汇天生产的智能电动飞行汽车是全新的领域,在核心技术、供应链、运用场景、适航法规等方面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参考,《纲要》中对于飞行汽车的战略部署是非常利好的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国内无人机界“霸主”大疆一直在公开场合避谈飞行汽车一事,但从日本专利厅整理发布的调查报告来看,2012~2018年期间,有584项飞行汽车相关专利在美国提交申请,574项专利在中国提交申请,有307项专利在欧洲提交申请,往后依次是日本、韩国。从企业来看,中国公司大疆创新排名世界第一(139项),前十强里美国企业占据八席,例如亚马逊科技、贝尔直升机、沃尔玛、优步等。虽然近几年的数据比较缺乏,但不难看出大疆早就在悄然布局了,其前景也同样值得期待。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电动大咖,证券时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闭门造车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