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盈率比微软谷歌百度还高的科大讯飞:再战C端,胜算几何?

小科工 2022-05-06

科大讯飞人工智能谷歌

3886 字丨阅读本文需 9 分钟

2017年,特朗普首次访华。这年的年度发布会上,科大讯飞在中央大屏播放了特朗普对科大讯飞的祝福: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世界,科大讯飞真的很棒!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这段视频是科大讯飞通过机器学习以及语音合成技术实现的,不知道特朗普后来是不是知道了,两年后,科大讯飞进入了特朗普“中国精选”,也就是美国实体清单。

过去一年,科大讯飞股价从60多块跌到了现在的38块,总市值只剩下800多亿元。但即使经历了这波价值回归,科大讯飞的市盈率也远比微软、谷歌、百度高,刚刚摘得港股“AI第一股”的商汤科技至今还是亏损状态。(以上数据截至4月25日)

那么,科大讯飞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为何会获得这么多的关注?值此机会,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家公司的秘密和未来。

这个公司是做啥的?

可能很多人用过讯飞输入法,也知道科大讯飞,但是如果他们知道这个公司上市,并且市值曾超过1400亿,就会产生一种认知割裂:搞输入法也这么赚钱?

正是基于这样的困惑,在科大讯飞上市十年之际,有人在一投资平台上悬赏100元大钞发出灵魂一问:科大讯飞,这个公司是做啥的?

这个问题如果让现在的当事人回答,就简洁很多:“科大讯飞是亚太地区知名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上市企业。”虽然“智能”出现了两次,但是核心词应该是“语音”。

科大讯飞总部位于安徽合肥,成立于1999年,现任总裁刘庆峰即当年的创始人,了解这个人或许有助于理解科大讯飞。

刘庆峰出生于安徽一县城,1990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因为专业成绩非常突出,1992年入选了中科大与国家智能计算机研发中心设立的“人机语音通信实验室”,之后又成为该实验负责人承担国家863项目“KD系列汉语文语转换系统”。

(1998年,刘庆峰与师兄弟参加863项目语音合成比赛 图源:网络)

按照这样的路径,刘庆峰成为一名科学家或者在市场上找一份体面高薪的工作都不成问题。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当年李开复找到这个26岁的年轻人,让他加入微软研究院,但被回绝了。

1999年,刘庆峰带着18位师兄弟无视当时微软、IBM等在中文语音市场的地位,拿着中科大的投资成立了科大讯飞,一边读博一边喊着“3年100亿”的口号。

一年后,科大讯飞推出的第一款兼具汉字语音录入功能的输入法“畅言2000”,但失败了,随后资金链面临断裂风险。当时,科大讯飞内部甚至有人想做房地产,刘庆峰稳住了,他说:“如果不看好语音,请走人!”同时,跑去找联想柳传志,拿了300万美元的投资。

当时联想方面顶着巨大压力,据说联想财务总经理参加完科大讯飞的月度会议后,回去后忍不住哭了。

此后几年,科大讯飞一边拿奖,一边在B端寻求业务合作。到了2004年底,科大讯飞销售额首次突破亿元,实现盈亏平衡,与联想、华为、海尔等500多家企业达成合作,国内语音市场占有率超过八成。2008年科大讯飞在深交所上市。

至此,科大讯飞的第一阶段已经走完,不过彼时的科大讯飞在业务上还有一些很大的问题。

当时科大讯飞的业务分为三个,语音支撑软件、语音行业应用产品(系统)、信息工程与运维服务。2018年,科大讯飞总营收2.58亿,这三者分别贡献了0.55亿、0.76亿、1.27亿。

其中,营收贡献最大的信息工程与运维服务毛利率只有16.4%,远远低于另外两个板块业务(70%到90%)。而且,信息工程与运维服务有1.26亿是安徽省贡献的。如何扭转这个营收结构是个问题。

恰巧,当时智能手机兴起。2010年,科大讯飞发布移动互联网智能语音交互平台——“讯飞语音云”,并在这个平台发布了一个示范应用“语音输入法”,也就是后来的讯飞输入法。这是科大讯飞首次正式与“智能”建立联系。

