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IC设计龙头的下一座城池

半导体产业纵横 2022-06-10

ic设计豪威半导体

3014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在韦尔股份身上的光环有许多,韦尔股份的故事也有许多。

韦尔股份是“清华系”的半导体公司之一,韦尔股份创始人虞仁荣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先在浪潮担任工程师,之后从事元器件分销,虞仁荣在1998年创立北京华清兴昌科贸有限公司,随着元器件分销业务越做越好,在2007年决定转型芯片设计,于是成立了韦尔股份。

据集邦咨询的最新报告显示,韦尔股份在2022年第一季度首次闯入全球IC设计公司前十名,也是榜单上唯一的大陆厂商。15年,韦尔股份完成了华丽转身,但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韦尔股份也有要面对的考验。

首先是市值下降,2021年韦尔股份的市值曾经超过3000亿元,成为“国产半导体第一股”,但以6月9日的数据来看,韦尔股份的市值为1505.83亿元,一年之内市值蒸发超1500亿元。

不过,市值下跌其实是市场回归理性的信号,对于一家半导体公司,其未来的发展首先取决于其自身的产品。相对而言,消费电子的寒冬或许才是摆在韦尔股份面前的紧急议题。

消费市场寒冬,巨头无奈

韦尔股份的3000亿市值离不开韦尔股份的图像传感业务。2019年韦尔股份以160亿元收购了CMOS传感器公司豪威科技,这桩收购案被业界成为“蛇吞象”式并购。彼时豪威科技的资产总额是韦尔股份的5倍,净资产是韦尔股份的8倍。

成功收购豪威科技后,韦尔股份一路高歌猛进,公司营收从2017年的24亿元,猛增至2020年底的198亿元,增长超7倍;利润从1.37亿元上涨至27亿元,增幅达到18倍。

韦尔股份的业务范围主要是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触控与显示解决方案和模拟解决方案。2021年韦尔股份总收入为241.04亿元,半导体设计业务达到203.8亿元,其中图像传感器业务占比最多高达71%,而智能手机更是撑起了韦尔股份图像传感器业务57%的营收。

当手机市场寒冬来临,即使是千亿巨头也无法安然无恙。不止韦尔股份,据供应链消息,中国前五大CIS供应商的库存积压已经超过5.5亿颗。手机市场的低迷,让联发科、高通也受到了影响。累计至今年中国大陆手机品牌厂已下砍手机订单2.7亿台,其中,联发科针对中低端产品,第4季订单调整幅度达30~35% ,高通则将高端产品Snapdragon 8系列订单下调约10~15%。

2022年Q1韦尔股份营收为55.38亿元,同比下降10.84%。韦尔股份表示第一季度的营收下滑主要受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以及国内疫情影响。据IDC数据,算上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下降。更重要的是,在手机市场下滑已经给韦尔股份带来不小的影响的情况下,智能手机市场在短期内也不会出现转机。中国三大手机厂商小米、OPPO、vivo,近日已通知供应商,未来几个季度将砍单约20%;三星也下调今年手机出货目标约10%,降至至2.75亿台。

对于韦尔股份来说,消费电子的寒冬很长。

下一步,向汽车半导体前进

韦尔股份能成功从分销商转型成为中国顶尖IC设计公司,离不开对赛道的正确选择。面对手机市场的低迷,韦尔股份选择什么作为下一个赛道至关重要。

面对重点产品行情的下行,韦尔股份在近期又有了一些动作。

5月11日,韦尔股份斥资2.5亿成立安豪微电子(浙江)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任冰,经营范围包含: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销售、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销售、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制造等,该公司由韦尔股份100%持股。

5月12日,韦尔股份斥资5千万成立豪威北方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王崧,注册资本5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人工智能基础资源与技术平台;电力电子元器件销售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韦尔股份100%控股。

两个法人均在韦尔股份及韦尔股份关联公司任职,其中任冰是豪威触控与显示科技(深圳)的监事;王崧是韦尔股份的法人、豪威(上海)、绍兴豪威半导体等多家公司法人。

这两家公司的成立,或许可以看成韦尔股份在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领域的尝试。成立两家新公司可以看作韦尔股份在扩大TDDI以及模拟解决方案的业务规模。随后5月22日韦尔股份对北京君正的增持则释放了韦尔股份将在汽车电子发力的信号。

