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给邓小平做检阅车的老汽车人走了 | 汽车记忆

帮宁工作室 2022-05-05

中国一汽

2533 字丨阅读本文需 16 分钟

一汽离休干部赫世跃因病辞世,享年91岁

作者 | 葛帮宁

编辑 | Jane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那个为建国35周年、给邓小平做检阅车的老汽车人永远离开了我们。 2022年4月13日14时40分,一汽离休干部、原一汽轿车厂第一副厂长赫世跃因病在长春辞世,享年91岁。 “2月10日,(我)陪伴老爸住进吉林省一汽总医院,陪伴老爸度过生命中最后的63天,也是我生活中最难过、最难受的63个日日夜夜。”4月的最后一天,赫世跃之子赫建在其微信号“鹤邮”上写道。

很多一汽老员工表达了缅怀之情,其中提及最多的是“沉痛悼念一汽红旗的功臣,我们的老厂长”“赫厂长为红旗发展贡献一生。在单位时为人和蔼可亲,对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深受厂内干部职工爱戴,让人怀念”。 

曾在一汽轿车分厂工作9年的王喜平在车间时就与赫世跃相熟,他回忆道:“赫厂长是负责生产的领导,每天看见他穿着工作服穿梭在厂房里。那时生产不正常,经常缺件少货,他像个大调度,时常救急,很好地组织了生产。那些年的红旗CA770、CA771、CA772、一号工程等,他都付出了很多心血,说他是一汽红旗功臣恰如其分。” 李秉坚这样写道:“赫厂长离休后,(我)同他多有接触,他一直是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从不居功自傲。他离休后长期承担老干部党支部工作,是老干部队伍中的楷模,令人敬仰。” …… 1930年,赫世跃出生在河南开封。受抗日战争影响,他分别在河南临颍县和鲁山县念初中和高中,后考取中原工学院水利专业。一学期不到,开封第二次解放,他进入豫皖苏建国学院。南京接管后,他进入南京教育局人事科工作。 

1954年,赫世跃随南京支援者们一起加入建设一汽行列,之后被分配到一汽厂办公室,负责向一机部、计委等领导和机关写一汽建厂旬报、月报。自1955年夏起,他作为秘书开始在郭力身边工作。其后9年多,他们历经大跃进,历经困难时期,共同度过一汽艰苦创业的岁月。

▲郭力与工人下棋,左起分别为郭力、王少林、孙顺里、左人、王显、赫世跃

郭力调任一机部后,赫世跃去了一汽轿车生产科,后被提升为一汽轿车厂第一副厂长。他上任后接手的第一项任务就是,为建国35周年做检阅车,要按期完成任务,而且万无一失。 

当时红旗因为政策性亏损已经停产,但一汽人都不甘心。因此,给邓小平做检阅车时,大家都憋着劲干。1983年9月28日,田纪云按照指示下达检阅车任务,当年12月2日,中国汽车工业公司给一汽下达红旗检阅车任务,文件中写明“这是迎接建国35周年的第一任务”。 

12月3日,中南海警卫局张富勋传达对红旗活动篷车结构方案意见,时任一汽副厂长李中康和一汽轿车分厂总工程师赵静岩参加了这次会议。根据指示精神,确定试制红旗检阅车六项内容。 

其一,同意按照奔驰600活动篷结构生产,即仅后部改为活动篷,而驾驶室顶部仍保留原来的硬顶。

其二,增设扩音机。

其三,加装自动调节高度的脚踏垫(自动升降底板)。 

其四,1984年10月1日前提供两辆防弹型活动篷检阅车。

其五,活动篷收落后外露部分不要太多,以保持美观。

其六,李中康提出,防弹曲面玻璃生产很困难,是否可改中隔墙为防弹玻璃,这样与侧玻璃共同组成一个盒式的防弹结构。同时,希望装甲板薄些,以便尽可能采用红旗CA770底盘生产。 经张富勋请示,12月13日电复,同意上述修改方案。 任务非常艰巨。

