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2021业绩大PK:昔日三巨头,现今差距百亿

3618 字丨阅读本文需 11 分钟

在价值回归与业务调整的2021年,港股三家互联网医疗公司的业绩情况究竟如何?战略调整又有哪些收效?

从二级市场来看,2021年是互联网医疗的价值回归之年。以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京东健康为代表的港股互联网医疗三巨头,自去年3月起股价便先后跳水,整个年度累计蒸发7000亿,直至现在,三家公司市值仍处在历史地位。

从业务发展来看,2021年又能称得上是互联网医疗的关键之年。这一年,这三家互联网医疗巨头都从不同层面理顺了公司定位、调整了具体业务侧重,详细来看:

阿里健康重新梳理了自己的战略规划,从单一的医药电商平台向全方位的医疗健康服务平台进发,强调以“云基建”为基础,“云药房”为核心,“云医院”为引擎;

平安好医生也完成了公司的战略升级,以建立线上场景和流量为主的战略1.0阶段,升级至“HMO健康管理+家庭医生会员制模式+O2O医疗服务模式”三者融合的战略2.0阶段;

京东健康则进一步明确了其经营理念,强调一边提升并开放自身“零售药房+医疗健康服务”的生态能力,一边通过专业化的供应链与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加速行业的数字化变革。

巨头的实践与经验总能说明一些趋势和风向,在这价值回归与业务调整的关键阶段,三家公司的业绩情况究竟如何?战略调整又有哪些收效?哪些要素可以作为评价的重要维度?

眼下,随着5月25日阿里健康2022财报的发布,港股这三家互联网医疗巨头2021年业绩已经尽数公布,硬数据的对比足见真章,也最能说明问题——透过这三份财报,我们可以一窥各家2021年的“战绩排名”以及“运营密码”。

(注:阿里健康业绩采用财年计算,2022财年业绩为2021年4月1日-2022年3月31日期间的业绩。由于财年横跨两个自然年度,为便于统计,文中图表以前一自然年业绩粗略计算。)

总体:营收规模已分梯队,京东健康300亿持续领跑

单看总营收,2019年、2020年三家公司的差距还没那么突出,尤其是阿里健康与京东健康,两者去年营收都在百亿规模,差距不到50亿,2019年更是仅差了10多亿。

到了2021年,三家公司营收俨然分成了三个梯队,彼此之间差距都过百亿:平安好医生营收仍在百亿之内,阿里健康站上200亿关口,京东健康凭借306.8亿的营收站在第一梯队遥遥领先,超过阿里健康与平安好医生两者营收之和。

从营收增速看,随着营收规模到达一定台阶,三家公司均显出增长乏力之势,其中以平安好医生尤甚,2021年呈现出个位数的增速,仅同比增长6.8%,这也使得其营收基本与去年持平。

增速不可持续,但要花的钱一样没少花,因此,2021年,平安好医生也是三家公司中亏损最严重的。剔除股份支付、外汇汇兑收益净额的影响,经调整2021年净亏损为14.17亿元,较2020年全年的5.16亿元增加9.01亿元。

当然,阿里健康年亏损额也创下新高。相比去年同期的经调整后利润净额为6.31亿元,这一财年,阿里健康再度由盈转亏,经调整后亏损净额为3.94亿元。

京东健康是其中唯一赚钱的公司,按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算,京东健康2021年盈利14亿元,相比去年基本实现翻番。且加上这一年度,京东健康已经连续五年盈利。

再看整体毛利率,三家的毛利率区间范围在20%至28%之间,与传统线下药店的毛利率相比(如益丰药房37.82%、老百姓31.85%、一心堂35.66%),大致低3-10个百分点。

三家之间的毛利率目前相差不大,且受到具体细分板块收入的变化,均比去年有所下降,相对排序依次是: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

此外,具体到收入结构上,三家公司收入来源基本可以分为产品销售收入和医疗健康服务收入。

不过要特别提一下平安好医生,此前其将总收入分为健康商城、在线医疗、消费性医疗、健康管理和互动4大部分,而随着其战略升级,其2021年年报将这些业务统分为医疗服务和健康服务2类。

医药电商:自营收入差距显著,核心指标已齐平

正是由于上述提到的这种业务统计口径变化,很难再具体看到平安好医生医药电商业务情况,其年报也仅以“在线商城成交额持续增加,用户通过在线商城购买多种健康类产品,包括营养保健品、母婴育儿用品、防护用品、运动健身器材等”一语概之。

因此,医药电商业务主要比较的是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两家企业。从上面的图片也可以看出,医药和健康产品的销售是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最大头的收入来源——而这一直以来也备受市场诟病。

京东在创立之初就格外重视自身供应链体系和物流体系的建设,因此京东健康的经营模式里也留存着浓厚的自营色彩,2021年,京东健康通过自营获得261.77亿元的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6.1%。