宠爱员工的公司

过去这一年,科大讯飞股价相比最高位跌去了近半,总市值只剩下800多亿元。

不过即使这样,4月25日,科大讯飞的市盈率是52,不管是刚刚收购了语音公司Nuance的微软(34),还是布局人工智能的亚马逊(44)、谷歌(21)、百度(25)、腾讯(11)都望尘莫及。

当你觉得科大讯飞股票性价比过低的时候,历史数据告诉你,从上市到现在,科大讯飞的市盈率长期维持在50到200之间,均值是106,中位数是86。

从上市之日算起,科大讯飞股价涨了16倍(后复权计算),如果按照去年最高价比,则涨了31倍(后复权计算)。如果联想能预知后事,还会在十年前卖出科大讯飞?

但刘庆峰肯定不会卖。从公司上市到现在,刘庆峰没有卖掉科大讯飞的一股股票,据说,他连股权证的密码都不知道。2021年,刘庆峰还新增科大讯飞7000多万股,持有的科大讯飞总股数到达1.68亿。

除了新增科大讯飞股票,2021年刘庆峰放弃了7545万的薪酬,只拿了560万,为的是奖励公司的A类优秀员工。

科大讯飞2021年财报显示,期内领取薪资的员工数为1.5万,职工薪酬是35.2亿,占了总营收成本的20%,这导致了该年度科大讯飞的净利润增速只有14.1%,远低于营收40.6%的增速。不仅如此,自2008年以来,科大讯飞的营收增长了70倍,但净利润增长了21倍。可见公司是非常宠爱员工的。

基于此,一些可能是科大讯飞前员工在社交平台上的靡靡之音基本可以忽略,比如知乎上就有人说,工资低、加班重,甚至还有些答非所问的,说实习员工多,公司崇尚人工智能,连拼车群都叫“AI拼”。

刘庆峰成立科大讯飞之初是想把它建成中国的“贝尔实验室”,一个只搞技术的地方,这也导致了科大讯飞在财务、管理上的混乱。当初联想投资科大讯飞后,还过去手把手教科大讯飞怎么做账、管人。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技术基因,科大讯飞在语音技术上获得了世界领先地位。但是语音市场容量有限,在接下来的这块人工智能赛场,考验的将是大数据和算法能力,相比互联网企业,科大讯飞能将自己的先机转化为胜势吗?

语音:进入人工智能的船票?

如今讯飞输入法已经更新至11.0版本,不仅在大众中有很高的普及度,也是科大讯飞消费者业务上的明星产品。除此之外,消费者业务还有办公本、录音笔、翻译机等智能硬件产品。

2021年,科大讯飞实现营收183.14亿,贡献最大的分别是教育领域(34%)、智慧城市(27%),消费者业务(智能硬件和移动互联网产品和服务)是9%。可见,科大讯飞这么多年了,依然擅长跟B端客户打交道。

一个可喜的变化是,毛利率严重拖后腿的“信息工程”(20.5%)业务占总营收的比重降到了15.6%。

这意味着,科大讯飞已经完成了过去严重依赖信息工程与服务的营收结构的过渡,现在科大讯飞需要的是在消费者业务,以及汽车、金融、医疗等新业务上找到机会。在这个阶段,至少从科大讯飞目前的宣传策略来看,如何讲好“智慧”故事非常关键。

如果说消费者业务还主要跟语音相关,那么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医疗这些业务,更多的就是“AI(人工智能)”叙事了。

科大讯飞很早就搭上了人工智能概念,如上文所说,它很早就搭建了自己的云平台,2011年推出首款入门级语音合成芯片,2014年开始“讯飞超脑计划”研究类人认知,在自然语言和计算机视觉上也有研究,而且产业链布局也很好。

但是,如果要回答科大讯飞“人工智能”的核心能力是什么?目前来看依然是语音识别。这从讯飞输入法上可以看出来,不管是语音变文字,还是文字变成语音,体验都很好,而且还支持国内23种方言和5种少数民族语言的识别。

