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遭遇最冷寒冬,新一轮“洗牌”开始,滴滴或将另谋出路下场造车!

2131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在网约车领域,要说其中的巨头,那么非滴滴莫属,但是,近年来,由于滴滴出现的各种问题,给滴滴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滴滴发展受到了影响,市场订单份额下降,市场竞争力减弱,这样种种的不利,终究还是开启了网约车新一轮的“洗牌”。

1、网约车行业正在遭遇最冷寒冬

昨天交通部公布了全国网约车3月订单数据情况数据显示,3月全国网约车订单量为53859.5万单,环比下降2.2%,在疫情的影响下网约车行业的总体订单量甚至不如一年前的2021年2月的5.6亿单。

在经过一年发展后网约车行业的人证司机增长了78.2万人,车证数量增长了40.5万本,而3份的订单却不及一年前,可想而知3月全国的网约车司机过的有多不容易。

另外部分城市对于合规进程的加快也在倒闭网约车平台“忍痛割爱”清退不合规司机,西宁市3月清退了4202辆无证车,石家庄一平台对平台内所有不合规司机进行清退,清退不合规司机数量高达9成。甘肃修订道路运输条例,对于擅开网约车的最高罚款3万元。广州联合6家网约车平台签署公约承诺不再招募不合规司机并且清退平台的不合规司机。

在种种压力下,不管是司机还是平台都将在这场寒冬中感受到阵阵寒意!

2、网约车“洗牌”开始,滴滴全线大裁员

近年来,滴滴一番猛如虎的操作,终究还是一步一步将自己带入发展的深渊,特别是赴美上市这样的行为,对滴滴的影响也算是很大的了。在滴滴发展有些麻烦的当下,滴滴最近也做出了一个动作。

根据相关媒体2月14日的报道,滴滴旗下的网约车、两轮车、货运等等业务都受到了滴滴总部的裁员通知。目前也就只有国际化部门和自动驾驶部门没有受到冲击。滴滴这次的裁员可以说是一次全业务的大行动。

当然,对于各业务的裁员,根据滴滴相关人士透露,滴滴每个部门虽然目前裁员比例还没有统一,但是大概都会裁掉20%左右的员工,这样的裁员比例也算是不小的。那么,滴滴这次这样大裁员,背后究竟有哪些原因呢?

滴滴如今这样大裁员,一个大家想必都能想到的原因就是滴滴目前业务发展不理想。当下,滴滴由于赴美上市被喊停,遭受国家审查,由于网约车市场竞争太激烈,滴滴现在的订单量已经是大不如前了。另外,从2018年到2021年,在这短短的三年之间,滴滴累计亏损已经高达将近900亿元,

而且,对滴滴打击更大的还有自己平台网约车司机的大量流失。一次在滴滴业务下滑,经济收益受到影响的当下,滴滴可能为了减少自己的经济负担,进行相对应的裁员。

另外,之前滴滴在自己的招股书上面曾经透露过自己未来的规划,表示要将资金的30%投入到提升共享出行、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的技术上面;30%要投到国际化发展业务上面,我们可以发现,滴滴准备将大量的资金用在提升自身的科技和国际化业务方面,这些方面很有可能是滴滴未来的发展重点。

3、网约车全面新能源一口价成为必然趋势

不知道大家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乘客打车普遍都喜欢选择一口价订单了,网约车行业低运价时代已经到来,在疫情期间的深圳,很多专车司机也不得不打开一口价功能。

另外在某些聚合平台上,现在乘客叫车系统也自动帮乘客勾选了一口价。

确实,随着网约车全面新能源时代的到来,燃油车正在逐渐被低运价逼出历史舞台,即便是在北方城市那些坚持不还新能源车的司机师傅也不得不向低运价低头,要想继续干网约车就换新能源车不然只能改行,对于他们只有这两个选择。

网约车行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为汽车新能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是在当下行业遭遇寒冬之时,最需要的可能是大家团结一心抱团取暖。

寒冬之下没有任何一方是可以独善其身的,不管是对于平台还是租赁公司或者是司机,都将在这场寒冬中见证行业的变革。

4、滴滴下场造车,靠网约车撑腰?

汽车圈曾信誓旦旦说自己不造车的除了华为之外,还有滴滴。近日,滴滴再次被传出要造车。

据了解,代号为“达芬奇”的造车计划或将于今年6月对外公布。初期计划将面向乘用车和网约车市场打造两款不同的车型。同时,滴滴将通过收购国机汽车旗下的国机智骏,获得生产资质和工厂,直接介入到汽车的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和运营。

近日,关于滴滴造车的传闻愈演愈烈,更有媒体报道滴滴已经在北京搭建起一个超过一千人的造车团队。

对于业内人士来说,滴滴最终选择下场造车早在意料之中。作为网约车大佬,滴滴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道路、司机和乘客等大量数据,在出行、货运、自动驾驶和金融服务等汽车相关业务均有所布局,可谓是有着丰富的上下游产业链经验。

滴滴亲自下场造车,或许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主营业务的下滑也许是推动其加快推进造车计划的主要原因。四年前,几起乘客遇害案相继发生之后,滴滴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顺风车业务也因此被下线至2020年,整个网约车行业也受到了国家的重新审视。

早在2018年,滴滴就曾与理想汽车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投资4亿元创立“桔电出行”。可随着美团成为理想的最大机构股东,这个合作项目最终搁浅。后来,滴滴寻求与比亚迪合作,滴滴提供产品定义,由比亚迪代工生产的纯电动车D1随即诞生。

从滴滴此前的合作项目来看,滴滴更多是数据的提供方,是产品的定义者,而且仅仅是针对网约车领域,几乎任何一个车企都有成为合作伙伴的可能性。但随着滴滴亲自下场造车,还切入了乘用车市场,摇身一变成为一众车企的竞争对手。

滴滴掌握众多司机、乘客以及道路数据,其实更利于自动驾驶领域的商业化应用。只不过,在未来智能汽车市场中,更多核心技术如自动驾驶等都被车企视为“灵魂”,这也为滴滴这种第三方供应商技术的落地应用留下了更多悬念。

或许,滴滴将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的能力,会让它在内卷的汽车市场中有另一番作为,带给用户全新的体验和选择。造车,也许是滴滴当下迫不得已的最佳选择。

文章来源:钟叔驾道,网约车观察,权重天下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番茄爱车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