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的“亲儿子”,为何是一个笔记产品?云笔记的未来将使办公软件更加轻量化

IT猿人 2022-05-09

云笔记软件办公软件

2438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最近,App Store等应用市场上线了一款名为“语雀”的笔记产品,其logo的主体是嫩绿色,背景上有一只白色的小鸟。名为语雀,它的主要功能是帮助用户进行文档创作,以及积累碎片化的灵感。

产品虽小,“语雀”的开发者却大有来头,是支付宝的出品方蚂蚁集团。“支付宝亲生的。可能是西湖边上最好用的知识管理工具。”在B站的自我介绍中,语雀这样写道。

早在2018年,语雀就开始在阿里内部和蚂蚁集团得到了比较广泛的使用,并且对外开放给外部用户,后来又在支付宝和PC端上线了小程序和客户端,目前已经积淀了约700万用户、4000多万篇文档。直到最近,这款看起来很“轻”的生产力工具才推出了手机App,方便移动场景下随时随地记录和沉淀。

这让很多用户感到好奇,为什么语雀推出App如此之“晚”?一个主业是金融支付业务的蚂蚁集团,是在什么背景下做出一款笔记产品的呢?这样一款颇具文艺范的产品,背后又是一个怎样的团队?

1、谁“孵”出了语雀?

语雀起源于当时的蚂蚁集团体验技术部。当时,他们想做一个可以沉淀知识和灵感的工具,方便工程师更顺手地用“Markdown”的方式去撰写技术文档。所谓的“Markdown”,就是一种轻量化、易读易写的文字格式,且方便插入图表、图片等素材,是一种简洁、高效的记录工具。

语雀最初的版本只使用了极少的研发力量,只是想为公司内部打造一个工具产品。当公司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语雀,不断给语雀提出改进需求,内部员工的“共创”让产品功能日益丰满。

2018年,阿里内部已经有不少员工用上了语雀,使用范围也超出了最初设计时的“专供”工程师群体,很多产品、设计乃至行政方面的员工也开始使用语雀。“我这电脑买来一年了,到现在都没安装 Office 工具包。”曾有阿里内部员工对媒体这样表示。由此可见,语雀基本上满足了内部用户的使用需求。

语雀的支付宝小程序和网页等入口中,还有“广场”功能 可以进行信息流阅读

既然语雀能在公司内部得到广泛使用,它是不是可以走向更广阔的用户市场?顺着这个逻辑,语雀开始“对外开放”。但语雀的主要注意力仍在产品和运营上。镜同告诉刺猬公社,当时的语雀没有投入很多精力用在推广和扩大用户规模上,只靠自身的“好用”自然增长。

2019年,语雀加入了付费功能,当时的个人会员定价是99元/年,也针对公司和团队提供付费服务。“想看看这个产品有没有被外部用户真的在使用,而免费的产品很难验证”。为产品付费,恰恰是检验产品是不是用户“真爱”的绝佳标准。

这在国内的笔记、办公类产品的发展过程中颇显特殊:相比以免费模式追求快速占领用户的同行,很少有产品在移动端的App还没有推出时就上线付费模式。

除了用付费模式来验证有多少外部用户真正使用这款产品,语雀在当时的想法是集中有限的资源,聚焦在PC端。“我们发现用户沉浸式创作的场景多发生在电脑上,而PC端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得更好。”镜同说。

如今,语雀拿出了移动端产品,服务沉浸式、“有前因后果”的写作之前的环节——帮助用户更好地整理碎片化素材、沉淀灵感,把突然出现的想法随时随地记录下来。在语雀的App端,最显眼的功能模块就是“小记”,方便用户以一个个信息和知识“卡片”的形式收集素材,借助卡片工作法更好地完成沉浸式输出之前的准备工作。

