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长京东方10岁的面板二当家,330亿投资新产线,面板企业的未来是联盟吗?

3357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4月12日,深天马发布公告,将投资330亿元建设一条8.6代a-Si和IGZO液晶面板线,以车载、IT显示屏(包括平板、笔电、显示器等)、工业品等显示应用为目标产品市场。

受益行业高景气度,2021 年面板龙头厂商业绩快速增长。京东方、TCL科技等公司净利润都大幅增长。市场分析认为,随着产能整合和行业集中度提升,LCD 行业正由投资驱动的高速发展逐步进入成熟期,由新开产线的产能释放带来的周期波动将大幅平抑,半导体显示行业未来会走出周期性的特征,成为确定成长性的行业,行业龙头的盈利能力也有望趋于平稳增长,维持在理想水平。

一、OLED带着大饼一般的气势走来了

OLED全称有机电激光显示,其实并不是一项新技术。规模化商用产品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出现,一直没有大规模推开主要是工艺复杂价格高。2017年11月苹果在iPhone X上首先使用了AMOLED面板(有源矩阵体OLED,OLED技术的一种,下文不再详细区分),这是OLED用于主流消费电子产品的里程碑式事件。国内华为、小米等智能手机厂商纷纷跟进。根据摩根士丹利(大摩)证券科技产业分析师施晓娟的预测,明年OLED出货量将在今年4亿片的基础上增长50%达到6亿片,到2022年将达到8亿片。

那么,OLED相比现在主流的LCD(液晶显示器)的优势在哪里呢?

众所周知,面板显示色彩是通过打光实现的,LCD和OLED的区别就在于发光机制:LCD是把光源投射到显示屏上,在显示屏和光源之间再加一层液晶板来控制颜色,OLED是显示屏自身可以发光。如果把LCD想象成三层结构的奥利奥,那OLED就是一张薄饼。

对于手机厂商来说,OLED起码有两大优势:

1.显然,想把薄饼折起来、卷起来都很容易,但奥利奥就很有难度了。折叠屏既可以用来缩小手机尺寸,也能支持把手机打开变成平板,这么野的路子肯定要火;

2.更薄的OLED可以为其他元件节省下更多空间,比如屏下指纹就是把传感器放在屏幕下方。现在“全面屏”的发展趋势是把元件和屏幕相结合,结构更为轻巧简单的OLED优势十分明显。

据IHSMarkit最新数据,今年前3季度全球面板厂商共出货4.69亿片。其中OLED1.41亿片,同比增长17.5%,而LCD的两大品类LTPS和a-Si同比分别下降3%和13%。数据说明虽然LCD在出货量上还是市场主流,但是OLED已经到了爆发的前夜。

二、国家队二当家,深天马

这种通往未来的赛道一定少不了我们国家队的身影。我国面板选手主要有两位,一位是全能战士京东方(000725,北京队选派),另一位是深天马(000050,中航系选派)。今天橙哥跟朋友们唠唠深天马。

这家公司练了30多年中小尺寸专项,在LCD和OLED都有布局,基础挺扎实。

2015年至今,深天马的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均超过6%。最高的2016年达到10.04%,最低的2018年也有6.23%,是勤奋型选手。努力的回报之一就是在今年的车市寒冬中,深天马车载面板(全部种类)出货量逆势上扬,以15.6%的市占率升至全球第二。

2018年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微亏0.44亿。但是这里包含了金立手机破产给公司造成的7.10亿坏账损失。橙哥认为随着手机厂商的整合大体成型,公司不太容易再被这种偶发性巨雷劈中,因此应当把这个损失调整回来。

按照公司2018年3.4%的综合所得税率和5.71%的少数股东权益计算,公司去年的扣非归母净利润实际上在6.03亿左右,比2017年少了近40%。这个数字估算的成分很大,但是足以定性说明问题。考虑到去年是面板价格跌得非常狠,狠到日韩面板企业纷纷减产甚至退出LCD产能,橙哥觉得有利润就很不容易。今年前3季度公司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45亿,同比微增7.25%。

根据IHS Markit数据,公司今年3季度OLED全球市占率约为1.2%,排名第6,应该说已经拿到了OLED赛道的参赛资格。

三、多家龙头利润大涨

不久前,深天马A发布年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8.29亿元,同比增长8.88%;实现净利润15.42亿元,同比增长4.61%。

深天马A在年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把握市场增长机会,持续加大资源投入,深耕利基市场,深入推进产品结构升级,优化业务组合,不断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

公司各成熟产线保持满产满销,a-Si业务持续提升效率与效益;LTPS业务在保持智能手机业务领先的同时,发力拓展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及车载显示业务,成长迅速;AMOLED柔性手机显示模组产品技术能力持续提升,出货量和销售额大幅增加,穿戴业务快速增长,市场和行业地位进一步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深天马A的业绩在行业中并不算亮眼。从年报数据来看,面板行业近两年景气度较高,行业龙头京东方A、TCL科技等2021年净利润都实现较大幅增长。

