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不转直播了,映客蹭元宇宙概念能自救转运吗?

氢财经 2022-06-20

映客

2118 字丨阅读本文需 4 分钟

文|王元石

进军元宇宙押注未来,或许只是一句不甚清晰的口号。衰退来临时寻求短期突破,才是映客的当务之急。

映客改名“映宇宙”,实在是一件缺乏想象力的事情。

在6月15日举行的品牌升级发布会上,CEO奉佑生官宣了映客更名的消息,公司全面进军元宇宙。

旋风刮过一年多以来,元宇宙曾吸引全球科技行业的集体目光聚焦,一度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般火热。而今,热潮高涨的盛况已难再复现,不少和这一新概念牵连的企业都颇为受伤。

映客选择此时以All in的姿态入局元宇宙,究竟是又一次蹭热度余温的拙劣手法,还是真的想靠其转变近年来主业疲软的运势?

【改名不改命】

Web3.0时代,改名进军元宇宙成为科技公司的一种风尚。不过,仅就改名字来说,映客不仅比别人慢了一拍,还显得毫无新意。

除了将公司中文名直接套改为“映宇宙”,映客的英文名称也相应更改为“Inkeverse”,由映客的英语“INKE”与“VERSE”构成。

显而易见,在去年10月Facebook改名Meta,拿走“Metaverse(元宇宙)”这个词的前半部分后,映客也举一反三,有样学样地用上了这个词的后半部分。

和映客业务类型趋近,甚至当下境况也极为相似的陌陌,早在去年8月就完成了改名,公司启用新的中文名称“挚文集团”。

只不过,以上两位并未因此而转运,改名不论是对其业绩,还是股价,都没有正面反馈。

更名Meta以来,Facebook业绩依旧低迷,今年一季度更是出现21%的净利润同比下滑,股价暴跌47%,市值蒸发数千亿美元。

而改名后的陌陌,亦未能扭转颓势,今年一季度营收利润再度双双下滑。曾经的百亿市值,如今仅余下个零头。

可见,改名大法并不怎么灵验。至于有此前车之鉴,映客还执意改名的原因,是在于其直播业务承压严重,社交赛道同样前途迷茫,因而把未来的希望寄托于元宇宙。

“直播已经处于非常成熟的阶段,很难再产生高速增长;我们的增长来自社交、相亲、海外市场。而元宇宙,它是比现在的互联网市场大不止10倍的市场。”奉佑生如是说。

【直播业务下行】

作为当年的“直播第一股”,映客可能是少数在上市之后,主营业务仍在不断发生转换的互联网公司。

2016年前后,移动互联网的成功变革,带动了直播业务的飞速发展。在“千播大战”中红极一时的映客,是当时直播赛道最大的独角兽,巅峰时期DAU一度高达452.4万,力压斗鱼、虎牙等一众平台,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上市。

而如今,随着短视频的火爆,抖音快手等自带流量的超级内容平台,极大挤占了传统直播市场。相比于抖快动辄4、5亿的月活,映客如今的月活仅维持在千万级别。

行业马太效应日趋明显,即便在短视频平台夹击中侥幸存活,却也只能是苟延残喘。映客直播自身的收益日渐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

不得不做出改变的映客,选择了加码社交。对缘和积目等为代表的陌生人社交App,以第二增长曲线的姿态,在直播业务下行时补位,并逐步成为营收贡献的主力。

2021年财报显示,映客的核心业务,主要包括垂类社交、在线直播以及相亲社交三大内容,其中社交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达到了62.6%,直播占比下滑至27.9%,总营收共计营收约91.8亿元。

不过,随着各种政策日臻完善,陌生人社交平台管理愈发规范之后,本就拥挤的赛道风云又起。映客旗下的产品作为新入局的选手,如今面临的对手不仅有平台用户早已过亿的“老大哥”陌陌,还有成立不足5年就开始冲刺IPO的Soul等后起之秀,竞争压力不可谓不大。

在此情况下,映客还采取了蚂蚁雄兵的策略,以最快7天、最慢一个月的方式大量孵化新产品,投放进细分的垂直市场。这是一种类似字节跳动的工厂流水线做法,外人很难统计出映客到底做过多少新品。

试图多点开花,朝着爆款而去,虽然映客不断尝试,但途中更多是“倒在冲锋的路上”的失败产品。现在映客旗下数款App,单个产品的用户规模都不大。而其耗费的成本,却必然十分高昂。这样的破局之路,对于资金并不充裕的映客来说,并非权宜之计。

资本市场对映客长远的发展和估值,近几年都采取负面评价。股价阴跌不止,映客上市至今累计下跌62%。曾经高峰时期的百亿港元市值,现在只剩不到30亿元。

【短期如何自救?】

那么,押注元宇宙,究竟能否改变映客的运势?

去年,巨头角逐、全民追捧的元宇宙,一度被称为“互联网尽头”、“人类终局”。

这是资本最喜欢的风口套路。先是腾讯、字节跳动、百度、网易等巨头发出入场信号,中青宝、汤姆猫等一批上市公司也开始蹭概念热度。数据公司Sensor Tower(2022)报告显示,自“元宇宙”概念爆发以来,平均每天都会新增一款“元宇宙”APP。

这背后,是Web2.0时代到达上升瓶颈期,互联网行业出现衰退和被颠覆的焦虑,急需讲述新的故事。

但故事再动人,最终要着眼于现实。更多的声音认为,元宇宙还处在发展初期。整体的行业感知是,元宇宙的爆发,是基于完善的硬件层和软件层。以当下的技术发展水平来看,元宇宙的到来还远远缺乏支撑,诸多硬伤摆在眼前,明显不具备实现的条件,这注定其目前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

以元宇宙社交赛道为例,不只是映客,市面上现有的元宇宙社交产品,都只是在原有社交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了场景和人物形象的升级。

在正式改名前,映客业务先行,推出了元宇宙恋爱App“情侣星球”、还原线下KTV沉浸式体验的“全景K歌”,以及面向欧美Z世代的3D形象虚拟社交App“The Place”,甚至还跟随时下互联网厂商争相推出的“虚拟人”的浪潮,公布了自家的数字代言人“映映”。但这些产品,事实上并不那么“元宇宙”,与同类型的App没有太多本质上的区别。

老实说,元宇宙成为现实虽是必然的,但那是多年以后的愿景,当下各个厂家更倾向于炒作,是由想象力驱动却无法落地的美好。

关于元宇宙的未来,扎克伯格曾指出,“元宇宙真正对公司业绩产生贡献,至少还要再等10年。”奉佑生自己也表示,“看元宇宙要放长远,周期可能10年、20年甚至长达30年。”

进军元宇宙押注未来,或许只是一句不甚清晰的口号。衰退来临时寻求短期突破,才是映客的当务之急。

远水解不了近渴,真正的软硬件技术成熟前,映客高调押宝元宇宙,也不过是一场声势浩大的作秀罢了。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氢财经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