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智投丨Long COVID药物是下一个风口吗?

医药智投 2022-05-26

paddingmarginbox-sizing

1559 字丨阅读本文需 4 分钟

前言

新冠病毒(SARS-CoV-2)已经持续传播了两年多,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人们陆续研发了疫苗和口服药,使得重症和病死率显著降低。但是,新冠病毒身上依然有许许多多的谜团尚未解决,比如新冠病毒感染痊愈后带来的后遗症问题。新冠后遗症,也指新冠长期症状,英文名称为Long COVID。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10月公布的临床病例定义,新冠后遗症通常发生在感染新冠发病后的3个月内,症状至少持续2个月,并且无法由其他诊断来解释。现已有200多种症状与之有关,包括疼痛、疲劳、脑雾、呼吸困难,以及在进行少量体育活动后容易感到疲惫等。Long COVID会影响多达30%的新冠病毒感染者,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Long-COVID”暂无特效药

长期来看,与短期感染性相比,新冠真正难对付的恐怕是神秘莫测的“Long-COVID”症状。就目前而言,行业内尚没有针对“Long-COVID”明显有效的药物,专家们也并不清楚如何缓解“Long-COVID”症状。理论上,虽然降低疾病严重程度的药物可能会降低“Long-COVID”的影响,但“Long-COVID”往往并不与急性疾病有关,且接近于没有症状。针对“Long-COVID”这种幽灵般的情况,英国在去年设立了20个专门收治“Long-COVID”的诊所,但这些诊所并不能对患者提供任何的治愈性治疗。那么如何才能显著降低“Long-COVID”对患者的影响呢?目前唯有注射疫苗一条路。

今年2月,英国卫生和社会保健部做了一项关于疫苗与“Long-COVID”的研究,对比了接受两针新冠疫苗和一针也没有注射的人群。研究发现,接受两针新冠疫苗的患者,12周后“Long-COVID”症状的几率降低41%,成为唯一有效的预防手段。不过,虽然新冠疫苗对预防“Long-COVID”有数据支撑,但这些统计实则是在前几代病毒基础上进行的,而对如今感染性更强的奥密克戎是否有效,依然需要更多试验数据的验证。那么,对缓解重症很有效的口服药,如Paxlovid是否可以治疗“Long-COVID”呢?很遗憾,所有已经上市的新冠口服药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那就是上市时间过短,缺乏真实有效的临床数据。“Long-Covid”的确诊最少也要12周时间,更不要说去治好这种症状了。尽管有个例曾声称自己通过服用口服药明显缓解了“Long-COVID”症状,但在没有系统性临床验证的情况下,新冠口服药尚不能被视作有效控制“Long-COVID”的手段。

是否会成为下一个风口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新冠疫苗成为最大的风口。无论是国内的科兴,还是海外的辉瑞、Moderna、BioNTech,业绩都因为新冠疫苗而迅速飙升。但现在,关于疫苗最新的讨论则在于,是否供大于求。月初,彭博社报道称,莫德纳生产的新冠疫苗开始被拒绝,这是全球疫苗供大于求的最新迹象。其实,随着全球疫苗渗透率的不断攀升,像2021年那样辉煌的销售数据恐难以重现。而这也只不过是新冠防治策略的一个缩影。

回溯过往,从2020年的恐慌,到2021年的稳定,全球防治策略实则是在发生动态变化的。伴随着防治策略的改变,新冠的产品主线也从检测试剂过渡至新冠疫苗。聚焦当下,2022年的需求主线,其实已经较为明朗,那就是新冠口服药。如辉瑞的口服药Paxlovid,就极有可能在今年接棒疫苗Comirnaty,成为公司业绩新的增长点。不难发现,全球新冠的防治策略,正在由预防向治疗转变。放眼未来,在短期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后,如何攻克影响更加长远的“Long-COVID”或将成为药企下一个争夺的焦点。

Long COVID药物研发

关于Long COVID的威胁,2021年8月,《柳叶刀》曾发表社论称:随着新冠肺炎大流行的继续,持续性疲劳、呼吸困难和抑郁等症状可能影响到数百万人,但人们对这种情况知之甚少,由于没有经过验证的治疗方法与康复指导,Long COVID会影响人们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同时增加医疗保健负担,加剧经济损失。

放眼未来,在急性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后,如何攻克影响更加长远的Long COVID或将成为药企下一个争夺的焦点。ClinicalTrials数据显示,目前针对Long COVID患者招募的临床试验数据为226项,整体仍处于刚起步状态。

一些制药巨头也对此产生了兴趣,正在计划观察口服抗病毒药物的早期治疗对Long COVID的影响。比如一项名为PANORAMIC的临床试验,就在测试默沙东的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molnupiravir对治疗COVID-19严重程度的效果。虽然这不是该研究的主要目标,但研究人员会在治疗后三个月和六个月分别收集参与者的数据,以确定该药物是否会减轻Long COVID的风险。同样,辉瑞对其研发的抗病毒药物Paxlovid进行了两项试验,其中包括对受试者进行为期六个月的随访。后疫情时代,有深耕自免疾病、肺纤维化、神经系统疾病、呼吸消化系统疾病等在研管线的药企,可能会有机会在新冠后遗症这一广阔潜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医药智投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