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安防机器人跑出一名拓荒者,技术迭代之际,五大掣肘问题待解

绕波特 2022-06-20

机器人人工智能安防

2749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机器人产业已成为现代科技创新和衡量一个国家机械工业化水平的一个关键。

从2014年起,我国相继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发展纲要中把机器人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纳入到优先发展的领域,推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指出: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

且随着劳动人力的短缺,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尤其是智能安防机器人需求将加速增长。

1、安防机器人市场的拓荒者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以及用工成本的上升,严重依赖人力和监控设备且重复性较高的传统安防岗位,开始逐渐由机器人进行替代。

相比于人工巡检,安防机器人在超长待机、实时预警报警、360度无死角监控、数据收集、安全性等方面,都具有人力所不具备的绝对优势。

大道智创显然敏锐地嗅到了这一点。

大道智创成立于2015年,由于国内的安防机器人市场起步较晚,彼时整个市场还是一片荒凉之地,同时也是一片机遇之地。

公司成立初期,大道智创与国内最大的物管上市公司数次交流中,了解到了物业、商业、地产等场景中,市场对于用安防机器人代替人工安保的迫切需求,因此更加笃定地驶入安防机器人赛道。

对于可自主移动的机器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解决自主定位导航问题,其中SLAM技术(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是机器人实现运动与交互能力的关键。

当时,技术团队面临两个选择:一是理论更加成熟,产品应用更加丰富的激光 SLAM 技术;另一个是成本更低、更适合复杂动态场景,但对计算能力与算法要求更高的视觉SLAM 技术。

对于安防机器人来说,在户外复杂场景执行巡逻任务,选择视觉SLAM 技术显然更具优势,但也同时意味着,前期需要投入很高的成本,以及进行艰苦的技术攻关。

除了对技术应用和成本控制的考量,技术团队对自身研发实力也很有信心。大道智创的核心成员,有哈尔滨工业大学、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等知名院校的硕博背景,团队在多年的科研过程中,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储备。

经过一年的技术攻关,团队自主研发出了核心的双目被动视觉SLAM导航技术方案,并将其搭载到首款产品"E 巡-机器警长"上,借助双目被动视觉SLAM导航技术方案,"E 巡-机器警长"不需要人员操作,即可进行智能化自主行走。

除此以外,团队还融合热成像系统、超声波阵列、红外阵列、TOF深度相机和平面激光雷达多传感器采集周边环境信息。通过视觉测距、视觉避障、VSLAM定位与环境重建以及人脸、车牌的识别与追踪进行视觉处理。在完成室内外复杂环境安保任务的同时,还能接入传统安防系统,形成动态安保服务运营体系。

2017年初,由大道智创研发的第一批安防机器人,成功落地郑州东高铁站。以此为开端,凭借高性能,低成本的优势,E 巡机器人不断在高铁站、广场、园区等场景落地,并且还陆续在金砖会议(2017)、十九大(2017)、全国两会(2018)等重大国事活动期间,负责现场的安保服务。

到2019年左右,传统的安防业务线,已经深度绑定了包括华为等大的集成商,逐渐形成了标杆模板+业务定制+运维协同的推广模式。

2、安防机器人主要功能

近些年我国机器人安装量约15.4万台,超过了欧洲和美洲安装机器人数量的总和,产量与安装量均超过了全球三分之一。作为机器人领域全球重要应用大国,我国机器人的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在特种机器人方面,未来几年国内市场需求规模将达到10.7亿美元。

目前,在人工智能的热潮下,传统安防巡检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安防巡检行业不得不进行技术和模式转型,安防巡检机器人也蕴藏着新的市场机会。

安防巡检机器人,是基于5G通讯的无人化巡检系统,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传感器等技术融合于一体的装备,是一种自主完成安全防护工作的机器人。安防巡检机器人作为特种机器人行业一个细分的领域,其作用主要是立足于实际生活需要,用来解决安全隐患、巡逻监控及灾情预警等,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生命财产的损失。

