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多“风光”,今天多“受伤”:奥迪广告“抄袭门”持续发酵

车界 2022-05-23

奥迪德国汽车豪华车

1390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文金凌

这几天,一汽奥迪堪称车圈的“刷屏”“热”门,热到什么程度呢?我想应该如热锅上的蚂蚁,被烤得喘不过气来。

具体原因则是5月21日时值小满节气,一汽奥迪联合著名艺人刘德华发布了一则宣传视频,该视频因制造精良、内容出色而备受关注,瞬间圈粉无数刷了屏。

然而,今天(5月22日)该视频便出现了反转,一位名为“北大满哥”的博主称:该视频系抄袭其早期作品,并晒出对比视频。从其公布的内容来看,奥迪所发视频文案几乎是照搬了该博主的文案内容,而此事也迅速发酵,引发了更多网友的吐槽,对奥迪的品牌形象也造成了巨大冲击。

随后,一汽奥迪发布致歉声明,称自身存在监管不力、审核不严的问题,同时也对当事人进行了道歉,并下架了相关视频。

此后,涉事视频广告代理方上思广告发布声明称诚恳道歉,并将尽最大努力弥补。

而刘德华亦通过官方渠道发表消息称“对原创我是百分百的尊重,今次事件,对于广告团队在创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满哥造成的困扰,我个人深感遗憾。Audi和广告公司现正认真处理中。”

可以说,对于奥迪而言,昨天有多“风光”,今天就多“受伤”。本以为是奥迪年度最成功的宣传案例,却没成想遭遇了滑铁卢,文案几乎全部“抄袭”,遭到诸多口诛笔伐,可谓是一下从巅峰跌至谷底。

姑且不论奥迪此次卷入“抄袭”事件的原因如何,单就事件本身而言就有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其一,奥迪的版权意识、合规意识亟需提升。对于奥迪而言,虽然并非该视频的直接制作方,但却负有不可推卸的审核与监管责任,作为发包方,对视频的合规性进行把控是基本义务,尤其是作为豪华品牌,发生这样的低级错误可谓十分可笑。

一定程度上说,“抄袭”视频的发出则意味着奥迪公关宣发部门下至职员、上至总监可谓层层失守,是能力有限还是意识不足,亦或是有其他因素?都需要奥迪深挖真因,并引以为戒。

其二,当错误已铸就,品牌方应拿出怎样的态度?我们看到,随着问题的发酵,奥迪方面很快给出了致歉声明并下架了相关视频,就奥迪的表现来看,笔者认为足够及时,但中肯与诚意不足。

尤其是在处理细节上仍有进步空间,比如备受网友吐槽的声明无日期、无公章等问题,同时,在内容上也应对问题产生真因及处理结果予以明确,不应避重就轻,不可简单将“锅”甩给代理公司,用眼下比较“流行”的词来说,奥迪更应该以快制快、甚至应提级管理。

其三,新媒体时代,高端品牌更应珍惜自己的羽毛,切忌饮鸩止渴。有人说此次事件或许是奥迪为了换取声量的联合炒作,在笔者看来,这种情况几无可能,首先奥迪虽然在国内美誉度不及奔驰宝马,但段然没有到为了声量而牺牲声誉的地步,奥迪并非此前强称“BBBA”德系四强的宝沃,其再不济也仍拥有一线豪华品牌的地位。

某种程度上说,这样的品牌对于自身“羽毛”的爱惜是第一要务,是其生命线与底线。反过来说,此次事件也再度提醒想要取得长远发展的品牌更应爱惜自己的羽毛与声誉,切不可饮鸩止渴。

事实上,在国内市场奥迪面临的隐忧之一恰恰是“豪华感”的退化,在终端市场,奥迪旗下的车型让利幅度往往高于奔驰、宝马的同级竞品,长期以来的以价换量策略虽然为奥迪博得了一些销量,但长远来看却使其品牌豪华感和溢价能力受到了损失,甚至逐步沦为1.5线豪车。

进入2022年,奥迪的差距也逐步和奔驰、宝马拉开,上险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奥迪国内上险量为16万辆,低于宝马的19.7万辆及奔驰的19.4万辆,同时,在销量下滑幅度上,奥迪同比下滑达18.7%,也远高于同期奔驰、宝马的销量下滑幅度。

写在最后:

从长远来看,此次奥迪宣传“抄袭”事件或许并不会对奥迪的产品销量造成多大影响,但对其品牌声誉的冲击却是不容忽视的,如果问题持续发酵,不排除后续会对奥迪造成更大的冲击,对于事件未来的进展,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本文由【车界】新媒体编辑部原创出品,本文作者金凌,转载需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车界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