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能源无钴电池进入量产倒计时

电车汇 2020-12-03

电池能源电芯

1037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电车汇消息:12月2日,蜂巢能源在无锡举办了国内首个电池日,蜂巢能源不仅在电池日上公布了其在无钴电池产业化上的最新进展,同时还发布了多项针对现阶段动力电池安全痛点的创新科技成果。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无钴电池什么时候量产,如何解决电池安全问题?

2021年6月量产,现在开始接受预定

蜂巢能源总裁杨红新表示,2021年6月份无钴电池就会量产落地,7月份长城汽车首款搭载无钴电池的电动汽车将会上市,续航超过600公里。

即日起,无钴电池接受全球预定。按照规划,蜂巢能源无钴电池涵盖E&H两大平台,可实现A00-D级车型全场景应用,可覆盖300至800+公里全系车型。

杨红新强调蜂巢能源的无钴电池采用的是单晶无钴材料,区别于没有钴的磷酸铁锂电池。 他还表示,单晶无钴电池和三元811电池相比,由于可以提高电压,能量密度略高一些,循环寿命则能提升65%。但安全性上,耐高温、耐过充性能都超过811电池。

电池不起火、不冒烟、自愈合

除了无钴电池这一重磅戏,蜂巢能源还发布了热失控系统性解决方案“冷蜂系统”,即果冻电池+热阻隔电池包+蜂云平台,通过材料、电芯、电池包、监控系统四大层级的原创技术解决电池系统的热失控问题。

基于无钴正极材料和电解液材料的创新,蜂巢能源在电池日上发布了“果冻电池”,这是一种应用了新型果冻状电解质的锂电池,具有高电导、自愈合、阻燃等特点,可以实现电池电性能与安全性能的兼得,在几乎不降低电性能的同时阻止热扩散。 在满电(样品)针刺测试中,可实现 “不起火、不冒烟”。

热阻隔电池包确保电芯发生热失控时不扩散。在电池pack环节,基于果冻电池的电芯基础上,蜂巢能源通过泄压、喷发物控制、降温、报警、隔热等多种方式,来实现pack的安全防护,进一步防范动力电池热失控的风险。此前的试验中,在人为引爆的第一颗电芯后,电池包就开始冒烟,25分钟以后所在的模组热失控完成,相邻模组没有发生事故。

在系统监控层级,蜂巢能源开发出了“蜂云平台”,该平台通过对于超9万辆电动汽车的持续监控,分析数据超过16亿条,具备20多项监控项目。该平台还导入了蜂巢能源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的电池内短路预警模型,在电池安全预警的准确率达到90.9%,并可以实现对于内短路提前2个月的预警,充分保障电池系统安全。

除了以上确保电池安全的技术之外,蜂巢能源还会推出从L3、L4到L6的电芯(电芯长度从340mm到574mm),同时结合长电芯、无模组集成式设计,使PACK零部件减少20%,成本降低10%,成组效率提升12%,体积能量密度提升30%。

除了其无钴电池多项黑科技亮相,蜂巢能源常州二期工厂今天正式启动了,预计2021年有效产能将达6.91GWh。至2025年国内产能计划将达76GWh,海外计划总产能24GWh,合计将达100GWh。

文章摘自 电车汇 20201203 发自北京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电车汇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