由于安防巡检机器人性能的优势,逐渐被应用到各种特殊场所,帮助人们完成监控安保工作。

安防机器人的功能有以下几点:

智能路径规划:自主定位,智能避障,规划最优路径,预防走错路、错检、漏检等现象。

视频图像分析:智能抓拍人脸、车辆、仪表设备等视频图像,综合分析判断,确保场所内安全。

环境感知:高清视频全景监控,遇火灾险情等危险情况也能及时报警,安全问题可防可控。

24h不间断巡逻:低电量自主回充,全天候在线,解决人手不足的难题,实现无人值守。

多机互联、终端协同:机器人能够实时回传现场音视频信息,实现分析决策与执行同步,并支持云端存储,随时回看溯源。

感知预警:针对异常烟雾、异常气体、可疑物等能够准确识别并发出预警,传达给后台管理者,第一时间处置异常

定制化设计:机器人负载高、预留多种开发接口,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搭载不同的设备;满足不同行业的特殊定制需求。

3、技术迭代逐渐成熟

传统的安防基本是靠人力进行巡逻的,但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保安行业也有着高达55%的流失率。

这种重复性高、简单的工作岗位在将来很少有人愿意去干,因此在这种刚需驱动下,安防机器人就应运而生了。

由于可以24小时全天候运转,一个安保巡逻机器人可以抵上3个安保人员执行巡逻任务。

现阶段,随着底盘技术的进步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安防机器人的移动以及视觉识别能力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方案。

在配置方面,安防机器人会内置摄像头,GPS技术,机器视觉和语音交互等AI技术。

然而,要满足安防的需求,仅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还需要具有对险情主动处理的扩展能力,比如报警、灭火、喷射捕捉网等等。

安防机器人的优势在于,可以24小时待工、实时预警报警、360度无死角监控。

尤其在夜晚,人流量较少、犯罪活动潜发的情况下,相比于智能监控摄像头,安防机器人可以在时间进行处理。

尽管,安防机器人暂时还难以像人一样灵活,但搭载的扩展能力模块,仍然可以起到灭小型火势、威慑坏人的作用。

4、五大挑战掣肘发展

尽管站在了安防行业这一巨大需求口上,又有多家企业纷纷布局,但安防机器人想真正走入到安防产业内,其面临的市场挑战也非常迫切。

据悉,目前市面上的安防机器人产品售价大致在20万~100万之间,其成本居高不下;

另外,缺乏标准体系,没有标准也意味着行业还不成熟。

第三,目前业内全部都懂的人才极为匮乏,“缺人”难以解决;

第四,行业风气浮躁,在资本的助推下行业出现畸形发展;

第五,想要实现24小时值守,续航能力堪忧。

不过,目前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传统的安防行业也在面临着智能的升级,同时反恐形势的日益严峻化,人工智能与服务化不断提高都会将安防机器人推向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回头看看中国的机器人产业,从2013年起中国就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大机器人市场,未来10-15年有绝大可能仍将保持在这一位置。

而在研发投入上,中国也下了不少力度。其中,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将占机器人支出的大份额超过70%,其次是服务机器人和消费机器人。同时,中国拥有着机器人产业完整的产业链条。

而放眼全球,IDC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机器人技术和无人机支出将达到1,287亿美元,比2019年增长17.1%。到2023年,这一支出将达到2414亿美元。

因此,守着亿万级的安防市场蛋糕,在国家天网工程和雪亮工程的大环境下,结合着中国机器人完善的产业链条,安防机器人可以说站在了产业和行业两个顺风口上。

产品需要打磨和生长。未来,AI+机器人在安防场景的落地和运用,无疑将会为安防机器人市场带来强劲的活力。

来源:BOHHOM博众智能机器人,箩卜特网,雷锋网,每日安全资讯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绕波特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