5月22日,韦尔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企业绍兴韦豪拟以不超过40亿元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等方式增持北京君正的股票,增持后累计持有北京君正股份数量不超过5000万股。

此前,韦尔股份多次对北京君正出手,参与认购北京君正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通过二级市场集合竞价方式购买北京君正。截止目前韦尔共持有北京君正约2391万股,持股比例约为4.96%。若此次的增持10.38%的计划能够顺利完成,加上关联方持股3.26%和0.67%,韦尔股份对北京君正的合计持股将达到19.27%,有机会“觊觎”北京君正实控人的地位。

并购一直都是半导体公司想要拓宽赛道的方式,而韦尔股份对这种模式并不陌生。除了上文提到收购豪威科技,2020年4月,韦尔股份出资1.2亿元购买Synaptics Incorporated亚洲分部从而进入芯片液晶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业务 (TDDI)。2021年1月,公司入股深圳吉迪思(持股比例达65.77%),切入智能显示主控芯片赛道。虽然这两次操作没有像收购豪威一样为韦尔股份的市值带来千亿光环,但却可以展现韦尔股份的经营风格。

那么韦尔股份对北京君正的动作是出于怎样的考量呢?

北京君正的主要产品线包括微处理器芯片、智能 视频芯片、存储芯片、模拟与互联芯片,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工业与医疗、通讯设备及消费电子等领域。其中存储芯片占总收入68.15%,车规Flash产品的市场销售在快速成长中。两款面向大众消费类市场的Nor Flash芯片产品的投片并展开了市场推广,预计可于2022年实现量产销售。北京君正的互联芯片也主要为车规级互联芯片,北京君正预计 2022年GreenPHY产品将开始进入量产销售阶段。

在汽车电子方面,韦尔股份表示目前车载CIS产品可以满足的应用领域包括传统的倒车雷达影像、行车记录仪扩展、电子后视镜、360度全景成像、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驾驶员监控(DMS)等。

业内人士指出,韦尔投资君正,主要看重车用MCU和存储芯片。加上韦尔股份本身在车用CIS的积累,可以预见韦尔股份已经将下一个业绩增长点押注在了汽车电子上。

韦尔股份的这次投资能否像收购豪威科技一样为韦尔股份带来千亿加持,值得关注。

跳出消费电子围城,巨头们的下一春在哪里?

事实上,韦尔股份并不是第一家从消费电子领域转型的半导体巨头。

2019年9月23日,汇顶科技在开盘后股价一路走高,市值超过了1000亿,这是自1989年中国股市开始运营以来,A股出现的第一家市值超过千亿的半导体公司。然而随着指纹解锁时代的终结,汇顶科技从2021年开始出现营收、利润下滑,截止5月24日市值仅为269亿元,蒸发近七成。

在指纹识别芯片增长已经见顶的情况下,汇顶科技也选择调整研发重心。不同于韦尔股份,汇顶科技选择了可穿戴设备市场。近日,汇顶科技提出了自主研发的eSE安全芯片GSEA0,这一芯片搭载超大安全存储,专用的安全Flash IP带来超长原生寿命,同时硬件擦写均衡机制为关键安全业务数据提供数以亿计的擦写次数,大幅提升终端安全应用的可靠性;具备全面的国际、国内密码算法支持,搭配自研COS,实现高效的多任务并行处理。这款芯片和相关安全技术可以支持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数字人民币、数字身份、数字车钥匙等新型应用。

同样选择可穿戴设备的巨头还有歌尔股份,为了“去苹果化”,歌尔股份分拆子公司歌尔微电子,将MEMS业务从为苹果服务,扩展到更多应用场景,如可穿戴设备、VR,从声学领域增加到压力、惯性、集成多领域的传感器。目前歌尔微电子深圳创业板IPO已经被受理。

不难发现,今天讨论的三家巨头的壮大都离不开消费电子,而它们的被迫转型也都因为消费电子。这反映了国内半导体产品结构相对单一,难以应对行业波动的痛点。

像韦尔股份、汇顶科技这样的巨头尚有余力追风、有余温度过寒冬,但一些小厂或许就要消失在这次周期之中。这样的现实虽然残酷,但撑过寒冬的国产半导体公司,会成长的更加茁壮。

我们总去问风往何处去、风从何处来,却鲜少有企业成为风。不能决定技术的走向,就只能受制于人,中国缺少的不是追风的力量,而是造风的力量。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半导体产业纵横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