而纵观整个笔记产品赛道,方便用户随时记录灵感的产品并不少:iPhone自带的备忘录、罗永浩的“创业遗产”之一的锤子便签、在PC端和移动端都很强大的印象笔记和有道云笔记......某种程度上,腾讯文档和飞书、钉钉、石墨等办公软件自带的文档产品,也可以提供类似的移动笔记功能。从产品的数量上看,似乎已经供给过剩了。

每个笔记类的产品,定位都不太一样。语雀的开屏页面有一句slogan——“构建你的数字花园”,意味着语雀更加偏向于用户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整理,让思考得以沉淀,变成一个永久性的知识点,不至于被繁复的信息流湮灭。

具体到办公场景,在面对腾讯文档、飞书和石墨等办公产品时,语雀和他们的关系不是完全的竞品。很多时候,用户会选用让自己最舒适的方式来进行工作沟通和文档撰写,而不是一股脑采用某款产品的“全家桶”。比如镜同提到,在公司内部有一些同事用语雀来文档、用钉钉进行工作沟通,等等。在这方面,“(公司)比较尊重个人选择,对工具没有做要求,喜欢哪个就用哪个。”

2、云笔记市场的集中程度会继续提高

在中国市场上,除了Evernote(印象笔记),主要就是有道云笔记和为知笔记等少数几家,一些产品退出竞争了(比如原盛大旗下的麦库iOS版从2013年8月起便没有更新)。随着产品不断发展,专业化是必然结果,这就带来产品的集中。比如有道云笔记今年通过合作接收了华为天天记事的所有用户和数据。

3、商业模式探索上兵分两路,但企业应用方向目前看来机会更大

To C的VIP用户收费,以及作为企业的协作服务售卖是云笔记商业化的两大基本方向。Evernote很长一段时间,是以付费用户为主要突破点进行商业模式构建的,在近期媒体采访中Evernote前CEO菲尔·利宾提到做分享和协作“错过了2、3年的时间”,“差不多一年前才认真开始做这件事”,说明他们认为在企业协作方向进入太晚,而同时这块机会较大。

作为同行,有道云笔记反而较早进入协作领域,从2013年下半年便开始策划云协作产品,去年6月内测推出有道云协作,并于去年11月正式版推出,到目前已经有近30万团队群组被创建,增长速度非常快。我们的判断是中国To C收费更困难,而企业付费能力其实并不低,所以两年来一直在To B这边努力。

4、云笔记和办公软件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云笔记作为一个颠覆性的创新应用,最初出现时以简单好用、跨平台的同步为特点,依靠这样的特点建立用户群后,必然向着更强大的方向发展,在某些场景下可以逐渐替代传统办公软件,模糊这两个品类的界限,这是未来云笔记产品发展的一个较大机会,可以据此持续扩大用户群体。从另外一个角度,办公软件也将不得不变得更加轻量,向云笔记这样的产品方向靠拢,从整体看,可以认为这两个市场将逐渐进行整合。

5、中美的市场特别是企业SaaS市场格局区别较大

个人认为,Evernote没有更早进入协作市场,或许与几年前这个市场中美国玩家已经较多有关。早在两三年前,Box, Dropbox甚至历史更久的Saleforce等都已经在企业协作领域耕耘,市场已经有些拥挤,想要进入的公司必须考虑这个因素。当然后续Slack这样的新兴产品的出现和快速增长,说明这个领域新的玩法机会还是存在的。

而看中国市场,SaaS市场在两年前还是一片空白,即使现在大体量的产品也很少。SaaS产品想要有好的体验,需要在本国部署,而Box等当时都没有中国服务(现在应该也没有)。因此,我们认为这给中国的SaaS公司非常好的机会窗口,有道云笔记也是希望在这个领域深耕的团队之一。

个人和工作信息的云端化、移动化,是一个必然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我们认为云笔记这个产品形态是单点突破的第一招,而企业应用是完成商业模式的第二式。

文章来源: 刺猬公社,DoNews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IT猿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