京东方A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收约2,193.10亿元,同比增长约61.79%,同时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58.3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约412.96%。

3月10日晚,TCL科技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2021年,TCL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635.28亿元,同比增长112.8%;归母净利润为100.62亿元,同比增长129.3%,扣非净利润为94.17亿元,同比增长221.1%。

显示业务方面,TCL科技指出,2021年受供应链波动和全球部分区域市场需求调整的影响,主要大尺寸产品价格自三季度回调,但行业整体利润率提升,产品均价仍高于2020年同期。同时,受益于公司产能规模提升、大尺寸产品高端化策略实施、中尺寸产品和客户加速突破、小尺寸产品聚焦差异化等积极措施,显示业务净利润同比增长约340%。

海通证券指出,面板行业格局优化将带来长期增长。从供需的角度看,未来供给方面,产能不像过去集中大幅扩产,需求面积基本保持稳定增长,在一些成熟的应用场景增速可能较低,但新应用场景需求将会出现高增长,行业供需将保持动态平衡。

从竞争格局来看,价格回调将使一些成本竞争力弱的产线出现亏损,将加速行业落后产能退出,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不变。

四、面板行业的未来:国产创新同盟初长成

对于中国面板行业而言,被纳入苹果供应链的意义要远大于产能扩充和技术开发,这也是京东方的OLED产业逐渐被市场看好的原因。

2020年底,京东方成功打入苹果供应链,并为iPhone 12和后续的iPhone 13两款机型供应OLED面板,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京东方共为苹果供应了1500万块-1600万块OLED面板。

尽管尚不得知iPhone订单为京东方带来的受益如何,但从iPhone 13的物料成本来看,其屏幕成本要占据总机成本的20%,105美元的价格也要远远高于安卓阵营中6英寸OLED面板的平均报价。

这或许将成为国内OLED厂商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生产良率不足及行业恶行竞争,国内OLED产业普遍存在着亏损问题,但随着京东方在苹果产品线内的占比逐渐提高,这一状况或将得到改变。

近期,据外媒The Eelc报道,京东方已经与苹果签署合同,在今年为后者供应20%的OLED屏幕,如果信息属实,京东方在今年对苹果的出货量或将达到4000万-5000万片级别。

京东方在OLED产业上押宝的不止是苹果。

在此前《凯盛科技UTG突破,折叠屏表面功夫已就》一文中,我们提到了凯盛科技目前已经具备了UTG玻璃盖板的量产出货能力。

凯盛科技将会开启新一轮的定增募资。此前,曾经有坊间传闻称,京东方或将参与凯盛科技的定增。两家企业同在安徽有重要的投资。

折叠屏手机领域,国产消费品牌与国内核心供应链的同盟逐渐形成

更重要的是,此前凯盛科技与华为达成合作协议,为后者未来独家供应UTG玻璃盖板,华为也同样派出技术团队到凯盛科技参与UTG产品的开发与适配工作。

京东方若能入股凯盛科技,市场将会出现折叠屏产业链的一对创新组合。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合作模式将大大缩短折叠屏相关技术的研发周期,而且也有利于在国内形成较为紧密的产业链合作效应。

实际上,类似的合作模式在智能手机行业中早有先例。比如此前大热的屏下摄像技术,小米与TCL华星、OPPO与京东方、中兴与维信诺,都纷纷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屏下摄像竞速:新国产产业链创新同盟势成》

其背后的道理很简单:受当前材料工艺的限制,屏下摄像必须依靠算法优化来实现稳定的成像效果,但面板厂商显然不具备提供软件支持的经验。

这一点在在折叠屏手机中同样适用,面板厂商与手机厂商各自发挥优势,让实验论证技术在短时间内落地。

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车载显示也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增长点。面板厂商与终端厂商的合作模式同样被套入到车载显示之中。

去年年初,长安汽车与京东方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曲面中控显示屏、透明车窗显示等基于显示技术的创新产品。相比于手机行业,汽车行业与显示行业之间的跨度更大,过去单打独斗的经验已经完全不适用于新型车载显示技术的开发。

这样的跨界合作也逐渐扩展至智能座舱整体解决方案上,去年10月,京东方与奇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基于各自优势资源,在车载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推广应用、前瞻技术协同研究等领域展开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车的车载显示行业已经逐渐形成规模效应,前不久,京东方宣布在成都投资25亿元建设车载显示基地,主要产品为TFT-LCD车载显示模组,产品尺寸覆盖5英寸-35英寸,预计在2022年底投产,达产后年产车载显示屏约1440万片。

可以预见的是,在电子消费领域和汽车领域中,未来显示行业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国内“显示-终端产业同盟”的发展也将逐渐取代明确的产业分工,成为未来显示行业发展的新形态。

来源:星空财富BJ,证券时报,智物科技评论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玩转LED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