阿里健康则一开始依托阿里巴巴集团得天独厚的天猫平台,而后才开始发力自营业务,因此其电商业务由医药自营和天猫医药平台两部分组成。2021年,医药自营业务收入达179.11亿元,同比增长35.5%,天猫医药平台收入19.96亿元,同比增长1.6%。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健康还专门提到了处方药的情况:凭借在处方药领域的精细化运营,处方药业务收入增长105.2%,慢病用户已达到650万,同比增长119%,人均用药市场和用户复购率持续提升。京东健康并未单独说明处方药销售情况,因此难以比较二者孰优孰劣。

除了比较销售规模本身,还可以从SKU数目、第三方商家数量、年度活跃消费者、药企合作情况、仓储及供应链能力、全渠道布局等数个方面的核心运营指标来评判医药电商业务情况。

从上述对比图来看,虽然在自营收入规模上,阿里健康与京东健康仍有较大差距,但是随着阿里健康在自营业务上的强势布局,目前其各项核心指标基本与京东健康不相上下了。

医疗健康服务:布局的重中之重,业务特色各有千秋

尽管医药电商业务在目前能作为营收支柱,但在长期角度来看,互联网医疗企业要想摆脱“网络药贩”的角色,还是要从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等战略业务下手,最终落到给人“看病”这一核心本质上。

再而言之,药品尤其是处方药,本就不同于其他常规商品,不能用简单的卖货逻辑来看。患者登陆平台买药,往往不具备精准判断自身症状与药物作用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平台必须提供相应的医生及药师服务对患者进行指导,让其买到“对”的药。

也就是说,医疗健康服务是医药电商业务的重要延伸,是闭环业务模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而言,这部分业务主要包括互联网医院服务和消费医疗健康服务。

从战略调整来看,不管是阿里健康提出的“云基建”、“云医院”,还是京东健康强调的“零售药房+医疗健康服务”的生态能力,都可以看出两家原本以医药电商业务起家的企业投入医疗健康服务的决心。

平安好医生的布局逻辑则显然迥异于上述两者,毕竟它本身也不像前两者那样具备天然的电商基因优势,因而其业务更多地是以提供医疗服务为主,再拓展至其他环节。

其在2021年报中特别提到,报告期内,公司奠定了融合HMO健康管理+家庭医生会员制+O2O医疗服务的整体商业模式,确定了会员制收费匹配增值服务收入的盈利模式。换言之,无论是卖服务包还是提供额外专科服务,平安好医生的收入大多来源于医疗健康服务。

理解了服务业务布局的必要性以及各家业务逻辑差异,具体来看三家公司的服务收入规模:阿里健康仍然规模比较小,京东健康增长强势,平安好医生则维持了既往优势。

再看核心运营指标,医疗健康服务业务的对比维度可以涵盖日均问诊量、平台医生数量、合作医疗机构数量等方面。

由于各家统计口径不一,很难从上述表格直接得出结论。不过,从各家财报具体业务的披露情况,可以看出各家企业在医疗健康服务业务上的特色。

阿里健康强调集团资源整合,由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拥有多个产品和流量入口,阿里健康可以持续为来自医鹿APP、天猫、支付宝、高德、钉钉等多端口的用户提供消费级和专业/医疗级的检测和疫苗等服务。

与此同时,由于2021年完成了对小鹿中医平台的收购,阿里健康在中医药服务方面的特色特别得以彰显。截至报告期末,小鹿中医已拥有注册中医师达到7.6万,已累计服务近1000万患者。

除此之外,更为特别一点的是,阿里健康还拥有数字化追溯业务——码上放心,2022财年,该产品合作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超200%。

京东健康更强调的是专科建设能力,即引入名医入驻专科中心,报告期内,京东健康相继成立感染及肝病中心、脑营养中心、皮肤修复中心等9个专科中心,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其专科中心总数量达到27个。

在此基础上,京东健康还牵头组建了“京东健康互联网医疗专家委员会”,推动制定互联网专科诊疗规范和医疗质量控制标准。报告期内,京东健康专科中心深度参与《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和《精神专科互联网诊疗专家共识》的制定。

在业务特色上,京东健康还提前布局了互联网宠物医院,截至2021年底,京东健康宠物医院已有超过5000名宠物医生入住,为宠物主提供7X24小时在线健康咨询服务,包括在线视频问诊、宠物健康指导、报告解读等。

至于平安好医生,其更强调产品体系的打造以及与商保的协同,推出了针对专科专病患者的专病服务包,涵盖问诊、检验、治疗的全病程管理服务产品,同时与平安寿险推出了针对重疾险保单客户的“臻享RUN”系列服务,与平安健康险合作上线了E生保门诊附加包。

此外,平安好医生的另一聚焦点在于3.1亿的企业员工市场。其在年报中指出,平安集团各渠道已经服务大量大中型企业,为公司找准企业客户需求,这为匹配适合的健康管理服务打下了良好的业务拓展基础,尤其是在客户触达和市场教育等方面。

截至目前,根据企业客户对产品服务的需求,平安好医生已经形成员工体检、员工健康管理和企业福利兑换平台三大类产品。2021年,其累计服务520个企业,覆盖超过百万名企业的员工及企业的客户。

本文来源于亿欧网,原创文章,作者:漆叶青。作者:漆叶青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亿欧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