但语音识别跟人工智能依然相差很远,就像李开复当年讲的,现在AI语音技术“只能把音变成字,字变成音,但讲什么一个字不懂。”

2013年科大讯飞拿到了安徽移动“智能电话客服”单子,后来智能客服业务在联通、电信又得到规模化运用。现在,三大运营商的客服服务已经由过去的人工按键完全转向了智能客服。不过,打过三大运营商智能客服的人应该清楚,如果你是查话费,自然方便了很多,但如果是问一些稍微有点逻辑的东西,智能客服就开始反应迟钝,表现出“智障”属性。

如果结合讯飞输入法来看,就不难理解,目前智能客服依然停留在语音识别阶段,即李开复所说的“音转字”“字转音”,字都认识但一个不懂,就像一个不会思考的复读机。

就目前的行业现状而言,当然没必要苛求科大讯飞,毕竟这家企业在语音识别、合成上做到了领先水平,就连特朗普都把它列入实体清单之中。

但应该看到的是,语音识别距离人工智能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类比计算机的话,语音识别可能就是鼠标、键盘,它只负责输入信息,但具体如何“计算”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

再战C端,胜算几何?

科大讯飞以“让机器能听会说,能理解会思考,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为使命。2021年3月,科大讯飞确立了“十四五”(2021年-2025年)末“十亿用户、千亿收入、万亿生态”的发展目标。

按照计划,这个目标达成时,教育业务要贡献300亿元,医疗、消费者智能硬件和开放平台各自贡献200亿元;汽车业务、运营商、智慧城市3个方向各100亿元。

从To G、To B、To C业务发展趋势看,科大讯飞预测:200亿时,G端可能55~60%,C端40~45%;400-500亿时到,G、B可能各半壁江山;1000亿时,C端占比60%到65%。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AI公司单纯依靠B端市场无法获得长足发展,拓展To C业务是必然趋势。

事实上,科大讯飞在创业之初就想在C端市场分一杯羹,却因种种原因屡屡受挫。2001年11月,科大讯飞举行了一场名为“半汤会议”的重要会议,决定放弃C端个人用户市场,转向开发B端企业用户市场。2004年科大讯飞首次实现盈亏平衡,2008年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智能语音第一股。

意识到自身商业化上的不足,科大讯飞从2018年开始实施“To B+To C”双轮驱动战略,再次从战略层面重点强调了To C发力。

短期看,随着C端产品增速加快,占比将越来越高;长期看,G端以政府为主的采购、B端以学校、企业为主的采购和C端以个人为主的采购会形成联动,相互促进。

由于C端产品尚在开拓期,其硬件成本及边际效应还没有完全形成,需要更快地抢占市场,市场投入、研发费用等加大。2021年Q4,公司围绕市场活动及广告投入近4个亿,其中以面向消费者的品牌营销广告投放同比增长90%。

2022年1月,科大讯飞正式启动“讯飞超脑2030计划”,战略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家庭,拥有能够端茶送水,能够陪伴服务、能够护理健康的机器人,向“全球人工智能产业领导者”的长期愿景迈进。

值得关注的是,To C领域玩家更多。与谷歌、百度等国内外人工智能巨头相比,在流量上,一直主打B端市场的科大讯飞明显处于劣势;在技术上,科大讯飞构建壁垒虽然存在,但窗口期并不长。

未来,科大讯飞能否在千军万马中突出重围,在AI千亿市值俱乐部站稳脚跟,还需市场的检验。

参考来源:

1.安徽日报:科大讯飞为信息插上语音翅膀

2.资本侦探:学联想、仿华为、做自己:科大讯飞的前世和来生

3.秦朔朋友圈:刘庆峰:无限风光在险峰

4.Nick说财报:从估值视角看科大讯飞

5.机器之能:10年营收增长率超25%,科大讯飞千亿收入、万亿生态目标能否实现

6.伯虎财经:科大讯飞:一套输入法撑起千亿市值?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小科工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