一方面,当时红旗轿车已经停产,生产条件不具备。

另一方,完成具有可升降踏板、活动篷、防弹玻璃的红旗检阅车任务,时间仅10个月。这种情况下,赫世跃将生产重任扛了下来。 1984年1月2日,一汽轿车厂党委决定组建专用车阵地,安排队伍,紧急从国外订货,自力更生研制防护材料,在美国防弹布迟迟未到的紧急状况下用于生产。 

检阅车领导小组随即成立,组长是赵静岩,副组长是吕福源、崔洪松,统一协调指挥。同时,组建专用车车间,主任是王明山,从全厂抽调钣金、电气焊、缝纫、内饰、电工、汽车调整等工程40多人,形成封闭试制和生产阵地。 

设计方面,董仪卿负责自动升降活动篷与车体设计,何熙凤负责整车防护设计,杨晓负责自动升降底板设计,严广顺负责电器设计,钱海威负责总布置和制定技术条件。 

这个过程中,工人发挥了很大作用。王明山主动配合试制,将最好的钣金工王景尧调出,配合董仪卿组成三结合突击小组,经过一次又一次试验-失败-再试验,直至成功。其中,红旗检阅车的电动活动篷结构是一大突破,保留了后风窗,开篷后保持原风格,开度比一般硬顶天窗式大得多,这种车既宽敞舒适,又便于防护。

▲一汽建厂30周年。中间右9为饶斌,右10为赫世跃

1984年5月15日,胡耀邦和杨尚昆到长春视察工作,红旗检阅车按照试制程序已完成样车试制(未装防护的试验车),即将转入生产。他们在南湖宾馆试坐了样车,同时登上可自动调节高度的底板。胡耀邦高兴地说:“好,可以多生产几辆,要保证质量。” 经过250个日夜的艰苦奋战,红旗活动篷检阅车终于在8月20日结束装配。按预计计划进行路试后,于8月25日完成两辆检阅车任务,并送往北京。9月3日,一汽轿车厂组织由专业设计师及汽车调整、电气、缝纫、钣金各工种25人,组成检阅车维修服务队,由赫世跃和崔洪松带队前往北京。 1984年国庆前夕,红旗检阅车在京经过各种试车和演习后,被批准参加国庆阅兵活动。维修服务队对两辆红旗检阅车进行最后检查,检阅车顺利完成阅兵任务,受到嘉奖。

1990年,赫世跃从一汽离休。

▲图右3为范恒光,右4为赫世跃,右5为崔洪松,右6为王振。第二排右1为李中康,右2为程正

赫世跃生前曾两次接受我们的访谈。第一次是2016年2月25日,他在位于长春的一汽寓所里,为我们讲述中国汽车工业创建者之一郭力的往事。尽管刚做过心脏搭桥手术,但在两个半小时的讲述中,他丝毫不见疲态。 访谈结束前,他颇为动情地说:“我怀念那个时代,怀念那个年代的人。我跟着郭力厂长,不仅学会了做事,还学会了做人。可以说,他是对我这一生影响最大的人。”

第二次是2016年8月的最后一天,在同样的地方,他为我们讲述红旗往事。担任一汽轿车厂副厂长期间,他主抓红旗生产,先后组织红旗CA770、CA771、CA772、红旗活动篷检阅车、CA630、CA640和一号工程车等多种车型生产。那段时间,他每天上午都要到医院打点滴,下午居家休息。

讲述过程中,他几次提到红旗阵地和红旗精神。他认为,红旗精神包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一丝不苟、精雕细刻的严细精神;不为名利、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为厂争名、为国争光的进取精神”。他希望,一汽轿车厂能发扬红旗精神,继续把轿车事业搞好。

这两次访谈,他都做过精心准备,提前写好提纲。这位低调的长者并不愿意讲述个人。“我不想谈个人。你将来有事可以找我,只要是我知道的事,我可以给你讲。但有一条,我不愿意出头露面,不愿意写自己。不过,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我不反对,我也在力所能及地做些事情。” 如今,斯人已逝,但访谈就好像发生在昨天。我们重新整理这些文字,以此向他作别。 (本文部分资料来自《红旗》(中国工人出版社2017年出版),感谢赫建、潘成的大力支持)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帮宁工作室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